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互动

2010-11-24

中国医疗保险 2010年5期
关键词:医疗保险杂志

编读互动

正如一位读者所说:“杂志订而不读,订一份都是多余的。《中国医疗保险》杂志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传递信息的平台、汇聚各地改革经验和创新成果的展厅,其中的价值不是几元钱就能买到的。”在“订、读、用、评”这四个环节中,“订与评”是手段,“读与用”是目的。只有读刊、用刊搞好了,订刊才有自觉性;同理,只有订阅的广范围普及,才有学习、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征订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将杂志的征订工作与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业务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与读刊用刊紧密结合。本期《编读互动》将摘登部分地区和单位的发行工作经验,就如何将征订与读刊、评刊、用刊紧密结合与读者交流。

——编者

征订与医保宣传和经办管理紧密结合

以投稿宣传带动征订,是江苏省的一个特色。我们在健全全省医保系统通讯员队伍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向杂志投发稿件,宣传本地医保工作成效,争取做到每期杂志都能见到江苏的内容。《中国医疗保险》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医疗保险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它是广大参保者了解医疗保险基本知识的窗口,也是医疗保险业内人士洞悉医疗保险发展方向的指路者。因此,江苏省基本上做到了从省到市,每个机构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了征订工作的组织体系,并建立考核机制,强化征订。通过杂志阅读范围的普及,经办工作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经办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陈励阳

征订杂志是经办能力建设的内在需求

我们认为,青海自然条件差,知识不能差,经济欠发达,改革不能滞后。因此,做好征订工作不是多买几本杂志的问题,而是经办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势有所趋,人有所望,事有所求,业有所需。因此,省医保局从建设青海的医保队伍、完善青海的医保制度、发展青海的医保事业、促进青海的大开发这种心愿出发,成立了发行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发行方案,建立奖励机制,将单纯的征订转化为订刊与读刊、用刊、评刊的有机统一,在“订、读、用、评”中加深认识刊物的作用,探索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杂志发行的新路子。

——青海省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 周俊义

将杂志列为干部培训考评学习材料

在征订发行工作中,我们以三级定点医院、连锁药店为发行重点,明确此项工作要落实到定点医院的医保管理者(院长)、医保实施者(医疗保险科)和医保操作者(医疗保险责任医师),对全市三级医院逐家做工作,对一些定点零售药店,重点抓住几家大型的连锁企业,抓一点带一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依托专业部门,充分利用召开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专题会议、培训的机会,多渠道介绍和宣传《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并将杂志列入学习目录,将杂志的重点文章作为学习资料下发,从而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提高了相关单位主动订阅的自觉性。将征订转化为订刊与读刊、用刊、评刊的有机统一。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邱晓禹

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征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利用学(协)会在各自领域的号召力和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等与定点医药机构密切相关的制度,针对本市医保改革、医药机构监督管理等热点问题,加大杂志的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各医疗机构等单位订阅杂志。其中,市卫生工作者协会负责落实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征订工作;市医药商业行业协会负责落实定点药店的征订工作;市企事业卫生保健管理协会负责落实定点企事业单位、养老内部医疗机构的征订工作;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负责落实定点民办(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征订工作。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药监管处处长李建梅

培养医务人员阅读兴趣

宣武医院已将杂志普及到医院的各临床科室及重要职能部门,在医院内部形成订刊、读刊、用刊的风气。为了调动医务人员读刊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宣传医院医保工作,我们还将爱好写作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成立通讯小组。在经过初步评估后,择优向杂志推荐。医务人员在医保管理中的声音很微弱,所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对于医院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它是医保患三方顺畅交流的桥梁和平台。至于订阅所需经费,建议地方经办机构采取这种形式:一开始向定点医疗机构免费发放,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等到大家被杂志的内容吸引之后,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订阅杂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要我订变成我要订,从而建立长效的发行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保办主任 焦卫平

为《中国医疗保险》鼓与呼

这是一本值得大家去读的好杂志,是一本贴近医保实践、反映医保实践、指导医保实践的好杂志。它至少具有五性。一是权威性,首先,出身“名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主办,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疗保险专业期刊;其次,近百名编委几乎囊括了全国社保顶级的精英;第三,胡晓义副部长、王东进会长亲自写稿,有关部委的各司局长纷纷发表观点。这些来自高端的声音传达出了己经决策和将要决策的公共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导向和核心价值。二是指导性,一大批文章的作者本身就是实际工作者,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医保实践中碰到的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又有探索问题对策的渴望。所以这些文章句句不离中国医保实践。三是开放性,在栏目设计上,如《八面来风》、《释疑解惑》、《编读互动》等栏目充分体现开放性互动性。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联系着各省、各市、各县的社区、医院、经办大厅,联系着广大医保人。四是专业性,《中国医疗保险》的专业性体现在专家的视角、百姓的语言。五是学术性,如《观点争鸣》栏目,是专家之间互相交流的园地,文短却意长。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陈仰东

