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

2011-02-20张维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成果主体思维

张维真

试论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

张维真

自主创新要靠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要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创新思维不仅是创新主体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前提,而且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创新思维在创新决策阶段中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把握、形成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发挥着导向作用,在研究与开发阶段中对激发创新成果和验证创新成果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创新成果的实现阶段发挥着催化作用。

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辩证统一;创新成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主创新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主体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是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结合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厘清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明确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创新主体积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创新主体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一、自主创新及其一般过程

自主创新是与接受创新或他主创新相对应的创新方式,它以科技人员和企业群体或企业为主体,着重的是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主体的自觉活动来达到创新目的。自主创新核心是科技创新,关键是自主,评判自主创新成果应从国家和企业不同层面分析。

自主创新是一个过程,因为任何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多个环节或多阶段构成的系统性过程。从具体活动过程看,自主创新过程指的是某一创新思想通过研究与开发,获得创新成果,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价值的过程。虽然人们对自主创新活动过程应该包括哪些环节或阶段有不同观点,但我们认为,自主创新应该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自主创新的过程也应该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的有机综合,可以将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或环节: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创新成果实现。

(一)创新决策。创新决策指创新主体(包括个体、群体或其他决策单位)根据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把握,形成创新设想,并经过分析论证,最终决定实施创新设想的过程。

创新决策通常的程序和步骤是:(1)收集和把握内外部信息。创新设想来源于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也可源于知识的储备经偶然事件的触发,而更多的是两者的结合。(2)形成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根据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把握或者知识的储备,明确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3)分析论证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该步骤是对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和论证。(4)创新决策。该步骤是根据开题报告和专家的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

(二)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指创新主体(包括个体、群体或其他决策单位)根据创新决策进行研究与开发并取得创新成果的过程。

根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统一关系,在自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阶段,目的是取得创新成果,核心是取得新的知识,因而可借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对“知识生产”的界定,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确定为知识的创造和创新,或者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包括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制造或创造。所以,自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可概括为两个阶段:(1)激发创新成果。它是自主创新过程中实质性攻关阶段,是创新主体通过艰苦的研究攻关取得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一阶段,知识创新以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等知识产品形式表现出来,而技术创新则以新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等物质产品形式表现出来。(2)验证创新成果。在这个阶段,由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成果表现形式不同,其验证方式和途径也有所差异。知识创新成果需要创新主体以科学求真的态度,对创新成果进行质疑、检验,使创新成果成为系统化的明晰知识,为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以及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而技术创新成果的验证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要根据产品、材料、装置、工艺等物质产品形式的特点,通过设计试制、中间试验、小批量生产等环节来进行验证。

(三)创新成果实现。创新成果实现指创新主体(包括个体、群体或其他决策单位)将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并取得效益的过程。

创新成果实现包括知识创新成果的实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实现。知识创新成果与技术创新成果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它们仍有本质区别。因此,知识创新成果的实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实现方式、途径、过程都不尽相同,需要分别认识。

知识创新成果的实现是知识产品通过传播、转让或者扩散,使不同的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也是使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果实现社会价值或者经济效益的过程。有两种主要形式:知识传播和知识转让。知识传播是指知识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使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成果得到社会认同,并且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转让则是指创新主体作为技术所有人把技术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转让给他人,并且得到一定报酬即经济效益的过程。

技术创新成果的实现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强调的是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其过程应该是企业取得技术创新成果之后,进行生产、销售并且获得经济效益。所以,技术创新成果实现的具体过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环节。(1)生产准备:该环节既与技术创新成果的验证密切相关,又是技术创新成果实现的必要基础和前提。(2)工业化生产:该环节是指在产品试销成功后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这是技术创新成果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的环节。(3)销售流通:该环节的任务是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因为技术创新成果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其市场的接受程度,如果实现了技术创新所追求的经济效益,那么就完成了技术创新成果实现过程中质的飞跃。(4)产品与工艺改进:根据用户反馈、市场情况,不断改进技术,并根据用户不同层次的需要使产品系列化;同时,也可根据新的机会把握,将技术创新成果赋予新的用途,进入新的市场。

