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2011-03-17胡国鸽胡淑娟张智明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胡国鸽,胡淑娟,张智明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胡国鸽,胡淑娟,张智明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诸多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行整理,并通过访谈法了解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结果表明: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存在着主客异变、文化冲突的现状,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还伴随着课程设置不完善的现象;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项目流失、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受限、经济来源渠道缺少等问题。建议:增强民族意识、增进交流促使理论研究、完善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加强宣传保护、拓宽传统体育的经济渠道。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武术

近年来,NBA、英超、F1赛车等国外体育赛事大量涌入中国,其丰厚的产业经济回报让我们艳羡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思索。国际赛场上缺少中华民族体育赛事,13亿人的体育大国没有一个自己的国际体育组织,这种现状更令我们担忧。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那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的奇葩,在体育强国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发展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呢?本文就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道路进行探讨。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新时期

在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收索关于“新时期”的解释,是指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尤其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时期。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问题,多数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劳动生产、古代军事活动的演变、民族风俗习惯的演变、满足文体娱乐的需要、纪念祖先或民族英雄等。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但目前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劳动的说法仍占据整个学术界的核心。

何谓“民族传统体育”?有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包括汉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各民族体育活动方式的延续和保存,是各民族体育运动生命力的再现,它是构成现代体育的“体育文化密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体育文化遗产[1]。还有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还没有现代化,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2]。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可概指历史上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的当地文化色彩和风俗特征的,流传至今的各种体育活动。

2 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碰撞中的主客异变

由于奥林匹克的传入、普及和深化,使得中国体育的本土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8世纪末,尽管中国社会和文化中都还没有“体育”一词的记载,但实际上中国体育的存在如同中国割不断的历史一样,传统的民族体育一直作为我们56个民族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存在、延续和发展变革,并在封建的农业社会中起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3]。可以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产生和发展动摇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由于我们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亲和的奥林匹克心境使得我们试图通过体育这一国际公认的不被国际政治笼罩的竞赛舞台,展示东方巨龙的觉醒和振兴,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在举国体制强大作用的驱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回眸过去,我国从20世纪初的竞技体育极度低水平,到北京奥运后“体育强国”目标的初步实现,从一个在世界体育竞赛中连参与复赛资格都无法获得的难堪境地,到成为第29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今的中国体育,已经无处不在地表现出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以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取金牌为目的的体育发展观。虽然近些年来,宣传倡导重视传统体育发展的浪潮一波胜过一波,但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执行,其效果自然也没有大的改观。

竞技体育给我们带来了荣誉,同也导致了体育发展的畸形。学校体育的发展,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师所掌握的技能无不被西方体育项目所主宰,学校体育运动会几乎成了小型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的体育在国家竞赛体制改革中,非奥运项目一次次无情地被赶出国家体制下的竞赛舞台;民族传统体育在“奥运争光计划”的驱使下,一项项地离开了国家最高比赛的竞技场;从国家到地方的体育发展,无不在奥运会项目上一掷千金,而对那些没有场地和器材的学校体育惜土如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规模和速度在不断地萎缩和减慢。原本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在不断地被遗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碰撞中,已明显发生了主客体的异变。西方体育近乎全面地占据了中国体育的主市场。

2.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冲突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炸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体育伴随着西方文化一起涌入了中国。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差别,西方体育文化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大相径庭。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留传于民间,其文化体系本身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管理,比较脆弱;加上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枝繁叶茂,种类繁多,整体上属于无组织状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我国虽有民运会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的舞台,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它的传承和发展,但民运会难以完全承担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发展主要还是以民间发展为主。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化进程加快及其一些急功进利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的体育发展是以西方体育发展为最重要结果的。从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体育的全球化始终没有走出“古希腊”和“西方”体育的文化挟制之中。乔晓光先生说:“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而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正承受着多方面的打击,也正在面临着流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遗失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遗憾,也是整个人类的遗憾。

2.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在原武术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一个新的专业[4],开设三个专业方向: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目前我国14所单科院校均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部分综合类院校也开设该专业,多以武术为代表。以商丘师范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为例,了解两所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状况。商丘师范学院作为综合类院校,体育系的学生在普修课中必修武术、散打,2009年新增了跆拳道。大三时开始选专项,三者为不同的专项,学生只能选其中之一,每周两次课,大四时改为一周一次,至于理论课与其他专业并无本质区别,除了一门专业课不同以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开设有太极拳,武术初级套路和健身气功。广州体院作为单科类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完整。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选修课、任意选修课、选修课六大类,其中专业主干课主要有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跆拳道、摔跤、舞狮、毽球、健身气功。广体民传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入校时选专项,每周三次课,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时,一周两次课。

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体育项目的严重流失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随着‘举国体制’的提出,国家转移了目标,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以武术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武术的发展,通过挖掘整理使很多面临灭绝的传统武术得到了保留,但后来由于举国体制的推行,武术开始走竞技化道路。为了进军奥运,武术被简单化和样板化,背离直接对抗性较量的轨道。可以说举国体制造就了竞技体育的辉煌,也导致传统体育项目的大量灭绝。

