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接力·新气象·新期待“岭南文学新实力” 研讨会再推广东十位青年作家

2011-01-22邱海军

作品 2011年5期
关键词:作家文学

□邱海军

近期,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广东省作家协会承办的“岭南文学新实力”广东十位青年作家曾小春、卢卫平、盛慧、裴蓓、徯晗、秦锦屏、厚圃、黄金明、林渊液、柳冬妩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副主席陈建功,广东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党组副书记孙丽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建渝,党组成员、副主席温远辉,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吴佳联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和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廖琪主持。

打造文学新品牌:青春与未来的际会

广东文学近年来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涌现出了创作活跃、实力雄厚的中青年作家群。2009年“岭南文学新实力”作品研讨会曾推介了十位优秀作家,其中熊育群、王十月、盛琼2010年同获中国作协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擦亮了“岭南文学新实力”的品牌,成为了新世纪广东文学的新佳话。本次研讨会继续打造广东文学研讨会品牌,推广、宣传第二批广东十位青年作家优秀作品。

高洪波认为,这次研讨会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青春”,一个是“未来”。十位青年作家朋友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作协的大楼,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场面,接受文学界的检阅和评点,相信在各自的创作生涯中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十位青年作家通过这次研讨,能够更加提升自己,从赞美声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陈建功在研讨会上表达了三方面的敬意。首先是对广东的老作家表示敬意,因为老作家们不仅创作丰赡,成果斐然,而且还对广东新作家的成长和推广抱以极大的热忱。其次是对广东的新实力作家们表达敬意,新实力作家创作了优秀作品,以文学风骨和精神激励我们。三是向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作协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敬意,大家的工作无私、积极、卓有成效,新实力作家的成就除了靠自身的才情和努力,也跟大家的支持扶持分不开。

李敬泽对广东作协扶持青年文学创作予以肯定。他说,这十位作家的作品所呈现的正是南方文学的风格与特点。作品既有个人的风格,又有岭南务实、创新和探索的精神风貌。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沉浮,在文化的碰撞与反思中确立自己,找到了新的写作资源、新的感受,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与生活。

吴佳联宣读了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的书面致辞。致辞指出,再次举办“岭南文学新实力”作品研讨会,再度推出十位青年作家,是对广东省青年文学作家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是实施我省文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次研讨会,希望广东的青年作家们,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正确审视自己创作中存在的不足,虚心学习,戒骄戒躁,不断提高和超越,争取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提高文化软实力、开创岭南文学发展的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廖红球指出,十位作家创作各有特色,自成一家,同样肩负着“文学粤军”的新希望。他以三个关键词对研讨会作了推介和解读。一是“新接力”,新一批作家广泛借鉴前辈名家经验,汲取岭南文化精髓,着力塑造“文学粤军”独树一帜的艺术品格,拓展了岭南文化的内涵。二是“新气象”,这些作家在新世纪岭南文学发展进程中,对文体开拓、艺术形式和技巧发展作出了各自的新尝试,在审美境界、文学水准、艺术造诣上所达到的新高度都值得肯定。三是“新期待”,希望这些作家锻造富有个性的文学作品,构建起改革前沿地区精神的高地和心灵的绿洲,努力成为引领时代思潮和精神走向的先锋。

推介文学新阵容:实力与魅力的展示

“岭南文学新实力”第二批十位青年作家分别来自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儿童文学五个领域。2010年,曾小春荣获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卢卫平、盛慧、裴蓓、徯晗、秦锦屏、厚圃、黄金明、柳冬妩同获首届广东省“香市杯”青年文学奖,林渊液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老舍散文奖,他们都是各自文学创作领域的生力军。岭南文学青年作家新方阵,某种程度上昭示着岭南文学发展的锦绣愿景。

