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LIS学院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2011-03-14韦景竹何燕华刘颉颃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图情情报学大学

□韦景竹 何燕华 刘颉颃

信息环境的变化使图书情报学教育面临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机遇与挑战。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对提高图书情报学教育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调查法与比较法,选取美国图书情报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以及中国10所重点高校,以网站调查为主,并结合文献调查分析法,比较、总结中美两国图书情报学课程设置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1 美国图书情报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 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 s&World Report)的排名[1],美国图书情报专业排名前10的学校依次是伊利诺伊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雪城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印第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德雷塞尔大学、西蒙斯学院。

1.1 不同学校课程设置情况的比较

(1)核心课程

表1 美国排名前10的信息学院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生命周期理论,信息行为,信息资源、服务和馆藏,信息与资源的组织,社会环境下的信息,信息职业指导与培训策略,研究方法,信息机构的管理,4个学分的技术课程(信息检索,XML,数据库设计,网络系统管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社会系统中的信息:收集、流动与处理,语境咨询与项目管理,网络化计算机运作:信息存储、交流及处理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用户信息行为,信息组织、检索原理,图书馆与信息代理的信息技术,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信息专业知识架构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参考咨询,馆藏发展与管理,信息资源展示与管理,编目,图书馆管理,大学图书馆管理,公共图书馆管理,学校媒体,研究导论,信息系统评估,资源与服务评估情报学导论,信息架构,数据库设计,人机交互,组织情报学,编程需求,系统分析和设计,基于电脑的信息工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情报学导论,用户服务与分析,信息组织与获取,信息服务与信息组织中的管理,情报学研究导论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职业的社会内容,信息用户与服务,信息获取与信息资源,档案学基础,信息系统基础与展望,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组织,组织中的知识财产管理,数字图书馆技术,信息架构,图书馆自动化,馆藏管理,信息专家角色教育西蒙斯学院 信息服务评价,管理学原理,参考咨询/信息服务,信息组织,信息专业技术

上述10所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都较重视管理、信息组织、信息服务、职业与技术等方面。其中,10所大学都开设了管理类相关课程(含信息机构管理与资源管理),8所大学开设了信息组织课程,8所大学开设了信息服务方面的课程(含参考咨询、用户服务等),4所大学开设了信息职业相关课程。此外,10所大学中除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课程,既包括基础技术类课程,如信息架构、信息工具、信息系统基础等,也有与图书馆紧密相关的技术类课程,如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基础,还开设了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以顺应图书馆与信息行业的发展对网络技术的要求。

(2)选修课程

表2 美国排名前10的信息学院选修课程设置情况

信息管理 信息服务与组织的管理,信息项目评价,社会中的信息,信息营销等信息组织与信息系统 信息检索与评价,图书馆技术的规划与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编目与元数据等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资源和服务 馆藏管理,信息服务:理论、技术与主题,网络信息,信息素养等专业信息资源 儿童读物,电子资源与服务,儿童资料,青少年资料,法律信息资源等资源保藏与文献修复 文献修复和实习,可持续的数字化保存,电子记录长期保存相关问题等档案学与文献保护 档案学,档案评价,数字化保藏等信息系统 知识库系统,实用数据库技术,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系统等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组织中的信息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专业信息资源 健康信息,特藏,社会科学资源,商业资源,法律研究等信息组织 元数据与资源描述,编目与分类,内容表达等信息技术与系统 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网页开发和信息架构等西蒙斯学院信息服务 用户教育,青少年图书馆服务,讲故事,数字信息服务,弱势群体服务等档案学 档案方法与服务导论,档案获取与利用,档案与手稿评估等专业信息资源与服务 儿童信息资源,商业信息源和服务,医学图书馆事业,儿童文学等信息与社会 社会信息学,信息政策相关问题,口述历史,信息自由和审查制度等

