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摘

2010-12-26

中国工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杜拜悼念遇难者

文摘

拯救世界经济 轮到中国出牌了

中国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很不以为然。中国政府高官说:“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助长了投机性投资,使得世界经济陷入危险境地。”中国一直警告说,美国应缩小庞大的财政赤字,减少开支。

在经济中,流动性总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同样重要的还有资金的流速。既然金融机构限制贷款,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放贷额必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美联储为抵消货币流速的下降,一方面增加了货币的流动性。一旦货币流速加快,美国央行就会减少过剩的流动性,同时提高利率。然而美国采取“退出战略”为时尚早。如果美联储过快上调利率,给中国等国都会带来不利。而且因双谷衰退使美国的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若是这样,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中国也会受到损失。

美国经济困难,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选择余地并不多。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好得多。中国为稳定世界市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中国应停止把人民币盯住美元,并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别国的做法。

过去美国消费者是全球经济的动力源泉。得益于此,中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才有大量贸易顺差。然而现在美国消费者大不如以前,他们大量失业,资产价值下跌,贷款又难以获得。

全球的需求应更加均衡。最为理想的构想是,美国应保持贸易顺差,而其他顺差国家和中国也应接受贸易逆差。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引擎应当用内需来代替出口。中国的消费者应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进口货。要实现这样的构想,人民币不应盯住美元,而应自由浮动。

华盛顿还没有提出可以减少财政赤字的发展蓝图。反而,美国财政赤字的罪魁祸首——政府开支会继续增加。其明显例证是,美国议会正在审议10年内耗资1万亿美元的医改方案。

提高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赖,这就是唯一可行的美国长期赤字减缩计划。这个计划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也会成为“双赢”战略。反之,拥有世界最大外汇储备的中国比美国更能发挥其灵活性。

[韩国《朝鲜日报》2009-12-07]

何时才是“开胸验肺”的终点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一群来自深圳的农民工,他们从1990年代开始便在深圳的各大建筑工地从事孔洞爆破工作,至今已有10多年。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多人经普通医院检查被疑患有尘肺病,但职业病医院却拒绝给他们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原因是这些工人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不给他们出具职业病检查委托书。

前段时间,河南新密市农民张海超,为对自己的“尘肺病”进行职业病鉴定而历经曲折和磨难,悲愤无奈之下,不惜“开胸验肺”。但这种悲壮,并没有从根本上推动职业病鉴定程序的完善和进步,近日又传来云南13位民工申请职业病鉴定遭拒、要求开胸验肺的消息,接着又是深圳……这样的悲剧会有终点吗?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病人的职业史,分析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不过在现实中,用人单位谁愿意“自证其罪”?正如有医生指出的,“得了职业病,还得单位开具证明才能鉴定,说是让高污染企业凭良心办事,其实恰恰给企业留下了能钻的空子。”这一规定的存在,就像给法律安了一道“玻璃门”,劳动者维权时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

联系现实,这样的法律“玻璃门”不在少数。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维权程序漫长,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工伤维权的“拦路虎”。如果将工伤认定程序的三个阶段——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索赔——完全走一遍,平均需要484天,约16.1个月。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有多少农民工有勇气、有精力走完维权之路?又有多少农民工对此望而却步,被迫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法律的一大功能,就是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公平的法律应该让各方展开平等的博弈。在此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审视,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还存在哪些阻碍劳动者维权的“玻璃门”?这同时也提醒立法机构,只有实行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社会各阶层才能获得平等参与立法的机会,才能最终实现“良法之治”。

[陈才2009-12-09《中国青年报》]

房地产吸干了大众的消费能力

近日,商务部官员表示,预计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达到12万亿元。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销售总额将达5.7万亿-6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居民近半花销用在“买房”上。这则数据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只是再次印证了许多评论者的判断:高房价正在吸干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挤占居民对其他领域的消费能力。

出口、消费、投资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国内出口一直下滑,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风光不再;靠投资拉动经济,早就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眼下国内的通胀预期,就和投资过度有关;而国内要经济真正复兴,促消费将是必由之路,因为生产的目的就是消费,只有生产而没有消费,经济是不可能正常的。在这种认识之下,在许多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似乎取得了些成绩,毕竟消费总额比2008年高了2万亿元,但如果消费的一半是房地产,那么2009年消费对其他领域商品的贡献其实非常有限,生产与消费并没能产生良性循环。

在当前形势下,除去刚性需求,还有许多人买房不意味着消费,而意在投资,是为了抵御通胀预期下个人财富缩水。如果减去这类性质的房产“消费”,12万亿元消费总额的数据是不是还要降低些?这恐怕是必然的。

