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建设铁路现代物流中心

2011-03-17朱友文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中心站集装箱运输

朱友文

(中铁集装箱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55)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集装箱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铁道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铁路运输拓展物流服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大力创新运输组织方式,改变以往低效率的零散运输状况,实现了以班列运输为主体的巨大转变。面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铁路快速网络形成规模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集装箱公司认清形势,找准方向;发挥优势,抓住机遇;重点突破,做大做强,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

1 认清形势,找准方向

1.1 集装箱铁路运输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日益恢复,中国集装箱国际运输需求不断加大,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2010 年 1—11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 1.3 亿 TEU,同比增长 20%。特别是出口货物集装箱占中国国际贸易集装箱的70%,为集装箱公司开行海铁联运班列、国际班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高科技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为支柱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涵盖家用电器、针纺织品、文娱用品、五金电料、食品烟酒等各类高附加值货物,运输时限短、频次高,为集装箱铁路运输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货源,也为开行小编组、高速度的集装箱班列提供了可能性。

1.2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竞争力不强,社会物流总成本与 GDP 的比率约为 18%,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工业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30%,高出发达国家3倍左右。物流成本过高、运行效率偏低不仅影响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在宏观层面上影响经济运行。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最优,已成为运输与物流业界的广泛共识和共同目标。集装箱多式联运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最佳载体。大力发展集装箱铁路运输,以铁路运输大批量、长距离、低成本等优势,带动多式联运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服务相比,在服务功能、时效性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多式联运带动的全程物流服务是当今发达国家铁路普遍开展的现代货运业务。相对发达国家铁路多式联运发展情况而言,集装箱公司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思想观念上,对运输组织、经营方式、网络性经营服务缺乏系统、明确的认识,还禁锢于传统铁路运输模式中。

(2)现有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突出,没有建立面向客户的统一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信息交换平台。

(3)没有建立公司场站设备的管、用、修、造机制,场站设备费用高、效率低。

(4)公司自办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揽货能力,在货源组织上过多依赖各类货运代理公司和物流公司。

(5)公司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规章制度、作业流程、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安全措施不健全。

(6)公司长远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不足。

因此,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融合和拓展,从现代物流的角度重新认识铁路货运,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已成为集装箱公司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

2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体量最大、发展最早的运输系统,在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中具备明显的业务继承优势和资源优势。

(1)不断巩固和扩大既有发展成果。铁路集装箱发送量从 1996 年的 137.9 万 TEU 发展到 2010 年的 435万TEU,增长了 3.2 倍;发送吨从 2 229万 t 增加到 8 625万 t,增长了 3.7 倍。2010 年,铁路集装箱运输收入已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公司管理的车站增加到 13 个,网络功能初步建成,以集装箱班列为主要产品的运输组织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2)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在土地占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占地少、能耗低、能源结构合理、污染小的低碳运输方式,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集装箱运输的方便、快捷和“门到门”优势与铁路运输的安全、环保、全天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集装箱铁路运输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3)深度挖掘高铁时代的发展潜力。在铁路大面积提速和快速铁路网建设的形势下,铁路货运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十二五”期间,将建成连接18个集装箱中心站、运营里程达到 1.6万km 的双层集装箱运输网络,能够为集装箱铁路运输提供更加可靠的运力保障。因此,要统筹用好新增和既有运输能力,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货运产品,探索客货分线运输条件下的物流发展,寻找铁路运输新的增长点。

3 重点突破,做大做强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努力将集装箱公司建设成为设施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辐射范围广泛、服务功能完善、信息集成融合、经营管理科学的世界一流现代物流企业,现阶段要大力完善集装箱物流通道,建设网络营销基地,创建物联网信息交换中心,使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与世界集装箱运输网络“互联”,为市场提供便捷、可靠、准时、优质的现代物流服务。为此,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集装箱公司近期重点推进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3.1 建设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1)大力建设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根据规划的18 个大型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点经营集装箱、特货、行包和部分整车业务,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到 2010 年底,已建成并开通运营上海、昆明、重庆等9个集装箱中心站,其他中心站的规划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集装箱中心站依据铁路货运中心规范,借鉴国外铁路集装箱车站的先进经验,按照可以进行集装箱中转和整列集装箱装卸的条件设计,是具有世界一流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物流中心。集装箱中心站按照集装箱公司直属货场管理,行车组织、货运组织管理和物流服务分别由铁路局、集装箱公司和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负责的方式运营。除 18 个集装箱中心站外,集装箱公司还按照铁道部的整体规划,在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的地方建设 40 个左右的集装箱专办站,合理布局 100 个左右的集装箱作业站,形成全国性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网络布局,成为场站设施先进、管理和营销信息化、适应多式联运需要的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

