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痔灵注射配合直肠黏膜缝合、肛门紧缩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1例

2011-02-10田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消痔肛缘肿物

田雪峰,朱 莉

患者女,50岁。肛门内肿物脱出20余年,加重1年。大便时肿物脱出肛门,便后肿物可自行还纳,大便规律,排便通畅,无便血及肛门疼痛,无腹胀、腹痛,未做系统治疗。视诊:左侧卧位,肛门呈散开状,蹲位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达15 cm,呈圆柱状。指诊:肛门松弛无力,脱出物触之较韧。诊断为重度直肠脱垂。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脱垂的直肠黏膜顶端,距肛缘约15 cm。分别在3、7、11点距肛缘1.5 cm处纵行钳夹直肠黏膜,以2/0可吸收线行“8”字缝合至脱出的顶端,以1∶1消痔灵注射液,对3个结扎的缝合链间松弛的直肠黏膜行黏膜下注射,至局部黏膜凸起变白,共约70 mL。将脱出的直肠还纳,在6点、12点距肛缘 2 cm处行横向弧形切口,暴露外括约肌,以2/0可吸收线在外括约肌行折叠纵行缝合。在3点、9点距肛缘2 cm处用腰穿针吸取1∶1消痔灵注射液,穿入皮下、皮下组织及坐骨直肠间隙,继续向前进针约 4 cm,进入骨盆直肠间隙。另一手食指进肠腔仔细触摸直肠壁,确保穿刺针没有穿透直肠壁。注射消痔灵,边退针边推药,使药液扇形、均匀分布。然后做直肠后间隙注射,取肛门与尾骨皮肤中点进针,以另手食指引导进针约7 cm,进入直肠后间隙,注射方法同前。三部位注射药液总量为50 mL。以消炎痛栓纳肛,敷料固定,留置导尿管。术后前4 d给予抗生素、补充营养及能量肠外营养支持,控制大便,配合中药坐浴、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口服。术后第5 d有肛门坠胀不适感,考虑为消痔灵黏膜注射后炎症刺激引起,每天给予甲硝唑、庆大霉素混合液保留灌肠,术后第9 d出院,随访至今,脱垂症状无复发。

直肠脱垂属于肛肠科较为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脱出、肛门坠胀、便秘、排便不畅、肛门潮湿等症状。中医对于直肠脱垂的病因从中气下陷、肾气不固、气血两虚等方面考虑。目前的发病学说有两个,一是滑动性疝学说,另一个是肠套叠学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直肠脱垂在临床上发病率已逐渐下降。本例属于重度直肠脱垂,治疗首选手术。因为直肠脱垂的原因较多,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手术方式多种多样,但手术的复发率在16.8%[1],并出现有并发症。本例采用的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可起到直肠瘢痕支持固定的作用;消痔灵注射术可保证黏膜与肌层固定;肛门紧缩术是为了使松弛的肛门紧缩,使直肠不再脱出;直肠周围注射术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固定。术后第5 d肛门坠胀不适,第6 d出现截石位12点处横切纵缝处局部感染,应考虑为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疗效满意。当然患者术后9 d出院,观察时间较短,疗效评价还需长期跟踪随访,对于本术式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并发症、术后后遗症还需大量临床病例论证。

[1]张有生,李帅.直肠脱垂三联术[J].中国肛肠病志,2005,25(1):14

猜你喜欢

消痔肛缘肿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于大鼠肌肉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消痔灵治疗腱鞘囊肿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探析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