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2011-02-15李明华

中国医院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资医师规范

■ 陆 峰 李明华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 陆 峰①李明华①

院前急救医师 岗前培训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是其成为一名合格急救医生的桥梁和入口。尽管目前全国院前急救医师上岗前均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内容、形式和要求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笔者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医生的岗前培训工作,认为目前全国院前急救医师岗前培训存在缺乏专用教材、缺少培训师资准入标准、培训项目时间不统一、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各院前急救机构要从思想上重视急救医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统一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建立包括师资认证、教材统一、严格考核等专业内容在内的医疗系列标准化的专业培训规范,同时强调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是岗前培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class="emphasis_bold">基金项目: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课题(No.090027)

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课题(No.090027)

①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200233 上海市宜山路638号

Author’s address:Shanghai Medical Emergency Center, No.638, Yishan Road, Shanghai, 200233, PRC

院前医疗急救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健康和城市安全提供基础保障。相较于近年来急救网络、车辆、装备等硬件设施的迅速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内涵建设相对滞后,院前人才队伍,尤其是急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影响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加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之一,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是其成为一名合格急救医生的桥梁和入口。笔者在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医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逐渐探索、总结出具有一定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岗前培训经验,但在培训过程中,笔者迫切感受到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1]的院前急救岗前培训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院前急救特点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的工作内容、治疗原则、诊治方式、药械配置等,同时也决定了院前急救的教育培训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

1.1 高风险

院前急救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新专业,服务对象以老年患者居多,急、危重症病人比率明显高于医院。病种覆盖内、外、妇、儿等医学临床各科的急症医疗。急救医师必须完全独立诊治,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病情,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静脉穿刺和心电除颤起搏等多种急救操作技能,还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等,救治工作风险高于一般医疗机构。

1.2 高强度

院前急救是急救工作的首要环节,主要面对的都是一些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院前急救接诊时间短,接诊环境复杂,急救医师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看、多问,以及蛛丝马迹尽可能了解患者的病情,精神高度紧张。此外,急救医生还要携带急救箱、心电图机等急救药械到现场,抢救后要协同一起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护理,每一环节均需付出一定的脑力和体力,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院前急救医师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紧张工作状态中。

1.3 高亲和力

院前急救的病人病情往往处于非常紧急的状态,其家属的心情和情绪焦急、惶恐;现场救治环境复杂,急救医师需在病家或围观者的注视下开放式地展开抢救;经常会直接面对酗酒斗殴、吸毒等特殊人群,加之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很多市民对院前急救工作的不甚了解,更加容易将现场矛盾转嫁与急救人员等。以上诸多情况都不利于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此时不仅需要急救医师具备冷静、规范救治患者的能力,更要求急救医师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现场处置的应变能力,从容面对和处理现场的各种不利因素。

2 岗前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急救医生对岗前培训的想法、组织召开急救中心负责培训专职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交流、与外省市急救中心沟通岗前教育培训情况等多种途径,发现院前急救的岗前培训均存在着共同的困难和不足之处,需要改善、规范和提高。

2.1 岗前培训现状

2.1.1 院前急救医生上岗前均必须参加一定的岗前培训。根据笔者与全国各急救中心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尽管目前全国院前急救存在独立型、依附型等不同模式,院前急救医生也有专职或医院兼职等不同类型,培训时间、内容、程度存在不同差异,但各家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均对救护车急救医师独立上岗前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2.1.2 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内容有相同之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较之医院内急诊相对单纯,受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救治主要以维持生命体征、减少伤残率及尽快安全护送到医院为主要目的。因此,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急救医生上岗前的培训内容总体有相同之处,均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特性,开展心肺复苏、包扎固定等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形式主要有院内培训和随车带教实习。

2.1.3 院前急救岗前培训总结和考核。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急救机构对急救医生在岗前培训后、独立上岗前均会进行不同考核,但采取的形式有书写总结、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要求也不仅相同。

2.2 存在主要问题

2.2.1 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岗前培训要求和专用教材。目前,院前急救岗前培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专用教材,各个单位随意地选用不同的教材,如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何梦乔等主编的《实用急救学》、王一镗主编的《现场急救常用技术》、香港圣约翰编写的《急救课程手册》及卫生部主编的《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指南》[2]等资料均为选用对象,相关内容则按照各个急救中心培训人员个人的认识进行增减,培训科目混乱、不科学、不规范。

2.2.2 培训师资没有准入标准。院前急救岗前培训不仅没有统一教材,培训师资队伍也没有准入标准,更没有相关的师资论证。各急救机构多采取由业务科室负责人或本单位年资较高的医师授课形式开展理论培训,授课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讲解,讲解内容、示范带教能力得不到保障。

2.2.3 岗前培训项目、时间没有统一计划。据不完全的收集资料显示,全国院前急救各单位岗前培训时间差异甚大,多者需要将近一年时间,少者仅一二周时间,在培训项目和内容上更是千差万别,由此可想而知,院前急救医生的岗前培训效果差别巨大,根本无从比较,没有规范可言。

