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文化低俗风(—下—

2010-11-18国忠

中国工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文化

国忠

透视文化低俗风(—下—

国忠

文化低俗的危害

文化低俗现象,逐利而生,危害不浅。

毒害公众心灵

在任何社会,人们千百年来繁衍生息,都会形成一定的关于“善恶”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这是一个社会得以维系和进步的精神基础。然而,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某些“低俗”的制造者恰恰无视良知、尊严和操守,不辨黑白,混淆是非,将一堆堆文化垃圾倾倒进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毒化人们的心灵。”

有网友在“抵制低俗之风”博文中留言:“低俗文化是对公众心灵的毒害。”

2010年6月22日,新华社发文《“电视红娘”:如何牵红线而不踩“红线”》指出,在影响力极大的卫视上一味地迎合低俗猎奇倾向,确实会对很多观众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心理学博士李文道认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成长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有些言行对成年人可能影响不大,但对青少年却可能造成莫大的影响。眼下,青少年当中拜金主义倾向严重,这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关系,也有媒体的不当引导。

网友“益智宝”认为,这类节目“把相亲变成游戏,演绎‘没钱勿扰’。提倡的是享乐主义,宣传的是金钱至上,摈弃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此风不刹,会贻误年轻一代。”

低俗之风也侵蚀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电视相亲之类的节目火起来后,关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些节目中毫不掩饰的拜金主义,助长了个别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

一位文化界人士痛心疾首:“一场经济危机,会影响三五年;而一场文化危机,会影响一代人!”话虽重,忧也深。

给文化健康发展带来无穷的危险

事实上,在这场激烈的相亲节目收视掠夺战中,“拜金”、“享乐”的非主流价值观被刻意放大和无限放任。正如网友所说,假如没有媒体这个“翅膀”,那些“畸形”的恶搞、部分人为了个人名利、博出位、博眼球的低俗作秀,相继的XX门、XX照、惊人拜金语录等等,即便能量再大也飞不出个人的活动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自杀式的劣质炒作,将给文化带来无穷的危险,就像在文化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一样,产生了无数失控的恶之花,在他们满足了短暂的关注和点击率后,却使得中国文化版图得上了满目疮痍的文化“结石病”。

文艺界人士普遍认为,受物质主义和浮躁心态影响,部分文艺作品缺乏社会责任感,躲避崇高、追求刺激、迎合低俗,在消解文艺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消解了它自身的艺术价值。

败坏社会风气

低俗之风最大的危害,就是唤起人性中那些消极的一面,“制造”出更多的人的欲望要求。而当一个社会欲望横流时,社会风气就会败坏,人类社会不可能实现和谐健康的社会。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倘盲目地急功近利地以文化“化”钱,以艺术止于“养”眼甚至“花眼乱心”,那就难免降低人的素质、败坏人的审美情操,将来低素质、低境界的人就会把即便搞上去的经济也吃光、花光、消费光的!

对社会和谐造成很大的威胁

长期从事青年问题和青年婚姻问题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教授表示,在有些节目当中,它明确地传递一种社会价值,这就是婚姻的基础或两性的互相吸引考虑的不是人品、品质和人格,而是金钱。外在的、物质的成为第一位的东西,这种导向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做过多次调查,不论是大学生、白领,还是社会青年,也不论男女,在婚姻择偶的条件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调查是把物质排在第一位的,放在第一位的是人品和感情。”

陆士桢认为,金钱至上的泛滥对我们下一代的培养和整个社会道德的构建不利,甚至可以说对婚姻、家庭的和谐不利。这是因为婚姻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一个社会的和谐,取决于每一个家庭的整体和谐。如果我们把物质作为一个家庭的基础,那么这个家庭就会蕴涵着相当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用这样一个价值体系去构建家庭的基础,那么我们社会的和谐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损害自身形象和长远利益

一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宣扬不正当的婚恋观,有些则传递了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节目不仅严重误导了广大观众,也损害了电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有业界专家表示,部分网游企业邀请因不雅照片或视频而受网民极大关注的女艺人代言或参与网游宣传活动,借助社会大众对当事人低俗成名的普遍认知,达到其轰动性的宣传效果,极大影响了社会对网络游戏行业的认知,造成了公众对于网络游戏行业的不良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存在其他企业效仿和愈演愈烈的情况,对已处于社会关注焦点核心的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不良后果。