(2)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升级。集装箱公司直管的13个集装箱办理站和划归的4个直属站共有门吊、叉车等装卸设备 147 台,其中只有5台是最近5年配置的,主要装卸设备陈旧,效率不高,使用率低,维修成本大,亟待改造升级。新建的9个集装箱中心站共有门吊、正面吊等装卸设备 46 台,设备总体状态新,技术先进,信息化水平高,基本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流的设备还需要一流的管理。集装箱公司要建立设备管、用、修、造标准及保养维护体系,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实现集中到达条件下设备作业零故障;建立信息化操作平台,从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建立设备效率联动机制,使每台设备的自有效率与其他设备的效率相匹配;建立具有及时响应能力的维护、维修队伍,推行定期保养与预防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并在适当时候,组建装备维修公司,更加及时可靠地负责集装箱公司系统装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3)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箱型体系。集装箱公司现有大型通用集装箱 110 969 TEU,其中 20 英尺箱 99 761 TEU、40 英尺箱 11 198 TEU,特种箱 32 660 TEU。为满足运输需求,集装箱公司还将以租箱合作等方式,扩大投入箱源的渠道,增加集装箱数量,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为大幅度增运、增收做好前期准备。并且要大力推进特种箱运输,特别是冷藏箱、罐箱和干散货箱运输。

(4)扩大集装箱专用平车保有量。适当保有集装箱专用平车数量,保证开好集装箱班列、成组循环运输,是保证集装箱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集装箱公司现有集装箱专用平车 12 571 辆,共 15 种车型。其中,只有双层集装箱车440辆、X6K 型专用平车 2 991 辆是 2004 年以后开发的,较适于集装箱运输,平车数量总体缺口仍较大。

3.2 建设物流经营网络体系,全面提高服务市场能力

3.2.1 开展全程物流服务

在铁路现有货场运输网络条件下,站到站的运输是最基本的网络运输方式。集装箱公司要开展网络经营,就要突破传统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在各集装箱办理站、中心站实行统一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公开各站的服务价格。到达站要承担发送站承诺的服务内容,真正实现全程物流服务,做到一次受理、一次收费、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地实现全程网络经营和服务。依托集装箱中心站、直属站的场站信息和经营条件,建立集装箱的全程铁路运输服务体系。

3.2.2 开展准时制物流服务

准时制 (Just In Time) 物流是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组织方式,特别适合采用精益生产的现代制造业。集装箱公司依托班列运输快速、准时、价格相对优惠的比较优势,可以为现代制造企业提供稳定的运输服务,扩展服务范围,提供综合的准时制物流服务,增加企业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盈利能力,实现集装箱公司和企业双赢的效果。2011 年1月 11 日实施的新列车运行图,全路共铺画集装箱五定班列线 44 条,集装箱公司推出了时速为 100 km 的小编组、高密度、客车化开行的“郑武广”集装箱班列,以此创新企业的物流服务模式。

3.3.3 提高公司自办能力

提高自办能力,掌握第一手货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为此,集装箱公司需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以直属站、专办站、中心站为核心,整合、建立统一的营销网络。围绕“大运营、大营销、大效益、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整合现有营销队伍和营销体系,构建覆盖全国的一体化物流营销网络,提高整体对外营销能力。

(2)发挥整体优势,针对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制造和贸易销售等进行重点营销,充分发挥集装箱公司经营网点覆盖全国的网络优势,灵活运用价格政策,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以铁路集装箱承运办法为突破口,将企业的原材料、产品等第一手货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以港口为基地,为进出口集装箱提供全程服务,为船公司提供内陆箱管服务,建设港口连接内地的铁路进出大通道,把中国铁路段运输作为海运、公路多式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集装箱无障碍的循环流动,将集装箱公司的经营网络纳入集装箱全球流转的大循环体系中,进一步提高海运集装箱运量。

3.3 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全面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1)建设多式联运电子商务平台。集装箱公司已建成中央箱管系统、运价查询系统、集装箱追踪系统等 20 多个信息系统。但是,在涉及集装箱多式联运、铁路集装箱运输内容的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是一个空白。为了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集装箱公司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以集装箱铁路运输为龙头,以集装箱中心 (专办) 站为网点,以公共物流信息系统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平衡各方物流资源,打通行业壁垒,建立多式联运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海关、港口、公路、物流集散地的电子数据交换,充分发挥铁路中心站和专办站的网络优势,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中心,使信息智能化和操作过程的远程控制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最终建成物联网交换平台。该物联网交换平台还可以开发独立服务的创新产品,如铁海联运信息服务、物流 SaaS 服务等。

(2)统筹设计与分项实施相结合。集装箱公司将广泛吸收优秀人才,组建专业开发队伍,统筹研究系统功能、基本框架及模块设计,瞄准世界一流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以实现物联网为最终目的,从场站信息化、自动化着手,以运输生产系统为开端,分项实施,推进集装箱运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建设初期,以集装箱公司运输生产系统为基础,重点开发海铁联运电子商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动态跟踪查询,在网上填制各类单证、订舱等,并进行平台的试运营。以打造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商务平台为契机,努力将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

[1] 苏顺虎. 铁路物流系统理论和规划方法[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马克.莱文森. 著,姜文波,等译. 集装箱改变世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中心站集装箱运输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一带一路
我家住在集装箱
添加带外控制设备网不通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党旗引领铸铁军 挥洒青春展风采——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侧记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集装箱与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