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及疗效评价*

2011-01-24吴化民刘新红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吴化民 李 芳 刘新红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系统性炎性疾病,是青壮年常见多发病之一,致残率高,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目前该病临床治疗方法虽很多,但仍无一定针对性或特效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取自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6例,其中男290例,女76例,年龄11~50岁,所有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改的纽约标准。均处于病情活动期,病史0.5~20年不等。随机或参考病人的意愿进行分组如下:A组(骶髂关节注药组):220例,其中男168例,女52例,年龄14~46岁,平均年龄28岁。髂关节破坏情况分级:0级0例,Ⅰ级15例,Ⅱ级128例,Ⅲ级56例,Ⅳ级21例。B组(单独口服药物组):选择大部分门诊就诊患者,不同意住院、不愿意局部治疗、诊断明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男106例,女20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26岁。X线分级:0级4例,Ⅰ级18例,Ⅱ级48例,Ⅲ级34例,Ⅳ级22例。C组(肌肉注射组):为病情重,不同意局部注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2~50岁,平均年龄27岁。X线分级:0级0例,Ⅰ级10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2例。

1.2 仪器与设备

CT机技术参数:机器型号为日立单排螺旋CT和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 多层螺旋扫描机,采用螺旋扫描,螺距16 mm×0.75 mm,120 kV,毫安随部位厚度自行调整,以减少病人X线接收剂量。

1.3 治疗方法

A组:入院后3天内即进行局部治疗。骶髂关节注射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自骶髂关节下缘向上逐层扫描,选择CT扫描显示有较明显侵蚀病灶的层面(多位于髂侧),或显示骶髂关节软骨部的层面为穿刺平面,利用CT扫描架上的激光定位线,根据CT测量数据,在皮肤上用龙胆紫或记号笔标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体型较瘦的人选用10号针头接5 ml注射器,体型较胖、皮下脂肪较厚者用9号腰穿针,2%利多卡因3~5 ml作臀部皮肤局部浸润麻醉,按CT观察到的进针方向边注麻药边进针,直达测量深度。刺入骶髂关节下1/3处滑膜部,CT复扫确认针尖位于滑膜部,再另接备有得宝松1 ml和维生素B121 mg混合液的注射器注药,双侧同时操作,包扎穿刺点。同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0.25 g每日3次,逐渐加量至1.0 g 每日2次,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B组:入院后即给服柳氮磺胺吡啶1.0 g 每日2次(无磺胺药过敏史者),同时口服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萘丁美酮等。C组:在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肌肉注射得宝松1 ml一次,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订的标准。显效:腰背疼痛及其它关节痛症状消失,脊柱活动和胸廓扩张度恢复正常或有改善,血沉正常,X线检查有改善或无发展,能恢复日常活动;有效: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明显减轻,脊柱、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或恢复正常,血沉下降,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但能从事一般劳动;无效:关节疼痛等症状无改善或有好转,但X线检查病情进展,血沉无变化或较前增快。医患双方对好转程度的评估: >80%为非常好, 70%~80%为好转, 50%~70%为一般, <50%为无效。观察各项炎性指标的变化和病人的自我感觉评价,以得出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评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3天、7天、2周、4周、3月时的收集数据表明, A组较B组起效快,且疗效维持至3个月仍然有效;C组较B组起效快,但较A组维持时间短。见表1~3。

2.1 A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AS患者经骶髂关节给药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患者自我评估在治疗后3天即见明显改善,并到3个月时仍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侧弯活动度、指地距、Schober's征、血沉、CRP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即有显著性差异。3天时感觉非常好的有126例(126/220),4周明显好转的有218(218/220)例,3个月好转的有215(215/220)例。见表1。

2.2 B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AS患者经口服药物正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自我评估在治疗后4周才有明显改善;指地距、局部压痛、侧弯活动度、血沉、CRP在治疗后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始有显著性差异,而Schober's征、枕墙距在治疗后1个月内无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才有好转。个别病例常规治疗效果差,给予局部治疗仍有效。医生评估1个月明显好转才10例,3个月时好转只有46例。见表2。

2.3 C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AS患者在肌肉注射得宝松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3天内患者自觉症状好转,3天时各项物理检查指标改善,1周时只是较治疗前有轻微改善,2周时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见表3。

表1 A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n=22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

表2 B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n=12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C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n=2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国外1992年美国风湿病专家Maugars[1]应用骶髂关节注射技术治疗AS,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疗效维持也较长,并减少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国内张晓等[2]应用此技术治疗AS也取得了可靠疗效。