中国医疗保障事业离不开的刊物

中国医疗保障事业离不开《中国医疗保险》杂志。首先,医疗保险经办政策性强、事务性强,新问题和新困难层出不穷。医疗保险在技术、管理及相关关系等方面的复杂性,需要有《中国医疗保险》这样一本专业刊物来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其次,医疗保险本身的复杂性给研究带来了困难。尤其是目前处在经济转型期,原先的医保制度与现实出现很大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方向不明确,改革成本将会很高。这需要我们加强医疗保险的理论研究,关注医疗保险的政策走向,《中国医疗保险》为医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经办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和医疗保障学科发展。《中国医疗保险》在展示我国医疗保障学科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承担了引导群众性医疗保障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的使命。医保既是一项事业,又是一门学科,作为全国惟一一本公开发行的医疗保险专业期刊,杂志应该引导学界以及具有科研兴趣的实际工作者,学会在医疗保障领域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课题,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有普及才有提高,这也是扩大杂志受众面的出发点。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何文炯

正如读者来信中所说的,“心声是需要互通的”。搭建一个与读者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读者的意见、建议与需求,是编辑部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更是提高办刊质量、服务广大读者、推进医疗保障民生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我们是想将《编读互动》办成读者、作者、编者相互联系的纽带,加强沟通的桥梁和携手共同办刊的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就某篇文章、某个栏目与大家分享收获和感受,更欢迎您对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我们将把来自读者的建议和意见视为养分,用以培育《中国医疗保险》这棵医疗保障领域的幼苗,使之茁壮成长。——编者

打造社保领域第一学术品牌

一直认真拜读每期杂志,感觉今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学术水平大有提高。这不仅反映在形式上有了严格的学术论文格式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参考文献等,更体现在内容前瞻,论证方法科学严谨,展示了我国医疗保障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契合了杂志“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定位。很多经办机构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线资源,也具有科研兴趣,但是苦于对学术论文不甚了解,很多工作心得无法转化为研究成果。《中国医疗保险》不仅为我们高校、科研部门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对于经办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研究水平和培养学术规范的平台,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选题,如何分析统计和调查资料,如何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论证,以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这对提高中国医疗保险领域经办工作者的研究水平可谓功莫大焉。希望杂志能越办越好,成为社保领域的第一学术品牌杂志。

——南京大学医学院 张 杰

细微处良苦用心 体现贴心办刊

前段时间在一位朋友那里做客,无意间翻阅《中国医疗保险》杂志,掩卷后对别具匠心的《八面来风》栏目,感觉很贴心,阅读的过程很享受。

顾名思义,医疗保险应该以保险为重心。可是编者也不忘把与之相关的其他医疗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尤其是把各新闻媒体关注的医疗热点、焦点,把发生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中的一些新事、好事、闹心事,都言简意赅地汇聚到一起。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及篇幅中获取了更多的信息量,也能更快地从中找到有关事件的答案。更值得一提的是,编者不囿于杂志的形式,从内容上充实新闻的时效性,更把相互联系的主题都集中编纂便于读者阅读,对事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如《谨防药品“同城同价”变成“同城高价”》、《药品集中配送“阳光透明”是关键》、《政府也难以忍受“天价药”》、《控制药品价格需创造制衡药价上涨的新因素》、《医保目录不妨公布“药品两步价”》、《完善药价形成机制须首先填补机制漏洞》(《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七期)等短文。此外,该专栏还利用短小的篇幅对前面大容量、多视角、深剖析的医保政策、管理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对各地方的经验、做法予以报道,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也正是如此吧。

《八面来风》这片小小的天地中孕育着大乾坤。感谢编辑部的同志们,你们的良苦用心为我们读者带来的是一份贴心的享受。

——成都三六三医院胸外科 江 艺

取消药品加成未必是改变“以药养医”的良策

贵刊2010年第4期《观点争鸣》栏目就“取消药品加成,加收药事服务费”问题展开讨论,各方专家、教授从不同视角对此各抒己见。笔者以为:运行几十年的药品15%加成规定其实本身并无过错且仍然可以执行。

