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留学生与中国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比分析

2011-01-23薛皓铭杨丽华

卫生软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外籍知晓率艾滋病

薛皓铭, 朵 林,2 ,杨丽华, 邓 玲, 林 赟

(1.云南省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办,云南 昆明 650228;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3.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自从艾滋病被发现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中,15岁~29岁的约占60%,大学生属于性活跃人群,但性心理仍不成熟,对新事物好奇,较强尝试欲,是感染和传播 HIV的重点人群[2]。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他们正处于性行为、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活泼好动却又缺乏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侵害[3]。但部分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非常少,认识不到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的严重性[4]。为了解云南省高校中外藉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更加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学生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健康教育及预防干预工作,故开展此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分别选取云南省2所高校在校中国籍及东南亚籍学生,其中东南亚外籍留学生为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国籍学生为相同2所高校在校本科生。

1.2 方法

征得被调查人员知情同意后,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现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对吸毒者及减低危害知识的态度等。调查员均经过专项培训。调查表回收审核,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取单录入并随机抽取10%进行核查。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指标

问卷中涉及的艾滋病知识问题包括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的8个基本问题,也包括了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

单项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人数/调查人数)×100%

UNGASS确定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5个关键问题全部回答正确人数/答题人数)×100%

《框架》确定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个艾滋病防治知识题答对6个题及以上的人数/总答题人数)×100%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358名外籍留学生(其中本科生299名,研究生59名)及302名中国籍本科生,其中男性192名,女性468名,平均年龄为21.9±2.6岁。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学生与外籍留学生艾滋病知识回答情况,8个艾滋病核心问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回答8个核心问题中,除蚊虫叮咬外的7个单项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外籍留学生单项知识知晓率。“保持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一题,中国学生单项知晓率为84.4%,外籍留学生仅为52.0%,详见表1。

通过分析,按UNGASS 确定5个关键问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国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 43.0%,明显高于外籍留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4.9%;按《框架》确立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国学生知晓率(91.4%)也明显高于外籍留学生知晓率(62.0%)。

表1 中国学生与外籍留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对比分析[n(%)]

3 讨论及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学生与外籍留学生对8个艾滋病核心问题存在差异,中国学生单项知识知晓率除1题外,其它问题均高于外籍留学生。中国学生对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认识较为模糊,回答正确率较低,仅为60.6%;外籍学生对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可能会有艾滋病毒、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保持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能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等几个问题认识较为模糊,正确率不足80%。

表2 中国学生与外籍留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人,%)

通过UNGASS确立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框架》确立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学生对艾滋病关键问题深入理解程度好于东南亚留学生且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较全面,提示在中国开展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及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国内外防治经验表明,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是防治艾滋病蔓延的关键[5]。外籍留学生文化背景与中国学生不一样,远离家乡求学,又正处于性活跃时期,思维不成熟, 易冲动, 好奇心强,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容易发生婚前不安全性行为,所以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对外籍留学生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如:发放多语种宣传材料, 组织同学观看健康教育VCD,请专家讲座, 开展同伴教育, 有奖竞猜等。根据大学生不同语言文化、性别、年龄以及心理特点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让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艾滋病, 系统地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艾滋病。

[1]许亚红,李 念,肖树芹,等.北京市后海酒吧从业人员艾滋病性传播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0,4:54-56.

[2]杨艳晖.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54-755.

[3]李 恬,李 莉,毛晓英,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07-2409.

[4]张文霞,刘典晓.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J].中外医疗,2010,(6):6-7.

[5]林建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服务行业人群的 AIDS 健康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价[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5,11(6):426-427.

猜你喜欢

外籍知晓率艾滋病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 世界艾滋病日》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