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正式组织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2011-02-14

中国煤炭 2011年3期
关键词:小团体煤炭企业管理制度

吴 畏 陈 泞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71)

基于非正式组织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吴 畏 陈 泞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71)

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建立在共同社会情感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作为正式组织的补充,在煤炭企业消除员工精神压力、安全生产技术交流、安全理念的渗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

非正式组织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理念 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都是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条件差,水、火、煤尘、瓦斯、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俱全,生产过程协作程度高,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保证自己行为的安全性以及协作的安全性,还必须高度重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更特殊的意义。非正式组织作为企业员工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 非正式组织的涵义、特征及类型

非正式组织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行为学家梅奥于20世纪30年代在其所著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率先提出的,它是指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非正式组织一般具有4方面的特征。第一,心理凝聚力强。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社会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比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归属感强,其心理凝聚力往往胜过正式组织,这种凝聚力是内生的和自然的。第二,具有较好的沟通性。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比较频繁,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具有相似的经历、技术背景或语言习惯等,因此交流起来比较容易,更容易达成共识。第三,自然形成核心人物。每个非正式组织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出人物”,他们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其意志和行为对所在的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规范具有明显的、甚至是决定性影响。非正式组织内核心人物的形成,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第四,具有松散性。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非正式组织的形式是松散的,只是松散的程度各不相同。成员的加入与退出非常灵活,几乎不会受到制约。

非正式组织按照产生的原因不同大致可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一是阅历、经历相同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同过窗的、下过乡的、扛过枪的”,这一类人由于具有相同的社会阅历,共同的谈资,交往中谈到过去在一起或相似的经历时,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联系在一起,结成一些小团体。二是地域相同型。这是煤炭企业中最常见的一类非正式组织。地域关系在中国人心目中,常常具有无形的亲和力。来自相同地域的人,语言相同,习惯相近,沟通相宜,很容易聚集在一起,结成一些小团体。据对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许疃煤矿的调查,下井工人2289人,主要来自于河南、安徽淮北等地,基本是按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小团体。三是兴趣爱好相同型。由于业余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爱好,如旅游、打球、游泳、打牌等等,经常一起活动而结成的一些小团体。四是认知相同型。由于企业内部的变革、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等,致使权益受损、待遇不公的职工聚在一起,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形成的利益小团体。五是笼络亲信型。管理人员为了强化自己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成效,采用笼络员工的方式来培育自己的亲信,增强管理效力,形成小团体。

2 非正式组织在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煤层赋存条件、生产设备、职工的安全意识、规章制度的健全与执行等等。在众多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政府和企业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与监管、安全培训、安全设施设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刚性太强,人性化不足,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1 非正式组织在消除员工精神压力中的作用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尤其是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对安全责任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生产工人,都承受着安全方面高度的精神压力。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的精神压力下,人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能及时释放,就容易带来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非正式组织一方面可以为员工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无拘无束、友好融洽地与他人讨论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快乐,倾诉内心的苦闷,缓解内心的各种压力,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减少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据对西南地区参加煤矿安全培训的89名主管安全生产副矿长的调查显示,62.92%的人认为在小团体中工人可以缓工作解压力;另一方面,员工在宣泄情绪,舒缓压力过程中,难免会对企业领导、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工作以及安全宣传活动等等进行批评,对“和朋友聚会时,大家对安全问题负面的谈论”回答“每次都谈论”的占55.68%,回答“不经常谈论”占42.05%,回答“不谈论”和没有作答的占2.27%。这样,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采取积极措施纠正错误认识。

2.2 非正式组织在安全理念渗透中的作用

从思想看,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模式,成员对群体的规范准则持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这种趋势做出一致的解释;从行为上看,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着“从众行为”现象,每个非正式组织在其磨合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不成文的规范,约束其成员的行为,呈现出一致向外的行为倾向。当这种思想趋势和行为倾向与企业倡导的安全理念相一致时,就能起到强化、渗透的作用;相反,则会产生抵制情绪,影响企业安全理念的传播。

