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一村一品”调整产业结构
——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

2011-02-19贺建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一村一品大力发展长治市

贺建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发展“一村一品”调整产业结构
——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

贺建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省长治市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缘于领导的重视、政策的鼓励、资金的支持、技术的扶持、品牌的助推及龙头企业的带动。助推“一村一品”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生产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培育发展中介组织。

一村一品;产业结构;长治市

发展“一村一品”是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和经济收益较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实行转型跨越的新形势下,长治市充分依托当地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开发培育特色农业,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涌现出了一批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专业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笔者拟对长治市发展“一村一品”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长治市发展“一村一品”取得的成就

长治市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有力地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形成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直接结果就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形成。因为发展“一村一品”就是以村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选择一个或两个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种植,自然会促成产业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形成。如丹朱镇大李村,是全市闻名的“生贵式”大棚种植专业村,全村280户人家就建有日光大棚122座,生贵式移动大棚400多座,人均拥有一亩蔬菜大棚。石哲镇石家庄村,全村186户,726口人,其中有130多户从事养鸡产业,50多户从事与养鸡有关的其他产业,全村建有5万只以上规模养鸡小区4个,饲养量达到30多万只。

(二)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长治市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已形成了屯留玉米良种、长子大青椒、平顺大红袍花椒、黎城核桃、沁县小米、北方旱地西红柿等地域性特产品牌。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长治市还特别重视品牌的认证,目前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400多个,其中认证绿色食品127个、无公害农产品97个、有机食品26个。这个成就不仅遥遥领先于全省,而且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品牌的引领之下,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如屯玉种业的浚单20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玉米品种,潞玉种业的主打品种潞玉13已经占到西南市场份额的60%以上,玉米种子的销量占到全省总销量的70%以上。

(三)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发展“一村一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长治市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如壶关县通过大力发展旱地西红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80元。长子县丹朱镇大李村通过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人均收入达8000元,石哲镇石家庄村通过规模化养鸡,人均收入也达到8000元。400多个专业村通过大力发展适销对路,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使其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20%。

二、长治市“一村一品”发展迅速的原因

长治市“一村一品”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取得骄人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领导的重视

长治市“一村一品”发展迅速并取得较好成就,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长期、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从2008年起长治市就要求各县、区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并在潞城市组织召开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现场会。袁纯清书记来到山西以后,长治市又率先组织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业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到陕西省渭南市和山东省诸城市对“一村一品”的发展进行实地考察,紧接着又组织全市239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支部书记分两批赴陕西学习培训“一村一品”的具体实施办法。随后制定出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推动“一村一品”向全市农村纵深发展。市政府还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组,直接负责“一村一品”工作。

(二)政策的鼓励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领导重视是前提,政策扶持是根本。长治市为了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配套措施,如:《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办法》、《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31”工程的推进办法》以及《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等等。这些配套办法从产业基地的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龙头企业的带动、服务体系的完善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鼓励支持“一村一品”的顺利发展。

(三)资金的支持

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鼓励以后,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资金支持才是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长治市在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同时就设立了专项资金,首批筛选确定了100个有特色产业基础、有创业型带头人、有明显示范作用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并拿出500万元进行重点扶持。同时鼓励县财政拿出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如长子县财政对农民发展一亩“生贵式”移动大棚补贴资金2000元、发展一亩标准日光温室大棚补贴资金5000元。除此之外,政府还积极协调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小额贷款融资支持。通过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农户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规模化特色农产品的积极性。

(四)技术的扶持

科技部门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职能,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技术支撑。例如近年来在长子、武乡、屯留等县分别开展了绿色大棚蔬菜、绿色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有关技术部门除了采用科技下乡、集中办班、电视讲座、资料发放等形式之外,还通过典型示范、咨询解答、田间指导、操作示范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另外,许多示范园区还在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先行试验和示范,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五)品牌的助推

品牌是产品或服务的象征,它是一个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名称、符号或标记。一个好的品牌可以使消费者尽快熟悉产品,激发其购买愿望,从而为生产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长治市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品牌的带动作用,并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优势品牌来带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沁州黄小米、屯玉良种、世龙腊驴肉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檀山皇小米、三泰核桃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长子大青椒、黎城核桃、平顺党参、潞城大葱、上党土蜂蜜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委、市政府在唱响品牌的基础上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以及首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参加这些展销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有力地带动了“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六)龙头企业的带动

龙头企业肩负着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可以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在长治市就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发展。如沁州黄公司以沁县、沁源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了襄垣、屯留、平顺、武乡等周边区域,使沁州黄优质谷子种植面积发展到42万亩;紫团公司、宝达菇业以壶关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襄垣、长治县、沁源等周边区域,生产食用菌总产量达到8万吨;等等。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89个,发展特色规模基地300万亩,带动农户达45万户。

三、对长治市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生产规模

现代生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规模化和标准化,长治市东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产品特色突出而规模略显不足。近几年通过“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特色产品的规模虽然扩大较快,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村一品”是发展“一乡一业”、“一县一业”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有规模才能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收益,要想扩大产品的社会影响、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量、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进一步扩大特色产品的规模。

(二)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发展“一村一品”有助于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而规模化生产必须与销售市场实现有效连接。龙头企业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因此,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近年来长治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加工功能和营销功能,有效地带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但是,许多龙头企业还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市场销售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龙头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大力培养各方面人才,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龙头企业采取控股、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促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从而在“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是促进“一村一品”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有力保证。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农村的网络化水平,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及时地将本地外地、国内国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情况以及市场的供求信息公布在网上,让每个村乃至每个村民小组都能够及时、便利地得到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这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培育发展中介组织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要想实现“一村一品”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向市场延伸。中介组织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把生产基地与大超市对接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它可以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以销定产,也可以开展农产品的集中配送,实现农产品直接进超市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有效解决农民丰产卖难、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从流通环节和营销环节助推“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的客观要求,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定位为加快本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和总抓手,笔者希望通过对长治市发展“一村一品”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对其他地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F272

A

1009-1203(2011)06-0059-03

2011-10-06

贺建平(1956-),女,山西太原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 周荣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大力发展长治市
大力发展艾草种植,铺就百姓致富之路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长治市助力淮海集团加快精企瘦身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应对“竞争中立”规则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