文化低俗的应对方略抵制文化低俗风,弘扬主旋律

文化低俗之风与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有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必须不断丰富大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必须着力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而低俗之风,正与这些根本要求背道而驰。所以,肃清低俗之风,有利于人的灵魂塑造和道德提升,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扬和时代精神的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抵制和消除低俗之风,既是当下文化领域去浊扬清的应对之策,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当前,在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很多文化企业和机构都积极行动起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极大地繁荣了文化市场。但在不断出新品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出精品。真正的文化精品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明体现。这一点,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坚持。

中国媒体从业者和文化工作者首先应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出发,承担为中国百姓服务,为子孙后代负责的基本职能,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浙江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建华强调,无论是媒体管理者还是媒体自身,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媒体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明了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价值引导责任。

当然了,对于任何一个文化产品来说,经济效益也不是不重要。就电视节目来说,收视率或者广告收入也不是罪该万死,它们也是判断一个媒体一个方面的参照或者标准。因为一个媒体如果没有人看、没有人接受它也是不正常的。但是,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不可动摇的,绝不可以见利忘义。

让“高雅”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认为,抵制文艺低俗之风,首先得抓好创作。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首先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你要知道创作出的东西目的何在,而不单纯是娱乐和情绪的发泄,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文艺创作者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考虑到对青少年、对社会受众的影响。因此,文艺作品应当对受众有鼓舞、启迪的作用——鼓舞人勇于奋斗,启迪人要善于用智慧寻求发展,遇到困难时有克服的力量。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苏州市文联副主席朱栋霖教授说,文艺演出的目的,是在娱乐的同时提供审美鉴赏,从而提高观众整体的文明程度。古往今来,高雅的艺术都是文艺创作的主流,以此引导社会的审美鉴赏。人类文化遗产一直在昭示我们,优雅、健康、精致的艺术,使人从中获得提高和升华,更关乎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艺术鉴赏的最佳状态,也应该是文艺界创作追求的目标。

“感染人、激励人的作品,永远是传世之作。低俗之物即便能呈一时之盛,也必然被扫入垃圾堆。传媒和文艺作品一定要举起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旗帜。”河南省语文学会会长、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文彦发出这样的呼吁。

江西省文联副主席鄢平原说,文化艺术是灵魂的艺术,正因如此,文艺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提高修养、力戒浮躁,做到言行一致、德艺双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良好的作风,坚定地做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捍卫者。文艺工作者不能靠价值扭曲的噱头来谋取利益,而要用富有思想震撼力、艺术生命力和特色鲜明的佳作来赢得市场。

自觉注入审美精神

文化环境育人,艺术氛围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心营造的一种令每一位国民置身其间就能感受到的滋润心田、激活思维的文化艺术氛围,是弥足珍贵的软实力。 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在坚守精神家园、防止道德滑坡、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面对市场经济,在一切社会文化活动包括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制作中,理应自觉注入审美精神,引领人们从艺术鉴赏中观照人生,领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陶冶情操,升华境界,追求真善美;而万勿排斥审美精神,一味功利化、媚俗化,以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冲淡乃至取代艺术本应给人的精神美感,杜绝假恶丑。须知,文化包括电视文化节目在内犹如一座宝塔,盛世包容,凡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而又不超越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伦理道德底线的,都有一席位置,愈多样愈丰富愈繁荣;但塔尖,理应推举出那些代表着人类较高历史思维和审美思维成果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因为正是这些作品,在引领着人们的精神航程,在促进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切勿让“收视率”这只“看不见的手”,把本应在塔尖的优秀作品拖至塔座甚至挤出塔身,而把本来只有资格位居塔座尚需提升的作品强行推至塔尖!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开展好文艺批评

价值取向是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的灵魂,在中外文艺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不体现价值取向的文艺创作,从来也没有不体现价值取向的文艺评论。评论家完全可以从个人兴趣出发,自由地发表批评意见,但又必须文责自负,明白言论有传播、引导、教化的功能,在发表之前就要顾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所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文艺评论者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当前文艺批评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仍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美学的”标准范畴。再具体一点,就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八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关于“真善美”问题的精辟论述。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讲“真”,就是要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就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在文艺界要提倡讲真话,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鼓励人们去追求真理。我们讲“善”,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文学艺术家要积极反映和大力弘扬那些善的事物和行为,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讲“美”,就是要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如果评论家能在这个问题上统一了认识,那么在对一个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作判断的时候,就会形成基本共识,不至于出现针锋相对的观点,更不会出现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不分的混乱局面。

文化工作者要提升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自觉投身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努力生产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积极推进我国文艺创新和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实现党和人民的期待、时代的召唤,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要自觉地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相关部门机构应加强对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培训、督学、考学,促使他们学习提高。

