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能的价值与使命——记首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

2011-03-16安丽珍

太阳能 201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所储能峰会

本刊记者 ■ 安丽珍

2011首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于6月17~1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来自储能业界的官方代表、专家及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参与本届峰会,并就“储能的价值与使命”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来自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有关单位的政府领导及业内专家共28位嘉宾在本届峰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

本届论坛讨论了储能在新能源产业以及在未来电力系统变革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对化学储能、物理和电磁储能分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关于储能各个技术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引发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本届峰会上肯定了储能的价值,他在致辞中表示:储能是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影响着能源结构调整的速度和方式。大规模储能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史立山副司长在本届论坛上特别指出:当前储能技术路径虽然呈现多元化,但当前的储能产业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目前储能产业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储能技术应有所选择,不能盲目发展。降低储能成本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就我国规模蓄电技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目前规模蓄电技术面临两大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电需要固定式蓄电装置,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和波浪发电是无法恒定的,必需有大规模蓄电装置配套运行;电动车以电代油需要移动式蓄电装置,必要性已有广泛共识。要求高,难度大,蓄电池短期内难达完美。

杨裕生院士指出,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尚在探索中,技术远未成熟,应该有规划地安排几种蓄电技术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未来让市场作裁判。并提出规模蓄电技术的六条评价标准:安全性;成本与寿命;能量转换效率;易维护性;比能量、比功率及环境友好。最后,还提出了应对目前可再生能源蓄电的七大对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达到20%以上时,就必须应用储能技术。没有储能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现在我国的风电已经存在严重的弃风问题。

当前储能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储能系统的重量、一个是价格。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储能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的储能材料和储能产品与国际上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储能技术还不足以支撑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需要进一步做技术研发。同时只有解决储能的稳定和安全问题,储能产业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样才能支撑我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

同时,在本届峰会的主论坛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就储能产业有关的体制与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储能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丁玉龙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电科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兼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来小康就多种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发表了精彩见解。同时还有来自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峰、索英电气董事长王仕城就储能电站的建设和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另外,来自凯旋创投和合众资本的投资界代表就储能领域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分别进行了解读。主论坛环节就储能的市场、技术发展、投资等宏观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引发了热烈讨论。

在本届峰会的化学储能和物理及电磁储能分论坛环节中,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华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温兆银、国家863 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普能公司董事长俞振华、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米增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技发展处处长陈海生、清华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教授戴兴建、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储能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冯自平、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华东院抽水蓄能设计院副院长赵佩兴、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祝长生、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徐克西等各个技术方向的专家分别就储能技术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了相关解读,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本届峰会于18日圆满闭幕,与会者对本次峰会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望参加第二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中国储能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储能产业的专业媒体,中国储能网肩负着引导储能舆论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打造国内外储能业界交流融通良好平台的重要任务。我们举办这样的论坛,目的也就在于此。”

另悉,第二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计划将于明年6月份召开!

猜你喜欢

研究所储能峰会
睡眠研究所·Arch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昆虫也会便便吗?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