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1-01-24罗广波

卫生软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论文

罗广波,邢 岩,林 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科研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科学方法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它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1]。因此,了解研究生对于科研能力的自我认识及其科研现状,分析和探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优化完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100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一年级和三年级两个阶段对同一样本进行追踪式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每阶段发放问卷100份,其中一年级阶段收回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100%;三年级阶段收回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100%。获得样本资料后,对所得数据用Excel和SPSS15.0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以探讨其科研能力的阶段性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情况

据可查资料,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构成要素仍未有一致的界定。笔者借鉴了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观点,将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来分析: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独立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从表1数据可知,在一年级阶段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调查中,有 11.22%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科研能力总体来说很强;在五个不同程度的选项中,每个选项均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选择;仍有 22.4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科研能力较弱或说不清。相对一年级阶段的调查结果来说,三年级阶段研究生对于科研能力的自我认识评价主要集中在“较强”或“一般”这两个选项,构成比分别为43.62%和56.38%;在接受调查的三年级研究生中,无人选择科研能力“很强”的选项。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独立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自评中,均有近半数的研究生在一年级阶段选择“一般”,仍有少量研究生选择“说不清”。

表1 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情况(%)

2.2 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科研论文发表情况显示,部分研究生在一年级阶段就已开始发表学术论文,且发表在核心刊物的比重已达到12.25%,大部分研究生研究尚未发表论文。三年级阶段的调查数据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接受调查研究生均在不同级别期刊上发表过论文,80%以上的同学发表了1~2篇论文,只有少数同学发表了3篇文章,但半数以上的研究生发表在一般刊物,有28.72%的研究生已在核心刊物发表过文章,详见表2、表3。

2.3 对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主观评价情况

经过不定项选择题问卷调查的方式得知,不同阶段对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主观评价情况,详见表4。

按照比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年级阶段普遍认为影响力因素依次是:科研设备、资金因素、课程培养、实践经历、导师因素、学术交流、数据库平台、研究态度及其他;而在三年级阶段,导师因素的比重已上升到92.55%,研究态度的比重也已达到 73.40%,超过半数的影响因素还有实践经历、科研设备和资金因素等。

表2 已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表3 论文发表刊物级别情况(%)

表4 对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主观评价(%)

3 思考与建议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一年级阶段和三年级阶段在自身科研能力的自我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生在自身科研能力上有了较为清晰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2)一年级阶段的部分研究生对自身科研能力各方面的评价“过高”或“认识不清”,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3)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所变化。(4)部分同学较为注重学术科研,而在语言表达和组织管理等较为欠缺。(5)论文质量有待提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教学督导机制

鉴于当前不同阶段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可通过健全和规范校、院两级的研究生督导机制,定期了解和辅助指导研究生科研进度和培养方式,既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科研计划的实施,也可以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在督导方面,有部分学者提出建立指导教师综合体的指导模式,即利用个人(指导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与集体(其他教师3~5名,他们也可以没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通过指导教师综合体的模式来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教学督导机制,即导师为组长,院内有相应学科背景及管理能力的教师为组员来进行协助指导,将综合体督导制定成行之有效的规范条例,贯彻于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在督导反馈方面,可实行导师综合指导日制度[3],定期指导学生并检查学生的科研情况,这样可以帮助研究生有的放矢的提高科研能力,减少盲目性。

3.2 规范学校-实践培养基地-学生-导师科研合作体系

实践出真知,许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来源于实践中对所出现的现象进行反复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见解。通过科研实践,研究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地、独立地处理在实践中或试验中接触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4]。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我校已与清远市中医院、南沙中医院、番禺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研究生培养基地。规范学校-实践培养基地-学生-导师科研合作体系,是以科研实践的方式让研究生走在科研第一线,不仅可以使研究生更直接、更客观的接触学科前沿、了解科研意义、评估自身科研能力,有目的、有准备、有指导、有步骤的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及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将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与培养基地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高校与培养基地的科研双赢。

3.3 推动校园学术交流活动精品化进程

在上述论文发表情况的调查中,高质量论文所占比重较低,且研究生对于自身语言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价也不高。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来看,有的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暴露出基础理论薄弱、专业知识狭窄、学术观点陈旧、语言表达不清等一系列问题[5]。因此,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可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入手,根据研究生不同年级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将已有的导师系列讲座、各级研究生学术论坛及暑期学校整合凝练,有针对性、有规划的开展有指导性和实践意义的研究生精品活动,以第二课堂或第三课堂等鲜活、易理解吸收的形式和载体来拓展不同年级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1] 刘珊珊,张永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2.

[2] 李吉霞.试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6,(5):162-163.

[3] 王宗华.试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2,(1):66-68.

[4] 张洪剑.浅析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决策探索,2008,(16):79.

[5] 张乐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0,10:8-10.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论文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