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论坛纪要

2011-02-09文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医药院士医学

2011 年 11 月 7 日至 9 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卫生部刘谦副部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士、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郎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Erwin Neher 博士、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主席高育仁先生、美国再生医学产业联盟现任主席 Gil Van Bokkelen 博士、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解江林处长、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杨忠东副总裁、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杨启文常务副理事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主持了开幕式,彭玉理事长致开幕词。卫生部刘谦副部长、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高育仁董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以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理事长徐冠华院士发来贺信。

刘谦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经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以加速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应用到临床诊疗当中,为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开辟了新的思路。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到医药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中来,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希望大家利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论坛”这个平台,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同时希望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继续团结广大医药生物科技工作者,深入进行医药生物技术的创新、开发与应用研究,共同促进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积极为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在贺信中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作为行业性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生物医药工作者,掌握国际前沿技术信息,引领行业发展,并积极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以及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由刘德培院士与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郜恒骏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的主论坛。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的《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和转化医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Erwin Neher 博士的《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杨忠东副总裁的《中国疫苗产业发展现状》、美国再生医学产业联盟主席 Gil Van Bokkelen 博士的《再生医学研究如何转化成医学实践》,4 个精彩专题报告,从不同角度、广度和深度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在每次演讲结束后,演讲人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现场提问和交流,使参会代表受益匪浅。

会议期间,除主论坛外,还设有 27 个分会场。与会的 800 余名中外代表分别就酶工程与发酵工程技术、抗体肽类药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再生医学技术、纳米生物技术、新型疫苗的分离纯化研究与应用、分子诊断技术、生物医药创新投资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酶工程与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举办了各具特色的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酶工程与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换届选举,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增选了委员和常务委员。

本次论坛共收到征文 100 余篇,参会代表共计 800 余人,各专业领域报告共 100余场。各会场气氛热烈,交流踊跃,参会代表就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于11 月 9 日下午胜利闭幕。

猜你喜欢

医药院士医学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院士寄语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