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州区梯田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2011-02-16杨兰军唐瑞芸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6期
关键词:秦州梯田乡镇

杨兰军,马 强,唐瑞芸

(天水市秦州区水土保持局,甘肃天水 741000)

秦州区梯田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杨兰军,马 强,唐瑞芸

(天水市秦州区水土保持局,甘肃天水 741000)

梯田建设;基本农田;成效;经验;秦州区

秦州区依托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梯田建设,目前全区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农田面积累计达到 3.18万 hm2,人均0.09hm2。秦州区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建立机修梯田长效机制,实现梯田建设机械化;注重建设规模,创建精品工程;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该区梯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天水市秦州区地处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陇南土石山区过渡地带,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天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 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和 4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65.15万人,土地总面积 2 44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880 km2。

1 宜修梯田区自然概况

秦州区坡耕地总面积 3.18万 hm2,其中 <15°的坡耕地面积 1.24万 hm2、15°~ 25°的 1.21万 hm2、 >25°的 0.73万 hm2。宜修梯田区总面积 2.46万 hm2,多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介于 1 110—1 931 m之间;沟壑密度 2.15 km/km2,土壤侵蚀模数 5 000~6 500 t/(km2·a),主要分布有褐色土、绵土、黑垆土、红土等;年均气温 8.3℃,年平均日照时数 2 032 h,无霜期165d,年均降水量 560 m m。

2 梯田建设成效

近年来,秦州区依托耤河示范区项目、“长治”工程、国债专项工程、土地整理项目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累计达到 3.18万 hm2,其中水浇地 0.14万 hm2、川地 0.31万 hm2、水平梯田 2.73万hm2,尤其是玉泉镇、中梁乡、杨家寺乡等 3乡镇(68个行政村)已整体实现了梯田化。

(1)梯田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统计,1988年以来秦州区共新增基本农田 1.6万hm2。基本农田增加为秦州区实施旱作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和推广优良品种创造了条件,使粮食生产在遇到不利天气的情况下保持了稳步发展,粮食单产由 1988年的 3 000 k g/hm2增加到目前的 4 352 k g/hm2,粮食总产量由 8 832.50万 k g增加到 13 838.85万 k g,农业人均产粮由 250 k g增加到 405 k g。梯田建成后,与坡耕地相比年粮食单产净增约 1 650 k g/hm2,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口粮田,也使得秦州区农业生产走上了少种多产和优质高效的路子。

(2)梯田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秦州区通过大规模的梯田建设,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开始向集农、林、牧和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近年来,秦州区立足实际,在城郊的耤口、太京、玉泉、皂郊等乡镇发展果园 667hm2,在中梁、耤口、秦岭、关子等浅山干旱区乡镇种植中药材 3 333hm2、苹果 1 000hm2、大樱桃 333hm2,在南北两山退耕还林地套种中药材 300 hm2,在牡丹、关子、秦岭、华歧等乡镇种植马铃薯 6 667 hm2、早熟向日葵 4 667 hm2、胡萝卜 2 000hm2,在娘娘坝、大门、秦岭等乡镇实施林草间作等模式,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截至目前,全区以苹果、梨、花椒、杏、桃为主的经果林面积人均达到 0.038 hm2。

(3)梯田建设为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以及劳动力输转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经测算,在同等条件下,耕种 1hm2梯田比坡耕地节省劳动工日约 22.5个。全区新修梯田 16 000hm2,加上配套农机路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每年可节省劳动工日约 200万个。把节省的劳动力按照秦州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输转,按当前工资标准 40元/工日计算,每年新修梯田节省的劳动力可以创收 8 000万元。同时,节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学到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取得成功后带着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参与到家乡经济建设中,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梯田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秦州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常给群众生命财产、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全区梯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初见成效,自然灾害威胁已呈缓解趋势。

3 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秦州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梯田建设,把梯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将梯田建设纳入农村工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坚持区四大组织领导包乡镇抓点,乡镇领导包片抓村,乡镇干部包村抓任务,村干部包户抓筹资,技术人员包技术抓质量的“五包五抓”责任制;完善动员会安排部署、三干会具体落实、现场会督查推动、验收会考核奖罚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方配合、整体联动的抓管格局。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梯田施工现场,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及时解决梯田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到了区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技术人员现场抓、上下左右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梯田建设工作的开展。

