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DHI对某奶牛场奶牛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

2011-01-18兰亚莉徐照学肖红卫周木青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产犊产奶奶牛场

兰亚莉,徐照学*,肖红卫,周木青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字面译文是奶牛群体改良。因DHI工作中检测的项目涉及牛群的产奶性能和牛群饲养管理,前者包括每头牛的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中体细胞数等,后者包括系谱资料、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产犊间隔、牛群年龄结构、健康状态等,故DHI也译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通过数据处理系统(通常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奶牛场DHI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形成DHI报表,能追踪奶牛个体表现(如泌乳曲线报告),透视牛群表现,比较不同牛群生产性能,所得结果对牛场的经营管理、牛群状况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亟需改进和规范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推行DHI体系(与加拿大合作),并先后建立了3个牛奶监测中心,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开展测定工作,但主要在北方推广,长江以南的许多中小奶牛场尚未纳入测定范围。为了了解长江以南地区奶牛场牛群的产奶性能和牛群饲养管理状况,本项目组在2006年对武汉市某奶牛场(存栏276头)进行了DHI检测,现将检测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牛群基本情况 产奶牛140头,干乳牛31头,犊牛39头,青年牛66头。

1.1.2 参加DHI测定的牛只 选择奶牛场中测试期限内的所有产奶牛,共计140头。

1.1.3 测试期限 10、11月。

1.1.4 饲养管理 所有产奶牛统一日粮,日粮包括干草、部分青草、混合精料,早晚两次采用机械化挤奶。

1.2 试验方法

1.2.1 采样方法 按日常生产程序,对乳房进行清洗、按摩、消毒乳头、弃去前3把奶,再用挤奶器挤奶,挤完奶后,将牛奶充分混合后无菌取样,按6∶4的比例采取早晚奶样共50 mL,添加DHI测定专用防腐剂,冷藏保存并送DHI测试中心测定。

1.2.2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理论DHI参数进行结果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1) 牛群两个月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 牛群两个月DHI测试的牛奶成份结果如表2所示。

3) 牛群两个月DHI测试牛奶中体细胞数(SCC)(万/mL)如表3所示,表4为不同范围的体细胞数(SCC)对应的奶损失计算公式,奶损失=测定日奶产量×损失率÷(1-损失率)。

表1 奶牛场两个月基本情况

表2 奶牛场两个月DHI测试的牛奶成份

表3 奶牛场两个月DHI测试的牛奶体细胞数(SCC)

表4 不同范围的体细胞数所对应的奶损失计算公式

在10月份测试的140头牛中,42头(30%)牛产奶天数超过305 d,其中 38头平均产奶天数为526 d,且日平均泌乳量为11.4 kg。

另外,有3头奶牛产奶天数少于30 d,其中2头牛所产奶中SCC大于 60万/mL。同一头牛相比较,有87%的牛11月份的SCC较10月份有所上升。

3 讨论

3.1 泌乳天数与产犊间隔

通常,奶牛群的平均产犊间隔为牛群的平均产奶天数的2倍加60(d),一个生产良好的牛群平均产奶天数的理想区间应在165~175 d[1],生产中产犊间隔少于13.5个月(405 d),牧场的效益应该是最好的。但是产犊间隔不能少于324~339 d,否则说明奶牛流产了。测试牧场平均产犊间隔超过470 d,其中有38头牛平均产奶天数超过了526 d,说明该场中有相当大比例的适繁母牛存在繁殖问题。调查中发现,该场以稻草作为主要粗饲料,饲料也较单一,营养性产后发情延迟可能是产犊间隔延长的部分原因。另外产房环境不洁,助产和围产护理不到位,可能是造成产科疾病多发的原因。产犊间隔的延长,一方面使奶牛在有效生产期内失去了1个或几个产奶高峰期,另一方面也失去了潜在的后备牛,潜在降低了淘汰率,淘汰率的降低,使基因改良速度减慢。该场中产奶牛比例超过60%,而后备牛不足。以平均产奶天数为526 d的38头奶牛为例,假如都进入妊娠期并在60日后生产,他们的产犊间隔应为586 d,这些牛就会在一个产犊间隔失去17个泌乳峰值期,并失去17只犊牛,同时产犊间隔延长,奶产量降低,会引起奶牛肥化,潜在降低了奶产量,也增加了饲料饲养成本。这种损失对牧场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有繁殖疾病且低产的牛应加以淘汰,提高淘汰率。