可见,在目前的高房价下,房地产非但没成为国内经济真正复兴的支柱,很可能还是拦路虎——房地产吸干了大众的消费能力,再也无力进行其他领域的消费。如果国内经济除了房地产或一些资源能源性垄断行业在“良好”发展,其他领域都因消费不足、出口受阻难有起色,大多数民众收入将难以提高。如此,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房地产越发展,其他行业越困难,民众收入越来越低,消费能力将逐年走低。因此,不能再像一些人主张的那样,将房地产当成国内支柱产业,继续扶持,任其在脱离民众购买力的情况下“繁荣”发展,这是透支国内经济的增长动力,将对社会的未来发展贻害无穷。

[瞿方业 2009-12-07《羊城晚报》]

中国也有迪拜塔

如果说,杜拜(迪拜)危机对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这一判断是对的。但“杜拜模式”之害,不容低估,“杜拜魔咒”降临中国,也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经济结构与杜拜完全不同。有着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后盾。但不能说,“杜拜模式”没有降临中国。近年来,在与国际接轨的旗帜下,各地大兴土木,竞豪奢,比档次,要建立各式各样的“国际旅游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呼声高唱入云。

而最典型的和最大规模的,就是房地产的泡沫。各地房价如同野马般狂奔。一方面土地不够用,另一方面房屋却大量空置。泡沫的形成,已经若隐若现。高房价对于经济之害,首先是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扭曲配置,大量资源流到这个科技含量有限的领域。其次,房地产繁荣营造了虚假的经济复苏景象。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迄今为止中国率先走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复苏过程中,虚拟经济的带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股市的繁荣,楼市的虚涨,吸纳了大量的资金。而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建设则相对滞后。

高房价对于社会之害也不可低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更是把高房价之害,以“真实得可怕”和“真实得心酸”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高房价使得人性扭曲,使得社会畸形。

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被解读为政府将积极出台政策,对投机性购房行为将进行调控的信号。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之所以畸形,首先因为是一种政府驱动型经济,地方政府依靠卖地收入的利益驱动。在制度不改变之前,扭转房价谈何容易。

中国的事情,很多叫人看不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凡是经济规律,必然要起作用,凡是经济泡沫,必然要破灭。过去的海南房地产泡沫是如此,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如此,今天的杜拜也是如此,那么,说中国会例外,是不足为凭的。即使是政府驱动,只会改变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本身。

据说在杜拜,无论你驱车到任何一个角落,抬头总能见到耸入云霄、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杜拜塔。这座巨塔原本预计在2009年9月份完工,但是现在当地人都在担心,杜拜塔可能因此成为世界最高的“烂尾楼”。杜拜塔,因此也就成为“杜拜魔咒”的象征。中国经济只有防患于未然,寻求软着陆之道,否则,各色各样的“杜拜塔”在中国的烂尾,并非危言耸听。

[美国《侨报》2009-12-06]

为遇难矿工开个追悼会

已夺去一百多名矿工的鹤岗矿难,引发国人震惊。应该说,在救援上,无论是中央还是黑龙江省,都已倾尽全力,善后工作也如常进行。笔者关注的是,面对逾百位矿难遇难者,如何悼念仍未见诸官方消息。

其实,对矿难者进行悼念很有必要。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谈到,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还是战士,只要他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种制度。

中国的采矿死亡率是欧美等主要产煤国的30-50倍,矿难死亡人数更是占全球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80%。鹤岗矿难被夺性命的逾百位矿工是为煤矿奋斗的一线生产者,是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人,为他们开追悼会是对安全生产的一次必要检讨,对生命的一种尊敬。而捍卫公民生命尊严、提升社会生命伦理,这无疑是对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

悼念不幸遇难者也是一些国家的惯例。11月6日,美国一个陆军基地发生一宗有13人死亡的枪击案,美国白宫和政府机构从2009年11月6日至11日一连6天降半旗,向遇难者致哀。总统奥巴马还亲自出席追悼仪式,悼念遇难者。

悼念遇难者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不仅对健在的人们要关心爱护,维护人的权益和人的尊严,即使是不幸遇难者,也应受到人们的悼念,使其灵魂得到安抚。悼念遇难者,也使人们铭记人间温暖和幸福生活,促进人际和谐。

当然,悼念遇难者,还可以吸取矿难的血泪教训,警醒相关部门和官员不能松懈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时时刻刻绷紧安全生产的弦。把安全生产抓到实处、防止矿难重现,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悼念。据悉,英国煤矿近年每年死亡的矿工人数为零,其主要经验便是实行严格的煤矿管理。悼念遇难矿工,还可以化悲痛为力量,督促相关方面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给遇难矿工开追悼会,但愿鹤岗煤矿能开这个先例。

[冯创志2009-11-26《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杜拜悼念遇难者
沉痛悼念张庆林教授
沉痛悼念何鲁丽同志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沉痛悼念黄荣波同志
遇难者
法航29具遇难者遗体被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