(2)建立机修梯田长效机制,实现梯田建设机械化。秦州区针对梯田建设组织发动难、群众投工投劳难以及乡镇认识不明确、思想不重视、机制没创新、措施不得力、任务掉欠大的被动局面,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开展调研,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召开座谈会,认真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确立了“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全部机修、整体推进、强化管理、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和“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群众自筹、以资代劳、机械修建、人工筑埂、规模适度、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加强管理、狠抓质量、注重效益”的工作原则,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群众投劳向群众以资代劳转变,由人修向大规模、高质量机修转变,由分散办点向办大点、办精品点转变,初步建立了“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推磨转圈、轮流修建、差额找平、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同时,制定了《天水市秦州区梯田建设管理办法》,对梯田建设的规划设计、资金筹措、质量标准、检查验收、考核奖罚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实现了梯田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机械化。

(3)注重建设规模,创建精品工程。秦州区按照“依靠科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创亮点、出精品、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梯田建设为主体,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做到了规模化治理、规范化实施、优质化建设、深层次开发。2007—2010年,创建667hm2以上梯田示范点 4个、67~333 hm2的梯田点 26个、33~67 hm2的梯田点 33个、33 hm2以下的梯田点 106个,共计新修梯田 7 627 hm2;创建了秦岭乡马鞍山、罗家河,杨家寺乡王赵梁、青龙观、郑宋,牡丹镇李家门,中梁乡茹家湾,华岐乡安集,汪川镇闫集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梯田示范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梯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4)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梯田建设资金筹措上,秦州区坚持以国家补助资金为引导,以群众自愿集资为主体,以项目建设资金为依托,以区公共财政资金为补贴,建立健全了多元化的梯田建设投资体系。一是各乡镇政府指导各村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开展“一事一议”,全力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开展机修梯田建设。二是区上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从公共财政中挤出专款用于梯田建设。三是将梯田建设与水保生态、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据统计,2007—2010年全区共投入梯田建设资金 12 477万元,其中群众以资代劳筹资 1 608万元、国家补助 128万元、各项目投资 10 504万元、区财政补贴 150万元、乡镇自筹 87万元。

(5)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在梯田建设中,秦州区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立足项目实际,建立健全了项目有关管理制度,制定了运行管理办法、现场施工管理办法及资金管理办法,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监督管理制、项目公示制。一是在耤口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水保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项目招标实施方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标,按照公平竞争、公正合理的原则择优确定项目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二是委托具有资质的水利工程监理公司开展项目监理。监理人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进行了全面监理。三是规范乡镇梯田建设资金管理。以村为单位办点的,资金由村收村用村管,由乡镇监督;联村办点的,由乡村两级筹集资金,乡镇统一管理,区农经和水利部门共同监督。工程结束,经水利部门验收后按施工合同付款。四是实行机修梯田项目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向群众公布梯田建设的规划和资金的筹措情况,工程结束后及时向群众公示梯田验收情况和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的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管理规范、程序合法、数量真实、账目清楚。

(6)强化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提高工程质量。秦州区水利部门每年都要组织抽调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梯田建设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组。采取定点包片、责任到人的办法,深入各梯田点施工现场,协调乡镇、村组和施工方搞好梯田规划,现场指导,跟班作业,指导机手按照规划施工,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技术人员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天水市秦州区梯田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从梯田建设的规划落实、机械调配、组织施工、质量把关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负责、现场指导、现场监督、严把质量,同时采用机修梯田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建设资金、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梯田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1)梯田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结合水保项目,秦州区梯田建设投入虽有大幅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一是项目建设和单项治理措施投入不足。全区水保梯田工程平均补助标准仅为 6 000元/hm2,而实际投资时机修土坎梯田(5°~ 10°)需要 8 460元/hm2、机修土坎梯田(10°~15°)17 745元 /hm2、人工修土坎梯田 (15°~ 25°)19 890元 /hm2,补助标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地方财力困难,投入梯田建设的资金有限。宜修梯田区多位于偏远贫困山区,能够投入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制约了梯田建设工作的开展。

(2)各项目补助标准不统一。目前,秦州区实施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改造项目等的平均补助标准为 9 000元/hm2,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平均补助标准为 18 000元/hm2。补助标准不一为项目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3)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季节性投工投劳。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各地普遍加强了本地农村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力度。秦州区劳务输出由过去农闲季节外出向常年外出转变,大量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当部分乡镇的村队劳动力外出率达 50%以上,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季节性投工投劳。

(4)在新形势下开展梯田建设的新举措、新思路、新办法不多。如何在新形势下,从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水保生态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的自身利益考虑,用民主的方法替代行政命令,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一事一议“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梯田建设,还需不断探索新途径。

S 157.31

C

1000-0941(2011)06-0042-03

杨兰军(1979—),男,甘肃天水市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010-11-30

(责任编辑 李杨杨)

猜你喜欢

秦州梯田乡镇
明代秦州卫考略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山区修梯田》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