3.2 牛奶体细胞数与乳房炎

该牧场牛奶中具有高的SCC,12%的产奶牛SCC超过60万/mL,表现为临床乳房炎,有67%的产奶牛SCC在25~40万/mL之间,这些牛极有可能患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隐蔽而传播很快,病原菌也因此成为牧场中常在致病菌,是净化牧物乳房炎的死角。同时高的牛奶SCC还存在潜在的奶损失。较高的牛奶SCC与牧场的低洼潮湿密切相关,同时挤奶机的内套不合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在10月份测试的基础上,建议并治疗了SCC超过60万/mL的产奶牛,11月份的测试中SCC有所下降,而且奶产量也有所增加,头平均日产奶量增加了2.85 kg。新生产的3头奶牛中的2头有高的SCC,可能与干奶期没有很好地预防治疗隐性乳房炎有关。试验表明,未经干奶期治疗的奶牛下个产奶期乳房炎发生率是经过治疗的4倍[1]。SCC随着产奶月份和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与报道相一致[1,2]。

3.3 饲料营养

DHI测试结果(见表2)表明,该场牛奶的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值1.12~1.13[3],表明奶牛的日粮结构不够合理,产奶牛日粮中蛋白不足(并非脂肪添加过多)、维生素E缺乏(这也是造成场内奶牛乳房炎多、产后发情延迟、产奶高峰日到来迟的潜在问题之一),日粮的配比和化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4 小结和建议

4.1 提高牛群的产量

按目前的产奶量,该牧场的牛群质量属中上水平,最高的日产奶量达43 kg,如果能积极治疗繁殖疾病,缩短产犊间隔,增加淘汰率,加快基因改良速度,该牧场的经济效益会有很大提高。

4.2 治疗和预防乳房炎

该牧场中有高的乳房炎发生率,除了改善环境低洼潮湿外,还要定期检查挤奶设备,及时更换挤奶机内套,正确回收弃掉的前三把奶并做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菌扩散,正确并加大力度治疗或预防干奶期的隐性乳房炎,特别是SCC高于40万/mL的奶牛,定期检测隐性乳房炎和监测乳房健康,淘汰顽固的临床表现型乳房炎牛只和慢性感染牛只,定期总结治疗乳房炎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做出改进计划。

4.3 合理配合饲料

调整日粮,测定饲料营养成分,合理配合日粮、平衡营养,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饲料,提高奶牛体质和抵御乳房炎的能力,保持正常繁殖能力。

4.4 克服繁殖障碍

该场主要问题是营养和繁殖疾病,其中16%的适繁牛都不同程度地患过子宫疾病,造成这些牛治疗成本增加,产犊间隔延长,高的子宫疾患与奶中SCC有一定相关性,同乳房炎一样也与环境有关,与生产时的卫生防护不够有关,另外,还要加强配种和兽医人员的责任心。

[1] 石 璞,许尚忠.奶牛DHI中的体细胞测定与牧场管理[J].中国奶牛,2007,25(6)22-24.

[2] 刘永峰,马 云,昝林森,等.牛奶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A].中国乳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北京:食品科技杂志社,2004,337-340.

[3] 赵春平,马 云,曾全录,等.利用DHI对两个奶牛场奶牛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08,34(5):9-11.

猜你喜欢

产犊产奶奶牛场
轻乐章可助母羊多产奶提高羊羔成活率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牛对蛋白质的需要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奶牛都是母的吗?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
产犊月份与奶牛隐型乳房炎的发病及产奶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