首先,药品15%加成率是一个确定而清晰的概念,可及性和操作性强,而“药事服务费”则是不确定而模糊的概念,改革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论证,其实施成本是难以估量的;其次,“药价虚高”的根源不在药品加成环节,而在于药品定价机制和招标采购环节,医院药品实际利润率远远高于15%是公开的秘密;再次,药品作为特殊商品,有效期标示明确而周期相对较短,15%药品加成率是充分考虑到药品损耗等因素之后制定的,如果取消药品加成,那么“药事服务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后,药品加成在基础用药方面的绝对利润等同于一般普通商品,而中、高端药品的绝对利润则应另当别论。

——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西色地勘711总队卫生所刘旭红

与《城乡医保统筹的制度性思考》一文作者商榷

贵杂志2010年第3期刊登顾海等作者撰写的《城乡医保统筹的制度性思考》一文,作者提出了四个档次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的制度设计,其中财政对后两种人群缴费进行补助,这充分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原则。但笔者不赞成该文提到在A档中通过“扩展其药品报销范围,将某些高档药和高端诊疗项目也纳入报销范围”以吸引更多的高收入人群参保的提法。首先,我们国家的医保主要是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如让A档参保者享有高档药和高端诊疗项目报销待遇,既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还可能会引起其他档次参保者的不满。如参保者经济实力较高,完全可以通过参加商业保险提高自身的保障水平,这也是医改方案提倡的;其次,这违反了原文前面提到的“三个目录”的统一的原则;最后,一旦高端项目进入报销范围,将不利于监管,很可能威胁基金的安全运营,进而可能威胁到其他档次筹资人的利益,既不安全也不公平。所以笔者以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湖北省孝昌县医疗保险局 朱 伟

编者:感谢朱伟读者对杂志的关注,我们将把您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桥梁。

增设《健康之窗》为读者丰富健康知识

我从2003年开始订阅《中国医疗保险》杂志至今,贵刊对医保政策业务宣传比较全面,也很注意普及健康知识。近日阅读2010年第6期40页《抗菌素:如何使用才安全》一文,深有感触。大众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就是“多品种、大量”,其实“滥用”不是简单的“多用”,在不符合抗生素用药指征情况下使用、用药量不足或未按时、未按疗程使用的也叫“滥用”。患病时只有遵照抗生素用药指征和医嘱合理使用,才是安全用药。建议增设固定的《健康之窗》栏目,多登些通俗易懂的卫生知识,满足不同人群了解学习医保政策法规和健康知识的需要。

——江苏省大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朱松亚

编者:感谢朱松亚读者对本刊的关注和所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全面宣传医保政策的同时,加大普及健康知识的力度,满足广大读者健康需求。

医保管理中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不能缺位

基金管理是医疗保险管理最大的难点。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创新结算办法、加强定点单位管理及构筑价格谈判机制等层面,有意无意地将医疗机构摆在了医保的对立面,“忽视”了其管理的主体地位。其实,医疗机构直接与参保人员接触,他们才是真正的“端口”。

为民谋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认真拜读了《中国医疗保险》第3期《公立医院改革本质在于政府改革》一文,对此文的直率、直言与一针见血感到十分佩服。

纵观全刊,很多文章探讨了城乡统筹、制度衔接与并轨的问题。作者结合本人、本地的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提出解决之道。我认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惠及百姓、为民造福,各相关部门都应基于此出发点,抛弃本位主义观念,站在更高的起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为前提,部门归属不同、待遇标准不同、缴费标准不同等等具体问题,均可一一破解。因此,医保战线上的同仁与各位专家学者应倾力奉献,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

——北京 朝阳区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 清 风

《中国医疗保险》应发挥服务基层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阅读,确实能感觉到贵刊充分发挥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作用。希望贵刊能够增加国家及部委相关文件及典型案例分析等,不断拓宽基层医保工作人员的思维,改变工作方法。

——江苏 泗阳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处 高宏宝

读《居民医保的“自愿原则”怎样变成自觉行为》有感

读了2010年第2期的《居民医保的“自愿原则”怎样变成自觉行为》,感受颇深。

2008年10月,我县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初也通过标语、宣传册、电视等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但扩面效果不尽人意,这么好的惠民政策为什么部分居民积极性不高?读了《居民医保的“自愿原则”怎样变成自觉行为》一文,让我明白了居民医保这项惠民工程,除了常规性的宣传、动员之外,还要用实惠吸引人,榜样激励人,行动感化人。

