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斯卡元实在哲学研析

2011-02-19赵华胡永翔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基态社会科学哲学

赵华,胡永翔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巴斯卡元实在哲学研析

赵华,胡永翔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元实在哲学是巴斯卡在其批判实在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新学说,是一种更加新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实在论思想是元实在哲学的理论基石,非二元性和基态是元实在哲学的基本思想,解放与自由是元实在哲学的核心精神。元实在哲学在个人自我实现与社会改造之间架设了一座认识通达的桥梁,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元实在哲学;批判实在论;非二元性;解放与自由

批判实在论在英美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倡导者为英国著名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元实在哲学是巴斯卡在前期批判实在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新学说。众所周知,欧洲近代哲学留给我们的是关于主客关系及其一些相关的二元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正愈来愈表现出它的局限性。而元实在哲学尝试着从超越二元性的角度把握基态等认识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达致解放与自由。元实在哲学致力于对超越二元性、解放与自由的探索与研究,是一种更加新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元实在哲学的理论基石:批判实在论思想

批判实在论是一门肇始于英国、发扬于欧洲的社会科学哲学,是关于世界、人类行动者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批判实在论的理论渊源,是通过对实证主义及诠释学的批判,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出发,架构起有别于二者的哲学理论,是一种超越中道的第三条路径。批判实在论最重要的思想在于建立了“分层的本体论”,世界是结构化、差异化和变化的,〔1〕即科学研究至少面对“经验”(经历与印象)、“实际”(事件和事物状态)和“真实”(结构、机制)三个不同层面。其中真实层面的事件虽然无法观察到,但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经验中的实在事件的基础,创造出并统治着现实中的世界,如一根火柴能够引起燃烧的机制,存在于火柴本身的化学结构中。批判实在论还认为,“人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自我的实现或解放,是我们实存的最基本层次,因此它特别强调解放与自由的精神。自发性的解放功能,生成于高度结构及阶层化的真实之中,自发性解放的必要前提是结构化的分层的真实,并以科学工作的理性为基础,凭借突现力量自发地产生出来。因而,解放所表现出来的是突现、解释和结构的变化,而并非事件状况的变化和改善。〔2〕通俗地来讲,就是社会存在着诸多假象与谬误,科学研究者的主要任务,便是要穿越感官与直觉的经验表象,探究潜伏在经验现象之下的各种结构、机制与趋势,通过解释性理论,批判并且揭露那些引发错觉与苦难的机制,来帮助人们在实践上努力用其他的结构来取代这些结构,使得我们把不想要、不需要的“限定性因素”,转变为想要的和需要的因素。因此,巴斯卡自己也说到,批判实在论是一种实在论,它是帮助我们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人类自我解放计划。

二、元实在哲学的基本思想:非二元性与基态

巴斯卡的元实在(Meta-Reality)哲学,主要见于巴斯卡近些年来发表的一些论著:《元实在的反思:超越、解放与日常生活》、《从科学到解放:文明的异化和启蒙的现实》等。元实在哲学是在批判实在论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它保留了批判实在论的核心精神——解放与自由,且以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来达致解放与自由。简言之,它的主旨就是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础的社会改造或解放计划。它由批判实在论的内在批判理论发展形成,是关于现实的实在论,包含了批判实在论的自我超越。〔3〕

元实在哲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非二元性与基态。传统思想认为二元性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如我们常提到的真与假、自然与人文、个体与整体等。巴斯卡认为,这种二元性表象陈述的是解放之前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状态,即一种矛盾状况,兼含真实与虚假。我们细细体会这种二元性的思维模式:尽管它是目前最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然而随着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世界观的节节向前推演,我们越来越感到二元思维模式限制了我们的思想,桎梏了我们的潜能,阻碍了我们的发展。我们经常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能真实体会、理解的世界中,离他人、社会和自然都越来越远。如自然与人文的二元,引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无情掠夺,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因此不再和谐。因此,我们要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必须去除二元思维模式施加于我们的一切阻碍,超越二元对立,走向解放、自由。

巴斯卡认为,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以二元为常态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可以解释为二元的存在,但是非二元却是不可或缺的。非二元一直是亚洲哲学及宗教思想中重要且含混费解的概念。在汉语中,非二元被理解为“不二”的意思,即主客不二、心物不二、天人不二等。元实在哲学深受印度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非二元就是对二元思维的否定,是基于我们意识的直接体验。非二元状态构成我们的经验时刻,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它,就能够体会到非二元性的深层境界。如人们在荒野旅行时能深深体会到的寂静,这时传统二元性的感知自我与自然分离的习惯渐渐丧失,内与外的固定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不清,有时让位给了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生动感觉。

元实在哲学中所提出的基态(ground state),是一种最自然最基本的状态,即每一个人置身其中,能够进步、发展,不断获得快乐的状态,也是唯一能够让个人获得解放、自由的状态。因为巴斯卡相信,人的内在天然存在一个完美的、毋需改变的基态。凭借对基态的发掘、唤醒与启蒙,让其成为个人的具体个性,并由此追求自我解放。基态的基本表现方式便是自我的启蒙与实现。巴斯卡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以下五个条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实现了”的实在体。这五个条件是:抛弃原有自我、心灵的净化、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精神世界的净化。〔4〕通过净化,人的潜能显露,感觉充满了活力、专注与快乐,这便是基态。〔5〕因此,非二元状态和基态是解放、自由的必要条件。