关于曾小春。雷达认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在于他写得多么多,而在于看他写得好不好。近年涌现出来的儿童文学不少,但是像曾小春这样把儿童真纯、善良、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写得如此淋漓尽致、深邃幽微的并不多。他笔下的少年往往能宽恕成人的罪恶,甚至可以弥补成人生活中露出的破绽。他笔下的少年没有恨,只有爱,他们往往比成人更善于拆解矛盾和隔阂,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成人都无法超越的宽阔。读曾小春的儿童文学是一种享受,他的小说整体格调从容自如,淡雅温暖,轻喜轻悲,张弛有致,情节与细节处理得当。人物活灵活现,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语言含蓄而节制,留白很多,真是简而不单,张而有力。他的作品艺术特色可以“简洁”、“深邃”、“含蓄”概括,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关于卢卫平。叶延滨认为,向下是卢卫平诗歌的一个重要姿态,诗人扎根于土地,忠实于大地。身处改革开放的珠三角,在更多元更开放的文学大环境中,卢卫平善于汲取当代诗歌的诸种营养,没有陷入高蹈空灵的自我言说,而是在追求自我与认识外部世界的互动中,达成一种物我一体的新境界,使精神得到提升,灵魂得以净化,更在对平凡事物的“日常关注”中,让笔下的事物充满人性的光彩和智性的愉悦。在坚守与开拓中,卢卫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姿态向下、语言朴素、视野独特的诗歌风格。李朝全指出,词语和思想是理解卢卫平诗作的两个关键词,也是卢卫平诗歌创作的两个基点。他的诗作永远传递着真诚、热情和温暖,并处处闪烁着思考的宝石之光。他的智性思考往往都结合着具体的人生展开,他的智性探寻又大多关注人的生存与存在状态,关注存在与困境、存在与永恒等基本哲学命题。在词语的锤炼、修饰和运用以及意境的营造上,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皆能见出诗人海阔天空的想象力。

关于盛慧。白描认为,盛慧非常富有才情,他对生活、对人情人性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对文字的掌控能力都让人很赞赏。他的作品,文字平实、纯净而且富有韵质和弹性,他的创作追求使母语发挥出新的光芒,分寸感掌握得很好。牛玉秋指出,盛慧首先是一个对语言有感觉的作家,有时候写到一个人的心理,有时候写到一个人的行动,都会突然有那种非常妙的语言跳出来,使人有所触动。其次是对人性的思索有一定深度,人不是生来就恶的,也不是生来就善的,是和环境有一个相互的作用,这个过程的发掘非常可贵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来讲,我们过去常常讲说到底是发现了人性善的作家才伟大,还是发现了人性恶的作家是伟大?人性善和恶都是并存的,作家要有能力在善当中发现他的恶,但同时也要在恶当中发现美好。希望盛慧作为一个70后的作家,要善于在人性当中发现善。

关于裴蓓。陈建功认为,裴蓓的《单位》的内容使人想起了王蒙年轻时代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王蒙笔下的“单位”是领导机关,裴蓓笔下的是转型期的新闻传媒。《单位》所揭示的那种旧体制对个性的摧残,人性的扭曲,对激情与梦想的销蚀,和王蒙的《组织部》可谓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单位》的成功并不仅只于社会的揭露和讽刺层面,主人展示了新一代青年作家在人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才情。裴蓓对人、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使她在同代作家之中显得更加突出而挺拔。杜卫东则提出,《单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家的批判意识,具备了很强的现实指向,具备了好小说的倾向,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主人公性格变化缺乏必要的逻辑支撑,二是个别情节处理得略显随意,三是整体处理显得有点简单。

关于徯晗。陈东捷认为,徯晗的中篇小说《温暖的平原》包含两个命题,一个是性命相克的传统谶语,一个是大爱无疆的道德箴言。在复杂的历史面前,性命相克的说法并未给阅读带来真实感。相信作家也不需要这种真实感,性命相克的命题只是她结构小说的一种方式,用意是在一种简单的表面结构背后展开复杂的社会现实结构,以制造命运的起伏,在场景的转换和人生的多灾多难中表达人物的爱与坚持。作品在这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潘凯雄则指出,《温暖的平原》是一部非常中规中矩的中篇小说,但它的价值恰恰就在中规中矩上。因为在一个多元的时代,大家拼命求新求异,很多东西要颠覆,但其实很多颠覆也未必有价值,对文学创作来说,有一些底线,有一些母题是永远颠覆不了的,其魅力就在于这些底线和母题。不过,这部作品也的确太中规中矩,艺术表达上交待性的语言太多。

关于秦锦屏。骆军认为,秦锦屏的《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题目采用第一人称,但在小说却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十分耐人寻味。小说实际上在“有”和“无”这个境界里做文章,作者通过“有”和“无”这一命题来探讨精神境界两种形而上的东西,在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利用浪漫和神秘的元素,表现了似“我”还无、是有还无的一种东西。阎晶明表示,秦锦屏的小说跟她的散文有一体化的特征。《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不像是一般的农村题材,没有清晰的历史背景,就是写乡情,而且乡情里突出的一条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具有浓烈的西北风情。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当热情写到极端的时候,历史的光亮就被遮蔽了,作品不能反映出乡间社会正在发生的一些其它变化。可以理解她之所以要这样写,是因为她离乡背井到了深圳这样的大都市,书写乡情的热情更高,但态度就可能不那么客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侨寓文学”,有的作家写的这些作品,跟他们自己现在居住的城市没有关系的。沈从文的作品就属于这类。需要警惕的是,现在有的文学有点过度简化的意向,为了一个主题就直奔过去。如果把那种历史的、社会的东西都减掉,就剩下两个人的情爱故事的话,那实际上也是写作的冒险,如果一直这样写下去,最多也只是一个风格作家,很难再上一个层次。

