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以H公司为例

2011-01-31刘志成詹世乾吴能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1期
关键词:讲师团管理企业

● 刘志成 詹世乾 吴能全

构建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以H公司为例

● 刘志成 詹世乾 吴能全

组织内部知识已经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本文分析组织内部知识市场的构建过程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为企业进行有效知识管理提供借鉴。

知识市场 构成要素 知识分享

知识已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和竞争优势获取的主导性来源,利用已有的知识以及快速获取新知识已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许多企业开始大量投资并采用电子化的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KMS)来支持组织内部的知识分享与应用。但问题是,企业中的文件多不胜数,KMS表面上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这些知识大部分由于员工使用较少而渐渐变成了半活体知识或死体知识。此外,资料权限的制约,使员工很难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企业KMS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企业对知识管理问题的认识,一般都会犯两个普遍性错误。一是缺乏系统方法去管理知识;二是企业在协调和标准化其知识资源时,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中央计划者,而这种角色定位将对增强组织知识流动性无益。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最为快速的方式,自然成为解决知识管理问题的最好方法。这是因为,知识互补性的特征决定了相同或不同知识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即具有知识差异的个体或群体由于知识势能的存在,形成潜在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从而构成知识市场形成与存在的基本前提。

一、知识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知识是财富的存在方式,它与之前其它(良田、机器等)的财富存在形式一样,有一个可以进行交换的市场,以保证知识这种财富的流动,从而产生价值。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一个知识市场,正是这个知识市场推动知识在组织中的高速“运行”并得到有效利用。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于1998年在《Working Knowledg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概念,认为在组织机构中确实存在着一个与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相类似的知识市场。这个知识市场里有讨价还价的“买家”与“卖家”,有将买卖双方撮合在一起的“经纪商”。野中郁次郎等所提出的“场域”实质上也可被看作是一种知识市场的中介,但它是以环境、作用力为特征出现的,区别于以人为主体的中介形态。

知识市场的构成要素跟传统的市场大致是一样的,包括知识产品、知识价格、市场参与者、运行平台等,具体见图1。知识价格体系是知识市场构建的难点,因为难以给某一件“知识”一个明确的价格,尽管这个市场中并没有真实的物质商品和金钱的交易。在组织中,知识交易的媒介一般不是金钱,而是一种协议货币。

二、H公司构建知识市场的动因

H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随着基金市场的迅速发展,公司不断地进行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并开始注重公司的知识创造、分享和沉淀。该公司积极培育内部知识市场的动因来自以下方面:

首先,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较少,且人员流动率高。公司领导针对此特点,在2007年初提出了建设内部知识市场的设想,一方面希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来留住人,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尽量减少人员离职后对公司的损失。公司领导在知识市场建设过程中反复强调对员工的守信和信任。同时,公司在高层的支持下设立了知识管理专项费用基金,由总裁办统一管理。

其次,该公司是一个分支机构众多的企业,这导致了员工之间日常交流的困难,并且增加了企业的沟通成本,无形中形成了知识交流壁垒。为使公司部门和员工之间实现知识资源共享,降低企业学习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公司决定建立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体系。

第三,H公司致力于建设一流资产管理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其需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完善和维护核心竞争力——投研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服务能力。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的支出占据了企业运营成本的很大比例。此外,公司所处的行业面临残酷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和维护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

三、内部知识市场体系的构建

(一)知识市场体系规划阶段

1.成立知识管理小组。2007年5月,由公司总裁办公室牵头成立了知识管理小组。组长由副总裁担任,成员包括投研部和市场部原来的部门秘书,营销策划部和产品规划部等其他服务性部门的部门秘书兼任知识管理小组的成员,其他成员则在公司进行内部招聘。同时,公司还设置了专项的知识管理基金用于推动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易。由于知识管理小组是一个统筹、协调的部门,所以公司在知识主管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一是要求非常了解组织内部环境;二是要求其具备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技能、预见性和个人影响力。知识管理小组的成员选择了对各部门业务、人员非常熟悉的部门秘书作为主力,以减少知识管理推广的阻力。

2.搭建知识管理系统。2007年公司搭建了网上办公系统,重点是搭建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办公流程的系统化。该知识管理系统由投研管理平台、公共信息平台、文件管理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和共享园地组成(详见图2)。其中,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了公告栏、信息栏、常用信息、电子论坛以及公司投票等,主要发布公司各种公告及通知、员工趣事、员工活动报道、图片浏览、常用问答等;投研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发布公司的研究报告和收集的外部报告,方便公司的所有员工共享公司投研部门的研究和外部机构的成果;文件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公司的电子档案管理,包括公司发文、公司收文、文件借阅、文件销毁、文件移交登记和常用文件模板等各项功能;营销管理平台主要是汇总所有公司渠道经理对外的拜访记录,详细汇总了每一次营销活动的情况并自动归档;协同办公平台是专为跨部门的交流活动而设的。同时,知识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归类并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奖励根据两个维度判断:一是对公司业务开展的贡献度;二是公司内部员工的点击率和回帖评价,共享园地的每次下载都要求提交评价,不然系统会自动发送催办邮件。

