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十年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简析
——以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为例

2010-12-07马早明

中国远程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澳门大学澳门硕士

□ 马早明

回归十年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简析
——以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为例

□ 马早明

本文以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为例,分析了回归十年来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五方面特点,即以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办学层次特色、以规模庞大的外地生为主体的生源结构特色、以灵活多样的兼读形式为主要类型的修读方式特色、以商业与管理学科见长的重商性课程文化特色和以区域性与国际化为路向的战略发展特色等,在分析上述特点时引述提供了相关数据,并简略探讨对中国内地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

远程高等教育;澳门;办学层次;生源结构;课程文化;区域经济

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应追溯至早期的私营东亚大学。1978年,港商吴毓璘博士、胡百熙律师、黄景强博士等,在澳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澳门氹仔岛山顶创建东亚大学。1988年2月政府通过澳门大学基金会收购东亚大学,1991年东亚大学更名为澳门大学,第二年与澳大研究院合并的公开学院,宣布脱离澳门大学,与葡萄牙国立公开大学联合组成新型的私立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自此,澳门远程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影响遍及海内外。本文主要就其回归十年来办学活动的特点做简要分析。

以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办学层次特色

在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学制有文凭、学位后文凭、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六个层次,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一样,从低级到高级,结构体系完整(详见表1)。

就澳门公开大学来看,硕士研究生和学位后文凭教育一直是其办学主体部分,尤其是硕士层次的教育规模最为庞大,其学生数占该校全部注册生的一半以上。从表1可以看出,回归后第二年,公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大幅增长,从1999年度的1,720名到2000年迅速翻倍为4,110名,随后几年一直维持稳定在这个规模上;在博士层次上,2002/03学年度公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后,开始提供博士研究生课程的教育。根据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五年来公开大学博士生注册数量仅次于澳门科技大学,比澳门大学的规模还稍微大一些;在专科及短期培训文凭方面,公开大学则几乎不发展,前者注册生可谓屈指可数,后者2004/05学年度就停止招生了。

表1 回归十年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层次发展情况

在中国内地,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提供专科和本科教育,没有资格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学习与借鉴澳门公开大学的办学模式,为在职成人提供应用性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实际上应当是中国内地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规模庞大的外地生为主体的生源结构特色

澳门高校历史上就有国际化的传统。1594年,耶稣会士范礼安(Alexandre Valignani,1538-1606)在澳门圣保禄山上创建圣保禄学院(1594-1835),招收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及东南亚和中国内地的研修生。东亚大学创办之初,基于澳门地域狭小、生源有限,将办学服务于“东亚”地区,重点是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公营化以后,虽然本地学生比例有所增长,但是外地生规模仍然很大。回归后,随着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在中国内地的宣传与推广,内地生逐渐超过香港,成为澳门公开大学修读学位课程最大群体。

为了便于制表与统计分析,表2省略掉了数量不多的学位后文凭生、专科生和文凭生,只保留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士三个层次本外地生注册数据。从历年数据来看,外地生一直占公开大学全部学生数的90%左右,尤其在博士和硕士层次上。根据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提供的材料及数据,公开大学庞大的研究生层次的外地生规模,在澳门其他九所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显然,多年来澳门对外营销其远程高等教育服务的巨大成功,值得内地学习与借鉴。

表2 回归后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生源结构发展情况

以灵活多样的兼读形式为主要类型的修读方式特色

澳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及学校空间设施的限制,学历及学位课程修读方式有日间课程、夜间课程和兼读课程三种类型。其中,日间课程指全日制日间课程,其学习期以学年/学期划分,授课主要在工作日的日间进行,且在学年/学期内以连续及不间断形式授课;夜间课程,即全日制夜间课程,其学习期以学年/学期划分,授课主要在工作日的夜间进行,且在学年/学期内以连续及不间断形式授课;兼读课程是指学习期以学年/学期划分,且基本在夜间、周末或假日授课的课程。[1]

表3 2008年度澳门四所高校全部注册生修读类型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全日制研究生修读主要是在澳门大学和科技大学;兼读制的主要是在公开大学,是通过远程教育招收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职成人修读。据统计,2008年公开大学全部在校注册生数有8,003名,其中,兼读外地生就有7,238名,占全部的90.44%,其中修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有4,441名,占55.49%。由此可见,澳门公开大学有所谓的“三多”现象,即修读硕士课程多、外地生多和兼读生多。

