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鹧鸪山隧道炭质千枚岩地段施工方案浅析

2011-02-06党红章

山西建筑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千枚岩炭质钢架

党红章

1 工程概况

鹧鸪山隧道位于四川省理县境内,西距成都约300 km。隧道地处川西高原东北部的邙崃山脉,海拔3 500 m~4 200 m,山顶9月至次年4月积雪不化,为高原高寒隧道。隧道全长4 448 m (K0+192~K4+630),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40 km/h,开挖断面92 m2~110 m2,为山岭崇丘区二级公路。鹧鸪山隧道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处于变质岩地区,以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炭质板岩、板岩为主,受米亚罗断层、三家寨倒转背斜、新生沟倒转向斜等强烈地质构造影响,隧道内围岩倒转、扭曲严重,次生断层重叠出现,地下水丰富。

2 正台阶法施工

2.1 支护参数

炭质千枚岩地段一般都为Ⅱ类围岩,支护参数:拱部设φ42超前小导管,长3.5 m,环向间距0.4 m,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5 m;14 cm厚格栅钢架1榀/m;拱部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φ22砂浆锚杆,长均为3.5 m,间距1.0 m(纵向)×0.8 m(环向),梅花形布置;φ8(纵向)×φ10(环向)钢筋网,网格20 cm×20 cm;喷C20混凝土20 cm,预留变形量为100 mm。

2.2 施工工艺

施工方案的选择遵循“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原则。正台阶法布置见图1。A部按“超前小导管→开挖→初喷→格栅→钢筋网→系统锚杆→复喷→出碴”的顺序施工,开挖循环进尺1.0 m~1.5 m。B部滞后A部3 m~5 m(即A台阶长度3 m~5 m),其右侧滞后左侧4 m~6 m,防止掉拱。B部和A部同时钻孔爆破,始终保持与A部的距离。C部左右侧错开15m~25m施工,和A,B部互不干扰,可独立施工,施工完毕后立即施作仰拱。

2.3 施工要点

A台阶的长度为3 m~5 m,不能过长,避免增加出碴难度,也不能过短,防止A,B接合部片帮;B部必须左右侧交替,防止掉拱,另外与A部同时爆破,减少工序转换,提高效率。

2.4 问题解析

1 )初期支护开裂。A,B部采用这种方法施工突出问题就是格栅钢架扭曲变形,喷混凝土开裂、掉块,在距离开挖面1倍~1.5倍洞径时变形加大,初期支护迅速开裂,不得不采取补强措施。初支开裂情况见图2。喷层开裂以环向为主,裂缝宽度在0.5 mm~3 mm之间,格栅钢架扭曲变形,凸出最大15 cm。从图2中可以看出格栅钢架在锚杆部位没有凸出,说明锚杆在抑制变形方面有明显的作用。监控量测数据也表明初期支护变形非常大,在开挖后第5天(每天开挖2 m,5 d开挖10 m接近1倍洞径)开始,变形速率加大,最大每天达到56 mm,第11天的累计变形达156 mm,远远大于预留变形量100 mm,在第12天采取架立Ⅰ18工字钢护拱等补强支护措施后变形逐渐稳定。2)工艺操作困难,机械利用效率较低。353E三臂凿岩台车臂长,掌子面作业空间小,无法利用台车施作锚杆;打设锚杆时,围岩在振动作用下大量脱落,造成喷混凝土厚度平均增加15 cm以上;每次爆破上台阶(A部)的碴不能全部抛掷到中台阶,增加大量人工清碴的时间; A,B部加起来的高度为5.5 m,不能很好满足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出碴的高度,装碴困难。

3 优化台阶法

3.1 确定支护参数

初期支护开裂变形首先是初期支护强度不够,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探讨将格栅钢架改为Ⅰ18的工字钢架,间距调整到50 cm,喷混凝土25 cm;超前小导管和钢筋网片参数不变,预留变形量为150 mm。

3.2 优化施工工艺

对台阶法进行了优化,如图3所示为优化台阶法施工示意图,其特点是:A部高度相对较高,增大A部拱脚的作业空间; B部中间凹进,与A部距离保持2 m左右,便于A部翻碴;B部高度适当降低,避免B部片帮;A,B部高度加起来6.1 m,满足大型机械装运出碴的需求。另外B部中间凹进方便了353E凿岩台车的施工,也减少了爆破对周边围岩的扰动。相对于普遍采用的台阶法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本法适用于大型机械化施工,有更大

A部按“超前小导管→开挖→初喷→工字钢架→系统锚杆、钢筋网→复喷→出碴→系统锚杆”的顺序施工,开挖循环进尺1.0 m~1.5 m。

B部凹进1 m~3 m,使A部台阶最短部分应保证2 m长。B部右侧滞后左侧4 m~6 m,防止掉拱。B部和A部同时钻孔爆破,始终保持与A部的距离,A,B部爆破的碴抛掷在B部凹进的部分。

C部左右侧错开15 m~25 m施工,和A,B部互不干扰,可独立施工,施工完毕后立即施作仰拱。

4 主要施工设备的选择

开挖主要采用钻爆法,考虑项目位于高原区,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投入2台瑞典353E三臂凿岩台车钻孔,2台日本PC200挖掘机,柳州ZLC50C装载机4台,长春XC3260自卸汽车10台,实现挖、装、运全机械化作业。

5 结语

1 )对于软弱围岩的山岭隧道,一般采取台阶法预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为提高大型机械利用率,尤其是凿岩台车在软岩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优化的台阶法,供读者参考。2)锚杆在软弱围岩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实践和监测印证了这一观点。3)炭质千枚岩变形持续时间长,很难达到完全意义的稳定,二次衬砌应及早施作。

[1]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JTJ 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千枚岩炭质钢架
千枚岩填方路堤变形特性及防水防渗处治研究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高速公路炭质页岩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方案
利用ANSYS对烟囱支撑钢架的优化设计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千枚岩路基填料级配对路基性能研究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郭家沟铅锌矿大断面硐室在千枚岩地段施工技术探讨
振动压实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质*
51.7t压缩机跨越15m高钢架柱吊装就位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