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2011-01-22朱立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压缩机空调

朱立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朱立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本文在对《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从课程设置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等两个方面对《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精品课程;顶天立地;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先进性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艰苦的工作,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出精品、出名师的目的,就必须“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重视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就必须具有先进的课程理念、先进的课程内容、先进的教学水平、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勇于改革与创新。而“立地”即踏踏实实从事教学工作;就是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认真指导每一次实训,使课程内容年年有新意,次次有变化。而要做到“顶天立地”就需要观念上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精品课程建设达到打造“名师、名课、名教材”的目的。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在我校已开设了40年,多年来,我们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教学团队、教材、实训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7年该课程被武汉市教育局评为重点课程,2005年该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具有先进性,即要明确理解高职课程的内涵,清晰认识课程的服务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职业指向以及课程与职业岗位和就业市场的联系等。这样课程定位才准确,才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性质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一门必开的核心职业技术课。

因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制冷与空调行业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而制冷压缩机又可以说是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心脏”,没有它制冷循环就无法实现,制冷系统也不可能正常工作,完善的空调系统也失去了必备的条件。因此,《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的设置既符合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该专业三个典型职业岗位——“制冷设备维修工”、“制冷工”、“中央空调操作工”的任职条件需要。而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本专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主要支撑和明显的促进作用。

2.作用

《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通过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掌握制冷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掌握制冷压缩机拆装工具的使用,掌握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部件及整机的拆装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逐步掌握拆装和装配技巧,具备相应的独立拆装和装配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承担制冷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保持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节省资源,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最终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制冷与与空调技术专门人才。并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结束后又紧接着安排了10周的专业实习,使学生通过在制冷与空调企业的实习更全面的掌握《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所讲的知识,更清楚的了解制冷压缩机在制冷与空调装置和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所以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与行业企业合作着重强调对各生产厂家的制冷压缩机零部件的结构及总体结构的构造、能量调节方法、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并针对零部件的装配和压缩机总装步骤、压缩机的运行操作、维护保养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使课程的设计更能充分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职业岗位需要。

通过“虚拟工作任务”,实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基于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以虚拟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序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模式的遵循、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环节的把握、考核体系的构架等均围绕教学过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展开,做到

教学内容工作化——制冷与空调企业实际工作中用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教学模式任务化——制冷与空调实际工作中怎么做,我们就怎么教;

考核标准职业化——制冷与空调企业怎么要求员工,我们就怎么考核学生。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活动)中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与行业企业合作着重强调对各生产厂家的制冷压缩机零部件的结构及总体结构的构造、能量调节方法、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遵循“应用为主,实用为本,增加广度,降低难度”的原则,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使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以“必须、够用”为度,精选内容,减少重复,淡化理论推导,强调知识应用性。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类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对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掌握压缩机热力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制冷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压缩机的总体结构及机组的构成。并且删除了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平衡的讨论、螺杆制冷压缩机转子型线的设计与形成等理论性较强而与职业岗位要求没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补充了冷水机组、冷凝机组、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机组等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强调了理论的应用性。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以“强化实践、突出实训、讲求实效”为原则,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针对制冷压缩机零部件的装配和压缩机总装步骤、压缩机的试车、压缩机的运行操作、压缩机的维护保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验)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岗位需求,采取岗位练兵,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即具有科学性、前沿性、适应性和技术技能应用性等特点,注意追踪该学科的前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课堂信息量丰富,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针对性与适用性

通过对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冷与空调企业对制冷与空调系统一线运行管理的操作技能以及制冷空调工程施工操作技能,最为迫切。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在充分听取了行业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需要,通过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本课程确定了以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为学习领域,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学习达到职业能力与技能的任职要求。

表一:学习目标

表二:学习领域:

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是面向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安装、维修及大型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等工作岗位,而不是去制冷机的生产厂家。因此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接触到不同的制冷压缩机种类,以上内容的选取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并且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与安排

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课程实施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客观需要,合理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课程。

由于《制冷压缩机》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因此在课程实施上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力求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应用、实践教学中有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通过教、学、做结合的严密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优化安排,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更主动的参加实践训练,达到提高职业技能的目的。

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构建富有成效的课程实施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吸收与掌握。

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专业见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做到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实践到工程实践的渐进,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以下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该课程所对应要求了解掌握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通过让学生在制冷压缩机实训室和制冷与空调实训中心对各种类型压缩机的拆装,了解压缩机的总体结构及各零部件的主要构造及工作特点。熟悉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安装、维修与大型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操作管理。

頂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了搞好頂岗实习我们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在制冷与空调企业的实习更全面的掌握《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所讲的知识,更清楚的了解制冷压缩机在制冷与空调装置和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与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课程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考核形式多维性——理论与实训考核并存、并重

●实训考核渐进性——内容由浅入深,项目由易到难

●职业标准融入性——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

成绩组成:

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35%+实训考核成绩35%+平时实训20%+平时成绩10%

考试形式: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考核。

实训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职业技能有了明显增强,实训考核成绩显著提高。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理念也日益丰富,如教育平等、终身学习、开放共享、内涵式发展等。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承担对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发展的任务。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践行这一理念,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课程建设,以先进的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课程教学。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

[1]李谟树,张钟.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2]王海春.精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顾京.数控编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A Study of Fine Course Disassembly&Assembly of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ZHU Li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Wuhan,Hubei,430056,China)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Disassembly&Assembly of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the paper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 orientation and teaching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fine course;course design;teaching reform;progressiveness

G642

A

1009-2277(2011)02-0065-04

2011-01-18

朱立,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制冷与空调技术。

责任编校:徐晓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压缩机空调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奔驰E260车空调不正常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迈腾车空调不制冷
4M20型压缩机活塞改造
平动回转式压缩机的泄漏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