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淮安大水利的实践与思考

2011-02-16黄克清

中国水利 2011年7期
关键词:淮安减灾防洪

黄克清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1,淮安)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镶嵌其间,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贯穿境内,1万km2的土地面积,要直接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淮安人民先后加固了洪泽湖大堤,开辟了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及分淮入沂的淮沭新河,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兴建了三河闸、二河闸等一大批骨干工程。而今,水利工程遍布古楚大地。密布的水网、发达的水系和星罗棋布的水利工程,不仅成为淮安的名片,更是淮安水利人的骄傲。

“十一五”时期,是淮安水利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5年,也是淮安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水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水灾害造成损失降到最低的5年,水利建设总投资达45.58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淮安水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科学规划、标本兼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围绕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应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抓住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机遇,相继建成了一批治淮、南水北调、城市防洪、水环境提升等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开展了大面积的灌区节水改造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洪泽湖大堤为主体,以入江、入海、入沂为主要行洪通道的流域性防洪体系,以骨干排涝河道和排涝泵站为主的区域排涝工程体系,以洪泽湖蓄水为主、抽江水补给和中小水库为辅的水资源供给体系,以大中型灌区为主、田间工程配套的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全市防汛抗旱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不断深入,水利管理和改革持续推进,行业能力显著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升级期,也是淮安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关键节点。水利,是农业之命脉,发展之支撑,民生之保障。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必将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将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实践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丰富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水利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及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全面提高淮安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优先解决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第二,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求建立健全服务和保障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水利改革,消除制约水利发展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第三,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扭转资源环境持续恶化的状况,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也成为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新要求;第四,近年来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在2008年的雪灾、地震,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充分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质量和设计标准低、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必须提高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提高复杂条件下防灾减灾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未来5年,淮安市水利局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等国家和江苏省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淮安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好“安全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建好“资源水利”;加强水环境保护,建好“环境水利”;关注社会民生,建好“民生水利”,着力推进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水利工作总体目标是:投入超百亿,标准再提高,构建大水利,服务大发展。主要建设任务是:构筑四大体系,建设八大工程,夯实水利基础,彰显水城特色,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全面小康。通过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水资源供给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重点实施流域性防洪、南水北调、区域治理、城市水利、农村水利、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利服务能力建设等八大工程,努力实现水利强市的跨越,形成与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保障体系,为全市实现“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提供更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是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围绕形成现代防洪减灾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恢复巩固工程能力和水域调蓄能力为目标,依据流域性防洪、区域治理、城市防洪除涝所能达到的标准,提出需要重点实施的工程内容及防汛指挥调度、社会化防洪减灾和防洪管理等方面的任务和措施。二是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给体系。以南水北调等骨干水源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骨干供水网络和配套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提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配置、供水管理与服务、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和措施。三是完善水资源保护体系。明确水功能区管理目标和重点水源地水质目标,提出水资源保护与饮水安全管理、水环境治理、河湖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任务和措施。四是完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强化依法行政、公共管理与服务,完善水资源工程体系,编制相关管理规划,如骨干河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湖泊管理专项规划等;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供水良性运行机制,稳定水利投入,初步形成科学规范的水利建设和管理投入机制;加强水利信息化、水利科技、水利队伍、应急能力的建设等。

“十二五”水利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淮安市水利系统将大力发扬“团结奋进、敬业争先、务实创新、兴水富民”的新时期淮安水利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对上全力争取项目、对下倾力服务发展、对外尽力加强合作、对内着力开展创新的“四对”工作方略,以“执好法规重效能,建好项目创优质,带好队伍树形象,干好事业争进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构建大水利,倾心服务大发展,努力开创“十二五”淮安水利工作新局面。

[1]陈雷.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J].中国水利,2011(1).

[2]吕振霖.围绕“两个率先”实现现代水利发展新跃升[J].中国水利,2010(24).

猜你喜欢

淮安减灾防洪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