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3

2010-11-15杜传忠刘英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9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工业化基层

杜传忠 刘英基

(1.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3

杜传忠1刘英基2

(1.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的转变。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由于目标、认识和利益取向的差异,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之间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博弈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是使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博弈中实现收益最大化。本文认为应该从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和制度、健全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加强对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和自觉性教育、积极为农村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持力度、加强产业生态园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各方博弈行为,从而有效实施新型农村工业化要求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农村工业化;循环经济;博弈

我国农村工业化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途径。然而,由于资源和环境意识淡薄、科技水平不高等原因,我国农村工业一直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弊端。严峻的客观现实要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转变。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作为循环经济主要发展主体的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村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本文拟通过分析农村工业化利益主体各方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博弈关系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 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内涵

农村工业化是在农村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通过工业化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具体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工业化推动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资源配置合理化过程;二是通过工业化过程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融合,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和中小城镇人口聚集的过程;三是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技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造,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四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工业文明对农村社会进行全面渗透、影响的过程,通过对农村教育、卫生、法制意识和社会道德的全面洗礼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富裕和生活现代化的过程。新型农村工业化则是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和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的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新型农村工业化在内涵上除了包括依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和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工业化发展来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外,更多地强调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农村工业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方式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在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基础上,以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废物和资源高效回收、循环再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运行见图1所示。

图1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运行图Fig.1 The system performance diagramof recycling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1.2 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乡镇企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92 50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65 000亿元,销售产值251 000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4.72%,占据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依然实现了产销衔接的良好局面。农村第三产业2009全年实现增加值21 200亿元,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农村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卢永军)。2009年农村企业总就业人数达15 580万人,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超过了60%,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我国农村工业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生态环境、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约束瓶颈。首先,我国农村工业化面临较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工业企业一直采取依靠资源大量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导致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单位 G 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美国的3.9倍,日本的8.2倍。我们消耗了全世界3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仅创造了全球7%的 G DP(李毅中)。目前,我国农村工业面临着由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农村工业企业布局的分散性增加了废物排放、环保设施处理的难度。据统计,我国农村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排放量已超过了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而污染物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由于我国农村工业化起步晚,农村工业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工业主要分布在采掘、建材、金属制品、食品、纺织等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而科技型、高附加值产业如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数量偏低。农村产业层次偏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制约了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再次,农村工业企业管理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低。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和技术水平发展滞后,我国农村工业企业管理方式普遍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市场观念陈旧、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科技技术创新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农村工业企业往往缺乏技术创新的意识。长期停留在低水平制造技术上运转,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①农村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全球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走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农村工业产品的“绿色品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克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要求,增强农村工业企业竞争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环保产业等体现循环经济与节能经济的新型工业将成为农村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流;②由以往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为动力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新型农村工业,以扩大内需为支撑,发挥农村工业化的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再次,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将进一步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协调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③新型农村工业化将进一步实现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是因为再生资源回收重复利用扩大资源开发产业,既纵向拉长了原有的产业链条,又横向拓展该产业的一体化生产体系,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经营范围,必然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2 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循环经济发展主体博弈行为分析

我国由传统的依靠资源,环境投入的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转变的根本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本文称为“上级政府”)、县和乡两级政府(本文称为“基层政府”)、农村工业企业及居民(本文认为上级政府代表了农村居民的利益和诉求,故在博弈分析中略去居民这一主体),三方主体存在着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及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博弈关系。本文假设三方在博弈过程中遵循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方式,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2.1 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行为博弈

上级政府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的积极推动者,要求基层政府关闭或整顿农村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型企业,督促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清洁能源生产清洁产品,发展循环经济,而基层政府往往为了追求政绩或本地区经济利益而主要追求短期目标,如产值的增长、速度的增加,而不惜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由此,两级政府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着利益不完全一致的行为博弈关系。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上级政府监管基层政府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其职责所在,基层政府执行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其职责内容。因此,可以假定当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进行有效监控并达到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时,双方的收益均为零(完成了政府职责,不存在政府缺位现象)。假设上级政府进行了监控,而基层政府未能有效执行时,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处罚额度为B(可能是经济处罚,也可能是其它处罚,这里统一货币化为B),则基层政府的收益为-B,上级政府的收益为零(B将用于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由于上级政府在对基层政府监控时要发生成本费用,因而上级政府存在放松管制的可能,假如上级政府在未对基层政府进行监控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依然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则上级政府的收益为节省了的监控费用,设该数值为A。地方政府监管并推动实施循环经济保证生态环境属于正常履行其职责,其收益为零;假如上级政府未对基层政府实行监控,地方政府也未在本地监管农村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发展,这意味着基层政府节省了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笔费用C,则地方政府的收益为C,而上级政府则要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实施治理,假设这项治理费用为D,则上级政府的收益为-D。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列出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博弈矩阵 (见图2):

