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罕见病并不罕见

2011-01-19周文浩黄国英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孤儿病患者法案

马 端 周文浩 黄国英1,

罕见病(rare diseases)又称孤儿疾病(orphan diseases),是指发病率低、比较少见的疾病。2011年2月28日,上海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罕见病防治为己任的专科学会,标志着上海各医疗科研机构以往散在的罕见病防治研究人员将走向协作,为中国大陆其他省份甚至中国罕见病学术组织的建立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选择2011年2月28日成立上海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不是偶然的,此设想源于2008年2月29日是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DIS)发起的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EURODIS选择这一天是由于它是每4年才出现一次的日子,寓意罕见。

1983年,一个由罕见病患者和家庭发起的“国家罕见病组织”(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NORD) 在美国成立,当年就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孤儿药法案(Orphan Drug Act)》;1993年在日本、1998年在澳大利亚和2000年在欧洲相继通过了类似的法案。2002年,美国又通过了《罕见病法案(Rare Disease Act)》,使得罕见病患者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孤儿药法案》通过至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360种孤儿药进入临床使用,使许多以往无法医治的罕见病得到了治疗和控制。尽管如此,由于对罕见病的认知度很低,有效的治疗药物有限,致使许多罕见病患者仍然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1 罕见病的群体数量并非罕见

根据美国对罕见病的定义(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统计认定目前已有近7 000种疾病为罕见病。按欧洲罕见病的定义大约有6%的欧洲人口罹患罕见病,约有3 000万罕见病患者。以中国罕见病的定义,如果按照患病率为1/500 000统计,中国罕见病患病人数达1 680万。由此可见,单从罕见病患者数量上看,罕见病涉及的人口已达较高的比例,罕见病绝不罕见!

2 罕见病的特点

罕见病种类繁多,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2]:①80%为遗传性疾病,其中单基因遗传病占相当比例;②约50%的罕见病在儿童时期发病;③病情通常比较严重甚至非常严重,呈慢性进展,常有退行性病变,且多是致死性疾病;④从症状开始出现至确诊耗时很长,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误诊比较常见;⑤罕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常不能自理;⑥大多数罕见病无药可医,仅有部分罕见病的症状可以通过治疗改善。

3 中国大陆罕见病的社会现状

罕见病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若不建立得当的应对机制,将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平,甚至是社会稳定。中国罕见病的社会现状包括:①罕见病发病率不明:罕见病多为出生缺陷,负责统计出生缺陷的机构是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网,由于资金、政策和体制的限制,迄今绝大多数罕见病的发病率不明。②罕见病检测能力低下:发达国家对罕见病的检测采取的是实验室认证制度,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是检测项目批准制度,结果是能够在医院开展的出生缺陷检测项目为20种左右。③无临床遗传学科:绝大多数罕见病都与遗传有关,国际上许多国家都设有遗传学科,配备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师,从而为遗传检测结果提供权威的解释。尽管中国的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遗传学”课程,但由于没有临床遗传学科,医生的分类中没有遗传咨询师,绝大多数医院没有遗传检验室,使得中国遗传病的诊治水平长期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④研究投入不足:中国从第十个五年规划起,陆续设置了一些与出生缺陷有关的研究课题,但对罕见病的研究几乎没有投入,因此对罕见病的防治手段非常匮乏。⑤社会公平与保障难以实现:相对于涉及人群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而言,罕见病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更大,罕见病患者及家庭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更重,由于没有立法的保障,网络、书籍和平面媒体对罕见病的关注程度很低,罕见病患者面临无法正常入学、升学、培训、就业和医疗保障等一系列难题。

4 孤儿药

孤儿药是指一些专门用于治疗或控制罕见病的特效药物。由于药物开发成本巨大,而药物的市场需求太小,除非开出天文数字的售价,否则正常情况下药物开发厂家难以收回成本。但如果药物售价太高,罕见病患者则无力负担购买所需药物的费用。结果就导致厂家不愿开发,即使有药患者也负担不起的现象。

自从美国在1983年颁布《孤儿药法案》以来,已有2 116种药物作为候选药,获得FDA批准上市的孤儿药只有其中的16%,远低于其他类药物(大约65%)的批准率。按照美国《孤儿药法案》,生物制药公司在罕见病药物开发成本上可获得50%的税收抵免,还可获得各种拨款和合同,最重要的是获得为期7年的独家销售权。

尽管美国FDA迄今批准了360多种孤儿药[3],但涉及遗传性罕见病的孤儿药不过50余种(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数千种罕见病相比,能够得到治疗的罕见病只是凤毛麟角,而这些药物所治疗的罕见病几乎都可列入中国罕见病的种类中。而那些国际上认定的非遗传性罕见病,很难符合中国提出的罕见病标准。例如,美国FDA把利福平、左旋苯丙氨酸氮芥、两性霉素B、甘露醇和叶酸等列为孤儿药,而这些药治疗的结核病、慢性白血病、真菌感染、脱水和叶酸缺乏等在中国都比较常见,不属于罕见病定义。由于篇幅原因,本文未将欧洲批准的60余种孤儿药列出[4]。

表1 美国FDA批准的遗传性罕见病孤儿药

续表1

总而言之,罕见病是相对于常见病而言。近期,我国科技人员还专门在国际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他们对罕见病的认识和建议[5,6]。相信随着中国对罕见病关注度的增强,在罕见病的研究和防治上会取得更多的成果,从而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Erik Tambuyzer.Rare diseases, orphan drugs and their regulation: questions and misconceptions.Nat Rev Drug Discov, 2010, 9(12):921-929

[2]Heemstra H.H.From Research on rare diseases to new orphandrug development.Thesis, Utrecht Univ, Netherlands (2009)

[3]http://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opdlisting/oopd/index.cfm

[4]http://www.orpha.net/

[5]Liu BC, He L, He G, et al.A cross-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orphan drug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towards a made-in-China orphan drug policy.J Public Health Policy, 2010, 31(4):407-420

[6]Wang JB, Guo JJ, Yang L, et al.Rare diseases and legislation in China.Lancet, 2010, 375(9716):708-709

猜你喜欢

孤儿病患者法案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Industrial Revolution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