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2011-01-29张红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致残率达拉溶栓

徐 敏 张红霞

河南鄢陵县中心医院 鄢陵 46120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徐 敏 张红霞

河南鄢陵县中心医院 鄢陵 46120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静滴,2次/d,连续应用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3.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依达拉奉;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肥胖人群的增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死,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复发率,改善肢体功能,是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应认真思索并积极探讨的。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已广泛用于脑保护治疗,并证实有效[1]。我院观察了2008-08~2009-12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8-08~2009-12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72 h,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且均在发病48 h后行颅脑 CT或M RI检查证实,并排除昏迷及心、肝、肾功能不全和过敏体质者。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0例,男34例,女 26例;年龄44~78岁,平均64.2岁;治疗组又分为发病至用药时间<24h组23例和其他组 37例;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6~77岁,平均65.3岁。2组患者发病时间、年龄、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凝、调脂、扩血管、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等,并根据病情给予降血压、降颅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m L静滴,2次/d,连续应用14 d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期间每周监测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

1.3 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使用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的依据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残疾程度),疗效评定:基本治愈:NFDS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FDS减少46%~90%,病残程度 1~3级;进步:NFDS减少 18%~45%;无变化:NFDS减少或增加 17%以内;恶化:NFDS增加18%以上。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2组NF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4 h组和其他组NFDS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脑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治疗组中24 h组与其他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治疗期间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继续用药1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临床治疗脑梗死的目的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及复发率。脑梗死发生后,闭塞血管在短期内再通有可能恢复脑功能,但是超过一定时间的持续缺血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组成,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的特征是细胞功能丧失有一定时间限制和可逆性,可转化为正常灌注区,也可转化为梗死区[3]。因此抢救缺血半暗带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及时溶栓治疗和应用脑保护剂。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6 h内,超过6h则溶栓疗效差,且增加颅内出血率,因溶栓时间窗及难以控制并发症的限制,使得临床上仅有极少数病人能接受这种治疗,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临床工作尤为重要。本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显著疗效,且发病24 h内用药疗效更佳。

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血管的闭塞引起的其支配区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入缺血状态,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细胞,尚能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并通过细胞色素C介导的通路参与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细胞功能丧失、细胞溶解和组织水解等一系列损伤。导致脑组织损害、脑水肿的加重、脑梗死的恶化及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的缺血损害。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花生四烯酸的中间代谢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区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损伤[4],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增加血流,改善血供,对抗损伤所致的血管痉挛、血流下降,从而对损伤的脑组织起保护作用。日本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证实,依达拉奉对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有效。由于自由基在脑梗死后数小时内即有明显升高,要有效地阻断其对脑组织的损伤,宜尽早用药。有临床资料显示,24 h接受治疗的患者比发病72h接受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5],本文的结果亦支持这一点。

总之,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剂可改善临床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致残率,使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正常,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狄青,葛剑青,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1(5):186.

[2]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6-739.

[4]赵迎宾,袁亮.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3):40-42.

[5]蒋昌文,王永生,邓颖,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3(1):100.

R743.33

B

1673-5110(2011)07-0043-02

(收稿2011-02-27)

猜你喜欢

致残率达拉溶栓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