加强监管

一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保证电视节目健康高雅

据了解,现在地方电视台内部一般都对节目实行“三审制”,三级审查,多级过滤。各省上星的节目还要接受国家、省两级广播电视中心的收听收看中心的监控。从实践来看,以上这些监管手段还是比较有效的。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通知下发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嘉宾选择、身份确认、讨论话题选择、录制过程审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为坚决防止导向偏差,节目组对所有已播出节目涉及话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整理分析,列出容易出现偏差的话题和禁止的话题,提高主创人员的警觉和辨别能力。为确保节目真实性,节目组逐步构建了确保嘉宾身份真实、表达真实的“四道防线”:一是调整嘉宾选择标准,从综合考虑外形、表达、职业、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调整为以“真实、真诚、健康、有强烈相亲欲望”为第一诉求;二是规范嘉宾选择流程,通过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对其所填写的个人资料予以核实;三是拓展嘉宾信息来源,通过对入选嘉宾所在单位或居委会、街道的实地采访或电话沟通,核实个人信息真伪,并对其生活状况、个人性格、价值观念等方面情况深入了解;四是开放录制现场,邀请主流媒体共同监督节目制作流程。经过认真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在思想内涵、内容表达上呈现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刻薄偏激、拜金炫富的言论,低俗、轻薄的作秀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婚姻的憧憬和向往,人与人之间的包容、谦和。

但在主管部门直接加强监管的同时,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遏制电视相亲娱乐节目低俗化,还应改变现有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除了现行的“收视率”和“收视市场份额”两个数字化指标之外,他们建议监管部门联手调查公司形成“社会美誉度”指标,以平衡前两个指标可能带来的“惟经济效益论”。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设置电视娱乐节目的“底线”,一旦有些节目逾越界线,监管部门就应视情节分级给予警告、勒令整改或者停办处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掐断源流,把好图书出版关

遏制图书出版低俗之风,最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掐断源流。

首先,出版人应该纠正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消费者是上帝,只有消费者喜欢我们才能得到利润,这是对的,但是,消费者喜欢和满意的跟低俗绝不能画等号。实际上,大众消费行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总是要受到某个信息传播系统的引导,也存在“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纵,人们的很多需求是在“流行”的过程被诱发和制造出来的。如果一些出版社和出版人放弃了培养读者群体、创造消费者的主体意识,结果当然就会使出版沦为全民娱乐化的直接手段和方式,被动地跟着读者(市场)走。相反,如果出版社学会了培养读者及读者群体,注重和深入挖掘图书作为消费品的消费符号的深层意义,注重艺术地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我们就可能远离低俗。

其次是要依靠法律来规范,依靠行政来管理,依靠准入来限制,依靠舆论来监督。一是通过完善相关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依据来杜绝低俗出版物的出版;二是对出让出版权造成低俗出版物产生的单位一经查实,坚决依法处理。三是对违法违规从业人员依法吊销其新闻记者证和取消编辑资格;四是要通过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让广大读者了解什么是低俗出版物、它的表现形式、所造成的危害,进而自觉加以抵制,使其失去生存的市场。

三是各层尽责,净化网络

净化网络整治低俗,网站管理者有责任,管理部门也有责任。

做好净化网络、整治低俗之风工作,需要各个层面的努力,落实好各类责任。

针对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利用低俗营销手段进行游戏推广活动的问题,文化部于2010年7月6日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推广管理、制止低俗营销行为的函,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加强网上巡查,发现低俗的网络游戏推广、宣传等内容,要通知相关网站予以删除。二是对践踏道德底线、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三是对存在网络游戏低俗推广现象的企业,要约谈企业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四是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依法处罚,有效遏制网络游戏低俗推广现象的蔓延。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说,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产品,健康的游戏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的经营活动是保障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网络游戏企业应当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优先,规范自身的市场经营行为,为网络游戏用户提供健康、绿色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

有网络管理者建议,针对泛滥的低俗现象,我们可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不良信息关键字/图片识别过滤标准。此外,立法是当务之急。对违法违规网站发现一个打掉一个,同时对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的人应给予重罚。

受众要自律

人民网网友缘来久久认为,抵制低俗文化,倡导积极的社会文化,是政府的职能,媒体的操守,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