上述10所大学的选修课程涉及面广,课程较为细化。总的来说,10所大学选修课程都非常重视信息组织、资源、服务、管理、技术方面,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其中,8所大学开设了信息组织与检索相关选修课程。信息资源类相关课程,除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外,其他9所大学都较为细化,细分为政府信息、企业信息、法律信息、医学信息、健康信息、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等;而信息服务相关课程更以特定对象作划分,如特定用户的信息服务、讲故事、儿童文献、青少年服务等课程;管理学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项目管理与评估、服务与组织的营销等方面。选修课中的技术类相关课程相对核心课程而言,内容更具体深入,主要集中在数据库、网页设计、信息系统、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等方面。

(3)专业社会实践课程

形式上,这些学校的专业社会实践课多以定点课程、实习等形式出现,且必须完成一定的学分,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及论文等是大多数实习课程必需的。内容上,有的偏重于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如西蒙斯学院的实习课程分为幼儿园到高中、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图书馆工作等;有的结合本学院自身特色,提供专业实习课程,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在文献保护、馆藏修复等方面提供实习项目;有的偏重信息服务方面,如德雷塞尔大学的实习课程集中在组织中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管理、竞争情报方面,密歇根大学则提供循证医疗健康信息的实习。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实践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必修课的毕业前实习,要求在图书馆或相关信息机构实习100-200个小时;二是选修的指导性实习,提供图书馆、档案馆的实习,包含参考咨询、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青少年服务等工作,成为该校iSchool最受欢迎课程之一。

(4)技术课程

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系统分析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数据库等是技术类核心课程,而文本挖掘、信息可视化、知识管理、网络技术与分布式计算等课程的设置紧跟图情领域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其中,雪城大学、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开设的技术类课程体系完备、内容较为先进。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往往针对不同的背景与需求,提供有层次的课程内容。如德雷克塞尔大学为数字图书馆方向的学生提供高级数据库管理、数字图书馆技术等选修课程。

(5)特色课程

除较为核心、普遍的课程外,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独有的特色。

①学科内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如非洲书目(伊利诺伊大学)、东南亚书目(西蒙斯学院)、音乐书目(密歇根大学)等,希望学生了解各种书目并掌握检索特定地域或专门领域信息资源的技巧;伊利诺伊大学的词库建设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建词库,掌握词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与视觉信息管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查理大帝到古腾堡的中世纪手稿(西蒙斯学院)等课程,重视特殊信息资源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之信息查找行为(华盛顿大学)、弱势群体服务的问题与对策(西蒙斯学院)等,关注特殊群体的信息服务问题;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开设企业档案课以及专门讲授如何寻求信息研究资助的课程。

②跨学科课程

10所大学中,大部分学校开设了跨学科课程,如全球化通讯及信息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美国通讯史、财政管理、图情学的法律问题(伊利诺伊大学),法律研究(华盛顿大学)、口述历史(西蒙斯学院)、图书馆建筑与空间设计(西蒙斯学院),体现了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北卡还推荐学生选修一门本校商学院或政务学院的课程。

③职业环境与指导课

一些大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开设了职业环境与指导方面的课程,如,信息职业中的种族与性别、信息职业的社会公平(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和信息职业概论(雪城大学)、信息职业指导与培训策略(华盛顿大学)、信息职业的社会内容(德雷克塞尔大学)。

2 美国图情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和特点

2.1 相同课程之比较

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的理解与安排也不尽相同。同一门课程在某个学校被设为核心课程,而在另一些学校可能为选修课,其选修的前提与课程内容也可能存在差异。如,数字图书馆课在德雷克塞尔大学为核心课程,而在雪城大学则为选修课;编目与分类课,在伊利诺伊大学为核心课程,而在华盛顿大学与德雷塞尔大学都为选修课,选修前提各不相同,前者要求已修信息与资源组织及信息生命周期理论课,后者要求已选修信息获取与信息资源且成绩至少达到C。课程内容上,雪城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课程着重使学生掌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表达、检索机制及数字图书馆的社会政治环境,而德雷塞尔大学则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数字化保存与保护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内容;编目与分类课程,在伊利诺伊大学与华盛顿大学是介绍基本理论、标准和实践,这两所大学还开设编目与分类II或高级编目与分类,深入讲授更为复杂的编目与分类,着重介绍如何对各种类型资源进行编目与分类,而德雷塞尔大学却没有专门讲授这方面内容。