三、元实在哲学的核心精神:解放与自由

关于解放,巴斯卡是这样定义的:“解放是指某种在性质上特别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必须建立在行为者从一种他不需要也不愿意的因果决定环节中,转化与自我解放到一种需要与愿意的环节中。而解释性的科学理论,不仅在因果上预示了此种转化,逻辑上也隐含了此种转化。这种定义下的解放,必须依赖对结构的转化而不仅仅是事态的改善而已”。〔6〕批判实在论是通过对管束和便利人类行动的结构性条件有见识的转变,从而达到人类的解放。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批判并揭露那些引发错觉和苦难的机制,来帮助人们在实践上努力用其他的结构来取代这些结构,以给社会各阶层提供更大的和更平等的发挥创造潜力的机会。人们对于社会现象不仅是描述性的,更重要的是批判性的、评价性的,最终的目的是解放性的。可以说,分层的、结构化的本体论提供了解放的必要生成环境和条件,解释性批判理论则提供了解放的理论基础。

我们通常所接受的二元状态,是一种矛盾的状态。其中真实与虚假并存相随:真相的存在,必然伴随着许多虚假的状况;反之,一个虚假的观念,为了使它运作也隐含着许多真实的状况。因此,元实在哲学反对二元性的理由,最重要的就是二元性这种状态严重阻碍、桎梏了我们通往解放与自由之路,使得我们看不清真相与假象;僵化的二元思维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们的潜能、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真相的辨识,妨害了社会整体的进步与改造。因而,巴斯卡更提倡一种非二元性的思维方式,就如同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说:“常人都以一种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必然对立的方式在思考。实际上,社会和个体不是对抗的东西”。〔7〕

巴斯卡认为,解释性批判、非二元性与基态应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由个人的解放达致社会的解放。实践上,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获得个人的解放与自由,即把不想要、不需要的“限定性因素”转变为想要的和需要的因素,我们就要对社会世界进行层化的分析与研究,探究潜伏于表面之下的结构、趋势和机制,通过解释性批判,揭露社会所产生的一些虚假信念。其次,在个人层面,凭借净化除去非良知,令个人内在完美的状态和外在表现出来的不完美的个性意识相结合,使个性意识越来越清楚,成为基态的一部分,达到超越的同一;〔5〕在社会层面,以反对桎梏我们的二元状态为起点,以个人的净化开始,让自我越磨越亮,达到非二元状态,再将个人的非二元状态加以延伸到社会层次,达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四、对元实在哲学的思考

目前,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尚停留在传统二元争论的思维模式下,缺乏一种自省与超越思考的社会科学理论。二元方式泾渭分明的现行思维已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同一将逐渐成为未来思维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真正指导实践的理论方法去改造这个世界,以使得最终将人类从那些压迫与限制人们的外在结构中解放出来。元实在哲学正是这种理论,它主张消弭哲学中二元对立、泾渭分明的状况,以个人自我实现为核心,再向外扩展达致社会解放或社会改造,具有以个人实际行动改造社会的雄心。它以个人实践为改造世界的起点,形成由个人到社会的改造计划。方法就是凭借个人自发的正确行动,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及其与社会整体的关系,而这也是普遍的人类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的途径。〔5〕通过全人类的自我实现,以期对社会进行改革与解放,为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新契机。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元实在哲学中有许多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不谋而合。巴斯卡认为,二元性思维模式使得我们离他人和自然都越来越远,这个世界正日益走向危机和毁灭,因此更提倡一种非二元的思维模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也提倡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也是一种强调整体同一性的非二元思维方式。再如,元实在哲学中提出的由个人的实践到社会的实践以达到解放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孔子看来,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必自修身正己开始。个人通过修身,为社会政治改革作出了贡献,也为他人树立了榜样。《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很明显,通过个人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功夫,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与元实在哲学中由个人解放达致社会解放的方法、途径是何其相似!

需要说明的是,元实在哲学中所提到的由个人到社会的解放目标,虽然是革命性的,但是这种革命并非是对社会体系各部分的全然改变,它只是部分结构的转变,哪怕这种社会变革仅仅是向前推进了一小步,都应该是有价值的。巴斯卡自己则很谦虚地表示,对于研究来说,他的理论并不是作为永久性的立场声明,而仅仅是研究实践和研究成果的一个条件或与其有密切关系,它更体现一种小工的作用。总之,元实在哲学对传统思维的反思与批判,由个人的解放达致社会的解放,更加注重人本关怀,等等,都将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研究提供另外的理解角度与空间,为传统与今后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1〕Norris Chritopher.Roy Bhaskar Interviewed〔J〕.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1999(Issue-8).

〔2〕Roy Bhaskar.Philosophy and the Idea of Freedom〔M〕.UK:Oxford,1991:160.

〔3〕Ray Bhaskar.Reflections on Meta-Reality:Transcendence,Emancipation,and Everyday Life〔M〕.New Delhi:saje publications,2002:165.

〔4〕Ray Bhaskar.The Philosophy of meta-Reality Part Ⅰ:Identity,Spirituality,System〔J〕.Journal of Critical Realism,2002(May).

〔5〕Ray Bhaskar.The Philosophy of Meta-reality Part Ⅱ:Agency,Perfectibility,Novelty〔J〕.Journal of Critical Realism,2002(Nov).

〔6〕Ray Bhaskar.Scientific Realism and Human Emancipation〔M〕.London:verso,1986:171.

〔7〕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232.

B5

A

1009-1203(2011)06-0110-03

2011-11-03

赵华(1976-),女,山西太原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南开大学哲学博士。胡永翔(1972-),男,山西太原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文化基础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 雨文

猜你喜欢

基态社会科学哲学
一类非线性Choquard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拟相对论薛定谔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与爆破行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一类反应扩散方程的Nehari-Pankov型基态解
非线性临界Kirchhoff型问题的正基态解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