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草药的异名与汉语方言研究

2011-02-09金有景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药名草药本草

金有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汉语方言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中草药的名称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此做过专门的研究。笔者多年从事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对中医药学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与掌握。为此,笔者拟就如何对中草药名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这个问题,谈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指正。

近几十年来,汉语方言研究与中医药学研究都十分兴盛。但是,对于这两门学科都共同涉及的中草药的方言名称的研究,却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是没有必要对中草药名称,特别是其中的方言名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吗?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笔者认为,这与两门学科的学术背景、研究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中草药异名的研究固然需要有中医药学的专业知识,但是,就中草药异名的构成情况看,这一研究同样需要具有汉语方言学的专业知识。因为,中草药的异名中,有很大的比例都是方言名称。

就笔者几十年的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经验来看,通常的方言词汇调查是不能兼顾中草药名称的方言调查的。以往的方言词汇调查,虽然也调查一些中草药的方言名称,但是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却很多。主要有三点:第一,一般的发音合作人(调查某地方言时的发音人)认识的中草药不多;第二,发音合作人通常缺乏植物分科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即使知道某种中草药的方言名称,也难以准确对应某种植物的通名,因此也就难以比较;第三,按照通常的方言词汇调查方法,限于一般所用的方言词汇调查手册的关注内容和具体调查条目,也无法对中草药的方言名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笔者认为,对中草药的方言名称的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分为中药和草药两大部分来进行。中药和草药的含义,可以大致确定为:历代本草上有记载的如当归、黄芪、大黄、芒硝之类是中药。民间习用,一般不见于本草的如白花蛇舌草、白毛夏枯草、半支莲、蛇六谷之类是草药。当然,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草药虽然也见于本草记载,但在民间更为习用。像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也宜视作草药。下面先来讨论草药部分。

依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现在我国民间在使用的草药约有5000种,见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所出版的中草药方面的图书的,有近4000种。这些中草药方面的图书,各地出版有上千种,大部分图书都附有药物的拉丁学名。这些中草药的拉丁学名是各地植物学家、药物学家和有丰富经验的老药工、老药农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各地草药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依据。我们可以首先确定这样的整理原则:凡是拉丁学名相同的,不论方言名称的差异有多大,都是同一种植物。与此相反,如果拉丁学名不同,即使方言名称完全相同,那么也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在汉语方言里,药名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十分严重,这还不包括一种草药各地有两种或多种不同品种的情况。如果按照通常的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方法,用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去找发音合作人调查,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的方言工作者和发音合作人都无法兼通植物分科等专门知识。所以,暂时只能利用各地植物学家、药物学家、老药工、老药农已经整理好的现成材料。

笔者在对有关中草药图书以及这类书所收植物进行初步统计后认为,以现有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调查,所得材料可以编成一部包括4000种左右草药、上百万字篇幅的《汉语方言药名词汇》。这样的成果在世界方言研究史上恐怕还是没有过的。

笔者认为,这一调查研究工作,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多方面的。

1.可以为我国推广中草药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近几十年来,各地在利用草药治病方面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这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但是,由于方言药名的分歧,各地的各种宝贵经验无法沟通,犹如满地散钱,穿不成串,这样的情况是很令人惋惜的。通过对中草药的汉语方言名称的调查、研究,可以把三四千种草药都沟通起来。比如,以往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听说远处某省的某种草药治疗什么病症很有效,就会托当地朋友邮购。后来通过有关资料一检索,原来那种草药就是本地的某种草药,很容易找到!当然,这还只是这一调查、研究工作的一个很小的实用价值的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在1958年10月11日,就卫生部党组向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报送的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给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的信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笔者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至今也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草药的方言名称的整理工作,正是发掘、整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汉语方言学的角度说,这一工作也是方言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一个具体体现。

也许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工作虽然有价值,但是应该由药物研究所的专家们来完成。事实上,虽然全国的药物研究所有许多,有一些规模也很大,但是他们都偏重于药物成分、性能的研究。另外,编写方言词典的程序,药物研究所的专家们也未必很熟悉。所以,由方言工作者从事这一研究工作,应该是最适合的。

2.这一调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三四千种草药中,约有三分之一即1000多种是日常口语中常说的,比如刺儿菜、蒲公英、车前草、菱角、空心菜、曲曲儿,等等。这就等于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1000多条方言词汇。估计有四五百条可以绘制成方言地图。当然,其中有部分条目可能需要做一些补充调查。但是毫无疑问,这对于汉语方言研究来说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3.这一调查、研究工作所搜集的药名,不仅有汉语方言的药名,还有相当数量的、来自少数民族语言比如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语言的药名。所以,这一工作为我们进行语言对比研究,也可以提供十分宝贵的资料。

4.这一调查、研究工作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可以为研究植物的命名提供丰富的资料。

下面以“七叶一枝花”的样条为例,介绍笔者关于草药部分的编写设想。

【七叶一枝花】

[原植物]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江苏、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安徽、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植物图](略)