2.2 特点总结

(1)课程细分程度高

如多数大学对信息资源的讲授细分为人文社科信息资源、法律信息资源、生物信息资源、健康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商业信息资源等,如此细化的课程适应了信息相关职业对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的需求,有利于培养更为专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有人提出“图书馆员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对特定领域又知之甚少”[2],馆员仅具备单一专业背景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不利于提供优质服务,也可能使图书馆花费大量经费购买的各学科纸本资源及电子数据库闲置。

(2)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课程

10所大学都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皆居于核心课程之列,且占课程总量的比例较高,如雪城大学开设的技术类课程占全部课程的1/3之多。统观这10所大学开设此类课程的情况,可以看出,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与人复杂而紧密关系的学科,希望通过技术类课程,从人或组织的角度关注信息技术,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设的用户界面设计、用户视角的信息系统与服务,雪城大学开设的自然语言处理,罗格斯大学开设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与系统的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还体现出对信息技术之于信息创造、传播、存取、管理等方面影响的关注。

(3)注重用户相关的课程

10所大学均开设的用户相关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用户信息行为。如华盛顿大学开设的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信息查找行为课,罗格斯大学开设用户信息行为课;2)用户研究与分析。如德州大学开设的用户研究与用户服务与分析,德雷克塞尔大学开设的信息用户与服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设的特定用户的信息服务等课程;3)针对不同用户的信息资源与服务。10所大学都开设了此类课程,旨在将信息资源与服务按用户需求细分。

(4)学院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调研来看,各信息学院的自我定位和对图情专业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以下以伊利诺伊大学与雪城大学为例说明。

伊利诺伊大学信息学院的使命被定义为:“引领科学、社会、文化、商业等领域信息认识与利用上的变革,改变人类日常生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原理、观念、职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使学生学会预测社会与技术的变化并推动信息职业的变革、锻炼专业研究批判性思维以及掌握信息服务的发展与评价[3]。据此,该院设置了6个课程方向,其“预测社会与技术的变革”的培养目标引领了“历史、经济、政策”等课程方向的设置,此外,“管理与评价”方面课程的设置,也受到“掌握信息服务的发展与评价”培养目标的影响。

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的使命定位是“用信息扩展人类能力”,认为学院的竞争力在于提供计算机科学、管理、信息科学课程及相关项目的教学科研,并基于用户及用户信息需求整合信息及信息技术[4]。受此影响,该院目前共开设了23门技术类课程,占64门课程总数的34%,形成了偏重技术并拥有技术优势的课程体系。

3 中美课程设置比较及结论

为掌握国内图书情报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笔者选取了国内不同地区“211工程”学校共10所,包括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对这些高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本科与硕士课程进行了调查。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对这10所高校图情专业课程设置调研结果的整体性描述,而将部分调研结果分散使用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

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不开设本科层次教育,硕士教育大多整合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分别开设。在教学内容上,尝试突破以“图书馆”为对象的局限,突出以信息为中心的导向,关注图书情报学的内在本质联系,整合教学内容[5]。我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为独立开设,且这两个专业都包含本科与硕士层次的教育。以下将从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技术课程、实践课程、职业指导课等方面比较中美图情专业的课程设置。

