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林业教学和科研关系之我谈

2011-02-12刘常富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林业大学

刘常富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沈阳 110866)

高等农业院校林业教学和科研关系之我谈

刘常富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沈阳 110866)

如何挖掘林业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关系,使其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牵制,是当前林业教学与林业科研的一个难题。该文通过林业教学对林业科研的促进作用和林业科研对林业教学强有力支持的分析,充分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和冲突,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教育的效果。

教学;科研;综合素质;引导机制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实体要素,教和学是教学中一对最主要的矛盾。农业院校的林业教学又具有特殊性,既要正确认识林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又要考虑到我国农业院校林业教学的实际,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林业教学工作。现代林业大学教育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直接影响着林业教学的效果。立足学生的实际进行研究、组织教学,教学才会获得成效。

我国的农业院校基本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1-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既承担着本科生教育,又有相当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农业院校的林学院既要符合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又要体现出林业教学的特色。面对林业教学与科研任务均很繁重的局面,只有正确处理林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才能实现培养林业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而如何挖掘林业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关系,使其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牵制,是当前林业教学与科研的一个难题。通过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使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又能更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的素质[3]。二者相得益彰,才是林业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发展方向。

一、林业教学是林业科研的思想源泉和物质支柱

(一)林业教学实践是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

活跃的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但是,只有活跃的教师才可能让课堂活跃,只有活跃的思想才能唤起活跃的对话,而教师思想活跃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力,在于他长期的研究中所形成的许多感悟,并将此传达至学生。教师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广泛参与科研实践,特别是林业领域,必须深入到科研生产一线,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经验积累,也才能促进课程的活跃。因此,活跃的课堂成为教师科研的动力。

大学教学崇尚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这是让学生迅速接受知识的有效途径。要想浅出,首先要深入,不断地深入科研实践,挖掘知识的深层次内涵。在深入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是矛盾恰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为教师的科研选题带来了宝贵的思路。林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只有经过深入的科研实践,才能挖掘林业知识蕴藏在深处的东西,朔本归原。进入科研的尽头,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返回科研的入口,则是最优秀的“浅出”的教学内容。

哈佛的精神是让学生处于质疑状态。大学教学的更高目标不是让学生确信,而是让他们质疑。在大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质疑,教师首先就要质疑。大学要想取得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激活学生的思想尤为重要。而在专业教育上,激活学生对专业内容的质疑思想,则成为活跃大学教学、提高大学教学效果的有益手段。在充分促进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甚至教师本人对质疑的问题也难以回答,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使教师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教学的失败,笔者认为这是教学最大成功之处。因为,教学过程远比教学结果重要。同时,发现各种问题的存在,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选题来源,既推动了教师的教学,又促进了教师的科研。

(二)林业教学为科研资源奠定基础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学教学的实践性,作为农林院校,特别是林业教学,更需要推广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需要不断改善实习基地、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等条件,这些教学条件的改善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资源,促进了教师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另外,实践教学可以为教师的科研提供最有力的人力支持,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促进了科研的进程。因此,林业教学成为科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林业教学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要不断经过科研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成果。林业科学研究周期长,检验成果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林业实践教学可以缩短科研周期。在取得初步成果以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取得更高层次的成果奠定基础,更为科研成果的推广播下种子。

二、林业科研能全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林业科研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不是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要使学生既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灵活地运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教导学生并引导其进一步发展,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动力,并找到学习的方向[4]。广泛地参与科学研究,亲自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使之成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独特教学方法的教学名师。例如,在讲授“园林生态学”引入“三维绿量”概念时,阐述“三维绿量”的作用、意义和将来的应用前景,从学生的眼神中明显感觉到新知识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能促进教师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在讲授“园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时,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研究方法,向学生推荐Google Earth软件,学生表现出一种沸腾的感觉,这也是笔者意想不到的。

教师通过广泛地参加科研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增加实践经验,促使业务知识趋于全面,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教学具有最为坚实的基础。

(二)林业科研能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

通过科研获得经费支持,可以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科研基地,改造和扩建实验室。这些基础设施不仅用于科学研究本身,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教学,补充和改善了教学条件。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传统的专业学科都有很好的科研积累,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总结积累的各种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

林业科研促进实践教学。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各大学都在努力推进实践教学进程,旨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参加科学研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不仅节约教学经费,而且构建了大学实践教学的另一个模式,推进了大学实践教学的进程。多年来,学校林学院园林专业在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既为大量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使园林公司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一举两得,实现了双赢。

(三)林业科研能促进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生对于陈旧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排斥心理,而对于新知识则具有一种渴求欲望。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本好的教材应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反映科技进步,展示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瞄准国际前沿和热点,并反映区域特色。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搜集大量的资料,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的基本情祝和发展趋势,才能让教材赶上时代的潮流。科学研究能使教师深入系统地掌握其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和动态,是最为系统的教材素材,也是最为生动的教材内容。笔者在编写《园林生态学》教材时,充分利用科研积累,将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融入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并大量采用科研实例论证说明,使教材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四)林业科研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科技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不能脱离科学研究活动的。学校林学院针对林业科研周期较长的特点,自2006年起规定学生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参与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确定个性化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设计独特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并亲自完成研究内容,撰写研究论文。这些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流程使学生受到全面锻炼,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性思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上手快、水平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解决林业科研与教学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上面提到的都是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事实上,教学和科研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冲突。一方面,教师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高校职称评定的参数以科研水平为基准。许多教师往往面对忙于教学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沉浸于科研又没有时间投入到教学的两难局面,常常感到时间与精力不够。科研和教学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才能使林业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反之,则会相互抑制,适得其反。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实践,总结出解决林业科研与教学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教师和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是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前提。教师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明白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不要单纯地开展教学或者科研活动,要让二者有机结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辩证关系,努力参与科研活动,不断积累科研经验,源源不断地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则更应该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发掘各种力量同步推进教学和科研的进行,既不单纯侧重于科研,也不偏重于教学,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其次,学校必须建立正确的引导机制,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导向是影响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标杆,政策倾向科研,教师则会在科研方面付诸更多的努力;政策倾向教学,教师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同时,教师本身对于教学或科研的爱好也会不同,国家和学校的政策要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教学功底厚的教师要将精力往科研上倾斜,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科研素质,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要向教学稍作倾斜,提高自身的理论教育水平。

科研与教学犹如人之双手,鸟之两翼,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达到这个目标,国家和学校就必须同等地重视教学和科研的成果,通过奖励和职称评审,鼓励所有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努力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使学校得到不断发展,学校的声誉才会不断提高。

[1] 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15-117.

[2] 黄建晔.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分类指导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6):16-18.

[3] 孙立明.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15(1):37-40.

[4] 秦书喜,陈继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促进教学科研的良性循环[J].郑州工业高专学报,1996,12(3):53-55.

[5] 尹常治,杨皓.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3(1):36-38.

(责任编辑 张仕固)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林业大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大学》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