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博客受众满意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2011-02-14林建锋裘梦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博客辅导员受众

林建锋,裘梦佳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思政博客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德育平台,如何建设思政博客对于德育工作者是一项新的挑战。笔者于2010年12月对浙江省内9所高校开展了“辅导员博客受众满意度”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回收854份,问卷回收率为85.4%。调查显示,有70%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博客很有发展价值,还有15.4%的被调查者认为意义有待挖掘。但在针对辅导员博客的受众满意度调查者中,对辅导员博客评价为“满意”的仅为 9.3%,满意度评价为“一般”的占63.7%,有27%的被调查者评价为“不满意”。可见,辅导员博客的实际意义已得到大学生广泛认同,但目前的受众满意度还普遍偏低,如何提升辅导员博客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发挥网络优势,贴近受众需求

1.1 平等性,满足自我的需求

互联网具有平民化、平等化、自由化等特征。在师生的网络互动中,教育主体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平等亲和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使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网络的匿名特性能让参与讨论者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从而产生更多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

1.2 多样性,满足感觉的需求

随着网络媒体应用功能的不断升级完善,博客实现了图文、音像、视频、聊天和文件存取等网络信息管理功能。思政博客融多媒体特性于一身,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独特的现代方式。与传统的学生教育手段相比,网络功能的多样性,生动性,直观性,使学生更加愉悦地接受信息,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共鸣。

1.3 便利性,满足效率的需求

网络普及性和网络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使博客开始走入大学生的生活,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可以通过寝室的电脑或者手机上网,每天浏览博客日志,发表意见和建议。辅导员博客结合大学生实际,以日志的形式发布有针对性的内容,更好地传递有效的德育信息,服务学生的需求。

1.4 互动性,满足表达的需求

思政博客是联系德育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德育主体借助德育载体影响德育客体,德育客体又通过德育载体向德育主体进行反馈,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客体通过对博文进行评论或在思政博客中留言等“逆向作用”的形式,与教育主体进行互动,通过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达到彼此共享和共识的过程。[1]德育主体要用理解、尊重、爱护和宽容的态度,让学生以个性的态度融入其中。互动行为越多,思政博客对教育客体的行为模式影响越大,思政博客的德育载体效能就越高。

1.5 期待性,满足知情的需求

辅导员博客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承载的内容是吸引力提升的关键,信息的关联度是吸引学生关注的必备条件。博客提供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有效信息,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启发性的博文,深入呈现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及意见得到回复、能够在线交流等,都满足了学生的前瞻心理和知情需求。

2 顺应网络教育规律,兼顾形神统一

2.1 理想与实际结合

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建博理念,尊重和满足教育客体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确保德育取得实效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思政博客才不会失去受众,才能够焕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2.2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大众传媒兴起与繁荣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对博客功能的关注总体上呈现出感性大于理性,审美感官化的特点。[2]博客显著的“粉丝”现象,同时提醒教育者要逐渐放下过往严肃而略显刻板的姿态,塑造更加个性和鲜活的形象。因此,用感性表达方式维系良好的博客人气,给人以亲切感,以理性激发自觉,增强博客深度,用感性弥补理性的不足。

2.3 隐性与显性结合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隐性教育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利用提示性、渗透性的手段,发挥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选择的能力,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3]显性教育的方式就是直接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以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通过有针对性的博文把教育客体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到德育主体所期望的方向上来,引导受教育者做出完善自身和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行动。

2.4 自我与共享相结合

辅导员博客首先服务于相对固定的受众,受众感兴趣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有关“我们”的部分。因此,博客主体内容要源于校园生活,深入生活,包含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缺乏自我的博客,就失去了生存的活性,流于形式,会失去读者。保持博客的特色,扩充博客承载的丰富性,共享性的知识和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发现、挖掘和聚合体现自我特色的内容应该成为重中之重。

3 创新运作模式,深化德育实效

3.1 主导与共建并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样性,思政博客的建设方式和建设主体也应该多样化。就建设方式来看,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可以从单一、独户制转变到多人合作、班级合作、社团合作等方式,取长补短,高效运作。从部分优秀博客的实证调查中可见,相较独立的辅导员博客,师生共建辅导员博客的运作模式更加适用于普通辅导员博主。为了让辅导员博客更具生命力,一般而言,辅导员博客首先要淡化个人的色彩,增加学生集体的智慧。例如以辅导员主导的年级博客或班级联合博客命名,可以增加博客的认同度。其次,设立学生管理的专栏,选择性发布学生的所思、所惑、所行的博文,从语言和心理上都能更加贴近学生,起到良好的效果。主导与共建辅导员博客既可以形成由辅导员主导的展现教育理念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记载一个集体的成长足迹。

3.2 主题与生态相融

辅导员博客应围绕学生学习生活中关注的热点,经常以主题连载的形式,推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主题帖,这样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更有利于优化德育信息的结构。例如学生考研前期,以“连线研究生”为主题,采访一些上一届的研究生,通过图文的方式介绍研究生在更高一级学府的求学历程,帮助考研学生开阔视野,树立信心。考研结束后,又可以“亲历复试”为主题,介绍学生直面竞争、积极应对的经验和故事,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即时性的通告信息、活动信息,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持续关注的习惯。处理好主题与生态的关系,精选和原创博客信息内容,对于博客的健康发展,对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3.3 网上与网下互补

思政博客是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上载体和反映,从内涵上来说,它应该是一种网络文化产品,从属于大学文化的范畴。因此,思政博客的发展方向应该定位到“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优雅的大学文化产品”,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传递校园文化信息,报道校园文化活动,评论校园文化现象,探析校园文化理论,使之从思政工作的亮点逐步演变成思政工作的重点,进而发展成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4]网上与网下两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既扩充了思政博客教育信息承载容量,同时也使博客文化延伸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良好互动,首先需要结合具有价值的活动,通过交流探讨,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思想深度。如利用辅导员博客在网上发起“寻找职业榜样”的活动,通过各个班级的响应,组织好网下榜样事迹的学习和采访,以文章、视频、语录等形式,在博客中以“榜样启示录”为主题聚合呈现,此类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4 成就与激励并重

辅导员博客作为工作的平台和教育的载体,还有很多潜在的价值需要发挥。因此,推进思政博客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和上级部门要有一定的明确要求和鼓励措施,从资源上和政策上加以保障。[4]组织上重视,学生的认可,是辅导员博客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博客建设者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参与建设的学生,如设置优秀版主、优秀博文、网络先锋等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力量。也可以通过互动有奖等活动,扩大影响,达到宣传普及的效果。在科学的激励机制下,思政博客才能以一定的数量和效能优势抢占德育教育先机,才能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因势利导,提升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1] 徐建军.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现代大学教育,2009,(5):58 -60.

[2] 刘孝菊.陈湘舸 .大学生博客与价值自觉[J].江苏高教,2010,(6):108 -109.

[3] 庞丹.杨连生.高校辅导员博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0-71.

[4] 陈华栋.加强高校思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73 -75.

猜你喜欢

博客辅导员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博客天下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