二、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是辩证统一的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最美之花,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她造就了人类世界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思维是在客观实践推动下,以新得到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法,以获得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相对于重复性思维(或再现性思维、常规性思维),创新思维主要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开拓性三个特征。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它包括独创性和新颖性两层含义。独创性是指独立于前人、他人,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也就是说,在一定探索活动或解决新问题时,前人、他人没有提供现成的规律和方法,需要创新主体进行独立创造;新颖性是指创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十分新奇、奇特,往往出人意料,这是创新思维最为明显、直观的特征。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它包括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和多种思维形态及其方法的综合运用两层含义。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是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需要创新主体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使思维活动处于极易变换的状态;多种思维形态及其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指,由于创新思维过程需要多种思维形态及其方法,创新思维活动不能仅仅归结为某一种类型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必然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态及其方法。创新思维的开拓性是指创新思维的思维结果对人们的经验、知识等有所扩充、拓展,同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特征是创新思维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是更深入地将创新思维与重复性思维区别开来的特征。这就是说,有的思维活动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创新成果,但在思考的方法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有新奇独到之处,或为后来创新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也是创新思维,而不能被认为是重复性思维。

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主创新要靠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要在自主创新中发展。理解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关系的前提是,就创新活动而言,自主创新就是创新,创新也都是自主创新,二者是等同的。因为自主创新虽然是与接受创新或他主创新相对应的创新方式,但是,就创新活动而言,自主与创新不可分割。任何创新都不能没有创新主体,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又是主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

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是相互区别的两个范畴,不能等同看待。因为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活动,其直接目的在于使创新主体获得新思想;而自主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创新主体获得并实现实际的创新成果。

但是,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又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自主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自主创新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创新思维的运作必须始终以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不仅创新思维的来源、目标、动力、检验标准离不开自主创新实践,而且只有在不断的自主创新中才能发现规律,使创新主体在思维领域中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没有自主创新,创新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新思维成果不能得到最终验证、升华。另一方面,自主创新需要创新思维的引导。任何自主创新,都必然具有创新性,自主创新必须是在一定的创新思维的启迪下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任何自主创新都是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转化,一切自主创新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结出的硕果。总之,创新是创新思维的根基,没有自主创新,创新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而创新思维一旦产生又引导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创新思维、再自主创新、再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创新主体才能在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创新主体角度看,创新思维是自主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思维要求创新主体具有勇于探索、敢于超越、善于发散的思维品格,具有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思维精神,具有标新立异、不同凡响的思维创意,这也是自主创新主体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取得自主创新的成果。同时,在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众多因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根据新华网的调查,在思考“如何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时,透过政策、资金等外力因素,80%的人在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人们更加看重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一位网友的留言最能代表这种心声:“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是政策支持……”。所以,只有具备思维创新能力,才能进行自主创新。

三、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根据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可以具体揭示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思维贯穿于自主创新始终,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的所有阶段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自主创新活动不仅需要通过创新思维产生创新设想,而且需要依靠创新思维付诸实施取得创新成果,更需要依赖创新思维促进实现创新成果。具体来说,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创新思维在创新决策阶段中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把握、形成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发挥着导向作用。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把握关键是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借助于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P96)比如,坦桑尼亚中学生姆佩姆巴,一次与同学们用冰箱制作冰淇淋。他发现,热牛奶竟比冷牛奶更快地结冰了。他的发现遭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但他毫不泄气,请教了物理学博士。博士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自然现象。人们便把这一现象命名为“姆佩姆巴效应”,并开始了广泛的研究。形成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更是离不开创新思维,因为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必须有创造性,课题本身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即所选课题必须确实是别人没有提出来的,或者是别人没有解决以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重复原有理论、复制原有技术的课题,不能作为科研课题。遵循创造性原则选题,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成果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也强调:“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2](P28-29)

