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药常用加工炮制技术

2011-02-10木拉提克扎衣别克热依扎哈斯木汗叶尔肯努尔旦别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哈萨克药性炮制

木拉提·克扎衣别克 热依扎·哈斯木汗 叶尔肯·努尔旦别克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医药研究所,新疆伊宁835000)

哈萨克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哈萨克人民长期以来赖以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求胜欲望的强烈,勤劳的哈萨克族人民经过反复的试验积累了许多适合当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适合地域、气候特点的医疗、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临床用药特点的医学体系,同时不断吸取其他各兄弟民族药学方面的经验,丰富了哈萨克医药学的内容。

1 哈萨克药炮制目的

哈萨克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是生药材,需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哈萨克族药物学将药物的性味特征,功效与季节的变迁,气候变化,时辰转换,地域及生长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并把药性归纳为寒、热、温、凉、大热、大寒6种药性,把药味归纳为甘、辛、酸、苦、咸、平6种药味,而所有的药均根据阿勒特突固尔(六元)学说和吾孜叶科-科孜叶克(阴阳)学说进行炮制[1]。哈萨克药物炮制目的如下:

1.1 降低毒性:有的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需通过炮制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服用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如马钱子用前要去毛或烤于火中,以降低其毒[2]性。

1.2 调整药性:各种不同的药物有寒,热,温,凉,大热,大寒6种药性,性味偏盛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会带来副作用。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的需求,则须经炮制,以改变其性能。如羊羔肉性平(即不寒不热,turghysyz),而加盐熏制的羊羔肉药性变为大热[3]。

1.3 提高疗效:可通过炮制,制剂等手段去提高哈萨克药的疗效。如加工炮制后的姜在人体扩散能力缓和而供温能力增强[4]。

1.4 使药物纯净,清除非药用部位:哈萨克药在采收,运输过程中,常混有砂土,杂质及霉败品等,或保留有非药用部位。因此,在炮制前必修经过严格的分离和洗刷,使其达到一定净度,以保证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如远志去空心,鹿茸除毛,斑蝥、蟋蟀、蝗蚱去掉头、足、翅膀后方可使用。

1.5 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率:矿物及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不便制剂和调剂,在短暂时间内也不易把有效成分煎煮出来,因此必须粉碎才能应用。如自然铜,朱砂,石膏,龟板等药物应用前要粉碎。

1.6 矫正或消除不良味道:动物类药物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往往在服用时,引起呕恶等不良反应,为便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炼蜜等矫味剂处理或进行水漂处理,以达到矫味矫臭或消除不良味道的效果。如春秋季采挖的肉苁蓉埋在热砂,使之失去大部分水分后切片用药,经水漂使其咸味减弱[5]。

2 常用炮制法

哈萨克药炮制方法有多种,我们以药材处理程度、处理途径,炮制时所应用的辅料和药材发酵程度等作为分类依据,将哈萨克药常用炮制的分类归纳如下几种:

2.1 干燥法(qurghatw):哈萨克医药学对药物的干燥也很讲究。大部分药物采收洗净后在阳光下曝晒1天,次日起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如牛蒡根,瓦松,党参,黄芪等药。花叶类药材若直接晒干就会严重影响药物的质量[1],尤其是小叶薄荷,一枝蒿,细辛,玫瑰花,藿香等芳香花叶类药材应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否则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富含汁液的药物,如枸杞,黄精等通常在70~90℃温度下进行快速干燥[2]。动物药用沸水煮至浮于水面后立即捞出,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并防止药物生虫[3]。

2.2 修制法(tazalaw jane iriktew):修制是对药物进行整理、清洁、切削等过程。哈萨克药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这些原生药材,有的采来即可应用,但大部分还要进行选取、切削等简单的加工,以选取药物的有用部分,除掉非药用部分,清除灰土杂质,使药物纯净。例如,哈萨克药黍米(糜子)通常不能直接食用,要放在特制木臼里捣掉皮壳后才能食用或制成其他制剂。

2.3 炒法: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哈萨克药常用炒法有:

2.3.1 惯常炒法(jai quwyrma):是一种古代的炮制技术,此种炒法主要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药性和药味为目的[3]。

2.3.2 全炒(sai quwyrma):哈萨克医认为有的新鲜幼嫩的药用植物不适于作汤,通常此类药物全株(不切断)置于锅里,用文火炒干(直到药材适于粉碎为止),研成粉末,过筛,备用。此种炒法被称为全炒[3]。

2.3.3 油炒(mai quwyrma):在哈萨克医学中常把药物与一定量的动物脂肪(羊脂,马脂,野生动物的脂肪)或植物油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如蝗蚱除掉头、足和翅,置于已加热过的油锅内炒至一定程度后取出,使油流净,干燥,碾碎,备用[2]。

2.3.4 盐炒(tuz quwyrma):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与一定量的食盐拌炒的方法。如哈萨克医中的补骨脂加食盐拌炒,研磨后方可使用。用此法加工后的补骨脂具有补肾壮阳作用,常用于小儿遗尿症[2]。

