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以哈尔滨红博广场地下商业为例

2011-02-05赵寅钧

四川建筑 2011年1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商业街寒地

赵寅钧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1 寒地城市地下商业街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1.1 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产生的背景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的冬季气候特征定义的比较笼统的概念,世界各国对这类城市的叫法不尽相同,如欧美国家称为“冬季城市”,在日本称为“北方城市”,而我国习惯称为“寒地城市”。寒地城市是指冬季漫长、气温较低,每年有两个月或更长时间日平均最高温度在0℃以下的城市。从地理区位上来划分,这些城市多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寒潮频发的典型寒地城市。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备战备荒”的军事或准军事目的,在哈尔滨市修建了庞大的地下工程。伴随着城市环境和城市地下交通设施的改造,有效的利用这些空间,赋予这些空间新的功能,不但节约了再造成本,而且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1987年,哈尔滨市在果戈里大街地下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地下商业街,实践验证效果良好。从此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地下商业街的序幕,随后,国贸城、人和商城等地下商城相继建成。2000年后,又有国泉商城、人和名品广场、时尚广场等相继建成营业,开辟了城市建设新领域。

1.2 开发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意义

1.2.1 提供寒地城市冬季户外活动场所

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群的区域之一,在寒地城市,冬季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居民户外活动。地下商业街以其冬暖夏凉的特点,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步行、休憩、购物、社交、聚会的场所,解决了寒地城市人们冬季户外活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建筑设计领域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使寒地城市的人们同样不受季节约束,有机会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焕发城市活力,增加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1.2.2 缓解城市商业区交通压力

长期以来,城市商业区人流密集,人车混行、交通不畅是个老大难问题。开发利用地下网络改进人群的行进方式和路线,可以一定程度地分担地面街道的交通压力。地下商业步行街通过网络化的交通布局,使商业街区有机的联系起来,借助不同空间层面上的交通组织,有效地实现人车分流和交通分流,可以有效地保证商业区内部购物环境不受机动车干扰,创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

1.2.3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已完成的地下工程,精心规划、科学设计既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地下空间,节省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城市的立体化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又可以节省建设投资,并利用地热,减少北方冬季取暖等方面的投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完善设计,提升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社会需求。

2 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利用现状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于寒地城市具有多重意义,有必要在剖析典型开发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寻求一般性规律,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文仅以哈尔滨红博地下商业广场空间为例进行分析探索。红博地下商业广场是由哈尔滨工大集团投资兴建的集商贸、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面积达36 000 m2的超大型综合地下商贸中心。位于哈尔滨市红军街与大直街交汇处,采光大厅位于原圣尼古拉大教堂的原址上,是哈尔滨市的繁华商业中心。

2.1 功能构成现状

在有着严酷冬季的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小气候优势,这里是冬季人们活动和满足各种需求的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费观念开始由要求便宜和实用向品牌化和多样化转变,而人们对购物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把外出购物仅仅看成是简单的必要性活动,而更多的是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对扩大认知面的需求,对游乐休闲的需求和对餐饮服务的需求等。这些都是地下商业空间应该提供的功能。

2.1.1 商业功能

作为寒地城市冬季人们重要的购物和户外活动中心,红博地下商业广场目前的功能构成比较单一。目前,地下空间的布局还主要是以服装店铺为主,只有少量的餐饮和文化设施,所经营的商品档次低,类型少,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购物需求。这种状况不利于吸引大量的无目标人流,造成前来购物、游乐、餐饮和逛街的顾客结构不完善,减弱了地下商业街的活力,降低了盈利水平。

2.1.2 文化功能

红博广场地下商业街位于哈尔滨市重要的景观、文化节点和商业中心,周围有黑龙江省博物馆、国际饭店(图1)等一些历史保护建筑。红博地下商业广场的文化构成不足,设计除了在采光中庭上设置的代表哈尔滨的雪花雕塑和内部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模型外,缺少与周边环境相一致的文化气氛,破坏了红博广场整体的历史厚重感。这也使得地下商业空间缺乏特色,减弱了人们对街区的视觉感受,不利于吸引人流进入和营造浓郁的商业氛围。

图1 国际饭店

2.2 平面形态现状

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要平面形式有:线状、定向辐射状、环线放射状、网点组合状等(图2)。其平面形式的秩序度和复杂度都会对购物者的方位感造成影响。

图2 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要平面形式

哈尔滨红博广场地下商业街在环线放射状的平面布局基础上,结合周边的商业建筑,形成了环线放射型平面和线状平面相结合的平面布局形式。在空间形态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以位于红博广场的中央大型阳光中庭为中心,周围采用双层环线放射状的步行商业路线。这种平面布局虽然扩大了商业街的有效利用面积,但却带来了空间导向上的问题,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缺少外部景观和丰富的界面系统,人们很难在千篇一律的商铺中找到用于定位的坐标。唯一可以给人作导向作用的采光中庭也用连续的实墙包围起来,从而减弱了中庭作为标志物的作用,人们环绕行进在较封闭的路线中,只能通过与中庭相连的有限的几扇玻璃门体会到空间的变化。