[异名]八角盘(福建);白河车(浙江杭州);草河车(浙江鄞县,江西德兴,福建,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楼(浙江丽水、泰顺、嵊县、乐清,江西吉水,福建,陕西,四川,贵州贵阳,湖北,湖南,广西);灯台七(陕西);疔毒豆(河北);独脚莲、独角莲(贵州贵阳,湖南,辽宁,云南昭通、东川、禄劝、富民);独叶一枝花(浙江余姚);多叶重楼(江西,广西);孩儿掏伞(福建);海螺七(陕西);红重楼(浙江淳安);金盘托荔枝(浙江龙泉、江山、开化,广东);金盘托珠(浙江遂昌);金绒重楼(广东);金丝两楼(河南);金丝两重楼(浙江鄞县、黄岩);金线重楼(江西,福建,河南,广东);九层楼(广西);九道箍(四川,贵州贵阳);螺丝七(陕西);牛角七(贵州清镇);七层塔(福建);七叶莲(江西赣州,湖南);七叶一枝蒿(云南思茅);七叶一枝香(江西赣州);七叶遮花(浙江泰顺);七支莲(江西定南);七子莲(广西);双层楼(福建);双台(浙江天台、鄞县);铁灯台(江西,广东,广西);一把伞(贵州湄潭);芋头三七(湖南,湖北);蚤休(江西,陕西,四川,贵州,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枝花头(广西)。

以上只是一个条目的示例。作为《汉语方言药名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索引的编排。可以说,索引的编排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这部书的实用价值。笔者初步考虑,正文前有条目索引,包括条目首字的汉语拼音索引和笔画索引;作为附录,在正文后还要有药物的拉丁学名索引、异名索引,以便于检索。此外,在条目中,异名的排列顺序应以首字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的汉语拼音相同的,以首字笔画多少为序)。至于其他编纂细节,比如体例说明、引书目录,等等,本文不赘述。

中药部分的调查、整理方法与草药部分不同。草药部分主要是共时的、平面的对比研究,中药部分则主要是历时的、历史的对比研究。

笔者认为,中国有两个历史传统是比较独特的,一个是历代所修史书,主要是官修,也有民间所修史书。官修的史书如二十五史。另一个是从汉代起,历代所修本草,官修、民间所修都有,民间所修的数量比官修的要多很多。不算散佚的,现存历代所修本草近300种,其中大部分为民间所修。

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是《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年。这部著作作者未详,它总结了秦汉时期我国医学家的中药学成果,共收药365种。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对《神农本草经》所收药物又有较大程度的增补。此书已经散佚,但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作《本草经集注》来看,《名医别录》比《神农本草经》所增收新药物的数量当超过365种。此后,历代本草所收药物不断增加。比如,完成于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它由唐代李勣、苏敬等人编辑整理,比《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宋代刘翰、马志等人于公元973年完成的《开宝新详定本草》(又称《开宝详定本草》),较《新修本草》新增药物133种。宋代唐慎微编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又称《证类本草》),成书于公元1083年,是宋代以前本草学的总结性著作。这部书是在宋代《嘉佑补注神农本草》和《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完成的,收入药物1558种,新增药物500种左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其内容进一步丰富,已收药1892种。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中药学巨著,代表了清代中药学的学术水平。这部著作问世于1765年,收入921种药物,其中增补了716种《本草纲目》没有收的药物。以上仅是举例性质的,但由此已可见我国历代本草文献之丰富。

在上述本草类专著以外,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对此也有丰富的记载,可资搜录。我国文献收载药名可追溯到2600年以前的《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11篇(其中6篇是笙诗,仅有标题,没有内容),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时间跨度达500余年。据胡相峰、华栋两位学者的研究,在《诗经》中,共有140多篇涉及了植物,提及植物名称165种。如果不算异名,共涉及134 种植物。[2]

此外,像《周礼》、《山海经》、《楚辞》、《尔雅》、《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所作)等书也涉及了不少植物名(当然,以上文献也涉及不少其他药物名)。所以,我们可以从《诗经》起,把各种药名(主要是植物)加以整理排列,一直到《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大量有关汉语词汇的古今演变情况的资料。其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有若干条,追溯到2000年前、1500年前、1000年前、500年前的各有若干条。如此多的足以说明词汇演变历史的条目,除了中国以外,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找到的。某种药开始有不止一种名称,到后来只用其中的一个,这类现象是很多的,其中的原因也是很值得研究的。诸如此类问题,可以说,这些资料不仅对研究词汇历史有很大价值,而且还有其他多方面的价值。比如,对语言文字的演变的理论研究,对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的研究,乃至从中医学角度对古方言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

下面以车前草的样条为例,介绍笔者关于中药部分的编写设想。

【车前草】

《本草纲目》:当道(《本经》),芣苡(音浮以)、马舄(音昔)、牛遗(并《别录》),牛舌(《诗疏》),车轮菜(《救荒》),地衣(《纲目》),虾蟆衣(《别录》)。

时珍曰:按《尔雅》云:芣苡,马舄。马舄,车前。陆机《诗疏》云: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虾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虾蟆衣。又《韩诗外传》言:直曰车前,瞿曰芣苡,恐亦强说也。瞿乃生于两旁者。

