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广莘运用中成药治疗慢性病的临床经验

2011-02-12王莹莹杨金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逍遥丸六味地黄防风

王莹莹 杨金生

陆广莘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资深专家,2009年获评首届“国医大师”。他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细致入微,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显著。陆老认为,对于一些需较长时间服药的病人来说,一种是病情不稳且易变者,以汤剂为宜,可以随机应变,因变定方,辨证施治;一种是病情稳定而变动不多,或病势轻微,守方长服为好者,以丸剂为宜,因丸剂利于病人长期坚持服用,持之以恒而病愈。正如李东垣《用药法象》所论:“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取用药舒缓而治之意也。”陆老在临床中辨证使用中成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善用逍遥丸、补中益气丸、防风通圣丸和六味地黄丸,或单用或联合使用,深值学者思考。我们有幸跟随陆老学习和共事多年,将其合理应用中成药治疗慢性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常用中成药及其经验

1.1 逍遥丸

此方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陆老在临床中应用此方的情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患有月经不调和精神心理障碍的女性患者,常伴有烦躁易怒、头痛目涩、自汗盗汗、失眠多梦、小便涩痛等症;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压力过大,生活节律紊乱,身体自觉不适,体检各项指标未见异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陆老认为,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为藏血之脏,逍遥丸能够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并能实土以抑木,防肝病传脾。若患者容易上火,属肝郁血虚生火者,陆老还经常用其加减方丹栀逍遥丸辨证治疗,借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山栀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1.2 补中益气丸

此方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的,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陆老认为,脾胃是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临床中常见由于嗜食冷饮,或一次性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后损伤脾阳,或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饱等损伤脾胃。对于此类患者,陆老临床多用补中益气丸,并建议长期服用(3~6个月),以调理脾胃,恢复后天气血生化之本。同时陆老还认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长期服药者,所服之药多为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类药物,这些药物性味苦寒,久服易伤脾碍胃,所以陆老主张在服药治疗期间常配服补中益气丸,以固护脾胃,使中焦的气机枢转正常,气血敷布旺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也可促进他药药效的发挥。此外,陆老还指出长期抑郁所致肝郁胃滞者,逍遥丸与补中益气丸合用效尤,既可疏肝解郁又可防肝病传脾。

1.3 防风通圣丸

陆老认为,防风通圣丸配伍中汗、下、清、利四法俱备,上、中、下三焦并治。此方表里双清,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正适合于现代中青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内热壅盛而引起的各种病证。临床上常见由于饮食过量或情志不畅,导致内热不清,易生口疮,甚至口糜,或大便秘结、失眠等气机阻滞或化火生热之症,用此丸药以“散风壅、开结滞,使气血宣通”,从而达到通畅人体的作用。同时陆老指出,人的器官中都具有各种作用的空腔、管道和通路,大到胃、肠、膀胱及输尿管等,小到血管、淋巴以及各种腺管等,这些大大小小的腔、管和通道,必须保持通畅的状态。尤其是六腑以通而顺,以通为用,人体之吸收和排泄必须平衡,包括营养平衡、代谢平衡、出入平衡,这样才能“邪不可干”,身体健康。正确使用防风通圣丸,是从源头上防治现代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1.4 六味地黄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当今社会环境中,中年之士由于其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或人到中年而嗜酒、纵欲等,损伤渐衰之真阴,临床上常见轻则耳鸣耳聋,夜间手足心汗出,白天倦怠乏力、头昏欲睡,甚则遗精、阳痿等病证。陆老认为,此类患者应该坚持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以大补肝、脾、肾三脏;尤其是60岁以上者,也应该辨证服用,以滋阴补肾、扶助渐衰之真阴。此外,陆老在治疗慢性肾病时,主张“通补结合”,权衡利害,常把防风通圣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达到泄浊与补肾兼顾的目的。

2 典型病案

案1:樊某,女,52岁,门诊病案号 95161,2007年3月12日初诊。症见烦躁易怒,眠差多梦,下午及夜间双下肢困顿,舌红赤,苔黄燥,脉弦滑。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陆老辨证为肝郁化火,脾运不健。处方:丹栀逍遥丸2盒,每晚服20粒(3g);补中益气丸2盒,每晚1袋(6g)。2007年4月2日复诊,患者自述烦躁、眠差等症状消失,心情开朗且食欲渐增。

案2:李某,女,29岁,门诊病案号 95089,2007年5月16日复诊。前以停经半年初诊,经陆老调治后月经复至,然近因过节生活不规律,饮食失调,加之节后工作紧张,出现眠差,夜间入睡难,纳少,口唇干裂,月事推迟1周未至,舌尖红,苔薄而少,脉沉细数。陆老辨证为气血郁滞,久而化火。处方:防风通圣丸3盒,每次1袋(6g),每日2次。患者2007年5月30日复诊,自述月经已至,量色均可,睡眠亦转好。陆老嘱其病人注意自我调理,缓解工作压力,不用继续服药。

案3:王某,男,20岁,门诊病案号 95173,2007年3月12日复诊。患者紫癜肾病史3个月,有尿血、腰困史,近期检查肾功正常无他症,欲巩固疗效。处方:六味地黄丸3盒,每晚服30粒(6g);防风通圣丸、补中益气丸各3盒,每晚各服1袋(6g)。陆老认为,此患者急性期已过,但仍需巩固调理,稳定病情。防风通圣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达泄余邪与补肾之目的;以补中益气丸固护脾胃,防长期用药伤及脾胃之正气,同时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协助他药药效的发挥。

3 总结

陆老认为,疾病的形成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治疗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应用中成药的同时,应采用不同方法养生以预防疾病,调理以治疗疾病。对于慢性病陆老提出了起居规律、进补平衡、慢慢调养、乐观对待的防治原则。中成药可以达到“久病慢治,小病微调”的作用,但应用中成药时首先要诊断明确,只有抓住疾病的向愈变化,才能有的放矢。该治本时不能单纯治标,如气血虚弱引起的便秘,若不积极地补益气血,增强胃肠的张力和蠕动能力,仅单用通便药物治标是无济于事的。

陆老认为,“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中药的所谓药害主要是由于中药西用的结果,不是辨证用药,而是辨病用药甚至当食品使用的结果,尤其是中成药。由于中成药携带服用方便,患者常常自己选择服用,所以对中成药的应用更要辨病、辨证,合理应用。合理用药不仅包括在用药时必须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适宜,合并用药合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性和副作用,以便迅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恢复人体健康。

此外,陆老认为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功能,实现主体的开放。界面医学的研究证明,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中医非药物外治疗法,通过对体表的刺激,反射性的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不但可以预防疾病,同时也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且安全有效。在合理用药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种外治疗法的作用,通过提高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而防治疾病。

猜你喜欢

逍遥丸六味地黄防风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大楼的防风攻略
荨麻疹瘙痒难耐,何不试试防风通圣散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ZTGC-TD-2011D便携式色谱仪防风处理
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48例
逍遥丸加味治疗卵巢早衰40例
浅谈堆料场防风抑尘墙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