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医“盈亏平衡理论”研究

2011-02-10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洞天盈亏瑶族

李 彤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1 瑶族医学简况

瑶医有自己的认识原理,有独到的诊病方法和原则,更有特殊的疗法和药物。利用瑶山特产药材或祖传良方医技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好评。根据历代古籍记载,瑶族在盘古开天地时就有,正如刘锡藩著的《岭表记蛮》中道:“先居中华的国土,实为瑶族,……”。瑶医治疗疾病有其独到之处,除了采用常见的望、闻、问、触外,还发展了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鼻诊、目诊、面诊等诊断方法,并通过观察患者大小便的色、质、气味等方法来辨别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除采用针刺、针挑、骨灸、蛋灸、麻灸、艾灸、拔火罐、按摩、刮痧等方法外,还应用特有的磨药疗法、杉刺疗法、火攻疗法、油针疗法、火堆疗法等治疗一些疑难杂病,常收到满意的疗效。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些经验的传播主要以山歌为主,多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也因此流传下来的经验才得以保持朴素、浓厚的民族特色。据考证,早在明清时期以前,就有瑶族先民“入山采药,沿寨行医”、“负药入城,医治颇效”等记载。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植物志,晋.嵇含(263~306年)著《南方草木状》记载“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斛,根类芍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清.包汝辑《南中纪闻》中云:“瑶人善识草药,取以疗人疾,辄效。”;《岭南表记记蛮》第196页载:“蛮人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清.张葆连《新宁县志》“间负都笼于附近乡村小市间卖药,治风疠等病多验”。这说明当时就出现了一批瑶医队伍,瑶医对瑶医药的作用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2 瑶族宗教信仰对瑶族传统医学的影响

瑶族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崇拜”的习俗,认为“灵魂不死”、“万物有灵”、“鬼有善恶”,认为人生病与死亡,是触犯某种自然现象的结果,又认为活人与死人的灵魂存在某种联系,人生病是灵魂被恶魔摄去了灵魂。灵魂在人患病、做梦或某种原因时可以暂时离开活着的人体,如不及时将游离人体的灵魂招回来,将会失魂落魄、生病死亡。瑶医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灵魂的世界,所以神鬼是无处不在。人与天、地、鬼神需和谐相处,否则会带来疾病与灾难。“地”通过“洞天”、“人”通过“脉路”和“鼻窍”与“天”保持联系,其中师公、道公还具备与鬼神沟通的能力。肉体与灵魂是对立统一体,相辅相成,两者都有一定的生存条件,都遵循成毁的规律。宇宙当中有大量的智能灵气,人回归到本意状态也可以与宇宙的各层、各种灵气意会沟通,可意会万物的信息和运动,便出现心灵暗通、疾病治疗等等功能。分析瑶医中“鬼魂”致病原因,与瑶族的宗教信仰有关,瑶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就信鬼重巫,素有“疾病则巫,吹牛角以祷”,到了南北朝时期,道教以全面传入瑶族地区,道教中36小洞天的20洞天(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21洞天(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22洞天(勾漏山洞,名“玉阙宝天”,传为葛洪炼丹处)以及72福地“天南福地”等,均在广西的大瑶山周边地区,对瑶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瑶族多利用巫术避邪、解毒、治病、疗伤。至明清时期“梅山派”“正一派”则是瑶族群众的主要道教形式,瑶医多兼有师公、道公的双重身份,这也正是瑶医医巫结合的主要原因。

3 朴素的瑶族医学观点

3.1 瑶医对天的认识:天指太阳、月亮、星星,是神仙之地,由“地之洞天”、“人之鼻窍”与之沟通,天神也有男女之分,太阳属男,月亮属女,星星则是太阳和月亮共同产下的子女。日月全蚀之际就是太阳和月亮交媾之时。“天”掌控着一切灵魂、鬼神,控制人与万物的生长、变化、疾病、消亡。同时通过天时、气候对人体生理产生影响。

3.2 瑶医对人的认识:由“神、精、气”“三气合一”而成。其中“神”受于天,控制灵魂与心理,瑶医称为“醒”,人死后灵魂则永远离开人体。“精”受之于地,保持肉体的生长发育与生理,瑶医称为“蒸”。“气”受之于中和,保持生命功能的正常运行,气乱则病,瑶医称为“泵”、“幼”、“缸”。其中人的肉身生理系统依靠“地”之食物(五味)而生、长、壮、老、病、死。灵魂系统则依靠“天”之气(六气而)生、长、壮、老、病、死。人的肉体与灵魂两套生理系统保持平衡,和谐相处,到自然死亡;人的两套生理系统离绝不平衡,其中一套可能先死亡。肉身系统是自私的,它在生存之年,由于饮食不节、纵欲过度严重损害了形体器官,在人们的天年远未到来之时,形体已经走到了尽头,死掉了。但此时,它的灵魂系统还有大量剩余,灵魂就会在宇宙当中存在。

3.3 瑶医对地的认识:人之居地(福地),鬼魂受难地(地狱)。地上万物有灵,鬼神无处不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能触犯自然界的灵魂与鬼神,否则也会带来疾病与灾难。地也会通过环境、地域对人体产生影响。瑶医通过产于地上的“五气八味”(五气:温、热、寒、凉、平,八味:苦、甜、麻、酸、锥、辣、涩、淡)来治疗疾病。

3.4 瑶医对鬼的认识:人之所归,灵魂永远离开肉体后的归属,灵魂不死,分别存在于坟墓里、香炉上、祖宗聚集地,通过道公超度可以平安到达,否则灵魂游离于自然界容易祸害人体,导致人体生病。鬼有善恶之分,恶鬼致病,只有师公能控制与驱除。好鬼变神后可以升天成仙。

4 瑶医盈亏平衡理论

瑶医认为人体必需具备两个系统:肉身生理系统和灵魂生理系统,否则生命就不会完美。在我们人类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就已经有两种生命形式并存,一种是我们的肉体生命形式,一种是灵魂所代表的生命形式。肉身形体需要“味”来供养,而灵魂则需要“气”来供养,瑶医认为《六节藏象论》中所说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就是这个道理。人不但有两个生理系统,而且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精神中枢,神魂魄意志对应灵魂系统,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应人类的肉体系统。人的两套系统必须保持平衡(和谐相处),相互合作,有机统一,构成了盈亏平衡的诸多关系。在两个系统诸多关系中,平衡则是最高法则,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会影响对方的存在状态,最后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盈亏平衡就是健康,盈亏失衡即为疾病。

瑶医里平衡有两个境界,人平气平与天人合一。人平气平则无病,任何多与少都可以造成疾病,多为太过,少为不及。因此,人体肉身系统与灵魂系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瑶医审症治病的方法是根据机体不平衡之所在,采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调整或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从而使病体恢复正常。盈亏理论尽管简单,它的理论基础不是非常成熟,理论体系也不复杂,不如中医基础理论那样雄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瑶医流传下来的经验被复杂的理论歪曲、遮蔽的较少,反而不会使传承偏离原意太远,指导治疗用药不会出现原则误差,所以这些经验比较实用,疗效可靠。

猜你喜欢

洞天盈亏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徽宣洞天
洞天听涛图
云峰洞天
巧用Excel盈亏图分析差异一目了然
基于盈亏平衡分析的黄玉川煤矿生产规模决策研究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盈亏平衡点分析还有实用价值吗?
——基于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