《尔雅注疏》卷八:芣苢,马舄。马舄,车前。[注]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江东呼为虾蟆衣。〇芣,音浮。苢,音以。[疏]药草也,别三名。郭云:“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江东呼为虾蟆衣。”《诗·周南》云:“采采芣苢。”陆机《疏》云:“马舄,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车前子是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可鬻作茹,大滑。其子治妇人产难。”王肃引《周书·王会》云:“芣苢如李,出于西戎。”王基驳云:“《王会》所记杂物奇兽,皆四夷远国各赍土地异物以为贡贽,非《周南》妇人所得采。”是芣苢为马舄之草,非西戎之木也。

《中药志》: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现在市售品主要有大粒车前子及小粒车前子两种。前者主要是植物车前的种子,后者主要是植物平车前的种子。

[原植物]1.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分布于全国各地。

[植物图](略)

[异名]蚌蛤草(湖南永兴);插心草(湖南醴陵、新晃、通道);蟾蜍草(广西);车板菜(安徽);车轱辘菜(黑龙江,吉林,辽宁);车轱辘棵子(河南);车轮菜(江西德兴,河北,福建);川皮草(江西婺源);打官司草(上海,江苏);大车前(陕西);地胆头(河北);饭匙草(广西,福建);夫子草(湖南古丈);斧头草(广西);蛤蟆草(湖南麻阳,福建,安徽);蛤蚂草(云南);蛤蟆叶(湖南长沙、大庸);蛤蚂叶(云南昆明);蛤蟆衣(陕西平利,江西景德镇,上海,浙江,安徽);旱车前(河南);黄蟆龟草(福建);黄蟆叶(上海);灰盆草(广西);鲫鱼草(安徽);癞蛤蟆草(上海);驴耳朵菜(辽宁);麻拐草(湖南江华);马鞭草(广西);马蹄草(湖南);尿不通(江西吉水);牛耳朵棵(江苏);牛舌草(河南,广西);牛舌头(宁夏);牛甜菜(上海);七星草(福建);前贯草(广西);钱串草(广西南宁);田菠菜(湖南东安);甜草叶(上海);五根草(福建);五斤草(福建);鸭脚板(湖南新宁);野甜菜(上海);医马菜(湖南);猪肚菜(广西);猪耳草(广西,青海);猪耳朵(宁夏,甘肃,湖南麻阳、凤凰);猪耳朵棵(安徽);猪耳朵棵子(河南)。

[原植物]2.车前科车前属植物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植物图](略)

[异名]车串串(内蒙古);车轱辘菜(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车轮菜(河北);大车前(陕西);蛤蟆衣(陕西平利);荷包菜(河北);驴耳朵棵(辽宁);牛舌头棵(河北);乌合日-乌热戈讷(内蒙古);小车前(甘肃);鞋底片(河北);猪耳朵棵(河北)。

关于全书的一些总体考虑,在草药部分的样条后已略作说明。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从古代到现代的相关文献的引用问题。样条“车前草”所引文献有三种:《本草纲目》、《尔雅》、《中药志》。《本草纲目》是从古代药物学的角度,《尔雅》是从语言学的角度,《中药志》是从现代中药学的角度。至于具体需要引用哪些文献,显然要根据具体药物的情况来定。另外,现代中药学的文献,需要引用《汉语方言药名词汇》编纂时的最新成果,这一样条只是举例性质的。

笔者曾主编《抗癌食药本草》(上卷)[3],收入抗癌食物26种,抗癌中草药79种。这本书虽然与笔者上文谈到的编纂《汉语方言药名词汇》的目的不同,但是在主编这本书时,笔者尤其感到,研究中草药的异名的重要性。比如,我国各地所使用的抗癌药物已有100多种,应该说,这一数量是不少的,这是中医药学试治癌症所取得的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是,由于各地的抗癌药物的方言名称差异很大,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很严重,以致各地所取得的宝贵的抗癌经验,无法充分、有效地交流。所以,就某一地区来看,能够运用的抗癌草药的品种就很有限了。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现象。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按照本文上述设想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列举有关食药的汉语方言名称,少部分还列出少数民族语言的名称,以有利于国内各地专家、读者的沟通和交流。这也应该是笔者主编的这本《抗癌食药本草》(上卷)的一个显著特点和独到之处,具体内容可以参看此书。

总之,对中草药的方言名称的调查研究,以及编纂《汉语方言药名词汇》,其意义是很大的,也是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笔者还认为,《汉语方言药名词汇》的编纂,只是中医药学工作者与语言学工作者特别是方言学工作者合作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两门学科的学者的合作内容还有很多,合作前景十分广泛。比如,借助于语言地理学的方法调查药物资源的分布情况,注释、整理中医药文献,编制各类辞书、索引,等等。希望语言学工作者能够与中医药学工作者齐心协力,在传统中医药学的方言药名调查、文献整理、经验总结等方面做出贡献。

[1]毛泽东.致杨尚昆同志信(1958年10月11日)[C]//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胡相峰,华栋.《诗经》与植物[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2).

[3]金有景.抗癌食药本草:上卷[M].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药名草药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小草药里的大梦想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草药王
药名
买药
药名戏与《牡丹亭》
散议中药药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