2.2.4 考核评估不系统,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全国尚无院前急救医师专业上岗资质要求与标准。因此,各家急救机构对急救医师岗前培训的总体重视度不够,岗前培训的考核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对各阶段培训质量跟踪资料积累和阶段性的分站式考核评估,往往是各单位的培训人员根据经验选择一、二项技能操作进行一下考核就算完成,随意性较强,难以达到基础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全面考核与评估效果。

3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

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开放、活跃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近年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力图逐步改进和完善岗前培训的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师资准入及考核评估等,以期达到岗前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1 明确岗前培训目的和重要性

岗前专业知识培训是针对院前急救工作多科临床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强化培训,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基础;规章制度、急救规范和礼仪、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保障[3];严格的纪律和医德医风教育对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有裨益,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思想素质保证;了解单位的历史、文化以及建设发展方向,是尽快熟悉和融入这一新集体,成为一名真正“急救人”的桥梁。

3.2 统一岗前培训内容和时间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了解单位历史、熟悉规章制度、学习急救规范及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分科目考核,需要一个半月时间;第二阶段是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心电图阅读、气管插管和静脉注射等专项技能的培训,需要四个半月时间;第三阶段是随车带教实习,全面学习和掌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急救医生综合能力,需要四个月时间;第四阶段是综合考核,全面考核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必备的基本急救技能,结合岗前培训手册记录的每个培训阶段学习情况和分站式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估,需要一周时间。

3.3 建立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专业规范

新进医务人员通过学校学习均已掌握了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所以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重点主要是结合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针对院前急救的岗位要求,通过规范培训师资、规范培训教材、规范课程设置,统一考核标准,建立系统、规范的专业岗前急救培训。

3.3.1 建立岗前培训师资的准入认证制度。培训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因此,制定师资准入标准、建立认证制度、选择具有资质的综合医院作为进修基地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急救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师资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统领,由中华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医师、专家为主进行授课;急救技能操作培训和随车带教师资则应以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香港急救医师培训等师资培训证书、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院前急救医师担任;选择综合性三甲医院作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上岗前专项技能培训的基地医院,确保急救专项技能培训质量。

3.3.2 编制统一岗前培训的教材,规范课程设置。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急救学发展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各个课程课件,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并分析所有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科学地设置课程安排顺序。3.3.3 建立岗前培训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建立统一的院前急救岗前培训考核与评估基础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补充。由于院前急救岗前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由多个培训重点、内容不同的阶段组成。因此,岗前培训的考核应实行多站式考核[4],阶段性地进行培训效果考察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培训最后的急救理论综合考试和主要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全过程地综合评估,以评定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等级。

3.4 综合素质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必要环节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重点,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院前急救医生,应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特性,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政治思想、心理素质、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等综合素质的培训[5],才能更好地适应、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岗前培训中,应设立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思想教育课程;通过增加军事训练等方式,磨练意志,培养新进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增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有利于新进人员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理解、体谅病人的疾苦,提高工作的责任心;通过对新进人员讲述单位的发展历程,介绍有突出贡献的历史闪光点(如抗击非典、5.12抗震救灾等),讲解规章制度,使他们进一步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内涵,产生职业崇尚感和单位归属感,自觉融入到单位的发展建设中去;与此同时,开展适当的礼仪、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有助于日后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6]。

[1] 武秀昆.规范和统一是走向辉煌的开端[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0):877-879.

[2] 余丽敏,糜庆,郭荣峰,等.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98-600.

[3] 李丽娟,唐蔚蔚,叶玉琴,等.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0,14(8):32-34.

[4] 姜树强,张建玲,王广云,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院,2010,14(5):46-47.

[5] 刘琼,周发春,陈建斌.加强医学生院前急救医学培训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61-1062.

[6] 杨叔禹.医患有效沟通—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J].中国医院,2010,14(11):77-78.

Experience and study on the pre-job training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doctors

LU Feng, LI Minghua

Chinese Hospitals.-2011,15(3):55-57

pre-hospital emergency doctors, pre-job training

Pre-job training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is the very starting and linking of an emergency doctor to become a qualified first aid doctor. Although in China all the emergency doctors

a pre-job training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s and norms of it.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had engaged in pre-job training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doctors for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dedicated books and standards of teachers for the training, and problems existed like the training time is not uniform, and the test assessment is not standardized and etc. So it recommended that all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enters and organizations should greatly put the prejob training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doctors on the mind, and establish the unity of training content and tim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pecification, together 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edical series including the teacher certification, unity of teaching books, strict examination and other specialized contents should be set up, while emphasizing tha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like spirit of collaboration, cap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and responsiveness ar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pre-job training.

陆峰: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医师。

E-mail:lufeng120@126.com

2010-12-08](责任编辑 王远美)

猜你喜欢

师资医师规范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