3.1 骶髂关节的解剖特点

国内陈肃标等[3]也进行了骶髂关节穿刺的断层研究。骶髂关节位置深,形态特殊且个体差异大,成人骶髂关节面多呈L形,其长臂呈后下走向,短臂与之成直角,呈后上走向,也可呈V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大体是上窄下宽,自头侧向尾侧,骶髂关节与中线的距离逐渐减小,且骶髂关节面由前外斜向后内,逐渐接近前后矢状走向,骶髂关节上下距离约4~12 cm。CT显示的骶髂关节间隙不全是滑膜部,其上1/3完全为韧带关节部,中1/3的后半部是倒V形的韧带部,前半部是滑膜部,二者向尾侧分别逐渐缩小和增宽。骶髂关节下1/3全部被滑膜部所占据,其后无骨质覆盖,但其下半部为骶髂关节边缘且骨盆较薄,从臀部至骶髂关节后缘路径无重要神经、血管。

3.2 骶髂关节的穿刺位置及方法

骶髂关节炎较早发生于前下滑膜部,且髂侧重于骶侧[4]。经臀骶髂关节最佳穿刺部位为骶髂关节的下1/3处滑膜部位,穿刺针应略朝向髂侧,进针必须有一定力度才能达到骶髂关节腔。但切忌太深或偏斜,避免进针紧贴或进入关节面皮质,而影响注入药物。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只需旋转针的方向或略退一点便可解决。本研究采用定位进针,均能到达关节膜部,虽然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技巧和难度,尤其是关节骨性硬化较明显的晚期患者,其病例穿刺的难度更大,但在引导下可做到准确定位,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后,准确地调整穿刺角度是决定穿刺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在骶髂关节下1/3区选择进针的合适层面也极为重要,当进针受阻时可适当加大力度,如遇关节明显狭窄硬化的病例,宜套用骨穿针或上颌窦穿刺针一般均可达到目的。在推注药物时如遇阻力较大时,可适当旋转穿刺针,以便推注时增加力度,并避免药液外漏。

3.3 穿刺注射药物及其药理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药治疗AS,主要药物有利多卡因、得宝松、维生素B12。周巧龙等[5]报道曲安奈德具有抗炎作用强而持久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合用MTX可增强疗效。而本研究应用的得宝松是一种长效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强而持久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在炎症部位直接注射可起到局部抗炎作用并快速起效。骶髂关节局部组织密度高,血流不是十分丰富,吸收到血液中的少,即血循环吸收少,局部作用时间久,疗效维持时间长。因此局部注射药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注射药物是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是一种可溶性倍他米松与难溶性倍他米松的复方制剂,因此在注射后可溶性部分可迅速发挥作用,而难溶性部分能缓慢持续地维持药效,与文献中所用的单方倍他米松不同,得宝松似乎有更优越的药理优势。同时注射维生素B121 mg,目的在于营养滑膜细胞及周围神经,阻止滑膜向纤维化方向发展。另一作用是稀释得宝松,减少得宝松的损耗。

3.4 疗效对照评价

AS患者经CT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药物后2 h即起效,腰背痛均有所减轻,术后2~3天症状多有明显的减轻,以后其疗效呈渐进性改善,一般2~3周后可达到预期疗效,大部分2周有效率仍为80%。其中3例为巩固疗效4周后按患者主动要求做第二次治疗,结果表明重复治疗对巩固和更进一步增强疗效具有极显著的作用。3例中1例在做第二次治疗后原颈部疼痛,僵直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比较临床资料与疗效的关系显示,下腰背痛程度严重者疗效好,对NSAIDs不敏感者改善明显,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我们选择的220例AS患者,进行骶髂关节注药治疗后症状缓解更明显,最长的7.5年,最短的3个月仍处于稳定期,由此推测骶髂关节注射疗法在3个月内的疗效是肯定的,再续贯口服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也可靠。较单独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起效快,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持续,大大减少了非甾体药物的剂量、疗程及副作用,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CT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药治疗AS,骶髂关节疼痛的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可靠。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等特点,因属局部治疗,适用于以下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疗效差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的患者,尤适用于单纯骶髂关节炎患者。

[1] Maugars Y,Mathis C,Vilon P,et al.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in patients with 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J].Arthritis Rheum,1992,35(7):567-568.

[2] 张 晓, 戴 冽, 陈少琼.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0, 4(2):94-96.

[3] 陈肃标,曾庆馀,刘源,等.骶髂关节穿刺的断层解剖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4):237-239.

[4] Gassidy JD. The pathoanatom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acroiliac joints[J]. Manip Physi Ther, 1992,15(1): 41-46.

[5] 周巧龙,童荣璋,夏建锋,等[J]. CT导引下骶髂关节介入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杂志, 2004, 7(7):595.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骶髂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
经S1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时非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X线引导三维空间定位系统植入骶髂关节螺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