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汇:投影给食品龙头企业的反思

2011-01-25杨文丽

兽医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双汇瘦肉精短板

杨文丽

编者按:最近几个月,是食品企业的多事之秋。这边双汇“瘦肉精”还没有尘埃落定,那边雨润“过期门”接踵而来,6月6日,在端午节的当天,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又报道了五芳斋卖"霉粽子"或致孕妇流产的新闻。面对食品安全,各家品牌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新闻的头条变成了这些知名企业的曝光台,一步步消磨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对于这些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下文以双汇为例,观事思己,期望食品龙头企业们能够反思双汇事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反思一】自利,把双汇推向了万劫不复之路

“利他”精神——通过“利他”而“自利”,“利他”在先,“自利”在后。 虽然“先自利再利他”更符合现代人的生存逻辑,但在经营品牌时,则是“先利他再自利”的精神更符合品牌经营的长期战略,特别是像双汇这样的行业领头羊。

然而,双汇最初向消费者的致歉信上,用的是“困扰”一词,而不是“伤害”;在“万人大会”上,我们听到的是双汇自称损失121亿元,而不是关心有多少消费者吃了含有瘦肉精的产品。

我们可以果断地下结论,双汇所采取的是“先自利后利他”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考方式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它与双汇现在的身份不相匹配:双汇,行业的龙头,食品业的大佬,继续沿用这种自私自利的思考方式,与其江湖地位不匹配。公众是把你当作行业标杆来看的,你赢得了公众的尊敬和信任,就应该为公众对你的这份信任多背负一项责任。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就是稻盛哲学的精髓。中国改革开放,使无数的企业快速成长壮大,而要继续向前发展,该是植入“利他之心”的时候了。

【反思二】博弈还是道歉、错误的观念在作祟

错误的观念往往导致错误的处理方式。

双汇在处理此次危机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国人熟知的“死不认错”的处理方式:先是避重就轻、舍车保帅、文过饰非,最后喊冤抱屈。

双汇每一次的“公关活动”,不但没有平息民愤,反而激起更大的火焰,恶性循环地在往火上浇油。这种公关水平,暴露的是双汇“孩子”式的幼稚,品牌意识的落后,手段的笨拙。

大胆坦诚自己的错误更容易获取人们的理解和同情,双汇此次最大的损失不应该是100多亿白花花的银子,而是伤了消费者的心,挽回受伤的心的方法不是辩解而是诚恳的道歉。

双汇更不应该凭借自己是行业龙头企业,“船大不怕风浪”的心理来跟消费者博弈,网络调查80%的消费者表示不再吃双汇的产品,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瘦肉精的问题,更多的是双汇道歉不彻底而引发的愤怒。

双汇在处理此类危机公关时,所采取的是其一贯的“对抗博弈”的方式。这种博弈的思路,一直被双汇广泛地应用在对付上游的猪农身上:把上游的猪农看作“体制外”的群体,进行利益的博弈,典型的单边思维模型。

双汇应该淡化直至放弃自己的“斗争哲学”,转而提高、强化“品牌化经营思路”。

【反思三】同盟、对手?推卸责任引起民愤

正如我们习惯了用右手,遇事我们总惯性地伸出右手,长期下去也就养成了某种理所应当的“业习”。在成为行业领导者后,双汇依然没有把上游的养殖户纳入到自己的伙伴体系。

双汇把上游养殖户看作“体制外”,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时,双汇还理直气壮地认为上游是“主犯”, 自己是不慎变成“从犯”的。这个理由放在别的企业身上成立,放在双汇身上就不成立。因为双汇是龙头企业,是行业大佬。消费者信任的是你双汇,而不是你的上游。

品牌的根基是消费者的信任,如果这个根基受到动摇,就彻底动摇了品牌。

说双汇不懂品牌经营,实在是委屈了双汇。“18道检验,18个放心”,说明双汇非常清楚自己的品牌价值在哪里,那就是作为肉食类龙头企业,所代表的“行业标杆”的价值,而在一个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生活环境里,标杆的价值是何等的重要,它甚至就是双汇品牌的核心价值!

双汇在整个肉类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有义务去协调、整合全产业链,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肉食产业系统,给消费者一个真正的安全保障,而不是在产业链中左冲右突地获取最大的眼前利益。

【反思四】效率走的太快,丢掉了企业灵魂

为了追求成长速率,双汇丢掉许多其他重要东西,这已经形成一种惯性,即便在遇到“瘦肉精”这种重击,双汇也时时不忘销售业绩、赢利目标。所以我们看不到双汇对受害消费者的统计,而只是看到它对自己金钱损失的统计,以及亡羊补牢加大检疫力度的成本计算。

兴奋值不断升高,就需要更高的利润来刺激才能导致兴奋;利润不能继续增长,其他指标都要让步。于是双汇降低抽检率、提高瘦肉率等都成了提高效率的手段,疏于防范自然成了有意无意的事。

这种野蛮成长的方式,不只是双汇,事实上,国内多数企业都在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增长。而且,多数企业也都知道这样的增长是不健康的,而为了掩盖不健康,必须靠更高的增长、赢得更多光环,使企业表面看起来很美。

现代管理学经常提到“短板原理”,决定木桶水位高低的是那块最短的木板;与此相对应的,还有“长板理论”,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在发挥长处上,不应分散精力去弥补短板。

现今的行业龙头、大型企业,在创业期深受“长板理论”的影响,因为它能更优化资源,更讲究效率,帮助这些企业掩盖住现存的问题,用速度冲击规模,用长板实现突围。然而,这种思维定式之下,企业的很多短板依然存在,随时可能成为引燃点。企业在后期重新补交“学费”之后,还会回过头来弥补短板。

【反思五】法规还是准则?法律不允许钻空子

在赢利导向的前提下,双汇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以法律为底限的。而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在发展,国家的法规未必那么健全,仅仅仰赖国家法规来保障企业的安全驾驶是不可取的。想想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法规在后,处罚在前。不违反法规,并不等于你没有错。

法规不完善,你不能等完善了再去做事,更不能因为不完善,而钻法规的空子,跟法规玩“擦边球”。

国家拟订千分之三的抽检比例,是平衡企业运营成本与食品安全的折中,本意仍然是要食品安全的。一个企业更应该从条文的本意上去遵守法律,而不只是从条文上遵守。

一个卓越的企业不应该责怪法规的不健全或者有监管漏洞,卓越企业一开始就应该与法规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不是紧贴着法规做事。

双汇没有自己的准则,仅靠尚未健全的法规来维持自己的经营,而出问题后,却喊冤诉诸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检验部门的执法不严。

双汇应该有自己的道德观,有独立于法规之外的行为准则,而不是任由自己的行为贴近法规的底限。

猜你喜欢

双汇瘦肉精短板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双汇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以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天津市场猪肉中瘦肉精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瘦肉精”产销网基本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