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2011-01-02吕婵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强国大国

吕婵

(哈尔滨体育学院 科研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提出的奋斗目标。2008年中国体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与成就。时隔两年,在2010年结束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又取得金牌199枚,奖牌416枚的傲人成绩。从北京奥运会到广州亚运会,无论是金牌数量,还是项目覆盖面,都充分说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众多体育项目上拥有绝对竞争实力,中国不愧为一个体育大国,然而这些并不能说明中国就是体育强国。中国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变还要付出很多努力。首先,要明确“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内涵,才能了解我国要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的提出解决对策。

1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内涵解析

1.1 “体育大国”的内涵解析

任何战略都体现了时代的背景与特点,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几经沉浮,终于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中间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同时包括着体育的蓬勃发展,中国从“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了体魄强健的伟大民族,影响着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然而,这过程中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实现。

“体育大国”一词的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9月18日至10月1日第5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应邀出席,他在开幕式后和我国领导人谈话时指出:中国已是一个体育大国,全世界都期望中国将派出一支强大的队伍参加明年奥运会。他还多次表示支持中国举办1990年亚运会,并提出资助我国举办体育艺术作品评选和群众性的马拉松赛。这是“体育大国”一词的首次亮相[1]。在随后的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15枚,奖牌32枚的历史性突破,各界消息、评论接踵而至,纷纷指出中国已跻身世界体育大国行列。由此可见,当时“体育大国”的涵义更多的是指奥运会上金牌总数名列前茅的国家,或者说是该国体育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宏大,在国际上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2]。

1.2 “体育强国”的内涵解析

“体育强国”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评价体系,目前在学术界仍然备受争议,由此衍生的概念却越来越多,如:奥运强国、竞技体育强国等。但不难发现学术界对“体育强国”的内涵解析是从多方面考虑的。在1983年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在20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几个主要指标,即“(1)全国半数左右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青年一代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有明显提高。(2)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大多数项目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3)建成可以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场地。(4)彻底改善体育队伍的结构,干部实现‘四化’。健全体育科研机构,出现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在重要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1]。 总体来说,衡量“体育强国”的标准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竞技、大众、产业等方面的完美融合,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标准。

目前,我国虽然已完成了几项考核指标,如: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亚运会,在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名列前茅,然而相较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还很缓慢,项目发展还不均衡,而且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也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科研水平尚未达到世界先进之列。因此,我国现在只能属于“奥运强国”之列,要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变还需进一步努力。

2 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对策研究

2.1 继续提高我国夏季项目竞技运动水平,争取做到优势项目保优、潜优势项目取得突破、落后项目全面进步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很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目前,虽然我国在很多国际大赛上都取得了奖牌数、金牌数的突破,但仍有很多项目是我国的“短板”项目。我国的奖牌项目主要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和女子举重等技巧性项目,但在田径、游泳、三大球类项目上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在田径、游泳项目上仅获得金牌1枚,奖牌8枚的成绩,相对于美国金牌19枚,奖牌54枚的成绩有着很大的距离。在篮球、排球、足球3个项目上,我国也只获得铜牌1枚。所以,我们国家在项目发展上并不均衡,很多项目仍有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加强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科研力量,运用先进的仪器和科研方法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2.2 加大国家对全民健身政策上、经费上的支持力度

我国竞技体育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我国的“举国体制”。那么当我国竞技体育已登上世界舞台之际,国家应该更加重视举国健身的开展。国家如何将体育的发展从竞技舞台过度到全民健身,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

我党历来重视全民健身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就曾经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表明了政府推进全民健身的决心。多年来,国家一直颁布更多的政策法规来促进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近年来,在城镇社区中大量投放的健身器材极大地提高了国民健身的热情。虽然,群众体育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相较于竞技体育还处于落后阶段,仍有很多偏远地区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不多。2007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含在校学生),其中,16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仅为8.3%;而美国2005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49%;加拿大在2000年有24%的人适度参加体育锻炼,24%的人积极参加身体锻炼;韩国2005年20岁及以上的人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的锻炼人群为43.5%。芬兰2005—2006年,每周参与高强度锻炼或5次以上中等强度锻炼的成年人就占总人口的39%[3]。由此可见,我国的全民健身发展距离其他体育大国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应该更加重视群民健身的发展,加大政策、经费上的支持力度,将全民健身的发展作为重点。