其次,创新思维在研究与开发阶段中对激发创新成果和验证创新成果发挥着核心作用。在自主创新中,研究与开发阶段是关键环节。激发创新成果需要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出尽可能完全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反复思考、艰苦探索,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觉悟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取得创新成果。验证创新成果不仅需要采用逻辑思维对所获得的创造性设想进行逻辑上的证明和修正,而且需要创新思维对验证方式的指导。因为检验创新成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知识创新成果来说,最重要的是设计相应的实验。科学实验是人为地模拟、控制和变革自然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必须考虑到一切可能的情况和条件。所以,验证创新成果的构思和设计也需要创造性,例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以太假说的检验,吴建雄对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都表现出创造性。同时,在验证阶段,创新思维通过推理、论证、检验,可以帮助不完善的创新成果得到修补和完善。比如,魏格纳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之后,又对大陆漂移的机制、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分析和概括,并从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古气象学等方面寻找两块大陆原来连在一起的证据,经过联想、想象、归纳、演绎等方法的运用,才最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陆漂移学说。

最后,创新思维在创新成果的实现阶段发挥着催化作用。通过创新思维,可以进一步在创新成果的实现阶段完善创新成果,甚至根据市场需要改变创新成果的用途。比如,电镀技术的发明无疑是创新思维的一项重大成果,然而它也带来两大新问题:一是耗水量大,二是严重污染环境。这个问题世界无人能够解决。后来,我国工程师胡继忠经过千万次计算后发现,美国、日本的B.库希勒、山崎龙一等电镀权威的平衡理论是错误的。他经过极其艰苦的工作,变换了上百次探索方案,终于建立起自己的叠加原理,并据此发明了电脑控制间歇逆流漂洗自动生产线,创造出电镀物料全部循环利用的奇迹。

在此基础上,创新成果还可进一步被赋予新的用途,进入新的市场。比如,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物理学家,以半导体锗为原料,制成了第一个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一个部件,开启了人工智能秘密的第一道大门。当时,美国有企业家将晶体管作为助听器上的信号扩大器,虽然有销路,但是没有引起震动;1953年,日本索尼公司花了2万5千美元,买了制作晶体管的许可证,用来制作晶体管收音机,仅两年就卖出了晶体管收音机200万台,创利250万美元,比买专利的钱翻了100倍。类似的,起初用于代替鞋带的拉链后来用于服饰、箱包,雷达设备用于机动车测速,微波技术用于微波炉的制造,等等。由于创新思维的发挥,大大扩展了创新成果的实现途径。

此外,创新思维在创新成果实现阶段的催化作用也广泛体现在销售流通环节中。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尼彩色电视机在美国市场上备受冷落。索尼公司国外部部长奉命来到芝加哥,寻找开辟美国市场的良策。为了排解烦恼,他驱车到一处牧场兜风。一头大公牛身后跟随的一群牛,使他茅塞顿开,想出了一个促销方案。经过调查,他选定当地一家最大的电器销售商店马希利尔公司作为“带头牛”商店。经多次接触和耐心说服,该公司同意试销索尼产品。有大商店做“带头牛”,芝加哥地区的100多家商店紧随其后纷纷要求经销索尼电视机。不到三年时间,索尼电视机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便达到30%,随后销售市场很快又扩展到全美国。

总之,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虽然指向不同,涵义有区别,但它们却是密切联系的。创新思维是自主创新的关键,不仅渗透于自主创新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且是自主创新持久保持并取得硕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创新主体积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是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根本。

[1][美]爱因斯坦,[美]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62.

[2]科学学译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B804.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410X(2011)06-0087-04

2011-05-10

张维真(1964-),男,四川荣县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天津 300191

陈文杰

猜你喜欢

成果主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