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汉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2011-01-05宇克莉郑连斌张兴华包金萍王志博武亚文宋瓘兰

关键词:卷舌汉族山东

宇克莉,郑连斌,张兴华,包金萍,王志博,武亚文,宋瓘兰

(1.天津师范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b.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2.天津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山东汉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宇克莉1,郑连斌1,张兴华1,包金萍2,王志博1,武亚文1,宋瓘兰1

(1.天津师范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b.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

2.天津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调查了山东地区汉族370例(男215例,女155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山东汉族卷舌率为76.49%,叠舌率为8.38%,翻舌率为23.78%,尖舌率为69.73%,三叶舌率为3.24%.(2)在我国族群中,山东汉族卷舌率中等偏高,叠舌率、翻舌率中等,尖舌率中等偏低,三叶舌率极低.(3)除尖舌外,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4)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翻舌基因与叠舌基因之间、尖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之间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阿盟汉族、巴盟汉族、伊盟汉族、鄂伦春族最为接近.

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山东;汉族

人类的舌在舌外肌运动的协调下,通过各种舌内肌的舒缩活动可以出现一些特殊的舌运动类型,如卷舌、叠舌、翻舌、三叶舌和尖舌.多数学者认为,人类舌运动能力与遗传因素有关,不同的人群因群体的遗传素质差异,各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常有不同.因此,人类舌运动类型已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常用的经典研究指标[1-4].国外对人类舌运动类型的研究较早,主要涉及卷舌和叠舌的遗传学研究[2-7],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舌运动类型的研究较多[8-19],而汉族舌运动类型的研究报道较少.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山东的汉族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上属于华北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汉族人口在清朝、民国时期大量迁入东北地区,对东北地区汉族的构成有重要影响,且山东省从行政区划上又归属于华东地区.因此,山东地区汉族人类学研究在整个汉族人类学研究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山东汉族舌运动类型资料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山东寿光一中部分汉族学生5项舌运动类型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汉族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山东潍坊地区位于山东省的中部.2009年7月,在山东潍坊地区寿光市调查了370例(男215例,女155例)身体健康的汉族高中学生.调查项目包括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演示各种舌运动类型,令其练习,再进行正式调查.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如下:

(1)卷舌:舌的两侧边缘能够卷起呈筒状为卷舌型(R);否则为非卷舌型(N).

(2)叠舌:舌尖能够向上向后返折,紧贴舌面为叠舌型(F);否则为非叠舌型(N).

(3)翻舌:仅舌的右侧边缘能够向上,同时舌的左侧边缘能够向下,使舌翻转90°,呈直立状为右翻舌型;仅舌的左侧边缘能够向上,同时舌的右侧边缘能够向下,使舌翻转90°,呈直立状为左翻舌型;两侧均可翻转为全翻舌型;只要有一侧能翻即为翻舌(T),不可翻转为非翻舌型(N).

(4)尖舌:尽力将舌伸出口腔,舌尖可变窄变尖为尖舌(P);否则为非尖舌型(N).

(5)三叶舌:在口腔内,舌前端上抬,舌尖两侧能够回缩,整个舌边缘呈三叶草状为三叶舌型(C);否则为非三叶舌型(N).

调查数据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处理.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的方法分别进行性别间和群体间的差异性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及性别间χ2检验见表1.山东汉族与其他9个地区汉族族群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的比较见表2.山东汉族与蒙古族等11个民族的5项舌运动出现率进行比较见表3.

表1 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Table 1 Frequencies of five types of tongue′s movement in Han in Shandong %

表2 山东汉族与其他汉族族群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的比较(u检验)Table 2 Comparison of frequencies of five tongue’s movement types of Han of Shandong with Han of other ethnic groups(u-test)

续表2

表3 山东汉族与11个民族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的比较(u检验)Table 3 Comparison of frequencies of five tongue′s movement types of Han of Shandong with 11 nationalities(u-test)

2.1 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调查结果与比较

2.1.1 卷舌

如表1所示,山东汉族卷舌率男为75.81%,女为77.42%.男女间χ2值为0.04(P>0.05),说明卷舌率无性别间差异.本次调查结果与Sturtevant(1940)[2]和郑连斌等(1997)[9]认为卷舌出现率与性别无关相一致.男女合计卷舌率为76.49%,高于非卷舌率23.51%.这和卷舌率在所有群体中均高于5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

