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高糖抗寒甘蔗新品种桂糖28的选育

2010-12-24刘海斌邓展云张革民李杨瑞方锋学刘晓静方位宽闭少玲容凤玉唐红琴

中国糖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桂糖宿根区域试验

刘海斌,何 红 ,邓展云,张革民,李杨瑞 ,方锋学,贤 武,,刘晓静,方位宽 ,闭少玲,容凤玉,唐红琴

(1.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南宁 530007;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高糖、高产、多抗品种培育是我国甘蔗品种培育的主攻方向,也是近年广西甘蔗育种的瓶颈问题。通过高糖、高产育种可提高糖厂原料蔗蔗糖分,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甘蔗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广西甘蔗糖业生产的比较优势[1,2,3,4]。

桂糖28(原名:桂糖00-122)由广西甘蔗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路线,从2000年杂种圃的实生苗培育和选择开始,至2007年元月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结束,历经8年的选育研究培育而成,于2008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桂糖28。

1 材料和方法

1.1 花穗来源

甘蔗组合花穗种籽来自美国农业部甘蔗育种场(canal point)。1998年12月美籍华人戴耀波博士来华访问时从美国农业部运河点甘蔗育种场引进花穗种籽,花穗种籽于2000年春季播种进行培育选择。

1.2 采用“五圃制”的常规杂交技术路线进行培育

从亲本圃→杂种圃→产量比较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生产应用,逐渐选择与淘汰,从而获得优良中间材料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进而培育品种。

桂糖28选育经历:2000年为杂种圃,当年定植桂糖28亲系(CP80-1018×CP88-2032)组合实生苗767株,入选66株。2001年为选种圃,种植66株,入选21株系,桂糖00-122为其中1个株系。2002~2003年为鉴定圃新植和宿根试验,种植21个株系,入选11个株系。2003~2004年为预备品种比较试验新植和宿根试验,种植11个材料,入选3个。2005~2006年桂糖00-122进入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2007~2008年进行生产示范试验。

1.3 新植和宿根试验相结合

第1、2年的杂种圃和选种圃仅进行新植蔗试验,从第3年的鉴定圃开始留宿根进行宿根性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均进行两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

1.4 选择方法和依据

早期世代(杂种圃、选种圃和鉴定圃)以试验材料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病虫害发生等表现和田间锤度作为选择依据;中后期世代(预备品种比较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以产蔗量、蔗糖分和宿根性能表现为主,综合兼顾株高、茎径、均匀性和抗逆性表现进行选择。

1.5 田间试验设计与调查内容

早期世代试验采用对比法田间设计,中后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田间设计。田间调查内容有发芽率、分蘖率、发株率、生长速度、病虫发生率、抗旱性、抗风性能、抗寒性、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田间锤度、甘蔗蔗糖分、纤维分,还原糖分、重力纯度、实产等。

2 主要试验研究结果

2.1 植物学特征

蔗茎直立较均匀,株形紧凑,生势好,尾部较粗大。蔗芽菱形且较大,下平叶痕,上平齐或过生长带、有芽翼。中至中大茎,节间圆筒形至腰鼓形。茎色:遮光部分淡绿色,曝光久后为古铜色,有芽沟和腊粉。叶鞘淡绿色,外叶耳平过渡或三角形,内叶耳披针形,有少量57号毛群。极易脱叶。叶片浓绿色,上部较嫩叶挺直,中下部较老叶尾部或中部弯曲。

2.2 发芽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

表1 2005~2006广西区试桂糖28主要农艺性状

表2 桂糖28等材料区域试验结果

桂糖28的茎径较对照品种ROC16大1.6mm,发芽率、发株率、分蘖率等略强于ROC16,其它性状与ROC16 相近(表 1)。

2.3 蔗茎产量

桂糖28具有良好的高产稳产性能。2005~2006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全区8个区域试验点两年新植1年宿根3个作物季22个点次试验,桂糖28新植和宿根平均产蔗量为86.2 t/hm2,较对照种ROC16(83.1 t/hm2)增产3.73%(表2)。在全区60个点次试验中,增产40点次,增产率为66.7%;平产3点次,占5%;减产17点次,占28.3%。2007~2008年广西区甘蔗品种生产示范试验,桂糖28平均产蔗量为99.83 t/hm2,较 ROC16 (97.74t/hm2)增 产2.1%,与 ROC22(99.81 t/hm2)持平。

桂糖28最高甘蔗产量可达159.2 t/hm2。2008年元月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场进行甘蔗新品种(系)冬植蔗示范试验,2009年2月16日由广西区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田间验收,桂糖28甘蔗原料蔗产量为159.2 t/hm2,与 ROC22 产量(159.7 t/hm2)相近。