如今,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经历了一年的历练,在尝试中逐渐走向成熟。更加体会到了引导居民从“自愿参保”变成自觉参保的重要性。

——陕西省勉县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中心 胡利国

应努力扩大《中国医疗保险》受众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社会保障部门工作的老朋友那里发现了《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翻开阅读,感到刊物办得很好。所设的栏目真可谓精心研谋,涉及到了医保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栏目的设定,充分表现出其政策性、可读性、专业性,通过浏览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医改、医保的信息,增进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程度,从而为己所用,并能为他人释疑。

然而,这样一份好杂志,却只能在专门机构里读到就显得有些遗憾。事实上,医改、医保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关注,而亿万百姓更是对这一涉及每一个公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现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办了这样一本医保专业刊物,既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释疑解惑,又扩大受众面,岂不让人们如鱼得水?

《中国医疗保险》出刊不足20期,还很年轻。希望贵刊加大自身宣传推介和发行力度,至少要让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有《中国医疗保险》可读可宣,让需要了解医疗保险信息的人们很方便地订阅到贵刊,真正起到媒体服务于经济、社会、大众的目的。

印度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2002年印度国家健康政策指出:以外汇方式支付的医疗服务“视同出口”,享受同样的出口激励[13]。2003年印度政府降低国外医疗设备的进口关税,不仅方便了私立医院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而且价格上也更便宜,加速了私立医院硬件设备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强化部门间的协调,成立全印医疗旅游协会,为医疗旅游机构提供咨询沟通协调等服务。印度卫生部门与英国NHS、商业保险机构磋商,将需要长时间等候的病人转到印度治疗。为了便利医疗旅游者入境,印度为180个国家的公民签发医疗签证[12],简化申请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江苏 银都集团有限公司 朱明贵

新增《媒体速览》增强可读性

细心的读者发现,今年《中国医疗保险》在《八面来风》栏目下增加了《媒体速览》,给广大读者更多新的信息,读后倍感新鲜:一是获取了新的信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二是杂志浓缩了各家媒体的精华,有针对性地给医保人提供相关的工作信息,为我们快速获取知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三是新增栏目侧重介绍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述,让人阅后有新的提高。

希望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再接再历,继续为广大医保人提供更多、更好、更加有用的信息,为我们打开更多新的视窗!

——云南 嵩明县医疗保险分中心副主任 杨云树

基本医疗保险不是免费医疗

作为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拜读了2010年第10期刊登的王东进会长撰写的《切莫误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文后,颇有共鸣。该文以台湾全民健保制度面临的“泛福利化带来的财务危机”为警示,告诫我们不要把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等同于社会福利制度,正本清源,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医疗保险“自助与互助”的基本理念,这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读。有些人将全民医保等同于全民免费医疗,认为医保基金的报销比例越高越好,对政府、社会、个人所需承担的责任边界认识模糊。我认为,医保基金的支付比例不能无限制地提高,个人必须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责任,否则容易产生过度医疗行为,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最终损害的还是参保人的利益。

文章提示我们,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不能以盲目提高待遇为唯一策略,而要时刻牢记“保障基本”的特性,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增强制度的公平性,使之一方面起到分担个人疾病经济负担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的作用。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基本”的特性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牢牢把握的。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医保处 王 欢

坚持读刊 受益良多

我作为十年前参加工作的医保人,目睹了医保事业的发展变化,并有幸跟着其不断成长。在日常工作中,《中国医疗保险》杂志是我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伴我成长。

首先,读《中国医疗保险》能体会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重大历程。杂志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编者以及各地医保事业工作者的经历和智慧,记录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历程。

其次,读《中国医疗保险》能提升医疗保险的理论水平。读好书,使人丰富知识;读适合自己的刊物,能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医疗保险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地研究制度完善的路径,提出机制创新的重点,为体制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中国医疗保险》体现了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的指导性。

第三,读《中国医疗保险》能充实业务工作的实践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杂志收录各地医保工作的有益经验,有效做法,阅读后会给我启发和借鉴。尤其是杂志刊登的各地医保工作人员的体会文章,为我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云南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李勇龙