以商业与管理学科见长的重商性课程文化特色

长期以来,澳门博彩业一枝独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种单一浅碟型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了澳门高校各学科的发展及其结构的平衡。根据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2007/08年度的统计,澳门10所高校提供教育、人文及艺术、商务管理及法律、理学、建筑及工程、健康及社会福利和服务七大科类领域。

目前,澳门公开大学有研究生院、本科学院、专业进修学院和葡文学院等四个学院。其中,研究生院提供中文和英文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课程、中文和英文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管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国际商法硕士学位课程等商业与管理类的三个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课程;本科学院提供兼读制的中文和英文工商管理学士课程、全日制商学士学位课程和大学选修课程;专业进修学院提供工商管理文凭课程;葡文学院提供葡萄牙语课程。[2]因此可以说,澳门公开大学是以工商管理类学科见长,体现澳门重商性的城市文化特质,该校以此为学校品牌特色,通过境内外合作办学,实行规模化扩张,提高其远程教育服务的办学效益。

但是,从学科专业结构看,澳门公开大学基本是提供“商业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过于商业化与市场化,向单一专业倾斜严重,不利于公开大学学科结构的生态平衡。这种现象在澳门其他高校也或多或少存在。

特区政府正试图改变上述状况,如在2007财政年度的特首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要求主管高等教育的澳门社会文化司支持“冷门”而战略价值重要的学科建设,平衡教育单面化、商品化的趋势,构建一个健全的现代化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在2008年度报告中,特首就施政重点的阐述,第一次提出巩固经济基础,推进适度多元的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其策略之一就是把澳门建设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之都”。特区政府希望高校配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推进过去相对忽略但战略价值不可估量的人文学科建设,即鼓励高校在历史、政治、哲学及宗教等学科取得发展。在2009年施政报告中,特首强调高校“人文建设的一些范畴,其需求可能限于一定范围,然而具有重大人文意义和社会品位意义,我们必须赋予它们独特的战略地位,投入充足、优质的资源,使它们成为特区社会发展面貌一些经久不灭的亮点。”[3]上述施政报告均显示特区政府希望改造澳门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强烈政治意愿。

以区域性与国际化为路向的战略发展特色

以公开大学为代表的澳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以区域性及国际化为其发展特点。

如前所述,公开大学源起于澳门大学,1991年东亚大学更名为澳门大学前后,该校的研究学院和公开学院先后从澳门大学独立出来,后者与国立葡萄牙公开大学合作,成立私营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因此,澳门公开大学在起源上就带有浓厚的国际合作背景。成立之初,公开大学还加入“国际公开及遥距教育协会”和“世界葡语大学协会”,并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公开大学、英国国际管理中心协会、美国行动大学和英国公开大学等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其学历学位及文凭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所以在区域范围内,尤其是在香港,在职成人兼读该校硕士课程者众多。

回归后,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积极扩展中国内地市场,为中国内地在职成人提供远程高等教育服务,如与上海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合作创办了上海市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东亚学院(简称上海PCEC学院),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在职成人开设一系列工商管理高级课程,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在师资结构上,历年来外聘教师占全体教学人员80%以上(详见表4)。因此,无论从前文述及的规模庞大的外地生的生源结构,还是占绝对多数的外籍教师队伍来看,澳门公开大学的区域性与国际化程度都相当高。

利用远程高等教育技术及其平台优势,向区域内乃至周边国家推展、营销本地高等教育的特色课程和品牌专业,也应该成为中国内地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表4 回归后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师资结构发展情况

[1]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澳门高等教育资料库:2007/2008年度教职员及学生人数[EB/OL].http://www.gaes.gov.mo/big5/contentframe.asp?content=./mc_edu_info_main.html,2009-10-20.

[2]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课程总览[EB/OL].http://www.aiou.edu/chn/academic_program_c.htm,2009-11-5.

[3]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资讯/施政报告[EB/OL].http://www.gov.mo/egi/Portal/rkw/public/view/area.jsp?id=21,2009-10-31.

2009-11-25

马早明,副教授,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510631)。

责任编辑 方 庄

G728

B

1009—458x(2010)02—0076—03

猜你喜欢

澳门大学澳门硕士
“苏澳亭”在澳门大学落成揭幕 再添打卡新地标 苏澳携手促融合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论宇文所安咏史怀古诗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大学向王安忆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澳门回归日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