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天台县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1-02-12陈将赞丁灵伟杨廉伟戴以太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虫量天台县历年

陈将赞,丁灵伟,杨廉伟,戴以太

(浙江省天台县植保站,浙江 天台 317200)

褐飞虱是浙江省天台县单季晚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天台县单季晚稻褐飞虱连年重发,成为当前单季晚稻超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障碍[1]。2010年天台县褐飞虱大暴发,8月下旬5代已达到大发生程度,较常年提前1代,全县超过37.5%的田块达到大发生,观测圃不防治区全田毁杆倒伏,危害损失率达55.8%,超过大发生的2005年。为认真总结褐飞虱发生及防治技术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褐飞虱防控水平,作者就2010年单季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分析总结如下。

1 发生特点

1.1 田间初见早,虫口基数高,田块发生率高

田间系统调查7月10日始见褐飞虱,比常年早5~7 d,是近年来偏早年份。7月30日普查褐飞虱田块发生率75%,已达到褐飞虱发生率超过50%,晚稻褐飞虱有重发趋势的指标[2]。5代褐飞虱8月5日开始突增,8月25日达到高峰,观测圃对照区百丛虫量达8 120头,是历年平均的3.6倍;8月20日全县普查百丛虫量3 712头,是历年平均的18.3倍,发生程度是近10年来最重年份。6代褐飞虱9月5日开始突增,9月20日达到高峰,观测圃对照区百丛虫量达19 250头,是历年高峰期平均虫量的3.3倍;普查虫量受防治影响,9月20日百丛虫量1 863头,较历年平均高峰期虫量的增18.6%。

1.2 短翅成虫比例高,数量大,增殖率高

田间7月30日始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比常年早5 d。8月5日至25日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比均在60%以上,为近年来最高年份。根据系统调查从8月5日至9月10日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数量均高于历年同期,在8月10日、9月5日出现了2个明显高峰,高峰期时间分别较常年早15 d和10 d。短翅型成虫高峰期百丛虫量分别为76头和111头,是历年高峰期虫量的2.5倍和2.0倍。短翅型成虫2个高峰期后15 d,8月25日、9月20日观测圃对照区出现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百丛虫量分别达812头和19 250头,虫量为历年罕见。

1.3 主害代次提前,为害期长

田间8月20日5代褐飞虱百丛虫量达3 712头,超过37.5%的田块达到大发生程度,比历年9月中旬主害代提前了1代达到大发生水平。主害代的提前,给农户防治增加难度,8月30日个别早熟田块出现“冒穿”倒伏现象,为近年来出现倒伏时间偏早年份,与大发生的2005年相似。

2 原因

2.1 迁入早有利于田间虫源积累

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有效虫源的迁入数量是决定本地区稻田褐飞虱发生数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3]。据灯下系统监测,6月5日始见,较常年早10~15 d,6月17日就出现较大迁入峰,高峰日单灯诱虫量200头,是近年来最早最大的迁入峰。4代、5代、6代灯下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13日、8月16日、9月11日,高峰日诱虫量分别为648头、475头、20 400头。全年诱虫量86 304头,是历年诱虫量的1.4倍。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则早迁入早繁殖,虫口基数增大,主害代提前发生,为害期延长,大发生的概率增高[4]。

2.2 气候条件适宜

褐飞虱迁入后,气候条件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影响。天台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8-9月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9.7和25.6℃,平均27.7℃;雨量110.8和245.6 mm,合计达356.4 mm,是一个典型的“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褐飞虱的繁殖为害,满足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条件。

2.3 防治技术到位率低,加重褐飞虱危害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乡镇农技人员很少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尽管植保部门发布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但受主观上的不重视和客观上的体系不完整影响,防治技术很难落实到千家万户。由于农民的文化质素普遍较低,缺少病虫防治知识,受农资经营者与凭经验用药比例较高。根据农户购买意向调查,由农药店推荐占的比例最高达34.4%,其次为自己决定占31.3%,而根据病虫情报仅占17.2%、其他原因占17.1%。农资经营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推荐给农民超量用药、原药重复、多次用药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稻田生态环境,对蜘蛛、黑肩绿网蝽等天敌大量杀伤,并有剌激褐飞虱的再猖獗作用。同时部分药剂质量较差,影响防治效果,增加了褐飞虱的防控难度。

3 防控对策

3.1 调整防治策略

在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特别是5代褐飞虱已达大发生程度,应适当调整“治五、控六、压七”防治策略,重视4代褐飞虱的防治,选用吡蚜酮、噻嗪酮等对口药剂,通过控制大发生前1代的虫量,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减少主害代的发生量。

3.2 加强监测,及时预报

病虫测报是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政府病虫防控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病虫大发生情况下,坚持逢5、10下田系统调查,加强普查力度,扩大调查范围,全面掌握褐飞虱发生动态,严格做到灯下监测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虫量调查与卵量调查相结合。根据天台县单季晚稻褐飞虱8月下旬发生量逐步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7月底至8月中旬田块发生率、8月中旬田间成虫量、4代诱虫量、8月20日前灯下累计诱虫量与8月下旬的发生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1],利用此回归方程可提前10 d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科学指导农民防治。

3.3 强化病虫防控的政府责任

政府重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针对褐飞虱大发生的严重形势,县政府于8月15日召开褐飞虱防控专题会议,由分管副县长亲自挂帅,全面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各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抓措施落实,并组建防控技术指导组,大力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分片包干指导防控工作。政府领导的重视,确保了资金、人员、技术到位,有力保障了病虫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3.4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技术到位率

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入户率,确保防治效果。印发病虫情报直寄到全县各村、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农民信箱向全县农户发送,加大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力度,制作病虫预报可视化节目在天台电视台对农栏目播出,努力将病虫防治信息直观、迅速传到千家万户。在防控关键环节,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国家明令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让广大农户使用上“放心药”。

3.5 充分发挥病虫统防统治带动作用

要改变单家独户防治病虫害,提高植保新技术到位率,植保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重要的载体。因此,要大力扶持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懂技术、勤指导的植保员队伍,充分发挥在病虫防控工作中快速、高效及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植保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保障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安全。

[1] 杨廉伟,王会福,陈将赞,等.浙江省天台县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分析与逐步回归预测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227-232.

[2] 陈将赞,杨廉伟,金茂鑫.8月中旬褐稻虱发生率与后期发生趋势分析 [J].中国稻米,2006(4):47-48.

[3] 陆锡康,姜利荣,朱德渊,等.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J].上海农业科技,2006(6):125-126.

[4] 王华弟.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虫量天台县历年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寒山和合环线】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