与我国其他民族比较(见表2),山东汉族卷舌率在12个民族中属中等偏高类型,明显高于独龙族、布依族、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接近;明显低于朝鲜族.山东汉族卷舌率与其他汉族族群比较(见表3),也是属于偏高类型,明显高于巴盟汉族、吉林汉族、辽宁汉族和河北汉族;接近于兴安盟汉族、阿盟汉族、伊盟汉族、粤西汉族和宁夏汉族.与国外人群资料比较,山东汉族卷舌率接近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黑 人 (81.96%)[20]、美 国 华 盛 顿 特 区 白 人(73.64%)[4];明 显 高 于 尼 日 利 亚 乌 尔 霍 博 人(60.84%)[6]、 希 腊 北 部 塞 萨 洛 尔 基 人(58.68%)[21]、俄 罗 斯 达 格 斯 坦 的 博 特 里 赫 人(54.8%)[22]、俄 罗 斯 达 格 斯 坦 的 穆 尼 人(44.6%)[22]和 印 度 南 部 安 德 拉 邦 人 (30.7%)[7].总的来说,山东汉族卷舌率在国内外族群中属偏高类型.按照卷舌的遗传方式,山东汉族卷舌基因频率R=0.515,r=0.485.

2.1.2 叠舌

表1显示山东汉族叠舌率男为6.05%,女为11.61%,男女间χ2值为1.22(P>0.05),说明叠舌率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男女合计叠舌率为8.38%,这一结果与以往学者们研究得到的叠舌率一般低于10%的结论相符[1].

山东汉族叠舌率在12个民族中属中等偏高型(见表2),明显高于达斡尔族、布依族、佤族、侗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接近于蒙古族、朝鲜族、独龙族、苗族和仫佬族.山东汉族叠舌率与其他汉族族群比较属于中等类型(见表3),接近于兴安盟汉族、阿盟汉族、巴盟汉族和粤西汉族,明显低于宁夏汉族,明显高于伊盟汉族、吉林汉族和辽宁汉族族群叠舌率.与国外人群资料比较显示,山东汉族叠舌率明显低于印度南部安德拉邦人(23.7%)[7]、美国路易斯安娜州黑人(15.98%)[20];明显高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白人(2.43%)[4].总的来说,山东汉族叠舌率在国内外人群中属中等类型.Hsu[3]确认叠舌为隐性性状.按照叠舌的遗传方式,山东汉族叠舌基因频率F=0.710,f=0.290.

2.1.3 翻舌

山东汉族翻舌率(见表1)男为20.93%,女为27.74%,男女间χ2值为0.77(P>0.05),说明无性别间差异.男女合计翻舌率为23.78%,明显低于非翻舌率(76.22%).

山东汉族翻舌率在12个民族中属中等类型(见表2).与其他民族资料比较显示,山东汉族翻舌率接近于苗族、仫佬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明显高于独龙族、布依族和佤族;明显低于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和侗族.与其他汉族族群比较(见表3)显示,山东汉族翻舌率属中等偏低类型.明显高于粤西汉族,明显低于兴安盟汉族、阿拉善盟汉族和宁夏汉族.接近于伊盟汉族、巴盟汉族和吉林汉族翻舌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翻舌率相比,山东汉族明显低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白人的翻舌率(36.88%)[4].总的来说,山东汉族翻舌率属中等类型.杨康鹃等[11]、李玉玲等[23]认为翻舌可能为隐性性状.根据翻舌的遗传方式,山东汉族翻舌基因频率T=0.513,t=0.487.

2.1.4 尖舌

由表4可见,山东汉族尖舌率男为59.07%,女为84.52%,男女间χ2值为9.26(P<0.01),说明性别间差异极显著,这一结果与目前多数研究结果[1]相悖.男女合计尖舌率为69.73%,高于非尖舌率(30.27%).

山东汉族尖舌率在12个民族中属中等类型(见表2).与国内其他民族比较,山东汉族尖舌率明显高于布依族、苗族和侗族;与独龙族、佤族、仫佬族和鄂温克族接近;明显低于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与文献报道的国内其他汉族族群比较(见表3),山东汉族尖舌率极低,明显低于兴安盟汉族、阿盟汉族、伊盟汉族、巴盟汉族和粤西汉族.近年来我国学者郑连斌等[9]首先报道了尖舌性状,目前未见国外尖舌率的相关报道.总的来说,山东汉族尖舌率在国内人群中居中等偏低水平.李玉玲等[23]认为尖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尖舌的遗传方式,山东汉族尖舌基因频率P=0.450,p=0.550.