图2 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博弈矩阵Fig.2 The gambling matrix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between higher authority government and basic unit government

通过对图2博弈矩阵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博弈是一个混合策略博弈矩阵。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为了实现各自的最大期望收益值,必须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假设基层政府执行上级政府战略的概率为Pt(0≤Pt≤1),上级政府积极管制的概率为Pg(0≤Pg≤1),在其中一方行为选择概率不同的条件下,另一方的期望收益将会随之发生变化。把这一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见图3(1)和(2))。图3(1)横轴表示基层政府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概率,纵轴表示相应概率之下的上级政府期望收益,当基层政府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概率值小于Pt时,上级政府的期望收益值开始小于零,上级政府的选择只有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执行概率值;而与之对应的是当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是否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进行监控的概率值小于Pg时,基层政府的期望收益值就大于零。基层政府的选择将开始倾向于不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上级政府的选择只能是提高监控概率,加大监控效率和惩罚力度。

图3 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博弈的混合策略选择Fig.3 The mixed strategy choice of the higher authority government and the basic unit government in their gambling

在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上级政府和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我国实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基层政府的G DP政绩取向使其存在着与上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博弈关系。从上述分析可知,基层政府的短期目标取向使其倾向于不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上级政府法制不健全或者监管惩罚力度不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循环经济的缺位现象。因此,上级政府只有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执行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责,完善对基层政府的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等。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才能使基层政府选择与上级政府要求及意愿一致的行为方式。

2.2 政府部门与农村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行为博弈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高、收益回收期长且存在较大的外部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村工业企业是不可能自觉自愿发展循环经济的,基层政府部门与农村企业之间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假设Re为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收益,该收益包括资源节约、产品品牌收益和长期的生态受益等;Ce为企业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升级、设备购置、人员费用等;Rg为政府部门监管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收益,包括政府形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收益等;E为政府部门的监管费用,包括人员、设备、信息收集等费用;P为农村企业不发展循环经济导致环境污染可能遭到处罚的概率,F为处罚的数额,PF为所要支付的罚款的期望值;D为由于企业未发展循环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政府部门所支付的治理费用。PF-E-D为当政府部门对农村企业监管失效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值。政府部门和农村企业的博弈属于混合博弈模型,假设政府部门对农村企业进行监管的概率为<(0≤<≤1),企业执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概率为θ(0≤θ≤1)。则双方的博弈矩阵如图4。

设Ug为政府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获得的效用,Ue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效用,根据图4博弈矩阵可以得到下列两个效用等式。

图4 政府部门与农村工业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博弈矩阵Fig.4 The gambling matrix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between G 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rural industry enterprise

利用一阶导数条件对(1)、(2)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时的最大效用值Ug和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的最大效用值Ue,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通过对(3)、(4)的计算可以得到政府对农村生产企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监管的概率 <3和农村生产企业执行政府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的概率θ3。

由(5)可以看出在政府对企业不发展循环经济的处罚PF既定的条件下,当Re-Ce≥0时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大于成本,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就没有必要进行监管了,因而政府监管的概率 <3=0;当Re-Ce≤0时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不可能自觉发展循环经济了,政府的监管概率 <3≥0。由于在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条件下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Ce是稳定的,Re往往会影响农村企业决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当农村企业仅仅考虑短期收益时,Re就十分小,甚至远远小于成本Ce,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政府就不得不加强监管;当农村企业把长期受益、品牌收益和生态收益计入Re时,企业就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的监管就可以适度放松了。这说明,政府部门积极做好对农村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观念提升是促进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由(6)可知,在政府监管成本E稳定的条件下,政府对不发展循环经济的农村企业的处罚概率P和处罚额度F的数值越大,PF值也就越大,企业执行循环经济的概率值θ3也就越大。可见政府部门的监管程度和惩罚力度对农村企业是否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较大作用。尽管在(5)、(6)函数式中作为未来的治理费用的D值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D值越大越有可能加大监管力度。但对于只考虑短期政绩G DP的基层政府而言,可能认为环境治理是下任政府的事情,所以对本届政府的监管力度几乎不产生影响。

2.3 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三方博弈行为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上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担负好法律制度和发展战略制定者角色以及基层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激励者和监督者角色。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严格的监督、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上级政府在博弈中达成目标、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基础;其次,基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具有矛盾同一体的性质,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执行者、被监督者,也是贯彻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者和监督者。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短期利影响和G DP政绩考核约束下有不执行循环经济的取向;另一方面,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执行者,负有监督和引导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责;第三,农村企业是新型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由于农村工业企业普遍缺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掌握的科技资源有限,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四,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越充分,在执行上级政府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主动性也就越高,有助于提高各方在博弈中采取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取向。