3.1 核心课程

在美国10所大学图情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信息组织、信息服务、技术、管理与职业指导等方面课程占了很大比重。我国相关院系在2003年的湘潭会议上确定了7门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存储与检索、数字图书馆、目录学概论[6]。这7门课程也是本次调查的国内高校图书馆学本科核心课程中比较集中的课程。可以看出,中美在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有一定的重合。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技术与职业方面的核心课程比例较小,硕士核心课程更多侧重研究性,注重培养专业研究型人才,而美国的相关课程教育则关注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研究人员指出,图情专业核心课程应由反映图书情报专业与职业本质特征的不同课程组成,而这些课程既包括理论知识,又涉及专业技能[7]。应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构建实用而科学的核心课程体系,使课程在反映学科本质的同时,既体现学科传统,也紧跟学科和社会发展的前沿。

3.2 选修课程

美国10所大学图情专业的选修课具有数目多、范围广、注重技术与实践、学科交叉性强、细化深入等特点,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较大,有助于构建满足学生意愿与需求的知识结构。此外,这些大学的选修课程大多分方向而设,比如信息组织、资源与服务等方向,在每个方向下开设若干相关课程,可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科体系和课程间联系的认识。与此同时,课程细分程度高使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培养竞争力较强的应用性信息人才。我国图情专业的选修课程数目也较多,但体现学科交叉的课程少,且未清晰划分课程模块,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存在局限。研究人员指出,图书馆工作中对情报学、通讯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图情专业课程应体现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通讯学科的交叉[8]。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应对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加以改革,细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间的联系,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同时开设与职业需求相关的学科交叉课程,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竞争力的信息人才。

3.3 技术课程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技术类课程都属于图情学科的核心课程,一些大学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图情学科的教育需更多地侧重信息技术[9]。相比较而言,美国大学开设的技术类课程注重先进技术及理念在图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国内开设的课程更为关注技术的基础应用及发展趋势;美国同行通过选修课、高级课程等方式开设内容深浅不同的课程,在完备性与层次化方面优于国内高校。国内多数高校开设的技术类课程略显单一,同时需要在技术的功能实现与用户需求之间寻找更好的切合点。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应使我们的学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形成专业的核心能力[10]。

3.4 实践课程

在瑞典实施的一项关于图情教育的调研中提出,图书馆学的实践应该存在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之中,需提高学生理解与分析学科环境的能力[11]。专业社会实践课程就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认识该职业的社会角色,并了解该角色是如何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中美图情学院都较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求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以检验效果。国内高校近几年对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度增加,但社会实践课程内容普遍趋同,在具体操作上略显粗糙。美国高校多在顶点课程的框架下组织专业实践课程,形式多样,内容细分程度较高,更注重与相关公司或信息机构合作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如雪城大学通过设立由国内外公司组成的咨询理事会,不断加强与有关公司的合作,保证学生的实践机会[12]。而这方面国内也需加强。

3.5 职业指导课程

美国大学注重开设与图书馆或信息职业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如职业环境、职业规划、职业管理、职业培训策略、职业内容等方面的课程,且大多被列为核心课程。相比而言,一方面,我国高校图情专业提供的职业指导课针对性不够,如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与领导能力等课程,多为适用于所有专业的通用而笼统的指导,缺少针对图情行业的专门职业指导;另一方面,国内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仅在高年级开设,这就使学生无充足时间做职业规划和准备,也无法排解学生可能产生的专业抗拒情绪。

4 余论和展望

虽然笔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中美各10所高校信息学院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整理和总结、比较,并引用了相关文献进行印证,但我们也认识到,本研究存在明显不足:首先,课程内容问题。课程名称及课程描述虽有助于对该课程内容进行初步判断并作为比较的基础,但由于客观原因笔者并不能深入地知晓被调研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讲授深浅程度,在未来的研究中需增加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以弥补该不足。其次,课程名称问题。由于跨语言障碍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局限,本研究中美国高校的课程名称及相关译文的准确性也可能存在欠缺。最后,国内高校选择的典型性问题。笔者的选择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否是“211工程”的高校,本研究选择的高校全部在“211工程”高校之列;二、是不同地区,本文在参考了国内相关大学图情档专业排名的同时,强调了所选高校所在的区域不同。这两个标准可能会使国内高校的选择在代表性上有所不足。