一切积极向上的受众要自律,对文化产品作出清醒判断。不要在电视中追求感官刺激,自觉抵制不好的节目;要消费健康高雅的文化产品,抵制低俗的文化产品。

作为一个网民,也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净化互动栏目。网民是网络空间存在的主体,是网站生存发展的载体,可以说网民在网络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网民参差不齐,有高学历的,有高素质的,有讲道德的,有不讲道德的,有低俗的,有好奇的……网民在网络空间摄取的内容各式各样、五花八门,高尚积极催人奋进的,低俗涉黄粗制滥造的,还有什么“娱乐”、“八卦”的……可见,为了确保净化网络,网民必须提高道德水平和素质,彻底从“猎奇”的观念中转变出来,增强自身约束力和网游自觉性,不在互动栏目乱贴发低俗内容,不胡乱发言,不搞恶作剧,不宣扬血腥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等等。

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当你遇到低俗的文化产品时,要能取其有用的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对于一些低俗的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言论,就要拿起自己心中的那杆秤秤一秤,通过对不同嘉宾不同言论的赏析和评判,让自己的价值观更清晰透亮起来。

相关链接:

美国如何监管电视低俗节目

美国是世界上对电视低俗节目内容最早进行监管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控制度。早在1934年,美国政府根据《联邦通讯法》授权成立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它是对美国广播电视行业进行监管的独立机构,负责对广电业发放执照,制定规则和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199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儿童电视法》。采用节目分级制度,将儿童节目分为两个等级,其他娱乐节目分为4个等级,另外对淫秽、暴力、愚弄、博彩类节目形态的界定、限制播放和禁止放映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其主要监管措施首先包括对所谓电视低俗节目进行界定。低俗节目指那些尚未达到淫秽色情等级,但是又明显带有猥亵、不敬、脏话等下流内容或者公然冒犯社会基本道德水准的电视节目。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解释,对低俗节目内容的界定有三条标准:一是按照当前社会标准,所播放的影视在总体上能引起一个普通正常人的性欲;二是以露骨的方式描述或记录性行为;三是缺乏一定的文学、艺术、政治或科学方面的价值,在节目中所使用的语言严重侵犯他人情感,使人厌烦,会引起暴力仇恨或者公然冒犯社会公众的辱骂言语。为此,任何猥亵、低俗或者不敬的语言都不得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出。

其次,执行行业自律与分级控制对低俗节目进行监管。美国是一个商业化电视体制为主的国家,电视节目的品质主要靠政府的规范、市场的竞争、行业自律和社会团体的压力来共同完成。政府给电视节目品质制定出底线要求,然后在政策上设法采取有利于节目品质提高的措施。美国电视分级并不像电影分级那样,有一个专门机构对其级别进行划分。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只是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由节目制作公司和电视台自觉完成,执行市场自律行为。各种电视机构协会、电视从业者协会对于会员提出节目品质方面的规劝和要求。比如美国“全国广播人协会”经常以致信的方式对会员的行为加以评价和指引。1996年,美国电视业根据观众的年龄出台分级办法,建议谁应当或不应当接触某一级节目内容。1997年,美国电视业在年龄分级基础上出台了节目内容的分级,如V代表节目含暴力内容,S代表有性行为场面,L代表有粗鲁语言,D代表有性语言或性暗示语言,FV代表含虚幻暴力内容。1998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了上述的分级标准,美国电视分级制全面实施。

社会团体对节目品质的批评作用也很大,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家长团体经常会针对电视节目中的不当内容加以批评。电视台一旦违背了自律,激起观众投诉,最终就会招致大量广告客户的流失,迫使电视台在播放电视节目时不敢掉以轻心。

根据相关规定,电视台/网每年要向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提交一份自我评估报告,检查自己是否符合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的要求;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准备拿出怎样的整改措施。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则对各电视台/网的表现进行监测,对违规者作出处罚。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还采取“时段隔离”措施,即规定在少年儿童集中收看电视的时段,只能播出适宜少年儿童收看的电视节目。如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这段时间,任何电台或电视台不得播放含有下流语言的节目。同时,给节目分级,根据节目中暴力、色情、不雅成分的严重程度将节目分为不同的限制级别,如PG级是指可以在父母指导下收看的节目。例如国产片《英雄》在北美上映时,美国人认为片中有用脚踢飞人、打架流鼻血的画面和镜头,都是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模仿的行为和动作,因此认定它有一定的血腥场面和暴力语言,被定为PG-13级。即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

