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PET/CT的发展和配置管理

2011-02-01陈盛祖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9期
关键词:核医学卫生部加速器

陈盛祖

1 PET/CT和回旋加速器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

医学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任何一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都会直接或间接推动医学的发展。PET/CT是21世纪分子影像学的佼佼者,它一问世就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世界上第一台PET/CT于2001年3月安装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我国在2002年9月开始将PET/CT应用于临床,这是我国在影像技术上第一次缩短了与国际的差距,在使用时间上与国际接轨。8年来,我国应用PET/ CT积累了几十万以上的病例,其中90%以上是肿瘤。PET/CT在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分级和分期,疗效评价以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一些肿瘤诊疗指南中已经把PET/CT列入检查项目。PET/CT在肿瘤生物调强放疗中,我国也有一些肿瘤医院进行了试用,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我国的医务工作者还应用PET/CT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撰写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了许多PET/CT专著[1-3]。在许多重大国际会议上,都有我国学者宣读PET/CT的论文。PET/CT的配置和应用使我国的医学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了我国在医学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促进了多学科的结合,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2 我国现有PET/CT和加速器的总量及分布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根据对医疗机构的实地调查和PET/CT相关厂家及公司的反馈信[4],我国现有PET,PET/CT总数150多台,其中PET 18台,PET/CT 130多台,加速器90多台。部队医院在总量中约占30%。区域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沿海发达地区占有率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占有率低。华北地区(含北京市、天津市)占25.5%,东北地区11.0%,华东地区(含上海市)32%,华中地区(含广州市)20%,西北地区5.3%,西南地区(含重庆市)7.4%。西南地区虽然人口较多,但配置数量较少。具有3000多万人口的重庆市,目前PET/CT尚属空白(部队医院除外)。从医院等级上看,PET/CT绝大部分配置在具有综合实力的三甲医院,约占80%。使用差的医院约占10%~20%。这些医院PET/CT使用率低,人员素质差,运作不规范,对PET/CT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图1、2为我国近10年PET/CT的发展和地区分布。

图1 我国PET/CT的发展

图2 我国PET/CT的地域分布

总的来看,我国PET/CT和加速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PET/CT和加速器的总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我国PET/CT总量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美国的1/15,欧洲的1/5,日本的1/3。下一个周期可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监管,提高使用水平,增加检查人次,使PET/CT惠及广大患者。

3 PET/CT的配置条件和标准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PET/CT,制止医疗机构盲目装备,促进医学相关学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PET/CT配置和管理的文件(卫财发[2004]474号、卫办规财发[2008]8号、卫办规财发[2008]89号)。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还制定了2008-2010年全国PET/CT配置规划,并已公布执行。健康报于2008年6月3日、6月10日、6月24日及7月15日连续发表文章,解读和评论《2008-2010 年PET/CT配置规划》,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尚未公布。为使医疗机构合理配置PET/CT,本文就PET/CT的配置标准和申报程序加以说明。

3.1 医院等级

卫生部及国家发改委关于配置PET/CT的资质中要求医院等级为三级甲等医院或相当于三级甲等医院规模和水平的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更具优势。综合医院床位数在1000张以上,日门、急诊量不少于3500人次,具有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的肿瘤科、心脏科、神经科、胸外科、放疗科和影像科。三级甲等医院有较强的硬件和软件,能够保证PET/CT运行的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另外,三级甲等医院也有充足的病源。如果一家医院配置PET/CT后,全靠从外院拉病人,它就不具备配置PET/CT的资质。

3.2 医院应有独立的核医学

卫生部关于PET/CT的配置文件中明确规定:医院应有独立的核医学科,有3年以上使用SPECT的经验,具备较高的核医学诊疗水平。把PET/CT安装在具有核医学科的环境是出于环保和辐射安全的考虑,而不是从一个狭隘的学科利益来考虑的。PET/CT使用的环境是开放性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而不仅是CT的环境。国家执法部门(如环保、公安、疾病控制中心、药监部门等)对PET/CT和医用回旋加速器颁发有射线装置和放射性核素及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获得这些许可证后方可使用。另外,核医学科可以提供PET/CT需要的技术人才。

3.3 人员资质

PET/CT运行好坏的关键是PET/CT中心的人员资质。PET/CT中心应具有以下四种人员:

(1)学科带头人:学科代头人应是高资历,高学历的核医学专家(5年以上核医学专业副高职称)。

(2)2~3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和/或影像学医生。

(3)2~3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和/或影像学技师,护士。

(4)中级职称以上的物理工程技术人员和放射性药物化学人才(配有加速器的医院)。所有上述人员均应有上岗证。

目前,PET/CT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较差(尤其是无配置证的医院),技术水平达不到成熟的核医学科的标准。今后应加强PET/CT和加速器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PET/CT和加速器培训班和研讨会,全国成立几个有权威、有水平、有影响的PET/CT培训中心,凡要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其主要医技人员均应到这些中心培训半年以上。另外,要组织人力制定全国统一的PET/CT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和指南。