3.2 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脱节

与现代体育研究相比,近些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充实。在中国期刊网上收索十年来的文献近达5 000余篇,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羽翼也越来越丰满。但是仔细阅读其中的文章,发现有实际价值的却是少之又少。有相当一部分文章的观点差不多。还有一部分文章基本上属于闭门造车型的,跟现实根本不符。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本土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做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必定涉及田野调查,然而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涉及此法的研究是寥寥无几。真正有价值对其传承发展有价值的文章屈指可数。

3.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课时较少、专业主干课内容设置少。一些设有体育系的综合性大学,开展的也只有武术课、散打,好些的会开设跆拳道,而且课时量相对很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几乎是遥不可及。而一些专门的体育学院虽然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也仅仅开展了小部分项目。近年来,风筝、龙舟、棋艺等项目发展非常迅速,得到了世界的青睐。但是在我国14所专门体育院校内这些项目却鲜为人知,很是令人质疑。据相关人员讲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所致,虽然民族传统体育有很多优秀的项目,但这些项目在社会上的传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加上条件所致,很多学校只能开设部分社会流传面较广的传统项目。

3.4 经济来源渠道缺少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首先要以经济资源作保证。但自20世纪后期以来,尤其是体育赛事的市场运作日趋完善,形成了以运动项目为基础的庞大的现代体育文化产业,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取经济资源。有研究说国际奥委会每4年的收入就达到数十亿美元[5],这给非现代体育留下的可开发经济资源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不能说国家政府对体育不重视,例如2008年的奥运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010年的亚运会亦是如此。但是我国的政府却没能像对待奥运会和亚运会那样,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民族体育的赛事上或是用于提升民运会的地位。

4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4.1 增强人们的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当今社会,以欧美为中心的体育文化占据了世界的主流地位,西方体育的浪潮蔓延到世界各国。伴随着西方体育的入侵,西方体育文化如同割草机一样把多样性的世界各民族文化修剪整整齐齐,进而导致了文化的单一化。笔者看来长久的文化单一化必会使文化走向枯萎和绝灭。曾有人说过“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文化竞争力的民族,很难说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6]”。当我们看到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形式进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追逐一下时尚,但是同时决不能‘忘本’,我们不能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丧失信心。我们要始终明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所包含的深邃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技术内容,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全人类都具有久远价值和深刻意义。

4.2 增进交流,促使理论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曾说:“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取决于它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它能够获得的文化资源越丰富,其发展就越迅速、越健康[5]”。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者在研究传统体育的过程中,应以田野调查法为前提,再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同时,要使其更有现实意义。另外,学术界可以开展学术交流大会,针对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交流思想,集思广益以促进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

4.3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课程设置

现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难的问题,其历史原因在于大跃进式的跨越。解决的办法只有补上缺失的环节——进入学校[7]。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纵观国内外,从足球到橄榄球,德式体操到军事学堂的兵操,大多数都是在学校中得到质的飞跃。因此,我国民族体育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进入学校。目前,部分高校虽已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是所设的项目很有限,而且课程设置也不是很完善。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体院为试验点,借助我国的体育类院校的现有优势,在已开设的民传项目的基础上,完善其项目内容,优选学生喜爱的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程,向青少年全面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4.4 加强保护宣传拓宽经济资源渠道

1979年对武术的挖掘、整理给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可以借鉴,对即将流失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积极的挖掘整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国家应相当重视,由政府牵头,鼓励各地人民积极参与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同时,由国家拨款,组织专家学者等采用田野调查法,实地考察各地传统体育项目,再以文字的形式编辑成册。既然是民族传统体育必会带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各地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吸引更多的人去感受当地的民俗民风,并借机招商引资开发民族产业。

5 结束语

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引来了西方体育文化,虽然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分歧,但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开始效仿西方体育,走竞技化道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项目的严重流失、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脱节、学校体育中传统项目设置局限、传统项目的发展缺少经济渠道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增强人们的民族意识,其次增进交流促使理论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再次完善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最后,拓宽传统体育的经济渠道。

[1]赵静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8.

[2]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8.

[3]王刚,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10.

[4]李朝旭,李旺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66-69.

[5]任海.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挑战[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1-45.

[6]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6,26(8):63-65.

[7]韩伟群.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0.

[责任编辑 魏 宁]

Thinking about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in New Era of China

HU Guo-ge,HU Shu-juan,ZHANG Zhi-ming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Traditional sports,as a symbol of our national culture,are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and many problems.In this paper,I have collected many papers about traditional sports in recent years by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re is subject-object mutation and cultural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al sports and western competitive sports accompanied by incomplete courses phenomenon of traditional sports;traditional sports programs face the serious loss of traditional sports,theoretical research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and the lack of economic sources and so on.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enhance national awareness,promote theoretical research,improve the curriculum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broaden the economic channels.

traditional sports;competitive sports;wushu

G 80-05

A

1007-7413(2011)02-0026-04

2011-01-25

胡国鸽(1988—),女,河南信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