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古驿道

2011-02-27蒋响元

湖南交通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驿道古道

蒋响元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湖南长沙410004)

(续上期)

3 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位于永州与广西贺州交界的南岭山脉间,越城岭在西,萌渚岭在东,中间是平坦的台地和小山丘,越过这一区域,即可进入岭南。该古道北联潇水,南结贺江和西江,所以称之为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共分两条:一是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桂岭通楚古道,始于江华县境内的大圩镇,经广西贺州八步区的开山到桂岭镇,与桂岭河水路相接止,全长22.5 km;一是修建于秦朝时期的“新道”,自道县种福亭起,经江永县回龙圩进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的麦岭、青山口、黄龙到古城接贺江水路止,全程170 km。

潇贺古道自公元前213年开通,到公元729年张九龄开凿赣粤梅岭驿道前的近1 000年间,是中原沟通岭南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张地形图,这张2 100年前绘制的地图里,绘出了三条由长沙出发通往南粤的道路,其正中间的一条就是潇贺古道。

潇贺古道起点之一,道县双屋凉亭(又名种福亭)杨雄心摄影

潇贺古道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汉高祖派陆贾两次出使南粤,均走此道;汉武帝平定南越5国时,归义侯田甲也取此道下苍梧;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李靖自四川出兵两湖击败梁帝萧铣,“由夷陵(今湖北武昌)抵富川度至桂州(桂林),驻师黄沙岭”;岳飞征讨曹成曾大战桂岭蓬头岭。

潇贺古道也留下了红七军和邓小平的足迹。1931年1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红七军从江华沱江轻装出发,沿潇贺古道南下,在桂岭完成对红七军的整编,1931年7月到达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

潇贺古道起点之一,江华县大圩镇的犀桥凉亭残迹及其石柱上的楹联

潇贺古道牛角湾河卵石路段(江华)邱秀刚摄影

4 湘渝、湘黔古道

湘渝、湘黔驿道,是湖南东西驿道的干线,其基本走向是沿沅水及其支流酉水西上黔渝。

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率秦兵从蜀攻占楚黔中,翌年楚将庄硚率楚兵击败秦军,收复黔中,双方行军路线为巴黔道,即由渝入湘之道。未久,庄硚复“循沅水”而上,经今沅陵、泸溪、怀化、芷江、新晃入贵州境,克降且兰、夜郎等国,直抵滇池,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汉书》记载:“楚顷襄王遗将庄硚卒循沅水而上,经黔中代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船而步战,灭且兰伐夜郎,夜郎迎降。”

庄硚进军云南的路线即南楚通西南夷之路,为后世湘渝、湘黔驿道的雏形。

《史记·平准书》:“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数岁道不通”。湘渝、湘黔之间,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呈弧形复背状绵亘于境,千山万壑,群峰壁立,险峻崎岖,驿道开辟甚为艰难,巩固扩展亦属不易。

元朝建立后,一度整修湘黔驿道,据《经世大典》记载,由大都(今北京)走汴梁(今开封)至中庆(今昆明)的驿传,曾在五溪(今怀化)地区设界亭、马底等15个驿站;后因兵祸,道多废。明清时期,湘川、湘黔间的驿道复开。据《湖南疆域驿传总纂》载:常、沅、芷道自武陵(今常德)大龙驿地,经府河驿、桃源驿、郑家驿、新店驿、界亭驿、沅陵马底驿、辰溪驿、山塘驿、泸阳(今芦溪)驿至芷江驿,全长780华里。

4.1 湘渝古道

湘渝驿道的走向为长沙—益阳—常德—慈利—大庸—永顺—花垣入重庆秀山;永顺另有驿路通龙山,接鄂西来凤入重庆黔江的官马大道。《方舆纪要》载:“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南近辰阳,北距归峡,四通五达之郊也。”湘渝驿道,自永顺起,难以行车,以步递为主。

其中的高山坪古驿道是湖南境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驿道。绵延六十里,尤其是浦市到高山坪二十里古道,尽是青石板铺成,极为壮观且苍然悠远。

高山坪古驿道是汉、苗民族冲突和融合的历史产物。明洪武和万历年间,朝庭为了加强对苗族地区的控制建成此驿道,后发展成浦市古商贸城向西南物资运送的主干道。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由于湘西地区爆发了持续121年之久的苗民暴动,驿道的军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对清王朝更显突出,浦市高山坪古驿道此时得以拓展伸延。由浦市通往吉首的乾州和湘西的凤凰。

高山坪古驿道2011年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坪古驿道何春平供图

4.2 湘黔古道

湘黔古驿道兴于汉、盛于明,至清更臻完备。湘黔驿道经行路线有三:一由湖北南坪入境,经澧县、石门、慈利、大庸、古丈、镇溪(所里,今吉首)、凤凰,接贵州铜仁驿道;一由湖北蒲圻入境,经临湘、岳阳、长沙、益阳、常德、桃源,西折辰龙关,过界亭驿、芙蓉驿、马底驿、辰阳驿、船溪驿、辰溪驿、怀化驿、罗旧驿、芷江县站、便水驿、晃州驿,至桂榜塘与贵州玉屏至凯里的驿道相接;还有一条自长沙至宝庆(今邵阳)资阳驿,自资阳驿西行,经枫林铺、长阳铺、岩口铺、紫阳铺(设驿站)、入洞口龙潭铺、黄桥铺(设驿站)、过荆竹铺、石羊铺、至武冈州。再分两路:南行过城步至广西兴安;西行过绥宁、靖州去贵州开泰。此为湖南西部通广西、贵州的干线。

湘黔驿道开凿于千山万壑之间,通行艰难。明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驿丞,途经湘黔驿道,曾做《罗旧驿》:“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诗里对湘黔驿道之难,感触良深。明嘉靖三年(1524),杨慎谪戍云南永昌,亦经湘黔驿道,过马底驿时,更有“戴月冲寒行路难,霜华凋尽绿水鬟;五更鼓角催行急,一枕乡思梦未残”之叹。

湘黔古道保存较好的路段,是洞口罗溪瑶族乡宝瑶至仙人桥路段,长约5 km的青石板古驿道路面宽1.5~2 m之间,一些路段还在险峻坡地立石柱栏杆以维护行人安全。古道沿途尚有太平桥、宝瑶驿站,思义亭等遗迹。古道边一块天然岩石上,篆刻了一个大“寿”字,相传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即今黔阳)尉时所书。

湘黔古道(洞口)黄慧湘摄影

湘黔古道的凉亭(洞口)黄慧湘摄影

湘黔古道旁的“寿”字(洞口)黄慧湘摄影

猜你喜欢

驿道古道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古道鸡鸣
元明清“湘黔滇驿道”建置过程及路线变迁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