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短板 再战江湖—三大石油公司2009年年度业绩分析

2010-11-10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8期
关键词:中海油炼油成品油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补齐短板 再战江湖—三大石油公司2009年年度业绩分析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三大石油巨头的业绩喜忧交织。未来,若要让利润增长不单纯受制于油价的涨跌,三大石油巨头还需要继续寻找各自的发展大计。

3月31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9年年报终于公布。至此,中国主要石油巨头的业绩报告悉数出炉。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但是2009年,三大石油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通过购资源、降成本、调结构、拓市场、增效益等一系列措施,生产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共性:各个石油公司继续加强油气勘探,深入推进炼化项目,加快销售网络和仓储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国际化实现重大突破。

2010年,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油气行业、油气企业如何做得更好?有必要对三大石油巨头过去一年的业绩进行一次系统盘点,以此来洞察企业2010年动向。

中国石油:业绩好于预期

2009年,国内石油公司甚至包括跨国能源公司在内的石油巨头们,一举终结了延续多年的“暴利神话”,业绩下滑。偏重于上游业务的中国石油利润连续第二年下滑。

受去年国际原油价格同比下降38.4%的拖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石油2009年净利润为1033.9亿元,同比下降9.7%。

对于这份业绩单,中国石油表示,全年业绩指标还是好于2009年年初预期。

在四大业务板块中,中国石油去年勘探与生产板块在油价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经营利润1050.2亿元,依然是公司利润的支柱。业绩报告称,去年全年公司共生产原油8.4亿桶,同比下降3.1%;生产可销售天然气2.1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3.3%,全年油气总产量达11.96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石油去年海外业务实现油气净产量1.04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3%,占公司总产量的8.7%。

年报显示,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加工量出现了2.5%的下滑幅度,从2008年的8.498亿桶降至去年的8.286亿桶,其中75.4%来自勘探与生产板块。汽、煤、柴油的产量也从2008年的7396.8万吨下降了1%,至去年的7320万吨。

尽管成品油产量下滑,但是在销量上,中国石油仍取得了增长,销售总量达到1.01亿吨,相比2008年的9027.8万吨增长了12.2%。零售市场份额也得到了增加,达到了38.2%,增长了0.7个百分点。加油站方面则减少了118座,至16607座。单站加油量从2008年的9.6吨/日增长至10.1吨/日。去年中国石油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为人民币136.6元/吨,比上年同期同口径人民币140.7元/吨降低3.0%。中国石油销售业务贡献的利润则由2008年的79.82亿元激增66.2%至132.65亿元。可见,新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实行后,中国石油下游业务受益巨大,炼化板块以及成品油销售板块利润均出现了大幅飙升。

2010年,中国石油的下游板块应该表现更好。“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随着未来中美两国经济复苏的推进,对于原油和石化产品的需求将逐步增加,特别是由于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石油及制品需求增长更快。随着下游复苏需求增长,中国石油的垄断地位,决定其2010年炼化盈利高涨。由于石脑油价格偏低,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价格较好,毛利较高,炼油业绩通过石脑油由下游三大合成材料实现,炼油仍可保持较好的赢利状态。”银河证券研究员李国洪认为。

因此,专家一致建议,中国石油应抓住有利时机。应该看到,下游业务更大的收益,也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又一个重要的利润支柱。

其实,中国石油早就期望能在下游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应对成品油销售需求萎缩及油品滞销的压力,2009年中国石油强化了终端销售、开拓机构用户、加大营销网络建设。

中国石油2010年也打算安排足够投资用于补充下游,计划对成品油炼化板块安排资本性支出495.00 亿元。其中,约人民币264.00 亿元用于炼油设施建设和扩建,主要包括四川石化、呼和浩特石化等大型炼油项目的建设;约人民币231.00 亿元用于化工设施建设和扩建,主要包括四川石化、抚顺石化、大庆石化等大型乙烯项目建设。此外,还将安排196.00亿元用于拓展高效销售网络市场工程建设。

中国石化:打造资源实力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中国石化2009年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617.60亿元,同比增长116.5%。2009年实现每股基本净利润0.71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383元。这也是多年来中国石化年度每股收益首次超过中国石油。

◎供图/CFP

国内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实施后,炼油业务扭亏为盈,这是去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石化去年加工原油1.83亿吨,同比增长6.7%。生产成品油1.137亿吨,同比增长5.9%。炼油业务实现经营收益231亿元,相比上年的经营亏损636亿元,大幅增长867亿元。化工业务实现经营收益13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66亿元。