2.3.5 土炒(topyraq quwyrma):将细土粉置于锅内用武火加热,随即投入药物拌炒的方法。如哈萨克医中白芍土炒后,筛去土,放凉,用于高血压致头晕,阑尾炎,月经不调等[2]。

2.3.6 砂炒(qum quwyrma):将药物与热砂同炒的方法。如具有补肾壮阳,固精,止痛作用的鹿肾用此法处理,具体方法是:将干燥的鹿肾,切片放入已事先加热好的砂共炒至表面呈黄色,质地变脆后立即取出,筛去砂粒,研磨,备用。此法处理的鹿肾常用于不孕不育症、风湿关节痛等[2]。

2.4 水制法(suwmen ongdew):这类炮制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使药物由生变熟,改变某些性能,以符合用药要求。

2.4.1 蒸发(buwlandyrw):部分药为了提高药物的性能,减少副作用,延长保存时间为目的将药物置于特制蒸制容器内,加热蒸至所需程度的方法。如松脂加水共蒸一段时间,然后降温变凉时容器底残留一种固体物,此物质称制松脂[2]。

2.4.2 煮法(qainatw):将药物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如瓦松、桃仁、百合等药物水煮后,其毒性消除或降低,药性改善,药效增强。

2.5 煅制法(kuidirme):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或适当的耐高温的容器内煅炒的一种方法。此法是药物改变原有形状,质地疏松有利于粉碎和煎煮,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或消除副作用。常用于矿物,动物骨骼贝壳类,毛发类药物。如生石膏,自然铜,白马尾等。白马尾是哈萨克医常用药材之一。此药煅炒后加95%酒精成糊状,取适量涂抹于拔牙处几分钟,当产生麻木感且牙表面出现裂缝时,即可拔牙[6]。某些植物药经煅炒所得的灰烬可制成具有一定防治皮肤病功能的天然肥皂。如哈萨克族常用的卡拉萨本(黑肥皂)具有杀菌,抑菌作用,是治疗各种皮肤病的良品。

2.6 蜜制法(balmen ongdew,bal qosyp quwyrw):为了增强药物的滋润,止咳,化痰,矫味及缓和药性作用,哈萨克医常将一定量的炼密加入到药物中拌炒,此法称为蜜制法。如甘草、麻黄、黄芪等用此法炮制[2]。

2.7 发酵法(ashytw,suwyndy nilnarli):将马乳、驼乳、牛乳等乳类置于特制的“皮壶”内,经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同自然发酵形成呈酸性,使之成为酒精含量低的马奶子、舒巴提、酸奶等饮品后方可入药。此法是哈萨克族炮制乳类药物的常用方法。

3 部分哈萨克药的特殊炮制方法

3.1 马钱子炮制法:马钱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入药。味苦,性寒,毒性大。炮制时将干燥的种子放入牛奶中煮沸使之变软,刮去皮毛并除掉种心,然后用酥油炒黄,放凉,备用[7]。

3.2 蜂蜜的炮制法:蜂蜜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炮制时,将蜂蜜置于瓷器,经加热煮沸使之起泡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一般为稠厚白色至淡黄色液体,夏,秋季呈清油状,半透明(冬季易变成不透明,日久变黄易析出颗粒状结晶),粘度大,气芳香,味极甜。具有滋养,润泽,止痛,解毒,调和药性作用。

3.3 胆汁的炮制法:将熊胆、狼胆等胆系类药物自动物肝脏完整分离下来,然后沿着胆囊管放入少量银屑,封好口后用植物叶子包裹,挂于通风处阴干。哈萨克医炮制鹿胆的方法也很特殊:鹿胆割取后立即放入已煮沸的盐水少量,封好口后蒸1~2分钟,挂于通风处阴干[7]。

3.4 豹骨的炮制法:豹骨用芝麻油炒至表面呈黄色后立即取出,待芝麻油流净后保存备用。用此法处理好的豹骨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止痛效果增强,腥味消除[2]。

综上所述,哈萨克药物加工炮制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医学理论基础,炮制方法的种类也多。可惜许多哈萨克药炮制方法由于历史事件和发展环境受限等诸多原因没能很好的继承下来,很多方法频于失传。因此我们有责任开展哈萨克医药学的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推进现有炮制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1]努巴合提·斯马胡勒,巴合达吾列提·阿力太.哈萨克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182-183.

[2]马哈木提.哈医常用药材[M].奎屯:中国科普出版社新疆维哈分社出版,1988:39~494.

[3]乌太波衣达克.医药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4:331~339.

[4]马哈木提.哈医药物制剂技[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哈分社出版,1994:75~76.

[5]马合木提,卡比都拉.哈医常用药材[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82~83.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科技局等.新疆中草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3:315~316.

[7]朱尼斯.哈医小常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6~19.

猜你喜欢

哈萨克药性炮制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