2.4 甘蔗蔗糖分

桂糖28最强的优势在于特高糖,甘蔗蔗糖分显著高于ROC16和ROC22。据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11月至翌年2月份,桂糖28的新植宿根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6.60%,较ROC16的蔗糖分(15.07%)高1.53%(表2)。11月至2月各月平均蔗糖分分别为 15.94%、16.39%、16.82%和 17.24%,分别较ROC16增糖1.30%、1.47%、1.42%和1.93%。在广西区域试验所进行的70点次检测中,增糖65点次,增糖率为92.8%;平糖5点次,占7.2%;减糖0点次。桂糖28最高甘蔗蔗糖分可达19.19%(2004年元月9日甘蔗预备品种比较试验采样检测分析)。2007~2008年广西甘蔗品种生产示范试验,桂糖28蔗糖分为16.60%,较ROC16(14.95%)增糖 1.65%,较 ROC22(15.93%)增糖 0.67%。桂糖28的各月蔗糖分变化曲线(图1)显示:桂糖28各月及其平均甘蔗蔗糖分远高于广西目前甘蔗当家品种ROC22和ROC16,与世界上最高糖分的ROC20持平。

2.5 甘蔗含糖量

2005~2006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桂糖28平均糖产量为14.31 t/hm2,较ROC16产糖量(12.52 t/hm2)增产14.30%(表2)。2007~2008年广西甘蔗品种生产示范试验,桂糖28含糖量为16.56 t/hm2,较ROC16(14.60 t/hm2)增糖 13.42%,较 ROC22(15.66 t/hm2)增糖 5.75%。

2.6 宿根性强

桂糖28宿根蔗发株早,发株率高,宿根产量与新植比值高于ROC16,宿根产量好。2005~2006年广西甘蔗宿根区域试验,发株率与ROC16相近,平均宿根蔗产量为87.3 t/hm2,较ROC16(85.4 t/hm2)增产2.2%。

2.7 抗逆性能强

桂糖28的抗旱能力和抗寒能力较强,胜于ROC22和ROC16,其干旱协迫试验的相对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以及霜冻和长期低温冷害后的节间受害率远低于ROC22和ROC16。人工黑穗病接种检测,其抗性反应为抗级(R)。花叶病发病率低,未发现有梢腐病危害。对以阿特拉津、阿灭净为主要成分的除草剂常规用量范围内不敏感(表3)。

表3 桂糖28抗逆性调查结果

2.8 光合特性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进行桂糖28光合特性研究,其平均净光合速率 (17.86μmolCO22/m2·s)高于ROC16(14.50μmolCO22/m2·s),与 ROC22 相当(18.01μmolCO2/m2·s);平均水分利用率(6.23μmolCO2/mmolH2O)与 ROC16(6.36μmolCO2/mmolH2O)相近,略低于 ROC22(6.87μmolCO2/mmolH2O)。

3 小结

桂糖28(桂糖00-122),其亲系为CP80-1018×CP88-2032。其植物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蔗茎直立较均匀,株形紧凑,植株高度中等,生势好,尾部较粗大。蔗芽菱形且较大,下平叶痕,上平齐或过生长带、有芽翼。中至中大茎,节间圆筒形至腰鼓形。茎色:遮光部分淡绿色,曝光久后为古铜色,有芽沟和腊粉。叶鞘淡绿色,外叶耳平过渡或三角形,内叶耳披针形,有少量57号毛群。极易脱叶。叶片浓绿色,上部较嫩叶挺直,中下部较老叶尾部或中部弯曲。

桂糖28农艺特性主要是发芽略慢但出苗率较高,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前期生长较快,中后期生长势优。中至中大茎,特早熟,特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抗旱和抗寒等抗逆能力强,极易脱叶。甘蔗蔗糖分(16.60%)较 ROC16(15.07%)高 1.53%,最高蔗糖分可达 19.19%;甘蔗产量(86.2 t/hm2)较 ROC16(83.1 t/hm2)增产 3.73%,最高甘蔗产量可达 159.2 t/hm2;含糖量(14.31 t/hm2)较 ROC16(12.52 t/hm2)增产 14.30%。适应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蔗区的一般水肥条件的蔗地种植。

[1]彭绍光.甘蔗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刘海斌,何红,闭少铃,等.甘蔗新品种桂糖25号的选育[J].中国糖料,2006(1).12-15.

[3]刘海斌,何红.甘蔗新品种桂糖 26(桂糖 96-211)选育[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3):165-169.

[4]刘海斌,何红,张革民,等.甘蔗新品种桂糖27的选育[J].中国糖料,2008(2):1-3.

猜你喜欢

桂糖宿根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2020~2021年试验表现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15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新植试验表现
PCR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