美国还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某些不适合的节目内容,称之“技术隔离”,通过技术手段将针对成年人的电视节目与针对少年儿童的电视节目隔离开来。1996年,美国颁布了《电子通信法》,要求新生产13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必须配置电视节目自动分级系统的“V芯片技术”,电视机若接收到暴力或成人类别的节目,便会按照观众预先输入的设定要求,自动转台或关机。该法还规定电视台在播放电视节目的同时播放节目分类信息,以明显的标志帮助家长发现那些含有色情、暴力或其他低俗内容的节目。这样就大大限制少年儿童接触与其心智不相宜的电视内容的机会,有利于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再者,政府鼓励公众监督、投诉低俗电视节目。除了有关政府机构的监督管理之外,鼓励公众参与对电视节目的监督也是很重要的一项监管措施。任何一个公民如发现任何一家电视台存在节目低俗的问题都可以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举报、投诉。一些家长团体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团体已成为电视节目监督的主力军。

为了有效实施监管,1999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成立了执行局,专门负责接待公众有关广播电视节目低俗问题的举报和投诉。民众可以通过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诉举报。执行局接到投诉后,工作人员会阅读每一件投诉状,并判断其所持有的信息是否足以裁定节目触犯低俗节目禁令。如果认为可能触犯了禁令,该委员会将着手进行调查,要求该电视机构证实或者否认有关投诉,并向其提供投诉中涉及的所有节目的录像资料或脚本。如果调查后确认指控成立,也就意味着违法或者违规行为确已发生,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将进入处罚程序,处罚结果将在该委员会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例如,美国女歌星珍妮特·杰克逊在美国第38届橄榄球超级大赛中场表演时“露乳”以及布兰妮与麦当娜在美国第20届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上演唱时热吻等就属于此列。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就“露乳事件”对播放节目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课以55万美元的罚款。

近几年美国政府应对电视低俗节目所采取的措施,在保护未成年观众免受低俗电视节目的负面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无法改变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未能真正得到解决。为此,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广播电视反低俗内容强制法》、《淫秽与暴力广播电视内容控制法》、《儿童友好电视节目法》和《净化广播电视内容执行法案》等一系列法规,多方面地加强对电视低俗节目进行监管,力求进一步净化电视荧屏。

国外怎样用法律手段规范文化行为

在标榜“言论和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影视制作人和网络写手以“自由”为由头,在制作形式、流程工艺和作品内容等方面“推陈出新”,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争夺市场份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以色情、暴力、抢劫、恐怖、诈骗等为题材的网络作品和影视作品汗牛充栋,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西方国家司法和监管并非对“低俗作品”放任自流,视而不见,而是采取“定级”和“限时”等方式区别对待,对于触犯法律的“文化行为”则依法惩处。

低俗作品主要是指那些格调低下、不符合社会正常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容。在当今的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无疑首当其冲。德国是世界电视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频道和节目类型相当丰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电视传媒不受任何限制。德国对电视节目的管理主要通过规范性的法律手段,如《基本法》、政策制度、行业规范、公民监督等来实施。德国对公共广播电视的监督方式是成立电视评议会,由来自政党、工会、教会、雇主联合会以及文化机构的代表组成,代表了各种集团的社会利益。一些重要电视台的评议会近年来还增加了地方各州代表、宗教界、新闻出版、慈善团体和环保界代表。电视评议会根据《宪法》确定的保护青少年的原则,禁止电视播放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并有权开列“黑名单”。据悉,德国娱乐类节目的收视率排在新闻节目和体育节目之后居第三位。德国电视人普遍遵守的一条行业规范是: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大众化的娱乐工具,应当为观众提供丰富的、高品位的娱乐节目。

法语是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等国的官方语言,许多西欧和非洲国家也是法语影视节目和网站的主要受众,各类法语文化产品的影响力非常大。网络为人们获得信息和自由交往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网络犯罪案件也异常突出。法国近年来与周边国家联手,多次破获国际犯罪集团的跨国色情网站和国际妇女、儿童卖淫网站。2007年,法国警方侦查到一个设在意大利境内的销售儿童色情商品的网站,发动了名为“彩虹行动”的突袭,一举在法国各地查获了140万张色情图片和2万张色情光碟,并抓获了数百名嫌犯。近年来,法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制作、销售和传播淫秽物品的定罪量刑作出了修改,加大了惩罚力度,如向未成年人展示淫秽物品者可判5年监禁和7.5万欧元罚款。如上述行为发生在网上、面对的是身份不确定的未成年受众,量刑加重至7年监禁和10万欧元罚款。

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列托—罗马语四种官方语言电视台和电台,电子网络通行多种语言,为网络监管造成一定的障碍。瑞士的电视台较少播放低俗影视作品,但在转播境外影视节目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定级”和“限时播放”,即对一些含有暴力、恐怖、色情镜头的作品确定观看的建议年龄,并在深夜12点以后播放。

栏目主持:吕燕英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