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人民观

2010-12-04管恩琦郝雨红

关键词:根本利益群众思想

管恩琦 ,郝雨红

(1.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2.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人民观

管恩琦1,郝雨红2

(1.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2.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的人民观思想体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体现了人民观思想的重要性,人民观思想的传承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时期;和谐社会;人民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重要政治思想的人民观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进一步体现了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观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体现了人民观思想

人民观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了保障.没有人民的发展,社会发展就缺乏社会基础,没有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发展就缺乏根本保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民大众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是统一的,在实践上是互动的,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1.人民观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社会进程的推进就是要看人民是否发展,人民是否和社会关系融合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终极取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社会和谐理论,实质上就是追求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本身包含了人民观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将以人为本贯穿始终,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让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优越制度下实现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安定有序,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和谐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可见,社会建设与发展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人民观思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新时期对社会的发展、繁荣、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推进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保障

人,从本质上讲都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状况由现实的社会关系、现存的社会制度、现有的社会基础、现在的社会情境所决定,因此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之上.社会和谐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决定并影响着人发展的程度,社会越和谐,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与发展只有在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没有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人的生存权就会被剥夺,就更谈不上人的发展权.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邓小平指出:"人民的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国际信誉高起来了,这是最大的事情."[2]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人民观的传承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了人民观思想新的理论内容.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人民观作为党执政理论的核心和党执政的价值取向.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1.人民观思想的传承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观思想.毛泽东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民观思想体系.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毕生的价值追求,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1094-109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这表明我们党执政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邓小平一方面吸收和继承了毛泽东"人民至上"的人民观思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另一方面又对毛泽东的人民观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他对知识分子的作用高度重视,平反冤假错案,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极大地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江泽民在毛泽东、邓小平人民观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他多次告诫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新的时期,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表明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伟大飞跃,标志着经济发展模式以"物"为中心开始向以"人"为中心转变.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强调经济的发展,也强调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理性地定位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治国的政治理念,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强调,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传承人民观思想,赋予其新的内容,彰显其新的意义,进一步把人民观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

2.人民观思想的指导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肯定人民大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广大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被削弱、被剥夺,"民生"问题被忽视,他们就会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表达利益诉求,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的生活就越得到有效的改善,就越能促进社会和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社会越是文明、进步、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愈殷实富裕,政治就会愈加稳定,社会就会愈加和谐.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人民观的指导作用,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坚持民本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刘少奇曾经指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除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的精神动力.坚持人民观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表明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发展人民、造福人民.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人民观的执政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人民观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发展事业.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今中国内在地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社会转型急剧加快,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又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问题,诸如贫富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枯竭等.在当前,要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难题,消除差异性,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谋求社会和谐.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民观思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理念今天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指导思想.人民观就是要真正体现出实现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2007-10-24)[2010-03-06].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6938568.htm.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8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592.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163.

View on people under vision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in new period

GUAN En-qi1,HAO Yu-hong2

(1.Liaoning Province Marxism Sinicization Research Center, Dalian Maritime Univ.,Dalian 116026,China;2.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Dalian 116029,China)

In the new stag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the view on peopl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of masses of people as the core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the meaning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view on people,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ew on people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new period;harmonious society;view on people

1671-7041(2010)06-0079-03

D641

A*

2010-04-26

管恩琦(1972-),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研究生;E-mail:guanenqi@sina.com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群众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