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手术戒毒相关法律问题与伦理思考

2011-02-14车京辉张金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吸毒者戒毒临床试验

车京辉,张金钟

(1天津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天津 300070;2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天津 300193)

颅脑手术戒毒是一种将现代医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戒毒方法,这种方法较于传统的戒毒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目前,此项技术在我国仍处于试验阶段,由此引发了对相关法律及伦理问题的思考。

1 颅脑手术戒毒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吸毒会使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研究发现,吸毒之所以使人产生依赖性,主要是由于大脑边缘的神经元和受体受到控制。这种控制一旦被破坏,依赖性就会随之减退甚至消失。颅脑手术戒毒的原理即是通过人为破坏这一部位细胞的办法,使人慢慢摆脱这种依赖性,进而达到戒毒的目的。[1]这一技术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高精度、微创伤等特点,可以在吸毒者吸毒过程中进行手术,也可以在其物理戒毒一段时间后进行手术。经过手术,吸毒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对毒品依赖会逐渐消失。当然,也有一些吸毒者由于个体差异,出现复吸。[2]

颅脑手术戒毒是随着精神外科的发展而产生的。1978年报道的60例戒毒手术中,60% ~80%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98年起,俄罗斯脑研究所的三位教授共完成348例戒毒手术,术后45%的患者完全戒断,17%的患者偶吸,13%的患者部分改善(吸毒量及次数减少,恢复部分工作),12%的患者恢复至术前吸毒状态,13%的患者失访。[3]我国也很早就建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颅脑戒毒手术科研工作,一些科研机构和各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先后进行了动物试验和临床验证工作。

2 颅脑手术戒毒的相关法律困境

颅脑手术戒毒的推出,为戒毒问题带来了新的途径。它通过临床手术,达到立竿见影的戒毒疗效,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但不可否认,颅脑手术戒毒的相关科研工作仍不够成熟,在医疗机构推广还欠缺必要的软硬件条件,既包括缺乏技术方面的支持,也包括缺少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颅脑手术戒毒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它也同时具备着高风险的特点。这种高风险性与相关法理原则的一致性值得探讨。保护全体公民的生命健康,是我国卫生工作和卫生立法的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因此一切卫生工作和活动必须从这一点出发。[4]对于戒毒者而言,是否有必要接受这样高风险的手术,在社会中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颅脑手术戒毒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控制其高风险性,因此存在着对吸毒者生命健康权的保护程度不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颅脑手术戒毒的科研工作还不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这种对吸毒者进行的所谓临床手术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具备颅脑手术戒毒这方面业务能力的尖端人才不多,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医院开展这项临床工作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颅脑手术戒毒的立法还不健全,存在着一些盲点,在我国依法治国的环境下,推行这种戒毒方法,尚不成熟。因此,在现阶段,颅脑手术戒毒不异于是将人的脑部作为试验场,是否存在侵害吸毒者的生命健康权,违背相关法理原则,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尚值得商榷。[5]

3 颅脑手术戒毒的临床试验

颅脑手术戒毒是一种带有潜在危险性的新疗法,若要在临床上开展,则必须提出科学依据,包括文献资料、动物试验数据等,由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与研究,进而得出可行性的论证报告。同时,必须注意区分临床研究与临床治疗。临床研究是指人们用研究来检验治疗方法能否治病及病人生存质量,进而来评价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临床治疗则是将临床试验中得以验证的技术正式应用于医疗阶段,属于正常的医疗行为。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要由本单位和上级部门审查批准,立项执行,严格服从上级医疗行政部门的相关决定。[6]在向吸毒者进行此种治疗方法前,要向患者充分说明参加此项临床试验的利益与风险,不可以夸大或缩小,必须实事求是,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请吸毒者或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疗单位不能利用吸毒者家属强烈的治疗愿望,而把签订“知情同意书”当作走过场对待,将过多的责任转嫁给吸毒者。[7]然而,当前部分医院把颅脑手术戒毒的临床试验当作临床医疗开展,忽视其高风险性。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利益的动机,但也体现出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伦理监控不严,缺乏对生命健康伦理的尊重。

4 颅脑手术戒毒的法律对策

要推广颅脑手术戒毒,就必须加快立法进程,为其提供法律保障。事实证明,人类医学的每次进步,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生物医学法律行为模式作保证。然而我们对颅脑手术戒毒的立法必须审慎的对待,不能盲目,既要考虑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对社会发展反作用力,既要从整体、宏观入手,又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

颅脑手术戒毒的推广也必须得到国家政策和行政管理的支持认证。国家政策在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推广等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医学科研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必须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离开了国家政策,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国家政策也必须从医学科研的角度出发,尊重其学术的独立性,为其发展提供必需的土壤。

5 颅脑手术戒毒的伦理思考

5.1 严格准入原则

颅脑戒毒手术作为临床戒毒的新方法,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对手术病例和医疗机构实行高标准的准入制度。在现实中,将颅脑戒毒手术用于临床,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证,要有软硬件的配套支持,要有专门的医疗工作队伍,必须以伦理道德为基准,经过层层审批,实行严格准入制度,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8]

5.2 保护隐私原则

在进行颅脑戒毒手术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吸毒者及家属的隐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同情和理解,尽量减轻吸毒者及家属的心理创伤,进而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5.3 知情同意原则

目前,我国颅脑手术戒毒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也就决定了接受手术的吸毒者可能会因为手术造成一定的后遗症。医生或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地告知,让吸毒者和家属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选择,保证患者是自愿进行手术,也必须保证吸毒者和家属有权在任何时候撤回对同意而不受到任何惩罚的知情同意。也就是说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吸毒者因感到不适或其他原因要求退出试验,科研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不能强迫其继续参与试验。当前,我们在对手术中涉及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伦理的问题在未得到科学答案的情况下,决不能为了其他利益,过度宣扬开颅戒毒优点,忽视手术的风险。

5.4 科研单位承担费用

当前颅脑手术戒毒费用较高,每例达到几万元。从理论上讲,这项技术在当前仍属于临床科研范围,这笔费用应由医疗单位从科研经费中支出,而不应该直接转嫁到吸毒者及其家庭身上。特别是手术以外的费用,更不应由患者负担。我们必须在一定伦理道德的审视监督下,妥善实施临床治疗,保障受试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6 结语

颅脑手术戒毒的发展及法律完善与伦理道德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颅脑手术戒毒的发展在其自身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必须有相关的立法进行支持。反过来,这项技术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折射出法律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影响伦理道德的调整范围。因此,颅脑手术戒毒作为一项新兴的戒毒方法,必须严格接受相关法律和伦理道德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

[1] 衡立君,王学廉,李立宏,等.立体定向手术戒毒后动机形成障碍原因分析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1):585 -589.

[2] 柏青.开颅戒毒为戒毒者打开新窗[J].健康杂志,2004,(9):14 -17.

[3] 钱若兵,傅先明,汪业汉.毒品成瘾的神经机制治疗现状和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5,18(3):179 -182.

[4] 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林晖,汪一江.“开颅戒毒”事件前后的伦理学思考[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5-17.

[6] 刘融,殷正坤.脑科学研究的伦理思考——从脑科手术戒毒谈起[J].医学与社会,2006,19(2):25-27.

[7] 蒋宇钢,向军,张凌云.颅脑手术戒毒的哲学与伦理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12(25):34-35.

[8] 崔爱玲,谭爱娟,王洪奇,等.手术戒毒引发的伦理学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65-67.

猜你喜欢

吸毒者戒毒临床试验
抗疫中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中药——说说化湿败毒方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Droxidopa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体重控制药Lorcaserin的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