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对策探析

2011-02-14叶少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特色

叶少芳

(温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浙江 温州 325035)

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是大学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精品的浓缩与展示,是校园文化建设生态多样性的体现,更是学校经年积累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它代表着学校引人瞩目的成功的文化气质,是事关学校长足发展的一种软实力。[1]

1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反映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广大学生、教职员工为主要群体,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校园品牌文化是校园特色、精品文化的集中体现形式。

高等医学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有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医学院校必须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寓教育于育人环境中,尤其要形成深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

2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自教育部思政司2007年开始评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以来,在至今三次的评选中,虽然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所占比例有所增多;但较综合性院校和其他种类单科型院校相比,在文化品牌建设和培育上,仍未能紧扣学科特点、彰显特色,可挖掘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从当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文化品牌的竞争力还严重不足。根据前三次医学院校获奖的优秀成果来看,在这些优秀文化成果中,真正紧扣“医”字,或与“医”相关的并不多,除了宁夏医学院《传承祖国医学,弘扬中医文化》和广西中医学院的《用中医文化构建富有特色和时代感的校园文化》抓住了“中医”这个切入点,以及滨州医学院的《打造“仁爱”校园文化,培育德医双馨人才》和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仁术”精神的现代传人——怀化医专创新爱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仁心仁术”与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其他的就只有天津医科大学的《彰显“医学人文”特色 涵养“德高医粹”精神》、广西医科大学的《以“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为载体,精心打造医学教育文化品牌》、温州医学院的《爱心跨越国界 携手美丽人生——温州医学院“特奥”志愿服务文化》这几项相关文化活动了。因此,特色文化存在很大的挖掘和成长空间。

回顾“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仅从获得特等奖的成果来看,上海海洋大学的《利用“易班”打造新时期学生的网络家园》,浙江大学的《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求是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中南大学的《深入社会调研,开展科技服务,倡树爱国忧民——中南大学“百名党员博士服务团”奏响校园文化主旋律》等都属于主题鲜明、特色明显、影响面广、可持续性和有示范性等于一身的品牌活动,其内涵性强,文化价值高。通过类似有意识、有策划的品牌经营,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底蕴和有积累的校园文化品牌,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心理期待,更是实现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需要。

3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持续性、辐射力、成长性、彰显性是衡量一个文化品牌的重要元素和基础。文化品牌要化人、还要化校。一项大学文化品牌要体现它的张力,要有它的成长空间。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还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体现大学精神、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专业特色、体现传承与发展。[2]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以创新文化为特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体现高校精神的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但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上还存在如下问题:精品不少,品牌少;文化活动重复建设,传承性不够;思路不够开阔,缺少创意;策划意识薄弱,品牌战略不强;机制不够完善,阵地建设、资金配套相对缺乏。其实,品牌活动的形成一般有这样几大规律:重基础,创特色,走长效。比如浙江大学的“毅行”,简单的形式却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形成品牌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传承和实践的推进。

当前,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元化,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锻炼的舞台以及吸收、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品牌战略,造成了表面上的热闹与校园文化活动实施者的盲从,出现组织者精疲力竭、疲于应付,参与者兴趣不大的现象。高校品牌总是与某种令人满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能否在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中寻找到市场机会以及如何开发。首先必须从市场细分开始,由规模营销转向目标营销,分析学生消费者及其相关群体的教育需求,在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寻找差异化的目标市场,并且根据高校的资源和实力,强化和传播这种差异化,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完成高校品牌的定位,这实际上是一个寻找和传播差异化的过程。[3]

4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抉择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建立长效机制与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加大示范的关系。要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诸多的失位缺位现象,通过打造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强化示范与引领,为大学的科学发展积蓄后劲,增强动力。[1]

4.1 以“生命教育”为着眼点,策划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

生命教育可分为“认识生命”、“认识死亡”、“认识生命意义”这样三层内涵。“认识生命意义”包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自身从事活动价值的认识、自身之于他人价值的认识。[4]最终目的是立足高等教育“育人”之根本,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但我国高校生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停留在“理论界呼吁,学术上广泛关注”的层面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进。近几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例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各地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5]2006~2010年,各机构统计的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仍居高不下,令人触目惊心。一例例的事件让建立“生命教育”专业体系成为高校教育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与“生、死”紧密相关的医学院校。因此,在前期规划和方案设计上,可实行如下举措:①将“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制;②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理论研究;③对相关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并策划主线的实践活动;④建立“生命教育”的文化环境。

4.2 以教育职能部门为载体,力图打造好典礼文化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大学阶段有几项典礼是一种具有文化意味的教育仪式,国内外院校各项典礼的选择和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应该与医学生的特色背景相结合,做好开学典礼关键环节的医学生宣誓;毕业典礼关键环节的援正流苏;责任典礼关键环节的升旗、竞走;授帽典礼关键环节的护士授帽等的工作。将这些典礼策划安排得庄重神圣,成为每位医学生大学阶段必经的洗礼,其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事件。

4.3 以社团为重要载体,力图打造好特色社团品牌文化

社团是学生在校期间文化活动的基层组织和中坚力量。但如何构建社团的特色,进行精品包装是值得深究细琢的,讲坛文化、自教文化、专长文化、反哺文化是主要形式。本研究主要着眼于从多形式的社团文化活动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角色换位和成长成才。应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学生多元文化需要的名社名团,使之成为学生活动的热点,学生工作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4.4 提升校园文化品牌价值,建立受众对品牌的归属感

一个品牌的核心在于提高其价值,让绝大多数人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于大学校园这一特殊场域的特殊文化形态而言,提升品牌价值,也就意味着品牌校园文化要与大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要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也就是说,创建校园文化品牌,要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相结合,使他们在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获得实益,从而建立起对品牌的归属感。[2]

[1]彭凤仪.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是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EB/OL].http://www.zdxb.zju.edu.cn/article/show_article_one.php?article_id=8863,2011 -03 -03.

[2]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32(3):119 -121.

[3]张娟.基于品牌理论的高校品牌塑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19.

[4]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7,(3):61 -65.

[5]沈丽丽.高校生命教育探析[J].新课程,2010,(3):9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