关于厚圃。何向阳认为,长篇小说的第一句话是最重要的,厚圃的《结发》第一句话就很抓人,叙事感、叙事结构和人物的关系都在第一句话体现出来了。他写改革开放初期的乡村,采取的是一种隔离式的写法,即通过下一代人来看父辈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方式,写得非常幽默、鲜活。作家年轻且非常有才华,在叙事的节奏把握上也是超越他的年龄。高叶梅也认为,厚圃作为一个70后作家,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他不放纵自己的情绪,他的作品很有现场感,整个架构比较严谨,整个脉络特别清楚,语言非常干净、活泼。他的作品追求传统小说的完满,结局从一开始写就有照应,这样的文体意识在现在很多小说中是非常缺乏的。他的创作非常有后劲,他的写作可能跟上一代人写的乡村故事和童年不一样,他的小说让人感觉到是这个时代的人有点隔着来看上一代,表面的东西都抓得很准,但是作家情绪没有进去,不是很能打动人。

关于黄金明。王兆胜认为,黄金明是有异秉的,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回忆丰富而细腻,描摹生动传神,语言富有磁性,想象奇异迷人,更表现在他记忆深处底色的牢固与神妙。他的《少年史》笔底生风、款款情深、诗意盎然、叙述优雅、境界纯粹,不管是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读者,它都是一本有价值和意义的书。不过,如何走出感觉和现象的世界,注入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尤其是站在中国立场、人类情怀和天地大道的角度来思考少年、土地、人类命运,这是他本人应该超越的。张陵指出,《少年史》是一部很有诗意,很纯粹的乡村记忆的篇章,作者的情感真挚饱满,主题鲜明厚重,描写文字自然流畅,是近年来比较有乡土文化含量的散文作品。温远辉则提出,描写故乡是每一个作家写作散文的一个出发点,但是作家要想真正在散文领域有所发展,真正能够称为一个散文家,还应该在写作的题材和写作的手法上有更多的开拓。

关于林渊液。吴秉杰认为,“温和”与品味生活或许是继承了传统的林渊液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林渊液的一些作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没有矫情与虚饰的直接交流。她文笔纤细,但并不柔弱,因她有理性的支撑。她无拘碍的写作,使人想到这个时代的进步与散文写作的发展是一致的,需要真情,需要理性,需要生活实感,也需要思想喷发,同时还需要渐进的积累,需要知识的哺育和力量。张颐武则认为,林渊液是跟网络有关的作家,她的《无遮无拦的美丽》呈现出了新的品质,从生活的琐事生发出很多感慨,但其实它又不仅仅是生活琐事,归根结底还跟生命有关切,这些真切的表达将是网络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大的部分。

关于柳冬妩。白烨认为,读柳冬妩的《内部的叙述》,能感到他在专心关注“打工文学”,专意评说“打工文学”的过程中,也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一些特点。第一是开放视域中的具体观察,这种开放的视野使他总是带着一种全局性、整体性的眼光,来看取和评说“打工文学”。“打工文学”无论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还是与当下文学的勾连,都被他在一种宏微相间的层面上,予以了比较充分的关照和相当深刻的解读。第二是切近创作的内倾视角,这种有根有据又有血有肉的评说,对于人们认知“打工诗歌”的特质,打工诗人反思自己的写作,都不无助益与启迪。第三是理论为骨的文学评析。柳冬妩的文学批评与诗歌评论,不是印象式的,也不是随感性的,他的思考基于坚实的理论根底,评论出于一定的理论辨析。陈晓明也认为,《内部的叙述》有“内部”、“身体”、“打工”三个关键词。他和那些打工者、写作者是零距离接触,他那么真切地理解到他们身体的那种创伤、感动以及从身体发出来的呼喊,他的文学批评可称得上是对中国当下批评的非常直接、鲜活的一种贡献。

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还有:王干、胡殷红、吴义勤、贺绍俊、王必胜、彭学明、梁彬、李国伟、吕雷、李兰妮、熊育群等。

猜你喜欢

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潞潞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作品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