(二)知识市场体系建设阶段

在知识市场管理体系的规划阶段,公司主要是从小组组建、人员配置、知识管理系统搭建等硬件方面,为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市场体系奠定了基础。

图2 H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

1.建立公司讲师团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特长。为充分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积极性,并发挥组织最大的资产——人力资产的有效使用率,在知识管理小组的推动下成立了“讲师团”。讲师团的成员来自公司各个部门,主要负责公司各项对内及对外的培训业务。业务主要分为专业培训和主题培训。专业培训包括投资策略分析、行业研究分析、基金产品推介、基金销售技巧培训、基金基础知识培训等内容;主题培训是讲师团成员自由报名、自然选择的结果,凡是有特长的、有兴趣的成员,外送到专业机构培训后再参加进一步选拔,达到专业水平后进入讲师团。公司对于讲师团实行与工资挂钩的考核激励制度。

2.特色例会制度。公司在公司改革之初就形成了特色例会制度。例会由正规例会和下午茶聚会组成。正规例会由投研部门和市场部门共同参与,主要是解决员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并且公司会都邀请基金经理跟员工进行投研、投资策略、基金仓位变动、重仓行业选择方面的交流。特色之处在于主持人轮班制,由员工轮流担任主持人;下午茶聚会是一种轻松、自由的交谈形式。公司在每天15:00—15:30为员工提供奶茶、咖啡和茶点,营造出活泼轻松的环境,方便员工进行知识与非知识随意交流。

3.部门内部知识的梳理。为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公司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部门内部知识梳理工作。由于公司渠道经理工作职责范围特别广,工作内容非常琐碎,并且受代销机构制约,导致了很多了其工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对渠道经理工作手册和工作流程的梳理就成为了公司最为紧迫的任务。该公司对渠道经理的要求,是标准化动作的基础上增加自选动作。并且为其提供了高阶技巧说明书,减少了个人对于工作技巧的摸索时间,大大提升了渠道经理队伍的整体实力。详见表1。

4.塑造知识分享文化。公司创办之初,就一直坚持出版内部刊物来帮组员工实行知识交流和共享。刊物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员工各种获奖记录、公司的获奖记录、员工成功的案例分享、员工推荐文摘等,鼓励员工有价值的经验、体悟拿出来分享,并给予这些员工一定报酬。

四、经验与启示

1.重视员工个人感知。个人感知是进行知识共享的根本动力所在,员工个人只有感觉到自己的共享活动能够给自己和企业带来正向经济效益的同时,才会有动力去共享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公司通过各种激励机制,给员工以充分的信任,促使员工乐于分享知识和经验。

2.给予充分的组织支持。员工的共享行为在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体系中要得到正向鼓励,这需要组织的支持。组织的支持不仅包含物质奖励,而且包括为共享知识的员工提供晋升通道。

3.管理层高度重视程度。知识市场的构建不仅要有大量资源的投入,还要在摸索中汲取经验。知识市场体系的构建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组织文化的构建和员工观念的转变,而这些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管理层长期持续的跟踪和关注,体系的构建才能确保取得长效。

4.知识市场构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但是,许多企业在知识管理中,难以寻找到人才培养与知识市场构建的契合点。公司面对行业人才流动性大的特点,通过设立讲师团制度,开发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企业隐形知识的批量显性化。通过绩效工资与开展培训次数相挂钩的方式,不仅留住了员工,而且提高了员工的人际交流能力、演讲能力。

5.知识市场构建与业务开展相结合。知识市场管理体系的构建属于内部管理体制完善的问题,必须以公司绩效的提升为落地点。公司巧妙地利用了公司内部知识资源优势,与代销机构建立起了一个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为公司节省培训费用,实现了知识管理的产出。实现公司业务发展与知识市场的投入直接挂钩,是知识市场管理体制能够长期延续下来并得到不断发展创新的原因所在。

1.I.K.Hejduk.(2005).On the way to the future:The 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Research Article.Human Factors in Ergonomics&Manufacturing,15(1):5-14.

2.M.Alavi,D.E.Leidner.(2001).Review: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MIS quarterly,25 (1):107-136.

3.S.Geister,U.Konradt,G.Hertel. (2006).Effects of Process Feedback on Motivation,Satisfaction,and Performance in Virtual Teams.Small Group Research,37(5):459-489.

4.[美]彼得·德鲁克著,傅振焜译:《后资本主义社会》,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5.[美]达文波特、普鲁萨克著,王者译:《营运知识: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日]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著,李萌、高飞译:《创造知识的企业》,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7.汪丁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8.齐丽云、汪克夷、张芳芳、赵笑一:《企业内部知识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载《管理科学》,2008年第6期。

9.王世英:《智力型公司增强组织记忆的对策》,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4期。

10.刘志成:《构建讲故事的企业学习体系》,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1期。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责编岳晋闽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猜你喜欢

讲师团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河北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邯郸举行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扶贫攻坚必须准确把握“四对关系”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忱忱育德志 殷殷百老情:记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团长戚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