多报道医保制度建设成果信息

我是《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的新订户、新读者。年初,我在社保局办公室见到这份杂志,随手一翻,便被其吸引。虽然我不从事医保工作,但当天我就与编辑部联系,办理了2010年订阅手续。

拜读每一期,我深感办刊人是用心用情的。每一个栏目每一期重点内容的安排,就连《八面来风》中的媒体医保资讯紧贴中心,篇篇精彩。笔者订阅报刊较多,唯贵刊的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政策的导向性把握得准,再加上杂志的专业水准较高,引发了我的订阅欲望,今后仍会续订。

在表达对贵刊的深爱之意同时,我还想提一个建议:在办好办精巳设栏目的同时,加大医保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每期报道一两个实例,可通讯、可介绍经验、可报告文学。特别要宣传那些为建设和发展医疗保险民生大业而忘我工作、为民所爱、有所建树的专业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弘扬时代新风,促进医保事业发展,使之更好地造福百姓。如此这般,既不失专业水准,又显鲜活生动,实现了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刊物的吸引力。此建议仅供参考。

——中国棉花价格信息采集系统江苏(大丰)信息站 朱明贵

编者:朱明贵读者所提建议对改进和提高本刊办刊质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本刊在《管理平台》中开设的《创新之道》子栏目,是专门介绍各地医保创新成果的,今后我们一定加大这方面内容的宣传力度,不辜负读者的期望。同时,欢迎更多读者多为我刊提宝贵建议,让我们在推动医疗保险民生大业的发展中携手共进。

《创新之道》是我必看的栏目

笔者发现自贵刊改版以来,几乎每期都会突出一个主题,特别是《观察思考》和《管理平台》中的大部分文章都会从不同角度,结合理论和实践,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笔者尤其喜欢《管理平台》的子栏目《创新之道》,该专栏介绍不同地方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做法。以第6期的《创新之道》为例,介绍了几个地区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化复合制度改革,可谓是各具特色。如北京在按病种付费中采取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一码一病,准确无异议,解决诊断书写不统一的问题;牡丹江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的疗效执行不同的费用标准;齐齐哈尔将大型高新仪器检查和治疗项目列入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项目,其费用不计入单病种定额结算标准内,按一定比例单独支付;深圳将预付制与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挂钩,并将住院门诊比指标和医疗费用自付率指标作为结算方式的调控指标等等。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学习,总能受到创新的启迪。

希望将这一专栏继续办下去,搜集更多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好的做法,最好每期都有。

——湖北省孝昌县医疗保险局 朱 伟

用公平视角对待城乡制度整合

拜读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公平的视角》(2010年第4期《观察思考》,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一文,颇有共鸣。文中提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新政实施面临区域矛盾、城乡矛盾及制度矛盾等困境。本人认为,这些困境背后隐含的更深刻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全民医保及其公平性的实现。

全民医保的公平性内涵至少应当有两点:一是人员全覆盖,即参与制度的权利公平;二是享受待遇的机会公平,尽相同的义务,发生风险的程度一样,享受的待

根治“挂床”需要信用机制助推

作为一名医保经办机构的稽核工作人员,阅读了《医保患者挂床现象透视》(2010年第4期《管理平台》,作者:河南省南阳市医保中心杨华等)一文后,感慨颇多。在日常对定点医院的稽核工作中发现,县立二级定点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医保患者挂床的现象,且呈现扩大化、频繁化趋势。按规定,挂床人员的医药费应当自付,然而碍于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令难行。根治

能否建立筹资调节机制

《提高统筹层次需要利益机制助推》(2010年第4期《观察思考》,作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陈仰东)一文中有关“让参保人减轻缴费负担”的论述,让我深有感触。

时下,社会关注最多的是如何通过提高参保者医疗待遇来增加制度的吸引力,而忽视了减轻参保者缴费负担的作用。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全国平均缴费率在“(7+2)%”左右,个人住院负担控制在30%以下,医保基金结余率普遍较高。大多数统筹地区热衷于采取提高参保者医保待遇水平,或实行所谓“二次补偿”,而对用人单位和参保者越来越重的缴费负担却重视不够,遇水平也一样。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人人有保可参的目标已经实现,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如何体现多制度下的受益公平。文中提出的四点对策,其实应当是构建真正意义的公平医保体系的战略步骤,即通过提高统筹层次、整合不同制度,减少制度和区域差异带来的人群受益的不公平。制度壁垒与区域壁垒被最终消除,才能促进公平医保制度形成和完善,而医保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医保处 王 欢