对此增长,中国石化董事长苏树林表示:“炼油板块利用近年来原油适应性升级改造形成的优势,努力扩大加工量,自2009年二季度起,炼油装置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从原油购置到资源配置,从库存和运输的合理化到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创造了良好效益。”

毋庸置疑,中国石化炼油装置的复杂性也是其他同行不能比拟的。比如中国石化现在既可以炼酸性的劣质油,也可以使用低硫的优质原油,这一优势对于炼油赢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阴霾散去,以下游庞大业务为主的中国石化否极泰来。毫无疑问,炼油环节的赢利贡献正在不断发挥出来。然而,从长期战略来看,中国石化由于自身上游资源劣势,直接导致原油生产能力不够。目前公司所需要的原油很大一部分需要外购,这样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的盈亏,仍有很大一部分程度取决于原油成本。可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油价走向,还有原油突然中断所产生的风险。因此中国石化未来的炼油成本如何,谁也无法控制。

中国石化在年报中也表明:“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持续发现或收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如果不能通过勘探开发或购买增加公司拥有的油、气资源储量,公司的油气储量和产量会下降,从而有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业内专家点评:“正是因为上游链的匮乏,使得中国石化在原油销售方面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未来中国石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枝独秀,还需彻底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根据年报,2009年中国石化原油产量4242万吨,天然气产量85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加1.5%和2.0%。川气东送工程开始试运行,松南年产10亿立方米的气田建成投产。

2009年,中国石化在油价低迷时降本减费不减产,增加投入,强化圈闭储量。川东北、塔河地区等勘探开采取得重大进展,圈闭储备不足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从上述数据来看,相比较于中国石油去年11.96亿桶油当量的产量,相差甚远。

2009年里,中国石化大力收购海外油气资产(比如大手笔的Addax收购),很显然这是中国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一大重要举措。但中国石化想要弥补上游资源匮乏这一缺陷,希望借由海外原油开采来保证公司的产量提升,这恐怕是“杯水车薪”。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上的大油田都被一些欧美跨国石油公司或中东、俄罗斯等国家的石油企业所控制。未来中国石化想要通过提高海外原油资产来增加产量,这种做法显然困难重重。

尽管挑战很大,中国石化努力开拓上游资源的决心异常坚定。2010年,中国石化预计支出人民币1120亿元,油田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533亿元,抓好重点油气田的勘探和产能建设。3月28日, 为进一步扩大上游业务规模,公司宣布以24.57亿美元的总对价注入母公司位于安哥拉的油气资产。该资产拥有安哥拉18区块 50%的权益。

◎2009年,中国石油下游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将在这个基础上再接再厉,从而补足下游短板。供图/CFP

中海油:水陆两栖特色

中海油2009年产量增幅表现不错。公司油气净产量达到227.7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7.2%,增幅位居同业公司前列。具体来说,2009年中海油油气销售收入达83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了33.6%。这个比例比中国石油9.7%的跌幅要高得多。中海油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华表示:“2009年,我们再次成功兑现了年初承诺的目标,公司各项业务再度实现稳步成长。对此,我深感欣慰,并对公司实现2010年的产量目标更具信心。”

相比较而言,中海油业务显得较单一(重于上游原油开采),深受油价波动的掣肘。当2009年国际原油均价只有60美元/桶时,中海油的收入及净利润在三家巨头中的跌幅也是最大的。从上述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到,中海油利润板块存在不可回避的欠缺。因为炼化业务才刚刚起步,中海油显然尚未分享到新的成品油机制实施带来的“政策红利”。这种现状,让中海油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中海油迫切需要寻求改变。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变迁,中海油仍然需要有其他业务板块构成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柱。强大的上游资源获取和下游炼制能力缺一不可。完善产业链,这不仅仅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主线,这也是单纯的油气生产商——中海油追求的方向。

2009年6月,中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在大亚湾投产。它是中国首套单系列最大、专门用于加工重质高酸原油的炼油项目,结束了中海油公司长期“有采无炼”的历史。这一年,中海油还获得成品油批发资格。这意味着,中海油将可以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一样,在全国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

中海油“上岸”摸索之路,才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这条道路却是其建立完整产业链,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必然选择。“这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实力不容忽视。”一投资机构专家评价道。

猜你喜欢

中海油炼油成品油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