3 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综合前文分析,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向新型农村工业化转变,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使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博弈中实现收益最大化,这就要求从解决影响各方博弈行为的因素着手采取相应措施。第一,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和制度,强化上级政府在博弈中推动循环经济有效实施。当前,要完善现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关键是增强其可操作性。在制度建设上,一是要健全税收和财政制度。以资源的稀缺性、开发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为准实行差别税率并扩大征收范围,充分发挥税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引导机制,健全对农村企业发展高新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革新的财政支持制度。二是要加强绿色G DP核算制度建设,将绿色G DP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将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法律和制度的效用除了健全以外,关键是强化执行和惩罚力度。

第二,遵循市场规律,健全对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有效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促使基层政府、农村企业自觉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府逐步放弃对资源性产品价格干预,使其能够真实体现市场需求,强化对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来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激励机制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基础之上的,要完善包括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排污许可证拍卖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引导农村企业自觉遵循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从经济利益上促进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和居民既享受生态环境补偿,也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第三,加强对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和居民发展循环经济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强化基层政府和农村企业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运用各种大众媒体制造舆论,深入、灵活开展循环经济的教育活动,引导基层政府、农村企业自觉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

第四,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持。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政府有责任提供以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支持,引导农村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高新技术产业。

第五,加强产业生态园区建设,为农村工业企业提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平台。我国农村企业的分散性特征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产业园区够运用管理集成和技术集成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聚集效应,建立产业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循环再利用”的生态循环结构。加强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为农村工业企业提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有助于降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增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References)

[1]卢永军.盘点2009: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成就与思考[J].经济月刊,2010,(3):60-63.[Lu Y ongjun.Inventories 2009: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and pondering to Our country Rural enterprise[J],economical monthly publication,2010,(3):60-63.]

[2]王志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村新型工业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05.[Wang Zhixiong.Study on New2type of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Under Sustainable Developpment Stratagem[D].Fujian: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y Univerisy,2005.]

[3]范丽霞,李谷成.我国农村工业化回顾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21-23.[Fan Lixia,Li Gucheng.The Reviews and Forecasts Our Country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J].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8,7(3):21-23.]

[4]赵雪阳,吕军.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09,(7):131-134.[Zhao Xueyang,Lv Jun.Gam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Rural Industrialized Process[J].Ecological economy,2009,(7):131-134.]

[5]朱玉林,陈洪.论乡镇工业循环经济模式[J].生态经济,2006,(7):72-74.[Zhu Yulin Chen Hong.On The Circulai Economyof Village and T ownship Level Industey[J].Ecological economy,2009,(7):131-134.]

[6]同春芬,杨煜璇.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37-41.[T ong Chunfen,Yang Yuxuan.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imary Investigation on Its Caus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2009,8(3):37-41.]

[7]郭彬.循环经济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5.[Guo Bin.Research on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ycling Economy[D].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2005.]

[8]冷淑莲.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07,(11):12-15.[Leng Shulian.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uestion Under The Restrai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Price monthly publication,2007,(11):12-15.]

[9]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Liu Lingbo.Analyzes T o The Benefit Gambling Between The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Economy’s[D].Beijing:BeijingJiaotong University,2008.]

[10]任保平.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型工业化及其制度供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5):46-52.[Ren Baoping.The New2Type Industrialization And Whose System Supply Under The Restrai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Journal of Hubei Economical College,2004,(5):46-52.]

[11]韦钟华.生态补偿制度研究[J].今日南国,2009,(1):147-149.[Wei Zhonghua.Study On The Ecology Compensatory Regime[J].T oday southern China,2009,(1):147-149.]

[1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环境与发展:世纪挑战与战略抉择[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mmittee of Chines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of CPC Central Party School.Chines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 Century Challenge And The Strategy Choice[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2007.]

The G am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o Recycling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DU Chuan2zhong1LIU Ying2ji2
(1.Colle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Due to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with big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heav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China should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and change th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way,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to the new2type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In the process of new2type industri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igh technology,good economic returns,low resources consumption,litt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re inevitable choic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ame model,this paper found tha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e in goal,understanding and benefit orientation,there was game process with mutual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higher authority government,the local level government and the rural enterpris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The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is to realize maximum benefits amorg the higher authority government,the basic unit government and the rural enterprise.Consummating law and institu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perfect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recycling economy,strengthen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rural enterprise,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ural enterpris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ecology zone,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game behavior,thu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of recycling economy.

rural industrialization;recycling economy;game

F224.32

A

1002-2104(2010)09-0001-06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01

2010-04-05

杜传忠,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刘英基,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农村工业化与循环经济。

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研究”(No.07AJY017)

(编辑:于 杰)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工业化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走基层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