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创新管理的最新发展

2010-11-14刘国丹

当代经济 2010年18期
关键词:全员要素协同

○刘国丹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论企业创新管理的最新发展

○刘国丹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全面创新管理是传统创新管理,组合创新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创新管理理论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论述了全面创新管理的产生背景、理论内涵、空间维度,以及相对于传统创新管理和组合创新管理的不同特征。对指导我国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企业创新 组合创新 全面创新管理

一、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产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创新研究视角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单项创新转到各项创新间关系上,进一步提出了组合思想和组合创新理论。组合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大体经过了四个逐渐深入的阶段,即产品的组合创新、技术创新的组合、不同创新的组合、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目前,组合创新管理是国内外居于主导的创新管理模式。组合创新至少包含了五方面的组合关系,即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调、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的协调、创新显性效益和隐形效益的协调、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创新的协调、企业内部独立创新与外部组织合作创新的协调等。

在组合创新理论的推动下,到20世纪末期,创新理论朝系统观发展更进了一步,出现了集成创新观和系统创新观的创新理论。1998年美国的Iansiti提出了技术集成的概念。一些学者也指出,在技术创新中各种要素的集成是保证技术创新效果的重要条件。集成创新观强调对现有各创新要素的创造性整合,体现了一定的系统性思想,认为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性自适应系统,要提高创新绩效必须由“框式思考”向“线式思考”转变,也即注重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

进入21世纪后,创新理论的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更加注重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研究创新理论,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全流程创新、全球化创新以及事事创新的全面创新思想成为创新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企业外包、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的出现促进了研发、制造、营销等的全球化。以“人”为本,实现全方位的创新是现阶段创新管理理论发展的目标。

浙江大学许庆瑞等(2001)总结了国内外最新创新理论及我国大量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经验教训,首次从理论上系统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创新规律。他们特别强调了全面创新的两层涵义:一是涉及企业各创新要素的全面创新,二是各创新要素间的有机协同,其理论基础是创新进化论和复杂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创新管理”(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简称TIM)的创新管理新范式。

二、全面创新管理的理论内涵

全面创新管理是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持续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价值增加)为最终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1、全要素创新

全要素创新是指创新需要系统观和全面观,需要使技术、战略、文化、制度、组织等与创新绩效关键要素达到全面协同,以实现最佳的创新绩效。根据对国内外有关影响创新绩效关键要素的研究综述,文献总结了六大要素,即战略、技术、市场、文化、制度、组织要素,进而面向10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六大要素对于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从全面创新管理的系统、全面视角来看,这些要素的作用发挥离不开全员参与和全时空的背景。

2、全员创新

全员创新是指创新不再只是企业研发人同和技术人员的专利,而应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从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制造人员到售后服务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出色的创新者。广义的全员还包括用户、供应商、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如海尔通过市场链机制,使每个员工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市场负责,人人争做创新的SBU(策略事业单位)。如海尔冰箱钣金操作工王孔涌,通过创新对工序进行改进,解决了折弯机定位不准的问题,使生产节拍从2min提高到5s,废品率下降为零;解决了侧推器挤板的问题,使生产节拍每小时比原来提高50台,为企业节约资金3050元/d;解决了冲切废品的问题,节约资金1800元/d。

3、全时空创新

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创新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为已所用,实现创新的全球化,即处处创新。也包括全价值链创新、全流程创新等。

4、全面协同

全面协同是指各创新要素在全员参与全时空域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匹配,以实现各自单独所无法实现的“2+2>5”协同效应,从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全面协同与传统意义上的协同的区别如下。

(1)涵盖的协同主体更多、相互作用关系更复杂。传统的协同概念多指2个或3个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例如技术与市场的协同等,而全面协同涵盖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六大关键要素,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其相互关系更为复杂,但其全面协同效应也将更为明显。

(2)强调了全员参与和全时空域创新的重要性。即认为各创新要素必须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域框架下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全面协同,而这是传统的协同概念所没有涉及的。

三、全面创新管理的维度

概括起来,全面创新管理可以分为8个维度——创新的时间维度:全时创新,包括即时创新、即兴创新、连续创新等;创新的空间维度:全球化(包括全地域、全流程、全价值链等)创新;创新的内在要素维度:技术、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市场创新等;创新类型维度:产品(服务)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程度维度:渐进创新、重大创新、突破性创新;创新的方式维度:独立创新与引进、合作、开放式创新;创新主体维度:技术人员、营销、生产等各部门人员创新,以及包括用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全员创新;上述创新要素的有机全面协同。

全时空创新分为全时创新和全空间创新(全球化创新或称全地域创新)。全时创新是一种创新策略、一种思想、一种创新观念,是即兴创新、即时创新(包括快速创新)、连续24/7创新的有机结合。即兴创新是在特定问题上灵感的闪现、创造力的凝固;即时创新是应时而发,要求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连续创新就是让创新成为组织发展永恒的主题,每时每刻都在创新,使创新成为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必备能力,而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海尔集团就是全时创新的典型。在2001年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上,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根据美国用户的抱怨突发奇想,能否设计一种上层为普通卧式冷柜,下面为带抽屉的冷柜。冷柜产品本部在得知迈克的设想后,4名科研人员采用同步工程,连夜奋战,仅用17h就完成了样机,令迈克感到非常惊讶,而这款冰柜也因迈克的创意被命名为迈克冷柜;全空间创新

表1 全面创新管理与传统创新管理、组合创新管理的异同

四、全面创新管理的特征

全面创新管理是传统创新管理、组合创新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创新管理理论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进一步归纳全面创新管理的特征如下:第一,战略性。以企业经营战略为依据和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既要满足提高当前经营绩效的需要,又要考虑通过培养和积累动态核心能力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第二,整体性。全面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要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第三,广泛性。创新活动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件事、每位员工、每一处角落。第四,主导性。强调创新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并制定公司必须遵循的业务准则。

[1]Gunding Emest:创新沃土:美国3M公司创新机制[M].华夏出版社,2001.

[2]Kumpe T.:Towards the Innouation Firm Challenge for R&D Management[J].Ressearch Technolgy Management,1994(6).

[3]Iansiti Marco:Technology Integration:Turning Great Research into Great Produ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3).

[4]张华胜、薛谰: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J].中国科学,2002(12).

[5]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J].管理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全员要素协同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