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山古井旷世奇闻

2010-11-24蒙乐生

今日海南 2010年12期
关键词:水缸挑水井水

□蒙乐生

火山古井旷世奇闻

□蒙乐生

琼北火山,方圆千里,大小数十个“火山口”有如“天锅”,有似“天井”。然而,若不是“锅底干裂”,就是“天井无泉”。火山苦旱,千锤万击,凿不出水,却出血泪。几百年来,村民与井水梦魂相接,井水和生死存亡相关,古井同传奇故事相传。

丹发井深广东之最

丹发井在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儒和村,又名“裤裆井”,也叫“田螺井”。其开凿之难、历时之久、井道之深、井径之弯、挑水之苦,粤海未有。

古井凿于明代,176个石级。后拓井道,立石碑。碑曰:“世事沧桑,无稽详考,舍古谈今,即时而论,该井之深被称为‘广东之最’。”

早先,井道盘旋,状如田螺;踏步狭窄,仅容半脚。小步上下,小心翼翼,挑一担水,身强力壮者尚且气喘如牛,体衰力弱者更消难受。

最难受的是狭路相逢,是古井中一再重复“胯下之辱”。也许,山村人并不知道韩信,他们为一口水,下井男人只好钻上井女人的裤裆……

谈起往事,老村长王家兴抑制不住心悲。他说,当年下井得带十多米长绳,在井下一点一滴打水。后来,觉得如此打水不行,便笃力打凿,才凿出田螺小道。

村民王海梅回忆起当年情景仍心有余悸。她上小学时下井底挑水,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抓扁担,有时候桶碰井壁,水溢出来,急得直哭……王海梅挑的不是井水,而是泪水。

然而,王海梅算是幸运的。老村长说,20世纪60年代灾荒年月,缺衣缺吃又缺水,儒林村王月季饿着肚子下井挑水,家人等不到水,等来的是噩耗。

儒洪村与儒和村毗邻,因缺水而搬迁别处。当年,王天和的妹妹挑水摔倒,他抱起奄奄一息的妹妹,撕心裂肺地哭喊,侥幸地把妹妹从鬼门关唤了回来。

然而,冯学裕却没有那么幸运,妻子袁氏挑水滑倒,他下井抱起,尽管千呼万喊,妻子却永远闭上双眼。冯学裕的儿子冯推连说,大妈死后父亲娶了他母亲,每次去挑水,父亲总是提心吊胆,一家人老是为一桶水神色怆然。

水是生命之泉。可是,为了一口水,丹发井却无情地夺走挑水人的生命。

虽然挑水有生命之险,但是人们不得不冒险,也不怕去冒险,怕就怕丹发井滴水全无。村民们说,丹发井不是过冬井,每年秋冬井水干枯,他们要到儒楼村的美立丹井或珠崖神岭下的养生井去挑水。那是另一条艰险的挑水道路,不仅照样要爬100多级石阶,而且还要走好几里山路。

好在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海南椰树集团全力资助,于2003年1月22日在儒和村钻打一口深150米的机井,村民将该井命名为“椰树井”。海口市龙华区政府拨专款建起100吨水塔,使儒和、儒冯两村人民饮上甘甜的泉水,告别世世代代缺水的历史。

儒和村、儒冯村村民从此再也不用忧水、愁水了,碑文记下了村民生活的新变化:“饮水思源,夏禹犹逊共产党;铭文勒石,青史永垂盖世功。”

村民虽然告别了缺水历史,但火山却永远不会忘记丹发井的血泪史。

美立丹井夺命之井

美立丹,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一口令人爱恨交加的古井。早在20世纪中叶,遵谭建圩集市之初,全靠这口水井滋润全镇28个村庄干渴的灵魂。

从遵谭镇到美立丹井,抄近道也有几里路,即便是最近的儒楼村,挑一担水也得半个多小时。尽管如此,周边村民还羡慕儒楼“近水楼台”。可是,儒楼村民却不这么想,他们说这口井是夺命井,那甘甜的泉水饱含着女儿的血泪。

火山地区“滴水贵如油,嫁女数水缸”。可是,儒楼村民并没有那么多水缸,也不需要那么多水缸。岂止儒楼,附近村庄也不需要那么多水缸,他们把美立丹井当水缸。

自从钻了机井,遵谭镇居民和周边村民已用上自来水,美立丹井已废弃不用,年轻人已不知道这口井,更不知道这口井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惨故事。

好多年无人上下井道了,井径杂树遮路,藤萝挡道。越往下走,光线越暗,到120个台阶时,隐隐约约看到,井道已被乱石堵塞,井口已被严严实实封死。

封死井口,却封不死血泪历史。因为水,因为井,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后有12名年轻女子被古井吞噬,美立丹井成了血泪之井,死亡之井!