2.3 非正式组织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被接受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质量。这方面非正式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正式组织的沟通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因素限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企业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获得正规渠道无法获得的一些信息,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其次,非正式组织是一张人际关系网,加之核心人物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组织的内聚力很强,成员对非正式组织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被非正式组织所认同,将有利于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相反,则会影响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甚至造成抵制,无法实施。第三,非正式组织一般具有维持现状、抵制变革的趋势,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出台,打破原有的平衡,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非正式组织的抵制,化解得好将有利于执行,否则会造成抵制的升级。

2.4 非正式组织在安全技能传播中的作用

安全培训和宣传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手段,对强化安全意识、避免违规行为、提高安全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手段具有强制性、灌输性,效果未必显著。非正式组织是因为共同的兴趣或者友谊而形成的团队,内部感情融洽,交往频繁,互相依赖,互相信任,成员之间的交流是主动和自觉的,这为安全技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家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交流安全生产技能、经验,能够大大提升成员的接受性和信任度,作为安全培训和宣传的补充,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2.5 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和谐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员工相互协作的过程,因此,员工之间的和谐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在一个企业中,往往存在多个非正式组织,由于这些非正式组织是非理性的自发组合,一旦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可能出现对立、敌视的局面,影响不同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合作关系,造成安全隐患。

3 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安全培训以及安全宣传等等,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比较刚性,传递一种“要我安全”的意识。非正式组织是建立在共同社会情感基础上的小团体,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利用其成员情感联系的柔性方式,将安全理念、安全技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传递给每个成员,是安全文化建设主渠道不可缺少的补充,是培养职工“我要安全”的有效途径。

3.1 全面把握,认真分析,分类指导

非正式组织是人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管理人员必须正视其存在。由于非正式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影响大小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掌握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及动态,客观评价各个非正式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积极影响和和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对安全文化建设负面影响大的非正式组织,应密切关注,强化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负面因素,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对安全文化建设负面影响不大的非正式组织,应积极引导,通过兴趣转移、联络感情、目标导向等方法,提高其成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安全文化建设产生抵触作用的非正式组织,则应采取果断措施分化、瓦解,对其成员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及时消除影响。

3.2 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影响

非正式组织中一般都有核心人物,该人物具有为组织其他成员所期望的特质,如技术权威、性格榜样等,是共同爱好的极力推动者。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些核心人物的作用,通过正式渠道对他们施加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必要时可以让其在正式组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通过这些核心人物有效地影响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安全观念,在非正式组织中形成良好的安全亚文化。

3.3 防止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是,当企业的政策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冲突时,会导致其成员团结起来共同抵抗,使得政策难以执行,这就是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现象。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修订、新制度的出台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应注意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广泛征求意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有效消除各种理解偏差,避免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保证相关制度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3.4 提高领导艺术,加强交流

分工协作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并不意味着人先天能力的不平等。但由行政关系而形成的心理距离,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员工所敬畏。管理者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主动与员工接触,加强交流,才能使员工消除对领导的恐惧、顾虑和防备,以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对非正式组织施加影响,传递企业的安全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者容易加入到非正式组织中,对员工的种种情绪反应有真切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非正式组织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服务。

3.5 关注非正式组织动态,化解相互冲突

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不仅影响企业的稳定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无论从企业管理本身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安全文化建设出发,管理者都必须密切关注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动态,一旦发现有不和谐的苗头,应及时化解,避免冲突升级危及企业的稳定和安全生产。

[1]原欣伟,王建仁,薛宏全,伊景冰.组织内正式与非正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科学,2009(8)

[2]汪欣欣.非正式群体对企业文化的影响[J].才智,2010(17)

[3]熊小斌.非正式组织比较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张大鹏)

The discussion on coal enterprises safety culture based on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Wu Wei,Chen Ning
(Business School,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71,China)

Informal organization is a form of organization that is spontaneously founded on common ground of social-psychological attached connections.As supplement of formal organization,it bear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easing employee pressure,sharing production safety technology,penetrating safetymindset,build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etc.The firms in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should guild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 to impose positive effect andminimi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informal organization,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penetrating safetymindset

TD-9

B

吴畏(1963-),男,管理学副教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全国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考试命题专家,198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煤炭企业管理专业,长期从事煤炭企业文化及组织管理等研究。

猜你喜欢

小团体煤炭企业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