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概括的思维过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解读

2011-02-20覃永恒

中学语文 2011年1期
关键词:国运层层境界

覃永恒

与人教版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简略地分析之后,总结“总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得出结论,让人信服”,但作者是如何“层层推理”,如何“得出结论”,怎样“令人信服”的?《教师教学用书》并未有“令人信服”的分析。看来清晰地把握此文思路并不是那么容易。

为什么作者的思路难以把握?作者的这种“层层推理”的方法是否可以探求到?又有什么样的途径可以让学生探究到“作者层层推理”的思路?

作者思路难以把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1.本文层层设喻,形象表达和抽象表达相结合。这样表达既丰富生动又强调了作者的观点,但如果对比喻句理解不透,不能化形象为抽象,化含蓄为直白,也就是化“非概括性语言”为“概括性语言”(覃永恒:《概括的力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8页);不能舍弃掉形象、具体、含蓄的表达,也就是舍弃非概括性表达,要理清文章思路,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只会拖泥带水。舍弃掉具体、形象的表达或化形象为抽象、化具体为概括再来理清关系,进一步概括就要方便得多。如,第二段“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是喻体部分,是形象具体的表达;“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是本体部分。通过舍弃形象具体的表达并化形象为抽象后,这一段可概括为:“民族生命的进程,有时是宽阔的境界,有时是逼狭的境界。”又如,第五段“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一句,可以抽象概括为“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2.本文用不同的词句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情况相当多。例如,与“平坦”一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有“宽阔”、“平原无际,一泻万里”、“坦荡”;与“艰难险阻”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有:“逼狭”、“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极其险峻”、“崎岖险阻”、“崎岖”、“奇绝壮绝”、“遇见沙漠、遇见山峡”……这些词语如果不能选择其中最具概括性、最简约的加以统一,就会让人眼花缭乱。作者写作时力求语言丰富生动,但我们理清文章思路时就要力求简约。同一个意思往往披着不同的外衣粉墨登场,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但也往往使文章思路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把握。

要探究到作者“层层推理”的思路,学习本文的思维方法,就要掌握概括的方法,“走进概括的思维过程——分析、归类、抽象、综合、比较”(覃永恒:《概括的力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10页)。

一、逐段分析、归类、抽象(舍弃形象具体的表达或化形象为抽象)、初步综合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地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第二段:民族生命的进程,有时是宽阔的境界,有时是逼狭的境界。

第三段: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有时走到顺境,有时走到逆境。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高兴,走到崎岖的境界感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要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一定能冲过艰难境界。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冲过艰难的国运,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感受人生趣味。

二、进一步综合:

1.对表达同一意思的不同词句,选取最具概括性、最简略的表达来统一。

用“平坦”来更替“宽阔”、“平原无际,一泻万里”、“坦荡”,用“平坦的境界”更替“顺境”;用“艰难险阻”来更替“逼狭”、“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极其险峻”、“崎岖险阻”、“崎岖”、“奇绝壮绝”、“遇见沙漠、遇见山峡”;用“艰难的境界”更替“逆境”。“道路走到……的境界”与“进程”意思一致,“所逢的史路”就是“历史的道路走到……的境界”,“冒险的美趣”中包含着“壮美的趣味”。“老于旅途的人”,不仅是指有旅途经验的人,而且是指一直在旅途中前进的人,也就是既能走过平坦的境界,又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的人。因为“走到艰难险阻的境地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所以“老于旅途的人”也就是具有雄健的精神的人。

2.保主舍次。

文章侧重点是“艰难的国运”而非“平坦的境界”,保主舍次舍掉有关“平坦”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逐段进一步综合的结果: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走到艰难险阻的境地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第二段:民族生命的道路,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三段: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坚持在历史道路上前进的、有经验的具有雄健精神的人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感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中华民族历史的道路,现在正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要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我们民族一定能冲过艰难境界。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冲过艰难的国运,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感受人生趣味。

经过这样的处理,才容易弄清楚段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才容易理清思路,概括全文。

3.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综合,概括主旨。

此文运用的是演绎推理:

“历史的道路,走到艰难险阻的境地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而“民族生命的道路”属于“历史道路”,因而“民族生命的道路”“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要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作者并没有把这个结论写出来,而是让读者去思考。“中华民族现在的历史的道路”是属于“民族生命的历史道路”的,因此,“中华民族现在的历史的道路”“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要“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作者也没有直接把这个结论写出来,依然让读者去推理。只是到文章结尾,作者才卒章显志:“雄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因而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冲过去”(“目前的艰难险阻,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力的前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冲过艰难的国运,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这就是文章主旨,这个主旨经过层层推理,令人信服,给人以信念和鼓舞。

这些没有写出来的结论和推理过程就成了该文的言外之意。作者不仅省略了层层推理的一些过程和结论,而且又在省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道路上,现在正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不仅要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而且要靠雄健的精神来感受壮美的趣味;“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冲过艰难的国运,建造国家,亦感受人生的趣味。这样由民族到人生,由国家到个人,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如果读者没有“火眼金睛”,不能化形象为抽象,不能以简驭繁,很容易被喻体、相同意思的不同语言表达纠缠不清,推理很难进行,文章思路很难理清。

大大小小的语文参考和教辅资料都不能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路,为什么?因为缺乏解读文章的基本的方法——概括。

猜你喜欢

国运层层境界
喜迎二十大(“党恩国运”联,书法)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展宏图来国运兴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品“境界”
茶运兴衰 系于国运
女人味,层层绽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慎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