2.3 出入口设计现状

地下商业街的出入口设计是吸引人流进入的重点,人从地面的开敞空间,直接进入狭窄昏暗的地下通道或楼梯间,由于空间感和明暗感上的过强反差,容易造成不适应的心理。红博广场地下商业街位于北方剧场门前的出入口采用了下沉广场的入口处理(图3),使地下商业空间和地面广场空间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在空间形态上形成一个整体。在界面处理上使用了欧式细部装饰,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在其他出入口处,由于街道空间关系,大都狭窄而无特色,而且由于踏步宽度较小,不利于冬季防滑(图4)。

图3 下沉广场入口处理

图4 狭窄的通道

图5 防风保温处理

此外,寒地城市冬季地下空间出入口的保温、防风防滑也是入口设计的要点。红博广场地下商业街出入口在防风保温处理上充分体现了寒地城市的特色,使用多次转折的空间形式和多层的棉门帘,具有较好的保温防风效果(图5),但这样的做法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阻碍了内外部空间的交流。在营造热烈的商业气氛和吸引人流方面有明显不足。

3 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优化策略

3.1 营造多元化的地下商业空间

寒地城市地下商业街空间的功能,应在以单一经营服装业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相关服务产业。在娱乐方面,增加如KTV歌城、游戏城、电影院等时尚娱乐设施。在餐饮方面,引进一些特色小吃和咖啡馆等供人休息逗留的场所。通过完善商业结构,对整个地下商业购物环境进行改善。不但能增加寒地城市冬季人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而且由于这种活动频率和时间的增加,逐步激发出人们被忽视而受限制的需求,从而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盈利水平,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2 增强地下商业空间的方位感

良好的空间方位感能给购物者以舒畅的心情,增加逗留时间,提升购物欲望。增强人们在地下商业空间中的方位感应在环境的营造上体现鲜明的层次性,从便于区别着手,设计一些细节,加强地下空间的可识别性。地下商业空间方位感的建立常常依赖轴线的使用、空间秩序的加强和标志物的设立。

首先,轴线具有一种看不见的连续性和引导性,以明确的轴线来组织地下商业空间,是一种最简单的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而不至于迷失方向的方法。

其次,在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明确的街道分级代替宽窄一致的步行街道,是建立明确的地下空间秩序,增强人们方位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地下商业街的通道进行分级,人们就能很容易地根据道路的宽窄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第三,设置适当的标志物,如采光中庭、地下小广场或与地面主要建筑或标志物相结合等,可以加强人们在地下空间中的方位感。此外,建立明确统一的标识系统,进行室内装饰艺术处理,加挂标志性引导牌,增加地下商业空间的开敞性等也有助于地下商业空间秩序的建立。

3.3 设置便捷有特色的地下商业街的出入口

寒地城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文化模式形成了对地下商业空间出入口设计的特殊要求。在这里,出入口设计是阻挡外部冬季严寒、体现寒地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企业形象、吸引人们进入商业空间的要点。在寒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出入口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在应对不利气候上,应使入口获得充足的采光,保证入口有良好的朝向,宜采用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方向布置,使出入口处的热量损失最小化,减小冰雪对出入口的影响。此外出入口应做好防风挡雪设施,避免开向寒地城市冬季常风向的方向,并为冬季人们防风避雪留有一定空间。

其次,在文脉和色彩处理上,继承哈尔滨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砖红的暖色基调,同时采用其它具有鲜明色彩的材料铺装,与哈尔滨的蓝天、白雪、红顶交映成独特的美景,给人以厚重的文化感和温暖感。

第三,在吸引购物人流方面,出入口的位置选择应在人流密集明显处,并尽量靠近地面商圈;设置过渡区域,如下沉广场等,建立联结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的灰空间;加入符合当地文脉的标志物和活跃因素,如雕塑、店铺或广告牌等,增强出入口的特色和吸引力;防风保温隔断尽量使用通透轻盈的材料,并在出入口附近设置人工照明,使出入口空间处于良好光线的照射之下,以吸引人们进入。

4 结束语

寒地城市的地下商业空间是北方地区城市居民冬季活动的重要场所。从实际出发完善多元化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地下商业街的实用功能,是寒地城市城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筑设计应更多地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具体情况改进和完善相关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寒地城市地下空间应有的作用。

[1]王建国.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史,2001

[3]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孙清军,李伟,陆诗亮.创造优质地下商业心理环境——地下商业空间方位感的建立[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8)

[5]张建喜.哈尔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6]刘丹.城市地面上下公共空间的竖向融合[D].重庆大学,2006

[7]赵峰.建筑轴线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商业街寒地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硅基互联时代文化在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构建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