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蒙县伊马图河小流域治理模式浅析

2011-02-17袁翠岚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2期
关键词:谷坊紫穗槐阜蒙县

袁翠岚

辽宁省阜蒙县水利勘测设计院 123100

阜蒙县伊马图河小流域治理模式浅析

袁翠岚

辽宁省阜蒙县水利勘测设计院 123100

本文总结了伊马图河小流域治理模式,并据此进行了效益分析,可供辽西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流域治理参考。

伊马图河;流域治理;模式;效益

1.基本情况

1.1 项目区位置

伊马图河是大凌河下游细河右侧一级支流,发源于阜蒙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南麓,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红帽子、大五家子、王府、佛寺、七家子、他本扎兰、伊马图、东梁、卧凤沟等八个乡镇,在盛家窝堡东南汇入细河,全长65km,流域面积804km2。

1.2 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低山丘陵面积占80%以上,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质瘠薄,森林覆盖率24.6%,林草覆盖率29.7%。

项目区土壤主要有褐土、草甸土、棕壤土和风沙土,土壤结构不良,有机质含量不足1%,通透性差、保蓄能力弱。

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71万hm2,占项目区部面积的74.6%,其中坡耕地1.18万hm2,荒山0.90万hm2,沟壑0.43万hm2,牧场0.51万hm2,疏林地0.52万hm2,无工程果园0.01万 hm2,裸岩0.03万hm2,其他0.13万hm2。土壤侵蚀模数为2455.72 t / 年·km2,沟壑密度2~3km/km2,最高可达5 km/ km2。

1.3 社会经济情况

水源涵养林项目区(王府段以上)涉及大五家子、八家子、红帽子、王府、七家子、他本等六个乡镇的40个村,1.24万户,人口4.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农业劳力2.3万人,农业人口密度81人/hm2,农业人均耕地5.9亩,人均收入3000元。

1.4 生态环境状况

项目区属于华北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长白山植物区系,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森林、草原、草甸植被俱全。天然林、人工林并存;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同在,林草种类多达700种以上。近几年来,连续干旱高温,地表水断流,地下水枯竭,致使该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面积天然林、人工林枯死,草场退化、覆盖度降低,林草地逐渐过渡为荒地,农作物歉收。

2.治理模式

2.1 工程措施

a)水平梯田:治理后的田面基本水平或向内微倾,水土保持的效果好,水平梯田对一般降雨可就地拦蓄,土壤也不会被冲走,暴雨时也拦蓄大部分径流,控制大部分泥沙,基本上可以达到水不出田,泥不下坡。水平梯田的粮食产量比未治理前可提高1~3倍。在梯田埂上种植苜蓿或紫穗槐等牧草和灌木带。

b)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沟宽60~80cm,深30~50cm,沟长150~300m,具体作法是在山坡沿等高线将坡面开挖成短带状,破土面低于坡面,断面为长方形沟或梯形沟,也可以沿断面修建成环山水平沟,水平沟能拦截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壁有一定的遮阳作用,可以降低沟内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c)谷坊:谷坊是在冲沟中分段修建的小坝,它可以减缓沟底和水流比降,拦截径流和泥沙,从而固定沟床,防止两岸崩塌,淤出的台状土地可造林。项目区已经修建的谷坊全部是土谷坊,坝高一般在1~5m,坝长在5~20m,在沟中修建谷坊一般是在沟中自上而下层层修建,节节拦截径流和泥沙,分段控制水土流失。

d)塘坝:塘坝是在集水面积不大的小流域,坝址位置选在河谷的狭窄段,且土质比较坚实的地基上。塘坝可以拦蓄截地表径流和泥沙。项目区修建的塘坝为土坝,坝高在8~10m,坝长100~200m。

2.2 植保措施

a)造林种草相结合:造林种草是水源涵养林的主要措施,它能改变小气候,又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刷,保持水土,根据试验资料观测分析,造林种草可以减少径流30%~80%,减少土壤冲刷可达90%。在岩石裸露较多、土壤瘠薄、土地条件差的区域,营造灌木林或封山育林育草,林草共生;或在侵蚀坡面布置林、草带,在坡脚土层较厚的地方栽果树等。

b)乔灌结合造林:应因地制宜,分别配置在沟坡及河流沿岸的不同部位,营造灌木或乔木林,以便迅速收到涵养水源的理想效果。该流域在坡顶栽植沙棘或紫穗槐,坡中植刺槐,坡脚或河道两岸栽植速生丰产林,在侵蚀沟道内谷坊上栽植紫穗槐或沙棘。

c)封山育林育草:在地广人稀,劳力缺乏的乡村,推广封山育林育草,使林草郁闭度达到0.6~0.8,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d)合理进行择伐迹地更新:现状为天然林区的,要合理控制采伐量和采伐方式,加速对择伐迹地的人工更新,最好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择伐更新,尽量减少因整地造成的水土流失。

e)树种选择:选择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固结土壤性能强、并迅速形成较厚落叶层的乔灌树种,主要树种为刺槐、杨树、大扁杏、沙棘、紫穗槐等,主要草种为多年生紫花苜蓿。

2.3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项目区坡耕地占耕地的74%,在坡耕地上实行蓄水保土的耕作法,一般可增产20%~50%。主要是:等高种植,疏密作物等高带状间作,农作物与牧草带状间作。

3.工程效益

工项目区通过工程治理后,年效益为保水168.38万m3,保土7.16万t。经测算,治理措施全部生效后,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1018.62万元,与治理投入417.37万元相比,益本比为2.44。

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调节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和洪水灾害,工程措施拦泥蓄水,植物措施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4.6%增加到29.3%,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29.7%增加到34.5%,紫穗槐、刺槐为豆科植物,产生的根瘤菌可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沙棘根固氮能力强,能提高地力。水源涵养林林冠面积大,枝叶繁茂,可有效拦蓄天然降水,乔木阔叶树林冠截留率为降水量的14%~18%,灌木林冠截留率为降水量的18%~25%。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2.016

袁翠岚,出生日期:1961年1月26日。技术职称:水利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谷坊紫穗槐阜蒙县
紫穗槐在河南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西藏地区沟道治理中谷坊应用实例浅析
螯合剂-紫穗槐联合修复尾矿土壤的重金属迁移特征分析*
辽宁阜蒙县玉米主栽品种的筛选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阜蒙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立法构想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紫穗槐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辽东山区沟蚀治理新技术
——石柳谷坊
山西省紫穗槐蜜源植物分布特点及利用价值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