这种现象,如文章所述,在加强医保立法的同时,更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让违规的医院和患者不仅占不到经济上的便宜,还要通过建立信用机制,将违规挂床纳入对定点医院的诚信考核。同时,逐渐推行医保门诊统筹,为参保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医保和医疗服务。

——浙江玉环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苏光华

以社平工资为缴费基数的地区更为严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不断探索,制度日趋成熟,“以收定支”的模式,不仅满足了“支”,也成为多“支”的基础。在缴费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一味提高待遇水平,也许会使少数人(患者)满意,但这种做法很可能成为社会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收大于支”、基金结余较多的情况下,是否也应考虑建立筹资的调节机制,在基金结余较多时适当下调缴费费率,值得人们特别是决策部门思考。

——湖北荆门市东宝区医保局 田 巍

谈对策最好引入实践经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 林然然

阅读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公平的视角》一文后,颇有感触。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是目前很多地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文中无论是对此问题的现状还是对新政策实施的困境分析,都让我颇有共鸣,这些分析直指现实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很有指导性。但文中虽然对促进医保关系顺畅转接提出了对策,却只是方向性和理论性的,缺少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对策。建议在对策分析中运用一些客观事实,引入医保转移接续成功的经验,会更具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编者:感谢林然然读者对本刊的关注。在今后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一方面要在组稿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办好《管理平台》及子栏目《创新之道》,多介绍各地改革创新的成果和经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借鉴。

增设《政策信息》为百姓答疑解惑

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 朱明贵

作为贵刊读者,在欣赏贵刊办刊成功经验的同时,有一个小小建议,就是希望贵刊能够设立一个《政策信息》栏目,把一些涉及全民医保的重大政策信息向社会民众进行公开宣传,对一些老百姓不解的问题可以在

在争鸣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安徽省淮南市医保中心 陈 进

喜读今年每期的《中国医疗保险》,都深感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特别是新增了《观点争鸣》栏目,聚焦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医务工作者的待遇”、“医保门诊统筹”、“医保公平性”等热点、难点问题,概括提炼了业界、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启迪心《政策信息》栏目予以解释。

编者:朱明贵读者的这条建议很好。《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网站改版在即,将设立政策解读栏目,提供与大众交流的平台,对百姓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欢迎关注《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网站。智,使读者在《观点争鸣》中加深了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希望今后再能增加一些经办机构管理方面的内容,更多地刊登一些来自基层一线工作者的代表性观点。编者:感谢陈进读者对《观点争鸣》栏目的肯定及建议,以后的内容会增加一线工作者的声音,更全面地反映各界观点。

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势在必行

读2010年第5期《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公平医保》一文,对专家学者有关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精辟论断感触颇深。笔者所在统筹区为中心城区,全民医保制度已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分部门管理体制和制度差异,导致“待遇攀比、投机和重复参保诱发道德风险”的矛盾显现。一方面是居保和新农合形成互不相让、争取更多参保人数或“量”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是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和医疗待遇反差,影响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居保和新农合信息难以共享、部门间难以沟通协调,重复参保、重复报销隐蔽性极强。

王东进在第5期《开展求真务实的深度研究 促进科学意义上的城乡统筹》一文中对城乡统筹的意义和实施步骤作了深刻阐述,读后深受启发,使我对城乡统筹的重大意义、面临的难点,特别是实现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科学路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认为,刊物发表这样的文章,能使读者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理清思路,这就是刊物的可读性和指导性,也是创办《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的价值所在。

新医改方案把3年(2009—2011)实现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市级统筹作为近期重点目标任务,虽然方案中未对城乡统筹的时间作出具体要求和安排,但笔者认为后者也是大势所趋。城乡统筹不缺理论依据、经验教训和改革时机,唯缺决策层和社会医保工作者当机立断的决心和信心。

——荆门市东宝区医保局 田 巍

慢性病医疗保障政策应向社区医疗机构倾斜

贵杂志第3期《规范社区慢性病管理 减少高额医疗费用》一文,通过实例详细地阐述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方法,对于各地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笔者以为,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在服务慢性病患者方面的优势,除了政府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社区医疗机构硬软件水平外,还需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对此,笔者建议:一是各统筹地区要结合本地慢性病发展变化情况增加门诊慢性病保障病种,降低参保患者在社区进行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起付线并提高报销比例;二是将参保人员在社区医疗机构发生的如文中所述的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纳入报销范围,已开展门诊统筹的地区可以考虑用统筹基金支付一部分,暂没开展门诊统筹地区的职工医疗保险可考虑用个人账户支付;三是制定适合社区医疗机构的费用结算办法和考核方法。