沃梧村周贞孝老人说,遵谭风俗,出嫁女大年三十要先回娘家,然后才返夫家守岁。他说,1938年除夕,有7个女子跳井自杀,其中有4个是儒楼村人。

周利臻老人说,他那年7岁,母亲挑水到咸谅圩卖,有人投井,水挑不成,断了生计。他听母亲说,那些女子是用腰带缠绑在一起跳井的。母亲告诉他,村民捞起尸体后,买100斤盐投入井中,又照样吃水。后来,他每次去美立丹井挑水,心头总禁不住战栗。

从美立丹井到咸谅圩,少说也有5公里,挑一担水至少大半天,卖水得20个铜钱。那时候还没有遵谭镇,周边村民买油盐酱醋都去咸谅圩。儒楼村土地贫瘠,可卖的只有泉水,而咸谅圩缺的就是水,虽然卖水辛苦,但别村人很羡慕,儒楼女子因此也不愿远嫁。

问起那些女子投井自杀的原因,儒楼村王宗禄老人说,因为吃水,因为生活,因为心头难以排解的冤屈。每个女子的情况并不相同,但她们却选择相同的方式了却生命。

几十年过去了,王宗禄老人已不能完全记起7个女子的姓氏。至于另外几名投井女子,并不是本村人,是从别处来投美立丹井而死的。

“为什么要投美立丹井呢?”老人的话没人回答。都说水缸是财富,可死者夫家并不缺水缸。但是水缸再多,也要靠天下雨,望天接水,接的是咸涩的雨水。也许,投美立丹井而死,既是为井水而死,也是为水缸而死。

珠崖神井养生神泉

神井,又名养生井,位于处在遵谭镇东潭村委会谢王村、郡内村与卜创村之间,当地村民称之为“珠崖神井”。这是一口“过冬井”,即便枯水期,依然泉眼无声,清流如涌。没有打机井之前,这口井是周边47个村庄上万名村民的“活命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时年86岁的卜创村民吴明昌对“中国有个海南岛”栏目组记者说,公元前110年的西汉时期,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南越,首开九郡,其中珠崖郡治就设在现在的谢王村、郡内村和卜创村,驻军饮用的就是神井之水。

吴明昌老人说,伏波将军路博德开山辟岭,一路推进,并选址东潭,运石垒墙,构筑城垣。然而,人饥马渴,饮水困难。将军焚香燃烛,祷告上苍,祈求甘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声巨响,神井出现,润泽两千多年。

老人所讲的是传奇故事,笔者所看的是现实场景。在水源林遭受破坏,水位普遍下降的今天,神井仍然波光云影,水汽淋漓。这口井有两侧井道,可并排行走,水位较低时,需下140多个步级才可汲水。

谢王村的王位财说,他就读于海南师范学院时,井水保持在50级台阶处,正好浸过两边井道平台。王位财捕捉瞬间——拍摄一幅挑水者、汲水者和挑水爬上井道者以及这些人的水中倒影所组成的乡村生活图景,获得摄影比赛三等奖。

20世纪60年代修松涛水库二级渠道,东潭渠道集结两万多名民工,吃水、用水全靠这口神井。当时,只是在120级台阶处用绳子系小桶打水,有几个小桶掉入井中,民工便请懂水性的湧谭村蔡姓青年下井打捞,但这位青年却因故遇难。

这回麻烦了:人命关天,就是生不见人,死了也得见尸;再者,井水一时不能饮用,吃水难题如何解决。为了保证民工和村民用水,部队派几部车运水;为了打捞尸体,海南军区调用两部大功率抽水机,日夜抽水。抽了20多天,水流遍地,水位依旧。

谈起当年吃水、用水的往事,谢王村村民说,喝惯了神井泉水,喝别处的水不是滋味。谢王村的王金花老人常年饮用神井泉水,无病无灾,身和体泰。媳妇周月英说,婆婆101岁生日那天弯腰去捡菠萝蜜皮,不料跌了一跤,左手腕骨骨折肿。

百岁老人遭此厄运,家人甚为担忧,恐怕这场灾难,老人很难挨过。可是,经过40几天精心治疗,老人奇迹般康复,又拐着拐杖去舀水自饮。老人说不出饮水科学的大道理,但她期颐之年头脑清醒,手脚灵活,这本身就是科学的明证。

谢王村村民都有舀起井水就喝的习惯——这也是神井周边村民的习惯。这是特定环境、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生活习惯,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实生活场景。◎

猜你喜欢

水缸挑水井水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井水的奥秘
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
水缸
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真的没有关系吗?
水缸第几天会满
帮妈妈挑水
挑水
周而复始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