2.1.5 三叶舌

山东汉族三叶舌型率(见表1)男为2.33%,女为4.52%,男女间χ2值为0.46(P>0.05),说明山东汉族三叶舌型率无性别间差异.男女合计三叶舌率为3.24%,明显低于非三叶舌率(96.76%).

与其他人群调查资料比较(见表2),山东汉族三叶舌率在12个民族中属极低类型.与国内其他民族调查资料比较,山东汉族三叶舌型率最低,且极显著低于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独龙族、布依族、佤族、苗族、侗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与国内其他汉族族群比较(见表3),山东汉族三叶舌型率较低,明显低于兴安盟汉族、阿盟汉族、伊盟汉族、巴盟汉族和吉林汉族;接近于宁夏汉族人群.国外文献关于三叶舌出现率报道较少,山东汉族接近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白人的三叶舌型率(2.54%)[4].Hock[24]首先描述了三叶舌特征.随后,Whitney[25]认为三叶舌是一种外显率很低的性状.根据三叶舌型对非三叶舌型为显性性状遗传方式[26],山东汉族三叶舌基因频率C=0.016,c=0.984.

2.2 山东汉族与11个民族及4个地区汉族5项舌

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

为了分析山东汉族与其他民族及其他地区汉族在舌运动类型上的远近关系,选用山东汉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独龙族、布依族、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兴安盟汉族、阿拉善盟汉族、伊盟汉族、巴盟汉族16个族群的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指标值,采用最远距离法(Furthest neighbor)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如图1所示,16个族群分为4组:兴安盟汉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为第1组,独龙族、布依族、仫佬族为第2组、佤族、鄂温克族、阿盟汉族、巴盟汉族、伊盟汉族、鄂伦春族、山东汉族为第3组,苗族与侗族为第4组.

图1 16个族群的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图Figure 1 Dendrogram of cluster analysis on tongue moving types of 16 ethnical groups

舌运动类型作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指标,可以推测不同人群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研究不同人群的舌运动类型,对进一步探讨民族的起源、进化、发展及各民族间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汉族位于第3组内,其舌运动类型与阿盟汉族、巴盟汉族、伊盟汉族、鄂伦春族最为接近,与佤族、鄂温克族较为接近.

2.3 5项舌运动类型间的相关分析

山东汉族两类型间各组合特征的样本量及其相关分析的χ2值见表4.

应用Φ相关法对舌运动类型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Φ相关是根据χ2检验结果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问题.表4中χ2检验表明,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有2对性状存在着相关性,翻舌与叠舌、三叶舌与尖舌间存在相关性(P<0.05),其他舌型间均无相关性(P>0.05),提示翻舌基因和叠舌基因之间、尖舌基因和三叶舌基因之间存在着基因互作关系,调查结果说明,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

表4 两类型间各组合特征的样本量及其相关分析的χ2值Table 4 Number of each combination trait between the traits and chi-square value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m (N,χ2)

如表4所示,翻舌与叠舌存在基因互作关系,这一结果与Gahres[4]翻舌是不依赖于其他舌运动的独立性状、郑连斌等[9]翻舌基因与卷舌基因存在着互作关系,与叠舌基因则不存在互作关系结果不一致.而三叶舌与尖舌存在基因互作关系,这与皮建辉等[27]、栗淑媛等[26]研究结果一致,而与张淑丽等[15]、于会新等[16]的研究结果相悖.

[1] 郑连斌,栗淑媛,陆舜华,等.人类舌运动类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53-56.

[2] Sturtevant A H.A new inherited character in ma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40,26:100-102.

[3] Hsu T C.Tongue unfolding[J].Journal of Heredity,1948,39:187-188.

[4] Gahres E E.Tongue rolling and tongue folding[J].Journal of Heredity,1952,43:221-225.

[5] Liu T T,Hsu T C.Tongue-folding and tongue-rolling[J].J Hered,1949,40:19-21.

[6] Odokuma E I,Eghworo O,Avwioro G,et al.Tongue rolling and tongue folding traits in an african pop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rphology,2008,26(3):533-535.