2.3 加强中国体育场地建设,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国家的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影响着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尤其影响全民健身的发展。没有基础设施,推广相应的运动项目就很难,虽然近年来中国体育部门一直都把体育设施的建设放在首位,但和其他国家的雄厚基础比起来还差的很远。

2.3.1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全国范围内,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以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4]。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比起来,这可是30多的倍的差距。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中国如此众多的体育场馆数量上,学校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量的半数以上。在这些学校体育场馆中,又只有小部分对外开放,而即便是在开放的体育设施中,利用率也明显不高。而且中国的体育场馆、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全国9亿多农民基本享受不到这些体育资源。那么只有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数量,为我国大众参与体育提供设施保障。

2.3.2 降低城市体育健身场馆、设施的使用费用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体育健身场馆、设施的使用费用较高,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讲,体育健身成为了一种较为奢侈的休闲享受。刘鹏局长就曾经说过,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仅为28.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群众体育仍然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那么场馆使用费用高也是制约大众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国家应该向大众免费开放一些体育场馆,或者降低场馆使用费用,以此来促进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

2.3.3 加大场馆建设的科技含量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那么场馆的建设如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则是我们要攻克的课题。尤其在我国滑雪场建设方面更应该加大科研的力量,使其能够尽快与世界接轨,在建设上融入环保理念、模式化建设理念等,使其能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2.4 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在传统认识里,中国人平均身高应高于日本人,但有数据表明,近年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已经落后于日本。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两个国家体育发展的水平及意识存在差异。由于中国家长普遍认为体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不是至关重要的,远不及文化课重要,导致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无法接受到良好的体育诱导,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也遏制了青少年接触体育的机会。

时间保证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5]。在现在的中国学校教育理念之下,中国学生的锻炼意识远远不够。大多数中国学生仅在体育课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而体育课时间却经常被文化课挤压。所以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发展青少年体育的根本保障。其次,加大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设施投放力度。场地与器材是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再次,充实体育教师的队伍,给予青少年体育以正确的指导。最后,加强家长和青少年对体育的认识,培养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

2.5 提高冬季竞技体育水平

“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夏季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应该包括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只有冬、夏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51枚,然而2010年冬奥会我国只获得金牌5枚(见表1),而且这5枚金牌全部产生于冰上项目,由此可见相较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还很落后,项目发展还不均衡,亟需进一步加大对冬季体育在政策、经费、科研上的投入,并且加强滑雪运动产、学、研、竞、训一体化发展,为促进滑雪运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6]。同时在保证短跑道速度滑冰女子500m、1000m、3000m接力、花样滑冰双人、女子单人、以及自由式滑雪男、女空中技巧和速度滑冰500m[7]等优势项目群发展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速度滑冰男子500m、1000m,女子团体追逐,花样滑冰男子单人及女子冰球等潜优势项目群,以此来促进冬季竞技体育的协调、快速发展。

表1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中、美、俄、德、加拿大奖牌榜排名比较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目前,我国尚属“奥运强国”行列,而且夏季竞技项目发展优于冬季竞技项目发展,冬、夏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我国夏季优势项目多是技巧类项目,冬季优势项目多是冰上项目,雪上项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全面健身的开展还处于落后阶段,参与健身的人数少,而且多是在校学生,16周岁以上人群参与健身的数量不多,城市居民参与健身活动多于农村居民。而且,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时间不够,这些都大大的制约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

(3)我国体育场地数量缺少,人均场地面积较低,场馆建设科技含量不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明显少于城市,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投入场地设施建设,但数量仍然不够,而且存在体育设施费用较高等现象。

3.2 建议

(1)继续加强冬、夏竞技体育协调、快速发展,调整和优化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结构,争取做到优势项目保优、潜优势项目取得突破、落后项目全面进步提高,努力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

(2)加大国家在全民健身政策上、经费上的投放力度,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将全民健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转变。

(3)加大我国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上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降低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费用。

[1]兰运平,曹守和,赵玉梅.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考释[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8): 106-109.

[2]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 2009, (3): 3-8.

[3]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1997-1999)[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71-76.

[4]《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 73-74.

[5]廖文科.加强青少年体育必须尽快解决的四个突出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7):15-18.

[6]朱志强,朱宝峰,刘石,等.我国滑雪运动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1-3.

[7]朱志强.我国冬季奥运项目演进与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强国大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多想记住你的脸
“学习强国”礼赞
大国工匠
秦晋争霸
大国气象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