3.4 医院管理及资金来源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有保障,符合各级卫生、环保部门要求。

4 申请配置PET/CT的程序

4.1 申报

国家对大型设备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和乙类),PET/CT属甲类,由卫生部管理,PET/CT实行配置证管理。PET/CT配置申请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 ]和卫规财发[2008-8] )为:

(1)申报(申报材料)。

(2)受理(逐级申报、属地管理、卫生部受理)。

(3)论证审批。

(4)配置许可证。

卫生部定期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程序: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介绍省规划情况;②医疗机构陈述及答辩;③专家评分并提交评审报告(总分为100分)。

4.2 申报需要的材料

(1)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表。

(2)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4)技术人员资格证(医师证、职称证、上岗证)。

(5)医疗机构上年度财务报表。

(6)资金来源证明。

4.3 陈述及答辩内容

医院概况:医院等级、床位数、门急诊量和手术量;核医学科:科室成立时间、SPECT装机时间及工作量、成果和论文;人员资质:科主任、副高以上核医学及影像学人数、物理工程及放药人员、上岗证;相关科室: 影像科、放疗科、肿瘤科、心脏科、神经科、脑外科;医院管理及资金来源。

4.4 PET/CT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在PET/CT配置中,卫生部制定了PET/CT配置管理办法,对PET/CT实行总量控制、区域规划、专家评审、严格准入,总的结果是满意的。卫生部已颁发配置证的大多数医院都有很好的资质及人员素质,大部分使用效果良好,年平均使用量1500人次/年以上。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PET/CT的配置和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情况是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病人检查量少,费用高, 医保不报销;有的PET/CT中心无证经营,无人监管;新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不够,PET/CT的验收和QA/QC,加速器的GMP不落实。有的医疗机构不具备配置PET/CT的条件乱购、乱配。但也有少数医院符合配置条件,却没有配置证。有了国家对大型设备的规划后,可以抑制上述现象的出现。今后一是要加强监管,二是要适当调整配置理念和政策。从经济效益考虑,某区域是否应增加PET/CT配置,不能只看现有数量,关键看使用效率及地区的需求。PET/CT总的使用效率不高,改进办法:一是要降价;二是要逐步纳入医保;三是提高检查的质量。

4.5 资源共享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可以实行资源共享。要做到资源共享应有以下几点:

(1)政府要做一个资源共享的软科学研究,出台一个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

(2)政府要提供资源共享的资金。

(3)明确资源共享的操作细节及资源共享成员的责、权、利。

(4)PET/CT资源共享只能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城市的一个区域间进行,不宜在一个省或跨地区开展PET/ CT的资源共享,加速器可以在较近地区资源共享。

为了加强对PET/CT的配置和管理,提高使用质量,要充分发挥学会和协会的作用。为此,经卫生部、民政部批准于2008年3月成立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它是全国性学会(协会)(图3),其作用是联系卫生行政部门与公司厂商和医院的桥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搞好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管理、评审、选型推荐和性能评估,举办大型医疗设备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

图3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合影

5 PET/CT的发展方向

PET/CT是一种新的影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影响力才刚刚显现出来,其巨大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检验。PET/CT的技术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10年时间,PET的晶体从BGO到LSO、GSO和LYSO,CT的排数也从双排进入64、128排。飞行时间技术(TOF)也应用到PET/CT,成为商业产品。该技术随着晶体分辨时间的提高,将对PET/CT的性能改进产生重大影响。另外,重建技术,扫描时间都在大大提高,过去1 h的检查,现在可在10 min,甚至5 min内完成。PET/CT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用于生物靶区定位、生物调强放疗[5]。与PET相融合的技术也在扩展,除了PET/CT,还出现了PET/MRI的应用[6]。但无论哪种融合,这些融合机型的本质仍为PET,CT和MRI仅是为了弥补PET解剖的不足,使其功能更加完美。还应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影像技术或设备都是互补的,无法去取代另一种,PET/CT也是如此,它不会被任何其他的影像技术取代,同时他也不能取代其他影像技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只要加强对PET/CT配置的宏观调控,严格准入,加强人员和技术的培训,我国的PET/CT应用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服务。

[1]陈盛祖.PET/CT技术原理及肿瘤学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赵平,吴宁,郑容.译.PET/CT典型病例集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3]田嘉禾.PET/CT诊断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2007.

[4]李亚明,陈松,田嘉禾.2010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0,30(6):428-429.

[5]陈松,李雪娜,李亚明,等.PET勾画肿瘤靶区边界的水摸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0, 30(6):419-423.

[6]陈旭,苏凯,雷霆.F-18-FDG PET/CT结合MRI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0,30(6):176.

[7]吕世涛,张艳芳,李立群.CT扫描技术与放射防护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0,7(7):55-56.

[8]张巍,王倩,夏春冬,等.某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的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2):6-11.

猜你喜欢

核医学卫生部加速器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知识快餐店 科学加速器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核医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方法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潘中允主编《实用核医学》即将出版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