[7] Bulliyya G.Study on anthropogenetic traits in a caste group of andhra pradesh[J].Anthropologist,2003,5(3):197-199.

[8] 郑连斌,陆舜华,栗淑媛.内蒙古6个人群舌运动类型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3,22(3):241-245.

[9] 郑连斌,陆舜华,李晓卉,等.内蒙古三个民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遗传,1997,19(3):23-25.

[10] 郑明霞,郑连斌,陆舜华,等.内蒙古18个人群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4):34-37.

[11] 杨康鹃,朴哲云,金雄吉,等.朝鲜族与汉族中4种舌的运动能力的表型分布及其遗传方式[J].人类学学报,1998,17(1):59-68.

[12] 党洁,彭亮,焦海燕,等.宁夏回、汉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27(5):356-357.

[13] 李咏兰,郑连斌,陆舜华,等.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遗传,1999,21(5):20-22.

[14] 李咏兰,陆舜华,栗淑媛,等.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1 30(2):146-149.

[15] 张淑丽,郑连斌,陆舜华,等.布依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226-230.

[16] 于会新,郑连斌,陆舜华,等.佤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43-46.

[17] 皮建辉,雷鸣枝,吴亿中,等.侗族、苗族舌运动类型基因频率的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5):86-87.

[18] 丁博,郑连斌,陆舜华,等.仫佬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8,15(2):20-23.

[19] 张兴华,郑连斌,陆舜华,等.独龙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124-129.

[20] Lee J W.Tongue-folding and tongue-rolling in an American Negro population sample[J].Journal of Heredity,1955,46:289-291.

[21] Pentzos-Daponte A.Four anthroposcopic traits in northene Greece:hand clasping arm folding tongue rolling and curling[J].Anthropol Anz,1986,44(1):55-60.

[22] ВулаесувКБ,ДубиниНI I,ИсайчевСА.Популяционная гене-ткагорцев дагестана[J].Генетика,1985,21(10):1749-1757.

[23] 李玉玲,陆舜华,郑连斌.三种舌运动类型遗传方式的研究[J].遗传,2003,25(5):552-554.

[24] Hoch M O.Clove-leaf tongues[J].Journal of Heredity,1949,40:132.

[25] Whitney D D.Clover-leaf tongues[J].Journal of Heredity,1950,41(7):176.

[26] 栗淑媛,韩在柱,郑连斌,等.兴安盟3个民族5种舌运动类型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1,20(1):76-78.

[27] 皮建辉,雷鸣枝,吴亿中,等.湖南2个民族5种舌运动类型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6,41(6):18-19.

Anthropologic study on tongue moving types of Han in Shandong

YUKeli1,ZHENGLianbin1,ZHANGXinghua1,BAOJinping2,WANGZhibo1,WUYawen1,SONGGuanlan1

(1a.College of life Science,1b.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yto-Genetical and Molecular Regul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2.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 sample of 370 middle school students(215 males,155 females)of Han in Shandong was investigated on 5 tongue moving types,including tongue rolling,tongue folding,tongue twisting,pointed tongue and clover-leaf tongue.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frequencies of tongue rolling,tongue folding,tongue twisting,pointed tongue and clover-leaf tongue were 76.49%,8.38%,23.78%,69.73%and 3.24%respectively.(2)Compar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the tongue rolling of Han in Shandong had a higher frequency.The tongue folding and tongue twisting had middle frequencies.The pointed tongue had a lower frequency,but there was the lowest frequency in clover-leaf tongue.(3)No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frequencies of four tongue moving types,except pointed tongue.(4)Correlations were little among 5 tongue moving types.The gene of tongue folding had interactive relations with the tongue twisting gene,and there were gen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inted tongue and clover-leaf tongue.(5)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ongue moving types of Han in Shandong were similar with those of Han(Alxa),Han(Bayannaoer),Han(Yikezhao)and Oroqen.

tongue rolling;tongue folding;tongue twisting;pointed tongue;clover-leaf tongue;Shandong;Han

Q984

A

1671-1114(2011)01-0086-05

2010-09-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830062),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2X09025)

宇克莉(1963-),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人类群体遗传学方面的研究.E-mail:hsxyykl@126.com

(责任编校 纪翠荣)

猜你喜欢

卷舌汉族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孤立卷破波传播演化特征分析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晨起小动作 保健有奇功
起床前花6分钟延长寿命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