——湖北省孝昌县医疗保险局 朱 伟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亟需解决“眼前困难”

近日,研读贵刊2010年第3期《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有坎也有桥》、《破解转移接续难点重在制度完善》,第4期《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公平的视角》等文章,受益匪浅。几篇文章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现状和困境,并从“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统筹”、“提高统筹层次”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建议。但是,几篇文章只是从改革发展和长远规划方面提出对策,却没有直接破解流动就业人员跨地区转移缴费年限认定、跨制度转移缴费年限折算等最紧迫的现实利益问题。时下,流动就业人员已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常态就业群体。全国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员,亟需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来排解他们眼前对退休后医疗保障待遇的担忧。

——南宁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吴新华

加强异地就医管理需打破常规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亲历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看了贵刊2010年第7期《异地就医管理政策建议》一文,颇有感触。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是现实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宜疏不宜堵,急需打破常规、迎难而上,切实解决。

作者从不同方面对异地就医管理提出了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切实可行。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提高异地就医管理服务能力,既是中央新医改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医保经办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搞好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工作,是对医保经办能力的一次提高,更是建设公平医保、便捷医保、和谐医保的需要。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异地就医人员,在异地就医的管理服务上有多种需求,他们既需要异地就医费用报销及时方便,还需要在诊疗方面能方便快捷。希望贵刊能多介绍这方面的有效做法。

——河南省舞钢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魏卓军

建议搭建一个基层医保工作者交流的平台

我是一名基层医保工作者,从《中国医疗保险》这本杂志上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也了解到全国很多地方的经验做法,从中受益匪浅。但是我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城镇居民医保是一项新启动的制度,有很多做法都需要我们去摸索,需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时候我们就特别想知道其他地市兄弟单位的做法,但联系起来却不是很方便。互联网已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应充分利用,如果贵刊能建立一个QQ群,呼吁各地的医保工作者加入,在群中互相交流,对我们基层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办法。我想其他的同行也会有我这样的想法。

——许昌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中心 卢 乔

编者:感谢卢乔读者所提的宝贵意见,为广大基层医保工作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是我们杂志编辑部全体同仁的一贯追求。《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官方网站(www.zgylbx.com)已于近期全新改版上线,广大读者可登陆网站注册,进行在线交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互动交流平台。

以上来信被刊登或选登的读者将获得由杂志社按照标准提供的奖金,奖金将于近日寄出。欢迎广大读者将读后感及意见、建议发送至《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电子邮箱:zgylbx2005@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6层《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编读互动》栏目组收,邮政编码:100029。正如读者来信中所说的,“心声是需要互通的”。搭建一个与读者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读者的意见、建议与需求,是编辑部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更是提高办刊质量、服务广大读者、推进医疗保障民生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我们是想将《编读互动》办成读者、作者、编者相互联系的纽带,加强沟通的桥梁和携手共同办刊的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就某篇文章、某个栏目与大家分享收获和感受,更欢迎您对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我们将把来自读者的建议和意见视为养分,用以培育《中国医疗保险》这棵医疗保障领域的幼苗,使之茁壮成长。——编者

思路,在争鸣中越争越明

作为一名从医24年的基层医疗工作者,我亲历了一人公费全家公费、过度市场化使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几乎走向崩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被定点医疗机构垄断这几段过程。过度市场化使很多乡镇以下医疗机构人员流失、设施破败,甚至被变卖。

杂志第五期《观点争鸣》里顾昕和李玲两位专家的观点都很鲜明有力。笔者以为,全盘市场化或全盘政府化都是行不通的。前者造成政府职责的缺失,而后者造成充分竞争的缺失。如何既能体现政府职责又能达到充分竞争,是医改应着重考量的问题。首先,政府采取补偿需方为参保民众购买经过充分竞争(包括技术和费用)的医疗服务或许是打破垄断、鼓励多种形式办医的最好方法,但前提是代表需方的保险经办机构必须与利益方——医疗机构彻底厘清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其次,保证医生待遇、优化培养医生的结构,将医学教育的层次向基层需求倾斜,尽快完善全科医生培养(训)计划和目标,否则目前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种专家进社区的做法无疑会成为“大炮打蚊子”的笑柄。通过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分布点和提升覆盖面,保证这些医疗机构能通过提供适宜技术和优质服务而得以发展,培养基层医疗机构用得上、留得住的适宜人才,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步发展的治本之计。我感受到,观点争鸣可以收到越争思路越明的效果。