本研究基于中美图情专业课程设置调研进行总结、比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简单评价。但我们同时认为,从课程设置本身评价课程体系并不是科学的。本文没有涉及评价课程体系的标准和原则,而评价标准和原则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已毕业学生、雇主、用人单位的反馈、在读学生及家长的期望、社会环境的要求等等。有专家强调图书情报学院明显需要清楚他们的新生、在读生的职业期待和毕业生所在的岗位,惟其如此才能提供一流的课程,也才能最大化地提升他们的技能以胜任其工作[13]。也有专家指出,发展和健全学科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之前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非常重要[14]。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并要在实践中反思[15]。还有专家认为由于图情本身是一个多学科组成的专业领域,所以讨论其核心课程就像讨论生命的意义一样徒劳无功[16]。更进一步而言,只有好的课程体系也不一定能促进学科的发展,还应注意全面评估影响和制约学科发展的其他因素[17]。而这些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1 Lib 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programs.[2010-05-08].http://www.usnew suniversitydirectory.com/g raduate-schools/lib rary-information-studies.aspx

2 Kerry Wilson,Briony T rain.The fu tu re of Business Inform ation Services and Schools Lib rary Services.[2010-08-08].h ttp://www.sheffield.ac.uk/con tent/1/c6/07/01/24/CPLIS%20-%20The% 20Future% 20of% 20Business% 20Inform ation%20Services.pdf

3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 rbana-Champaign.Master of Science Degree.[2010-05-10].h ttp://www.lis.illinois.edu/academics/program s/ms

4 Sy racuse University.Abou t the school.[2010-05-16].http://ischool.syr.edu/abou t/.

5 肖希明,卢娅.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合.图书情报工作,2009(5):7-10

6 潘燕桃.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中国图书馆报,2009(6):29-40

7 Audunson R.LIS and the creation of a Eu ropean edu cational space.Jou 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5(4):71-174

8 L.Larsen R.Lib raries need iSchool.Library Journal,2007(10):11

9 Rodríguez Bravo B.Lib 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Graduates from Spain: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Workforce En try Profiles.(2005-06-08)[2010-08-02].h ttp://www.ifla.org/files/cpdw l/conference-documen ts/presentations/2009/rodriguezb ravo.ppt

10 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一.图书情报知识,2006(6):6

11 Ragnar Audunson.Lib 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is there a Nordic perspective].[2010-08-02].h ttp://archive.ifla.org/IV/ifla71/papers/061e-Audunson.pdf

12 Kevin Tam pone.New dean outlines iSchool relationship w ith husiness.The Cen tral New York Business Journal,2008:7

13 Terry L.W eech,A lison M.Konieczny.A lternative careers for graduates of LIS schools:The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 —an analysisof the literatu re.Jou rnalof Lib 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7,39:67-78

14 A.Tedd L.TheW hat?and H ow?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information p rofessionals in a changing w orld:some ex periences from Wales,Slovakia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Jou 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3,Vol.29,Iss.1:76-86

15 Phillip M.Edwards.Theories-in-Use and Reflection-in-Action:Core Principles for LIS Education.Journalof Education for Lib rary&In formation Scien ce,2010,Vol.51,Iss.1:18-29

16 同11

17 Ian M.Johnson.Education for Lib rarianship and In formation Studies:fit for purpose?.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09,Vol.25.Iss.3:175-177

猜你喜欢

图情情报学大学
数字时代图情档学科教育的数据化创新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笔谈)“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聚青年学者之睿智 窥图情档学科之未来
——写在《图书与情报》“图情档青年学者专辑”出版之前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数据挖掘技术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图书情报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