——陕西省勉县武侯镇西色地勘711总队卫生所 刘旭红

希望将基金监管的一些新经验刊登出来

随着全民医保的不断推进,医保基金的规模和共济保障能力也不断提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成为医保管理的难点,各种欺诈骗保行为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医保基金管理部门要提高防范和控制意识。

武力同志的《防控医保基金欺诈风险要多管齐下》(《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5期)一文深契我心,感觉受益匪浅。但如果作者能列举几个典型的案例,也许更能加深读者理解,并使广大基层医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拓宽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防控医保基金欺诈行为的发生。

文章中作者提到人社部举办的全国医保基金监管经验交流培训会一事,由于身处基层等原因,对此培训会的详情不甚了解。因此,希望杂志能对文中提到的培训会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将一些新问题和新经验刊登出来。这样,没有机会参加培训会的广大医保工作者,可以通过《中国医疗保险》杂志进行学习、借鉴。

——云南省祥云县医保中心 杨元祥

编者:感谢杨元祥读者提出的建议,杂志将继续刊登防范医保基金风险方面的文章,并对相关会议内容做详细报道。

希望对基金的四大功能展开阐述

作为一名保民,我很关心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进展状况,特别是改革的动向、动态。近读贵刊《管好总闸门》一文(2010年第6期卷首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道理。什么是“闸门”、什么是“总闸门”,管好“总闸门”对掌控基金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对抑制价格虚高,对引导医疗服务等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文章都阐述得十分清楚。拜读几遍,受益匪浅。

文中提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具有保障、调节、平衡、发展四大功能。”但对四大功能的定义、各项功能如何发挥作用,文中没有展开阐述。盼望作者能在适当的时候对四大功能作深入阐释。

——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教师 倪训玲

编者:感谢倪训玲读者对医保改革的关注。我们将在不同栏目中继续探讨医保基金的各种功能,请各位读者继续关注杂志。

“小方法大健康”弦外有“音”

近期读到《中国医疗保险》杂志推出的“小方法大健康”系列文章,感觉特别清新。

众所周知,国家为13亿人口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巨大的民生工程。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让亿万人民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那些需要救助的患者享受到医保的福利。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期盼的是全民健康。基于这样的共识,《中国医疗保险》除了大容量、多视角宣传介绍涉及医保的政策、经验和做法外,还着眼于民众健康,精心设置健康知识小栏目,让人们在了解医保信息的同时,也能学到有关强身健体方面的小知识,于细微处体现了办刊人的民生情怀和泽爱风雅。虽是弦外之音,却亲切感人!

——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 朱明贵

为山阳县人民医院实行单病种限额管理叫好

作为一名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看了《院方实行单病种限额管理实现多赢》一文(2010年第6期《创新之道》,颇为陕西省山阳县人民医院的这一做法叫好。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运行10多年来,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是协议管理关系,医院按照协议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医保经办机构审核病历资料后,将发生的相关医疗费用支付给医院。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医保经办机构扣除医院不合理费用,而医院医生在背后诉说对医保经办机构不满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小病大处方、拒付重症患者甚至挂床住院等弄虚作假套取医保基金的违规违纪问题,给本该和谐共处的协议关系留下阴影。山阳县人民医院管理层经过实际调研,制定了《单病种住院费用限额控制管理办法》,并全程管理,量化考核,实现了服务增量、费用下降的良好局面,使人均统筹支付基本接近社保部门确定的控制标准,医院医保工作年度考核位列全县第一名。这说明,只要医院加强管控,完全可以实现和医保经办机构的和谐共赢,山阳县人民医院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云南省嵩明县医疗保险分中心 杨云树

以上来信被刊登或选登的读者将获得由杂志社按照标准提供的奖金,奖金将于近日寄出。欢迎广大读者将读后感及意见、建议发送至《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电子邮箱:zgylbx2005@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6层《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编读互动》栏目组收,邮政编码:100029。

猜你喜欢

医疗保险杂志
《食品科学》杂志征订启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2020年杂志订阅单
杂志介绍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中国医疗保险》亮相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